第九百五十一章 焦頭爛額

哪怕就是多年領導克格勃的主席,也沒有這麼快做決斷,謝羅夫大將張了張嘴,“法國首都巴黎是北大西洋公約的總部,法國境內有大量美軍基地,策動法共的話,失敗率仍然是極高的,美國駐軍在關鍵時刻可能會出手,這樣的話犧牲法共是否值得?”

敵我力量懸殊,幾乎每一個指標數據都在謝羅夫大將的腦海中浮現,如果蘇聯出手的話,大概率是什麼都得不到,要是被北約察覺的話,法共可能會遭到毀滅性打擊。

“以什麼理由消滅法共?因爲法共反戰?”謝列平不慌不忙的反問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要說法共的犧牲是值得的,我相信就算是任何人,也不能把反戰和叛國這兩個詞彙掛鉤,如果帝國主義以此爲理由清除法共,那麼消滅的是法共,可能會讓其他國家的進步力量高漲,對當前的對峙局勢並不一定是壞事。”

“我們還要考慮到法國人對美國的不馴服心理,真要是這麼做了,法國和美國的關係以後是不會好的,不管是進步還是保守,左還是右,都不能對自己國家的公民被外國軍隊攻擊無動於衷。”

“我們心裡都清楚,法共不太可能因此走到政治舞臺中間,那麼後退一步將目的定格在給北約添麻煩上面。”謝列平將他本人的想法和盤托出,“這不就豁然開朗了?不管我們是否出手,其實北約都會認爲我們已經摻和進去了。現在我想要問謝羅夫大將,我們能不能做到不讓英美抓到直接摻和進去的證據。”

“這很容易。”謝羅夫大將笑了笑,“其實大多數的情報人員,根本不是什麼身居高位的專業人士,他們可以是服務員,工人、甚至是無業人員。絕大多數的情報也價值不大,都要經過分析才能互相佐證。”

“既然這樣就簡單了。法國現在深陷街頭政治,我們有動作還是沒動作,英美都會說這是蘇聯發起的陰謀,所以我們只要小心一些,借用街頭政治的混亂環境藏好,爲什麼不把水攪渾呢?”謝列平說到這的時候,衝着赫魯曉夫請示道,“當然,對街頭政治的看法,我可能說的不對,畢竟我沒有經歷過當初的鬥爭。”

謝列平固然是有些恭維,但這也是一個事實,赫魯曉夫雖然進入蘇共並不算特別早,但是並不缺乏和政府對抗的經驗。

年輕時候的赫魯曉夫,在頓涅茨克做礦工,彼時,西伯利亞連納金礦的六千名礦工因不堪遭受資本家的欺壓和凌辱舉行罷工,遭到了沙皇憲兵部隊的殘酷鎮壓,五百多名礦工被打死打傷。

這一暴行像颶風一樣衝破了斯托雷平改革所造成的沉靜氣氛,帝俄各地的罷工鬥爭迅速掀起,彼此呼應,赫魯曉夫等人也組織了所在工廠的罷工鬥爭,這次罷工同樣遭到了軍警的鎮壓,赫魯曉夫等罷工領袖也因此被廠方開除。

歷經白軍肆虐,德國干涉軍進攻,還有協約國封鎖,赫魯曉夫的鬥爭經驗也是足夠的。

謝列平此時的話,讓赫魯曉夫想起來了當初的光輝歲月,事實上他確實曾經在法國人的礦井當中工作過,帝俄時期,法國是帝俄的主要投資者,爲了拉住帝俄,方便東西夾擊德國。

“街頭政治,要講究方式方法,就像是舒裡克所說,這裡面的門道很多。”被戴上了高帽的赫魯曉夫,顯現出來了一副老革命者的口吻。

本來赫魯曉夫是不想摻和進去的,就如同克格勃的消息,法國首都巴黎是北約總部,境內還有大量美國駐軍,街頭政治極其容易落人口實,藉此鎮壓。

成功率幾乎是沒有,蘇聯聲援不會有什麼好處還可能惹一身騷,赫魯曉夫採取了保守態度,就是單純的叫謝列平來一趟討論討論。

但被提及了在帝俄時期,他這個第一書記領導工人和帝俄對抗的經歷,在看看現在法國的局勢,赫魯曉夫忽然覺得謝列平說的對,這明明是帝國主義自己漏出來的破綻,爲什麼要視而不見?

反戰也是被清算的理由?根本就沒有這個道理。美國此時的角度應該比蘇聯更加爲難纔對,思來想去,當前法國的內部衝突,優勢在我。

當前蘇聯領導層,領導過街頭政治對抗帝俄政府的人已經不多了,恰好,赫魯曉夫這個第一書記就是,這可以說是赫魯曉夫還算專業的領域。

謝列平的一席話,讓赫魯曉夫有了躍躍欲試的衝動,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反正也沒什麼損失。

“優勢在我。”乘坐彗星客機降落在巴黎機場的艾倫威爾遜,心懷感恩,革命老區的機場人員仍然堅守崗位,沒湊熱鬧去遊行抗議。

在法國國是綱要當中,西班牙和意大利作爲拉丁文化的國家,對法國極其重要。

兩國的態度是極其重要的,此時的艾倫威爾遜還不知道,有一個天大的人物剛得出優勢在我的判斷,躍躍欲試要給團結的自由世界上上眼藥。

有的時候,命運會讓一個人做出不想面對的選擇,就拿哈羅德·威爾遜來說,作爲新上任的外交大臣,他當然也要把美國作爲第一個出訪的對象,好來彰顯英美特殊關係。

但是他沒有想到,竟然是以這樣的環境完成出訪,剛剛坐上外交大臣位置的哈羅德·威爾遜,不得不承受一個難度頗高的考驗。

同美國討論關於當前法國政局的事,必要時候採取共同立場,可現在的美國也處在焦頭爛額當中,前幾天,美國第七艦隊被一番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操作搞的很難爲情。

美國不承認十二海里領海的主張,恰恰這個本來源於冰島,現在被歐洲殖民國家使用的概念,被某大國火速跟上。用在了上門挑釁的第七艦隊身上。

哈羅德·威爾遜訪問華盛頓的時候,正是有人不給地球第一大海軍面子的新聞發酵之時,他不得不小心應對,防止英國被美國拖下水。

工黨避免了參加朝鮮戰爭,是工黨一直以來宣揚的功績,作爲工黨政府的外交大臣,哈羅德·威爾遜可不能在這種場合犯錯誤。

“歐洲比什麼地方都重要。”面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的時候,哈羅德·威爾遜一臉的凝重,表達了對法國局勢的擔憂,歐洲的安全需要英美兩國的共同努力,而法國的安全是歐洲安全的核心。

“哈羅德先生,美國也認爲歐洲的重要性高於其他方向。”杜勒斯一臉的愁容,連和哈羅德·威爾遜對話的時候也有些心不在焉。

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只不過媒體上吵的熱鬧,對他本人來說,有一件事比太平洋對岸的事情更加重要,那就是古巴的局勢已經引起了華盛頓的擔憂。

從兩年前,古巴的局勢漸漸失控,美國支持的政府軍漸漸落入下風,去年夏天,古巴革命者發佈土改宣言,據這些文件,解放區沒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革命的社會基礎擴大了。農民、工人、大學生等紛紛參加起義隊伍。

卡斯特羅藉此把游擊隊改編爲起義軍,有了幾千人的武裝力量。現在的古巴親蘇力量已經成長爲了心腹大患,就在美國的眼皮底下發展壯大。

就在法國出現街頭政治的同時,美國正在聯合古巴政府軍進行圍剿,巴蒂斯塔政府出動一萬多人的軍隊,配備有飛機、坦克和大炮,圍剿馬埃斯特臘山區革命根據地。

駐關塔那摩基地的美國軍隊也提供飛機對起義軍基地進行轟炸。

現在古巴激戰正酣,牽扯了在中美洲有極大利益關係的杜勒斯兄弟。

心煩意亂的杜勒斯關乎切身利益,沒抓住機會給新上任的哈羅德·威爾遜上一課,以此生最坦誠的態度,無條件的對哈羅德·威爾遜闡述英美特殊關係的認可。

“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北約不會讓一小撮受到洗腦的人,將法國帶入深淵。”杜勒斯一臉鄭重的表態,心想古巴也該傳來好消息了,不然背後的金主真的會損失慘重。

哈羅德·威爾遜就因爲杜勒斯被古巴的戰局牽扯精力,僥倖過了新任外交大臣的第一關,簡直堪稱運氣。

就這麼容易完成了第一次重要訪問的哈羅德·威爾遜,也帶回了美國對法國局勢的看法。包括經濟援助,政治扶持,以及到了最後可能出現的揮淚斬馬謖戲碼。

巴黎北大西洋公約總部,艾福爾正在有說有笑的和他的老朋友艾倫威爾遜開着玩笑,期間也對老朋友身居高位的羨慕,“伊斯梅爵士就在上面。”

“謝謝你,我的老朋友。”艾倫威爾遜回頭衝着艾福爾表達謝意,進入了北約秘書長的辦公室。

巴黎街頭,舉着鐮刀錘子旗的抗議人羣,高呼着反戰口號,要求現政府結束戰爭。整個遊行隊伍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看着相當壯觀。

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忠誠!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美國這大舔狗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鐵礦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海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四百七十七章 皇家海軍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鐵礦第八百一十九章 黑人之友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長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四百九十章 南半球的陰謀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五百九十九章 蒙巴頓的催婚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1637章 艾倫真討厭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
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忠誠!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美國這大舔狗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大局已定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鐵礦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海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四百七十七章 皇家海軍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鐵礦第八百一十九章 黑人之友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長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四百九十章 南半球的陰謀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五百九十九章 蒙巴頓的催婚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1637章 艾倫真討厭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