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

“尼赫魯、尼赫魯……”從德里門開始,無數印度人從各個角落涌來,形成了一眼看不到頭的人牆,他們高呼着尼赫魯的名字,爲總理主持了本次亞非會議,奠定印度在亞非國家的領袖地位而歡呼。

站在敞篷轎車上,面對山呼海嘯歡呼的尼赫魯,見此情景也不由得豪情萬丈,爲印度人民發自內心的愛戴感動,不斷向歡呼的人們揮手致意。

毫無疑問,萬隆會議的最大明星,是作爲發起人的尼赫魯。雖然經過了不少國家的刁難,尼赫魯最終還是讓這一次的會議成功舉行,整個印度都爲此感到自豪。

尼赫魯不知道,這樣的自豪感並非全都是好事,說不定在某段時間,還會成爲印度倒黴的源泉,但此時此刻,全體印度人的愛戴,令他無比滿足,整個印度的問題還很多,他還有很多設想更待完成。

就算是尼赫魯本人,也很少見到這樣的場面,一直回到總理府他都對剛剛夾道歡迎的一幕無法忘懷,而這正是他所追求,一直爲之奮鬥的東西。

帕特爾去世後,尼赫魯致力於在組織上、思想上一統國大黨。尼赫魯倡導的是一種獨特的印度式的社會主義。

尼赫魯一再強調工業化是唯一道路。不是用強權或剝奪來改變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所有制結構,而是在議會民主制的前提下,對基本而重要的工業實行國有化,實行農業土地的合作化和集體管理。

混合經濟成爲一種體制,成爲印度經濟長遠戰略的核心。

公營和私營經濟並存,以公營爲主導。國家以計劃的手段對混合經濟進行有效調控。

在這種情況下,塔塔集團和比爾拉財團高達三億美元的資產毫髮無傷,既然不能採用強硬手段收拾這些大集團,那就要想想別的辦法了。

所幸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中,尼赫魯還不需要面對難纏的對手,一些發電站和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建立起來了。工業發展,資金投向偏重交通運輸及關鍵工業部門,尤其是化肥、鋼鐵、機牀等基礎工業。興建起了一批國營企業。吸引英國,聯邦德國,蘇聯外資的三家國有鋼鐵企業破土興建了。

雖然並不想要和美國鬧翻,但邁索爾鐵礦對於印度極其重要,尼赫魯還是不能容忍這個對印度極其重要的鐵礦,遊離於印度政府的控制之外。

總的來說,除了邁索爾鐵礦這一件事不能妥協之外,其他事情尼赫魯還算是很剋制。

但他心裡很清楚,第一個五年計劃可以算是印度獨立之後的微調,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就不再是小打小鬧了,他將要面對的阻力會空前龐大。

他需要民衆的支持來面對這種阻力,阻力越大,尼赫魯需要的支持越大。

土地改革是農業發展戰略的核心,這是尼赫魯一定要做到的,不然印度不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可以不追求一步到位,可以慢慢的來,但必須要做。

雖然前路困難,但尼赫魯相信,他能夠把印度的問題解決。

心情不錯的尼赫魯,連女兒英迪拉甘地都看出來了,半個多月沒見到父親的英迪拉甘地,表達了對尼赫魯的祝賀,“這一次提高了印度在世界上的威信,當然我也聽說了,替美國說話的日本、利比里亞、菲律賓,製造了不少麻煩。”

“麻煩是有的。”面對女兒的提問,尼赫魯沒有迴避,把萬隆會議中面對的一些問題,包括極爲棘手的外交問題都和盤托出。

其實要是實事求是的說,支持中國和北越出現在這麼高規格的會議?在二十多個參加國當中,爲這兩個剛剛讓美法兩國丟臉的國家說話?只有印度自己。

印度費勁巴力的在萬隆會議上尋找支持者,最終也只有緬甸幫着印度說了兩句話。

“雖然印度和美國的關係並不好,但這一次父親肯定還是讓美國很惱怒。”英迪拉甘地聽了之,不由得有些擔憂,“以美國人傲慢的個性,會不會有麻煩?”

印度和美國的低潮來源於克什米爾,那是尼赫魯家族的家鄉,美國想要讓克什米爾獨立,這尼赫魯家族怎麼會同意?同時美國對印度不願意靠近美國,總在國際上說什麼獨立自主也十分不滿,在朝鮮戰爭之後,就開始對巴基斯坦提供軍事援助。

“英迪拉,印度並不是小國,而且這個世界也並不是只有美國一個強國。赫魯曉夫先生對印度就很有善意。”尼赫魯倒不是很擔心,他認爲以印度的體量,是美蘇兩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意冷落的,就算是關係惡劣,也不會長久。

英迪拉甘地聽了父親的話,好半天也點頭認可,不在這個問題上繼續深究,此時此刻他的父親,是整個印度的英雄,怎麼也算是好事。

蘇丹首府喀土穆,艾倫威爾遜拿着關於萬隆會議的電報,時不時的撓撓頭皮,而旁邊的桌子上則擺放着印度的報紙,報紙上有尼赫魯返回新德里,萬人空巷的場面。

“這麼多人?”約翰進來,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的報紙,意味莫名的開口評價道,“倒也是,印度從來就不缺乏人口這種東西。”

“按照丘吉爾的話來說,他們像是蟑螂一樣繁殖。”艾倫威爾遜嘿嘿一笑,隨後把萬隆會議的報道也放在桌子上,“這就離譜,這個普通的會議值得這麼廣泛的報道?”

“一羣窮國的聯合?”約翰也一點也不看好,打眼一看又發現了桌子上有中文報紙,詢問道,“你的消息還真靈通?”

“我是馬來亞專員,萬隆會議就舉辦在殖民地旁邊。”艾倫威爾遜笑眯眯的解釋道,“非常愧疚的一點是,我真不會馬來文,不然還想要看看蘇加諾是怎麼自我吹噓的。”

嘿嘿,兩人不約而同的笑出聲來,似乎想起來了什麼高興的事情。

“你都跑到非洲來了,還這麼關心馬來亞的事情。”約翰不由得感嘆道,“這一次讓你過來幫忙的話,真讓我感到抱歉。”

“約翰,不要這麼說,我們畢竟是有經驗的專業人士。處理獨立問題算是對口。”艾倫威爾遜擺擺手道,“一切爲了存在,存在就是一切。”

萬隆會議就這麼過去了,兩人只是進行了一些私人討論,更加廣泛的層面,以英國的地理位置,會關心一個萬里之外沒參加的會議麼?所餘不多的關心,還是看在馬來亞殖民地的面上。

駐蘇丹英軍規模有三千人,加上僑民光是喀土穆就有上萬英國人。

兩人已經和倫敦詢問了指導方針,駐蘇丹英軍會有一部分撤離非洲,返回本土或者補充駐德英軍當中,簡單來說就是返回歐洲。

至於剩下的一部分,則是換防,雖然撤離蘇丹,但是還駐紮在非洲殖民地。從距離上來看,應該是前往英屬東非的核心地區肯尼亞。

對此兩人都沒有異議,無非就是和英軍部隊談談,那一部分回到歐洲,哪一部分繼續留在非洲。知道這樣的情況,約翰則想到了可以避免得罪駐軍的辦法。

“我們可以把和本地人組成家庭的官兵繼續留在這裡,把和當地人無關的駐軍讓回國。”約翰邊想邊道,“這樣我們六可以避免讓組成家庭的軍人選擇了。”

“那我不是白來一趟?”艾倫威爾遜直接搖頭,不爲所動的道,“這樣是可以避免得罪人,但只是把問題延後,以後這些問題還是會出現。然後大家還是要爲此傷腦筋。既然來了一趟,我想就直接把問題解決,不要勞煩以後的同事得罪人了。”

“確實是這樣。”約翰點了點頭,既然艾倫威爾遜願意解決這個隱患,他也不會反對。

兩人商量了之後取得了共識,調查英國僑民駐軍和當地人的談婚情況,因爲有僑民居住在喀土穆,艾倫威爾遜相信,通婚的規模應該不大。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另外一個地方的人組成家庭。艾倫威爾遜是一個例外,只要硬件過關,他對任何國家的女人都不排斥。

調查分爲兩個部分,駐軍和僑民,在分類調查上也分爲兩個部分。英國女性和蘇丹人成婚,和英國男性和當地女人組成家庭。

當調查報告被送來的時候,艾倫威爾遜一點都不意外,後者遠遠超過前者。駐軍雖然應該更加有紀律性,英軍在世界範圍內也算是軍紀可以的軍隊,但讓官兵們在殖民地駐紮,還指望他們當和尚?這確實是強人所難。

服役幾年看一頭豬都覺得眉清目秀,更別提喀土穆的人屬於阿拉伯人,不至於看不過眼。

“駐軍和僑民男人中保持伴侶關係的有八百多人,女人和蘇丹人有家庭的不到二十人。”艾倫威爾遜拿着調查報告,“男人就我來解決吧,那十幾個女人歸你。”

“我是蘇丹專員,總讓你忙碌就?”約翰有些不好意思的開口,“這讓我如何是好。”

“沒什麼不好的,男人反而好解決。男人和女人兩者的想法不一樣。”艾倫威爾遜不在乎的道。就比如經濟條件在婚姻中的比重,男人要是很重視金錢,碰見此類問題會直說想少奮鬥二十年。

女人就不會,女人會說一些看起來好像不太高的條件,顯得沒有男人這麼拜金,可這些條件組合在一起,根本沒幾個人能達到,也是想要少奮鬥二十年的意思。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約成立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小心皮諾切特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之果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排外的源頭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伊朗人質危機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識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善良的英國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二百零七章 進步最重要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供水系統國有化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萬維網第九百三十八章 皈依者狂熱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五百一十一章 羨慕的法國貴族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五百五十八章 反戰的英國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合情合理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三百七十九章 匡扶正義的公主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歐洲防務里程碑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約成立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小心皮諾切特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之果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排外的源頭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伊朗人質危機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識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善良的英國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二百零七章 進步最重要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供水系統國有化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萬維網第九百三十八章 皈依者狂熱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五百一十一章 羨慕的法國貴族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五百五十八章 反戰的英國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合情合理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三百七十九章 匡扶正義的公主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歐洲防務里程碑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