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

巴倫爵士先是定下了基調,本次旱災的預計規模,是英屬印度出現以來前所未見的。覆蓋範圍遠遠超過孟加拉大饑荒爆發的那年。

這絕對是危言聳聽,一百年前的印度大饑荒,饑荒範圍是七十萬平方公里,這已經是非常可怕的數字了。從面積上來講,這就是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英屬印度面積。

完全符合古代中國史書當中天下大飢的描述,如果還要超過之前大饑荒的面積,來對抗什麼,把白內褲套頭上早點投降比較好。

一開口就用沉重的口吻,將迫在眉睫的基調,將主要原因歸結於旱災上面。

同時表示英屬印度總督府已經提前預警,算得上是竭盡全力的遏制,現在更是希望穆盟和國大黨摒棄前嫌,和總督府共同應對。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巴倫爵士之後表示,如果出現規模巨大的旱災,次大陸很難度過難關,因爲英屬印度的人口太多了,不管本土如何救援,都無法滿足這裡的需求。

更何況英國本身就是一個島國,並不以農業見長,英國本土都要進口糧食才能滿足國內需求,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實。

關於英屬印度人口太多的問題,也是一種婉轉的說法,大英帝國著名首相丘吉爾對孟加拉大饑荒比較直白的原話是,“這都是印度人的錯,他們像是兔子一樣在繁殖。”

但蘇聯在三十年代爆發烏克蘭饑荒的時候,丘吉爾曾經開足馬力表示,“這是斯大林借用天災,清洗一直不服從的烏克蘭人,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實。”

英屬印度爆發饑荒是印度人的錯,因爲印度人像是兔子一樣繁殖。烏克蘭爆發饑荒就是斯大林的錯,是斯大林借天災的手故意消滅烏克蘭人。

不可否認,蘇聯以及類似蘇聯的國家,因爲好面子的問題,確實幹過自己國家勒緊褲腰帶,賣力援助其他國家的事情。

但丘吉爾這種言論,大多數有智商的人是不會相信的,至於世界大多數人本身就是沒什麼智商的人,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巴倫爵士的話主要圍繞着兩點,第一這是天災,第二印度人太多沒法救。定下了基調之後又表示總督府最近一直竭盡全力,這是所有人都能看見的事實。

“我們一直竭盡全力的救助印度人,但是收效甚微。”艾倫威爾遜聲音沉重,口吻十分悲切,“但是必須要承認,很多人對總督府的決策具有對抗性心理。不但不聽從總督府的命令,還專門反着做。就比如不少城市出現的囤積居奇行爲,災荒之年穩定糧價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旦引起恐慌,就算是不缺糧的時候也會因爲恐慌性搶糧,導致糧價擡升,更別提現在。”

見到穆盟和國大黨的領導人面露認可之色,艾倫威爾遜繼續道,“現在是非常時期,不管國大黨和穆盟要怎麼抗議,我必須先表明總督府的立場,對於囤積居奇的問題,只要旱災持續一天,總督府的待遇一直都是嚴厲打擊。爲了拯救更多的人,有時候殺掉一部分壞人,也是不可避免的。”

艾倫威爾遜這個川劇變臉,把甘地嚇了一跳,就連阿里真納和尼赫魯兩人,也眉頭緊皺不知道在想什麼。

“艾倫畢竟是一個年輕人,有些時候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有些衝動,他太想旱災快些過去了。”巴倫爵士開口輕描淡寫的圓場道,“這只是一種表達憤慨的話,希望尊敬的客人們不要介意。”

“現在最重要的是團結,困難雖然非常的大。但如果能夠得到國大黨和穆盟的幫助,我個人相信,英屬印度這一次能夠度過危機的。”

巴倫爵士先是把責任推卸的一乾二淨,表明這都是印度人的錯,然後到了給甜棗的階段,爲英屬印度的未來還是持樂觀態度。

艾倫威爾遜還是耿直人設,表示其實總督府一直都知道國大黨和穆盟要什麼,心裡對想要獨立的主張表示理解,只是作爲管理人員,英屬印度本身沒有決策權。

決策權在倫敦,現在兩黨都已經排除代表團去了倫敦談,在事情沒有結果之前,兩黨還要幫助總督府渡過難關。

“除非黨派利益在整個次大陸的民衆生命安全之上,不然的話,我想不出來爲什麼無法團結,現在時間緊迫,每過一天情況都嚴重數倍。”艾倫威爾遜施展道德綁架的話術道,“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很難想象你們主張獨立,到底是什麼目的。”

“不知道總督府的具體措施是什麼。”尼赫魯用眼白掃了一眼對面的英國人,開口詢問了最爲關心的問題。

當然是有請甘地絕食!不過氣氛還沒有烘托到位,現在這麼說有些不合適。

揮手讓埃德爾拿出一些電報,放在了國大黨和穆盟代表的面前,上面還有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署長拉加迪亞,敘述的關於本次蔓延至,歐亞大陸的饑荒範圍,從萊茵河到漢江,廣泛的範圍之內,都出現了饑荒的徵兆。

斷絕了尼赫魯想要外援的暗示,有外援也只會供應本土,這些殖民地的本土精英都想啥呢?現在能說的出來的地方,就沒有幾個不鬧糧荒的。

“考慮英屬印度龐大的人口,這一次對抗旱災必須立足於自救基礎上。”艾倫威爾遜面色嚴肅道,“只有讓大多數人往一塊使勁,才能得到好結果。”

“我們也會用過外交機構,打聽其他國家的情況,爭取友好國家的善意援助。”巴倫爵士再次表現出來帝國主義薄弱一環的風範,沒有把話說死。

當然尋求外援是需要時間的,需要廣泛的斡旋,有可能出現遠水解不了近渴的事情,所以巴倫爵士也表示,自己的助理說的沒錯,對抗本次旱災,要立足於自救。

臨近中午,在招待國大黨和穆盟的午餐上,總督府拿出來了準備好的印度飛餅,表明總督府現在也在節衣縮食,行勤儉節約之法,和次大陸的民衆一起,對抗這一次的旱災。

態度已經擺出來了,連英屬印度的統治中心,英屬印度總督府都在節衣縮食,和英屬印度的廣大民衆共同承擔,還有什麼可指責的。

午飯過後,會談開始進入到深水區,就是立足於自救的基礎上,如何最大化的拯救更多的人,現在聯合省的糧倉被一把大火報銷個乾淨。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孟加拉省本身就人口密集,出產的糧食供應自己都費勁。哪有餘力供應其他地方。

問題又到了英屬印度的糧倉,旁遮普省上面,那是和平教徒佔據絕對優勢的省份,大概和錫克教徒八二分賬。

幾十年後,因爲莫迪老仙農業改革問題把新德里團團圍住的人,就是印度旁遮普邦的錫克教徒。

總督府的一件事進行不鹹不淡的呼籲,希望穆盟能夠表現出來團結性,把多餘的糧食用來支援其他地區,當然只是呼籲,並沒有強制性。

這差點把尼赫魯氣壞了,不該強制的地方總督府堅持己見。

應該強制的地方,總督府反而開始說大家好商量,但不要強制的話了。

旁遮普省是英屬印度的糧倉,要調集糧食還不是總督府一句話的事?現在這些英國人一個華麗轉身,豈不是讓自己去求阿里真納,上門挨宰?

阿里真納瞟了一眼尼赫魯,心中頗爲的複雜,一方面他希望尼赫魯開口,一方面他又害怕對方開口,旱災降臨,把和平教聚集區的糧食,支援其他行省,

“這一次旱災波及的地方很廣泛,和平教徒人口也很多。”趕在尼赫魯開口之前,阿里真納決定不讓這個老對手爲難,表示和平教徒也沒有餘糧。

“我們也知道,這一次的旱災是面對所有人的,不論他是什麼宗教。”艾倫威爾遜繃着臉,他就等阿里真納這句話呢,語氣沉重的道,“涉及到了宗教問題,總督府不適合進行表態,英屬印度的事情一直具有複雜性……”

就算是把旁遮普的糧食拿出來,其實也不夠,更何況賑什麼災,英國還要幫助英佔區恢復呢,那不要糧食啊?

總督府傾向於不干涉的表態,把尼赫魯氣壞了,真想拍案而起,這就是分而治之的手段。一百多年來,英國人從來沒有變過。

“感謝總督府的諒解,就如同之前說的,不管信仰和地域,這一次的旱災是面對所有人來的,立足的根本是自救,而不是乞求幫助。”阿里真納對巴倫爵士表達了感謝,同時也側面告訴尼赫魯,自求多福吧。

關於希望旁遮普的糧食,拉其他地方一把的建議,直接就這麼胎死腹中了。

巴倫爵士也沒有抓住不放,而是表示找一個機會私下溝通,畢竟就算是黨派領導人,也要回去說服支持者,一切先不要這麼着急。

最後一個議題,就是關於本次會議的中心思想了,在旁遮普糧食問題無功而返之後,壓力全到了甘地這邊,艾倫威爾遜適時開口建議道,“關於節約糧食的運動,甘地先生怎麼看?”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九百五十一章 焦頭爛額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1675章 昂納克的訪問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王儲的認可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九百二十一章 麥卡錫的NASA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倫的教導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抄底南越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四百零六章 紐芬蘭總督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鐵礦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1652章 中導條約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九百五十一章 焦頭爛額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1675章 昂納克的訪問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王儲的認可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九百二十一章 麥卡錫的NASA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倫的教導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抄底南越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四百零六章 紐芬蘭總督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鐵礦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1652章 中導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