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

經過幾次轉場,艾倫威爾遜回到了已經闊別幾個月的吉隆坡,同時也帶來了這一次出門的收穫,也就是爲馬來亞工業化找到的市場。

他至少在伊朗的談判當中,爲自己管理的殖民地找到了出口市場。

還有已經啓動的英屬非洲地產興邦戰略,中東的航空港項目,加上目前還只有一個想法的阿斯旺大壩工程。這都是可以促進馬來亞工業發展的好事。

目前艾倫威爾遜暫時也想不到,還有什麼外部條件可以爭取,幾天後就召開了英屬馬來亞殖民地專員會議,談及其他殖民地的需求。

“哪怕這些殖民地最後要獨立,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足夠穩固而且聽話的上層結構。不然的話,以後這些殖民地就很可能變成傾向於蘇聯的國家。”

在談及非洲地產興邦戰略的時候,艾倫威爾遜解釋着這對大英帝國的重要性。

至於手中拿着用來說服下屬的直接證據,是蘇聯第四個五年計劃,也是戰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英國在盡全力擺脫戰爭後遺症,蘇聯當然也是如此,而且比英國恢復的更快。

艾倫威爾遜當然心裡知道,蘇聯的這種恢復一般國家學習不了,近三千萬人口的陣亡,七年時間並不算長。如果用外傷比喻的話,蘇聯是受傷之後往傷口上撒火藥強行止血,而不是選擇慢慢靜養。

實際上蘇聯也做不到靜養,畢竟從戰後的一九四六年,雙方的敵意已經出現。如果不是英國也在盡力擺脫財政危機,一直對對抗進行迴避,北約根本不會等到一九五二年纔出現。

在下屬們觀察蘇聯戰後五年計劃的成果之時,艾倫威爾遜則繼續道,“八年來,我們從英屬印度一直到英屬馬來亞,工作的初衷就是儘量解決本土遇到的財政困難。到了今天大體上的財政已經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僅僅靠本土,只會和美國、蘇聯越來越遠。我們發展需要第二個可以分擔本土壓力的地方,這是英國第三次做出選擇,如果這一次又失敗了,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的看着大英帝國成爲過去吧。”

英國長期以來的問題就是,在建設帝國武裝力量的時候,所有資源全部來自於本土。一旦想要尋找殖民地共同承擔,往往不會成功,英國剛開始是讓北美十三州分擔帝國防務費用的,然後美國獨立了。

後來則選擇英屬加拿大,但加拿大人也不願意,最後還是一直依靠英屬印度的支撐,維持着日不落帝國的軍事力量。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英屬印度對英國是多麼重要。一旦印度獨立,英國的軍費壓力就會大大增加。憑藉英國本土的財政,維持現有的八十萬常備軍是不可能的。

“蘇聯對外公佈的數據準確麼?蘇聯的經濟規模已經是本土的兩倍?”埃德爾看着手中的五年計劃報告,帶着懷疑道,“是不是蘇聯人在撒謊?”

“我們就當這是真的。”艾倫威爾遜心說你以爲蘇聯幹部是英國公務員麼,還是解釋道,“不管怎麼說,如果兩國的經濟規模一樣,英國什麼時候需要通過聯盟扼殺一個弱小的對手了。”

現在情況其實很簡單,美國的經濟規模是蘇聯的兩倍多,而蘇聯的經濟規模也已經是英國的兩倍左右。而且兩國的潛力完全不一樣,英國本土公民的生活肯定遠超蘇聯公民,可增長也會慢得多。

“馬來亞必須的發展,得到本土的全力支持,代價就是我們管理的殖民地必須負擔軍費開支,不能讓本土單獨負擔開支。如果做不到,當前帝國的八十萬常備軍還是保不住。一旦陷入惡性循環,我們就沒有足夠的力量維護殖民地的穩定了。爲此,產業轉移的力度,馬來亞將會得到比原來印度更多的關懷,同時從明年開始,英屬馬來亞的財政開支,將會有一部分列入本土的軍費開支當中。”

“專員,是不是爭取幾年時間,不然會不會引起這裡的動盪。”愛麗莎有些擔心的開口,“當初北美十三州就是稅收,最後鬧獨立的。”

“通過產業轉移和出口市場,我相信可以沖淡這種感覺。分擔軍費這件事剛開始就要進行,不然的話,等到發展到一定程度,在增加這一筆開支,這裡的人更加不會同意。”

“看來賬目上,我們要多下一些功夫。”埃德爾擺弄着手中的鋼筆,微微搖頭道,“就看今年的出口數據是不是好看了,如果好看的話應該沒問題。”

“貿易的用處就在於此,馬來亞的發展將會徐進帝國特惠制的鞏固。而時間長了,也有助於維持英國在殖民地的影響力。”

艾倫威爾遜說到這眼皮一挑道,“好吧,年初我說要一千萬噸的鋼鐵,目標不變,只要生產的出來,我們就有辦法把東西賣出去。”

這一次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擔軍費開支,完成英屬馬來亞對英屬印度的替代。地產興邦有需求,馬來亞就做出口。

唯一能夠限制當前馬來亞的瓶頸,其實是人口問題,不過沒關係,附近人口都不少。

艾倫威爾遜不在的時間當中,亞洲這邊的新聞是,朝鮮戰爭進入了穩定階段,另外一件事,是菲律賓對日本提出了賠償要求,要求賠償金額爲八十億美元。

“親兒子和乾兒子打起來了。”艾倫威爾遜嘴巴成了哦型,盤算着怎麼聲援。

他一個殖民地專員要是這麼做的話,可能過於立場明確,但如果能給日本下個絆子的話,爲什麼不做呢?那幫日本社畜大不了多辛苦一段時間。

埃爾皮迪奧·基裡諾是現在的菲律賓總統,在二戰期間他的妻子和女兒死在了日軍手中,這樣的人做總統,主張要求賠款就可想而知了。

馬來亞已經把戰俘放回去了,現在要求加入到賠償當中說不過去。但是這件事仍然可以進行側面聲援,比如說談談澳大利亞戰俘的問題。

妻子帕梅拉蒙巴頓仍然在倫敦,但很快就將去西澳大利亞待產,躲避本土即將到來的惡劣天氣,艾倫威爾遜發了一封電報,一方面是報平安,另一方面也是讓妻子想想辦法,將二戰期間澳軍戰俘虐待致死的家屬組織起來,組成遊說團體施壓澳大利亞政府要求對日賠償。

這件事一旦做好,英國可以在澳大利亞身後進行聲援表示支持。

可惜的是英國不能加入要求賠償的行列當中,因爲對英國造成更大損害的德國。英國都表示了諒解,只抓住日本不放,容易落下話柄,澳大利亞則沒有這個問題。

“知道了,日本算是你管理殖民地的競爭者吧。我會幫忙的!”帕梅拉蒙巴頓的電報馬上答應幫忙,並且表示過幾天就去澳大利亞,也提及了瑪格麗特公主也會陪着。

“我躲還躲不開了呢?”艾倫威爾遜看到這個消息,哭笑不得的自語着。

船到橋頭自然直,他也不再亂想,開始對一些馬來亞已經發展的產業進行視察。

如果不是駐日大使伯吉斯抵達馬來亞的話,他也不會呆在吉隆坡,關鍵在於伯吉斯還帶了軍情六處僞裝的記者來,這些記者已經調查出來了一些東西。

這是艾倫威爾遜一直關注的事情,他記錄下來美軍的屠殺事件並不是要給美國難堪。而是要爲英國服務,畢竟比起英國這個老牌殖民帝國,美國現在的角色還是相當光輝的。

雖然各國的統治者都知道美國是個什麼德性,可普通人容易受到矇騙。尤其是一些殖民地當中,總把美國當成救世主。

這一次軍情六處的調查,雲集了美國和韓國政府的屠殺事件。最爲慘烈的則是由韓國政府主導的“保導聯盟事件”。“國民保導聯盟”是韓國政府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對**同情者實施再教育的一個組織。當時爲了湊人數,許多不是**同情者的平民也在威逼或利誘下登記爲成員,因此,成立不到半年,保導聯盟成員便高達三十萬。

朝鮮內戰爆發後,韓國政府便下令“清理”掉保導聯盟成員。

濟州島事件,美軍和韓軍殺掉了三萬當地居民。還有老根裡事件,這是一場美軍挑大樑的事件。類似的平民屠殺,這一次調查報告都被帶了出來。

“太好了,這些事要暴露出去的話。我看美國人怎麼舉着道德大旗!”艾倫威爾遜拿着調查報告的一小部分,開懷大笑道。

隨即艾倫威爾遜發覺,好像對此類事件這麼開心有損於形象,對着伯吉斯轉移話題道,“伯吉斯,其實你不用跟過來的,難道你的工作完成了?”

“我接到調令,去做主德國大使。”伯吉斯聳聳肩解釋道。

白廳真的是目光如炬,一眼就發現了伯吉斯這個人才,艾倫威爾遜對白廳的眼光深感佩服,張了張嘴不情願的道,“恭喜你。”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連任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愛國王就是愛伊朗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國人會打仗?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攻堅克難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爾笑話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法指導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總督談話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1637章 艾倫真討厭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國夢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安德羅波夫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一章 是,總督!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1691章 四代戰鬥機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1725章 換掉他?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連任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愛國王就是愛伊朗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國人會打仗?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攻堅克難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爾笑話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法指導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總督談話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1637章 艾倫真討厭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國夢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安德羅波夫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一章 是,總督!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1691章 四代戰鬥機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1725章 換掉他?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