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合情合理

後世克拉地峽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爲馬來半島北部最狹處,寬僅五十公里。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屬於泰國的面積在七點五萬平方公里左右。

至於剩下的一些是現在的英屬緬甸管轄,面積在三萬平方公里。克拉地峽是緬甸和泰國國土的交錯地帶。

目前已知的是,一部分在英屬緬甸手中,一部分在泰國手中,總面積在十萬平方公里左右。

連同西馬地區,一旦併入英屬殖民地,面積在二十三萬多平方公里。西馬只是英屬馬來亞的一部分,東馬還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能夠在馬來亞建立起來強有力的殖民政府,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英屬印度公務員的就業問題。

顯然內閣秘書愛德華·布里奇斯,也想到了這一點,對於英屬殖民地獨立他心中最擔憂的就是,一旦英屬印度獨立,那麼服務於英屬印度的十萬公務員怎麼處理。

英國本土才二十六萬公務員,無論如何是承擔不了高達十萬人就業的。而且內閣秘書的權威,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殖民地上面。

選出來的大臣就這麼多,和公務員的規模相比極爲懸殊,而在殖民地這種懸殊更是被放大到了極點,比本土還要嚴重。

“艾倫,坐下慢慢說。”愛德華·布里奇斯帶着溫和的笑容,讓艾倫威爾遜放輕鬆,“就我本人來講,對於殖民地歸來的公務員從來都是一視同仁,沒有絲毫偏見的。這一點你從亞歷山大身上就能看出來,讓我們好好談談,關於我們的未來吧。”

愛德華·布里奇斯把我們這個詞咬的特別重,指的當然是全體英國公務員這個羣體,“其實公務員團體當中,最缺乏的就是維護我們利益的人,以你的年齡能夠想到這一點非常的難得,看得出來你對英屬馬來亞那個地方很中意。”

“愛德華爵士,我這麼做全無私心,全都是爲了大英帝國的文明和秩序考慮。”艾倫威爾遜端正態度,“我們是不能放棄所有殖民地的,一旦迴歸英倫三島,以英國本身的資源和人口,永遠處在美國和蘇聯的陰影之下,一旦形成了常態,就會連原來的殖民地都會瞧不起我們,這樣的後果極其嚴重。”

“馬來亞比其他殖民地有優勢麼?”愛德華·布里奇斯沒有被說動,而是想着英屬馬來亞是否值得被資源傾斜,“英屬印度是最富庶的殖民地,我們卻不得不考慮撤離。”

“英屬馬來亞的最大優勢,也是和英屬印度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華人和馬來人的人口比例是接近一半和一半,在英屬印度就算是我們支持真納,和平教徒人口只是印度教徒人口的一小部分,仍然起不到牽制的作用。可在英屬馬來亞就完全不同了!”

艾倫威爾遜知道美好未來的起點就在今天,按捺着心中的激動具體分析道,“兩個人口規模不相上下的族羣,處在一塊殖民地當中,我們從牽制上就省下了很大的成本。殖民政府完全不考慮牽制,我們就是法官。我們說誰有理誰就是有理!”

艾倫威爾遜口若懸河,深刻的認定這對英國殖民政府是一個優勢。在其他殖民地,大英帝國還要費心挑撥族羣衝突,而在英屬馬來亞完全沒有這個必要,衝突是自然存在的。

在馬來亞本地人的眼中,大英帝國當然是毫無疑問的殖民者,可是華人同樣是另外一種層面的入侵者,華人有自己的國家,卻賴在南洋不走。

最關鍵的是,現在荷蘭已經準備殺回荷屬東印度了,某種意義上英國是可以在這上面借力的,英國和荷蘭完全可以再南洋這個地方合作。

而且從位置上英屬馬來亞也非常重要,距離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的地方都不遠。從英國現在自由帝國主義者心裡所想的捲土重來未可知的考量中,也最適合作爲基地。

好處也不止這些,英屬馬來亞距離澳大利亞也不遠,一旦英國有一個殖民地被重點經營,澳大利亞倒向美國也會多考慮考慮。

對於英屬殖民地來說,英國的文化影響力是遠超美國的,不過軟實力再強也沒有硬實力管用,英軍如果在東南亞有存在感,可能能從澳大利亞得到一些幫助,澳大利亞也不會完全倒向美國。

“建設英屬馬來亞,需要龐大的人力,你的想法是很好的。調撥人力麼?”愛德華·布里奇斯有些犯難,英屬印度大英帝國可是建設了一百多年,現在歐洲戰場剛剛結束,英國國內都需要重建,不遠萬里先把馬來亞弄繁榮?

“蒙哥馬利元帥,已經把德國士兵都重新整編維護英佔區的秩序了。”艾倫威爾遜給出了自己的答覆,“日軍在南洋的軍事行動,爲了拉攏本地民族,重點懲治華人。如果我們把投降的日軍交給華人來管理,可以節省很大的管理成本。”

“你說的是真的?”愛德華·布里奇斯眼睛一亮,順水推舟的道,“以日軍對南洋的破壞程度,我們暫時扣留日軍士兵建設當地,應該是不過分的。”

“非常的不過分,愛德華爵士。”艾倫威爾遜低着頭幫腔着。

“這也是爲了正義的降臨。”愛德華·布里奇斯自顧自的點頭道,“非常合情合理。”

“非常合情合理!”艾倫威爾遜開啓復讀機模式,表達跟內閣秘書站在一條戰壕的決心。

“至於讓華人看管日軍士兵,這都是因爲他們外表相似,可能會減少矛盾。”愛德華·布里奇斯挺直腰板,“華人總是比馬來人溫和一些的。”

“真沒想到愛德華爵士對亞洲的風土人情也有如此研究。”艾倫威爾遜大爲讚歎,以東方學院高材生的身份拍着馬屁,雖然他本人還沒有正式畢業。

“那麼,你就以我的名義給巴倫發電報吧。”愛德華·布里奇斯用一種我很看好你的目光,看了艾倫威爾遜一眼道,“我要給首相拿出來一份經濟振興計劃,同時談談什麼時候,和有共同立場的歐洲國家,找個機會談談。”

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1562章 下半場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補牢的美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鐵礦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早該出重拳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九百八十四章 歐佩克成立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達卡陷落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達卡陷落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1562章 下半場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1671章 不存在什麼盟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1541章 編外大臣的建議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英國仍然在反抗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1551章 心理諮詢師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圖靈的作用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1644章 防着點英法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二百五十章 兩封電報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計劃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國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
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1562章 下半場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補牢的美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鐵礦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早該出重拳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九百八十四章 歐佩克成立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達卡陷落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達卡陷落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1562章 下半場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1671章 不存在什麼盟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1541章 編外大臣的建議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英國仍然在反抗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1551章 心理諮詢師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圖靈的作用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1644章 防着點英法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二百五十章 兩封電報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計劃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國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