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

提起黃瓊這個兒子,皇帝微微搖頭道:“這個混小子精明的很,就那個畜生那點小動作,壓根就瞞不過他。在這件事情上,他應該想明白的比朕早得多。不過老友說的也對,他那裡現在的確人手薄弱。若是那個畜生在做些什麼,倒是有些難以應對。”

“這樣,朕馬上命人從身邊挑選三十個侍衛,加派到英王府那邊去。朕盼望着此事到此爲止,那個畜生別再掀起什麼風浪來了。更希望那個混小子給朕長點心,別給朕大大咧咧的,在搞出什麼事情來。類似的風波,朕真的再也經受不起了一次了。”

“朕準備,明兒就詔告天下,廢景、端、蜀三王爲庶人。並詔紀、藤二王,攜帶家眷進京。原有的藩地,一律改爲民田。朕這次決心已下,從朕的兒子開始撤銷太祖皇帝定下的分藩制度。朕倒要好好的看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他們怎麼還一個個的胡作非爲?”

“也許在這件事情上,景王與端王多少受了點委屈。但爲了這大齊朝的天下,爲了天家的顏面,朕也顧不得許多了。不過,他們二人雖說多少有點委屈,但廢了他們的王爵,也不算完全的委屈他們。單單就蓄養私兵一條,朕圈禁了他們都不冤枉。”

說到這裡,一夜未曾閤眼的皇帝,有些疲憊的搓了搓自己的臉。然後才嘆息一聲道:“朕現在想想,也許阿九對太子的那番評論是對的。不單單是太子,這幾個逆子做出如此罪不容誅的事情來,朕的確有推卸不了的責任。”

“朕這些年,更注意對他們德才的教育,去忽視了人心多變,隨着地位的不同而產生不同變化的。太子剛從冷宮放出來,便一躍而成當朝儲君。朕既沒有經過嚴格的培養和考校,他自己也沒有經過任何的磨練。甚至連過度都沒有一個,便擔當如此大任。”

“朕當初只看到他侍母至孝,卻忘記了一個人會變的。冷宮那段朝不保夕的生活,讓他分外的看重這個儲君的位置。這麼多年累積下來,養成了患得患失的性格。幾個同母弟弟,甚至是所有的弟弟,都被他看成了威脅。”

“他心態的變化,也影響到了幾個同母弟弟。昨夜景王妃與朕說過,景王曾經不止一次的與她說起過。非是景王願意與他爭鬥,而是以太子如今的心胸,很難容得下他們這些曾經對他有過威脅,哪怕是看起來威脅的弟弟們。”

“朕在位的時候,太子也許還能勉強約束。但等太子繼承大統的那日,便是他們全家的死期。不是他想要與太子爭什麼,而是太子逼的他不得不爭。不僅是他,端王也是這個心思。而且太子身邊尋找一切機會,想要創建從龍之功的小人太多了。”

“可太子卻偏偏對那些只會挑撥離間,藉機爲自己上位創造機會的小人言聽計從。只要那些眼中只有好處的奸佞小人在一日,他們與太子的矛盾,便永無化解的那一日。景王的那些話,”雖說未必都是真心之言,但朕相信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實話。“

“也許當年朕沒有過於草率的冊立太子,將他帶在朕的身邊,在多品上幾年。這些年在諸皇子身上,再多下一些功夫,眼下的情形未必是真的無法避免的。便是蜀王那裡,朕現在想想,其實朕早就發現了一些端倪,但並沒有太過於在意。”

“若是早一些便能心生警惕,對蜀王的管教在嚴厲一些,不是因爲他是皇后最小的一個兒子,不到三歲便隨着母親被圈禁冷宮,而過於溺愛,也許今日的事情就能避免。老友,你與朕相交多年,朕這件事情上沒有瞞你的必要。朕這個做父親的,現在看起來真的是很失敗。”

對於皇帝這番有些自責的話,郭太醫卻是搖了搖頭道:“皇上,這些年您對諸皇子的教育,的確有疏忽的地方。可若說幾位皇子走到今天的地步,都歸咎到您的身上也不盡然。龍生九子都各不相同,更何況諸位皇子?當年唐太宗何等英明,不一樣有李祐那等逆子?”

“一個人最終長成什麼樣子,外因固然有一定的原因,但主要靠自己的心性的。您可以爲他們挑選大齊朝,最頂尖的文人做他們的師傅。但您不可能控制他們身邊的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性。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

“更不可能,時時都左右他們的心性變化。您這個做父親的,總不能將他們身邊的人,每年都調換一次吧。您是一國之君,不是一個教書的私塾先生。不可能放下國家大事不管,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兒子身上吧。”

“幾位皇子走到今日的地步,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他們自己。更何況,英王有一句話說的沒錯,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面對身邊環境的變化。更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身份急劇轉變的。而且您當初立太子,是爲了大亂方平的情況之下以固國本,就更不能說是錯了的。”

“皇上,幾個皇子走到今日地步,大部分還是他們咎由自取,與您的關係並不大。英王之言雖說也有些道理,但大部分還是過於偏激。雖說子不教父子過,但您身爲一國之君,不可能親身教導諸皇子。您可千萬不要因此過度自責,當以保重龍體爲重。”

郭太醫的勸說,讓皇帝心情略微好了一些。不過提起了黃瓊那番話,皇帝也只能無語的搖了搖頭。當時雖說被高無庸的回稟氣得暴跳如雷,但現在細品之下,卻發現黃瓊的那番話說的卻是並不是一點道理沒有。當然,這個時代還沒有心理學這一說。

但這位精明的皇帝是什麼人?能在那麼艱難的環境之下走出來,還乾綱獨斷這麼多年,將整個朝局牢牢的控制在手中,絕對是玩人心的高手。之前有些事情是沒有想過,畢竟當下講的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爲人子的,只有聽父母的,斷然沒有指責父母的。

而對於這位皇帝來說,他給太子找了這天下最好的,也是最德才兼備的老師。對太子的功課,也考校的異常嚴厲,盼望着太子長成一顆頂天立地的青松。卻沒有想到,太子現在居然非但沒有頂天立地,反倒是長成了一顆歪脖樹。

作爲父親的他,自問該做的都已經做到了,太子走到今天的地步是咎由自取。說白了,也就是太子自己的事情,與他這個做父親的無關。可現在仔細品味過來黃瓊的那番話後,這位擅長玩人心的皇帝,也終於明白了自己錯在了那裡。

只是現在想明白了,想要在挽回卻是已經來不及了。搞男寵、豢養殺手、毒殺弟弟,縱容自己心腹盤剝百姓,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這樣的儲君,除非真的想要將這大齊朝百餘年天下,斷送在他的手中。否則那個皇帝,還敢將他繼續放在儲君位置上?

不僅太子,還有景、端、蜀三王,一個個都無不狼子野心。尤其是蜀王,爲了儲君之位更是不擇手段。那是他的嫡親兄長、嫂嫂、侄兒,怎麼就能下得去手,將自己兄長滅了滿門?若不是英王反應速度快,恐怕景王一家也要步端王的後塵。

只是現在,局勢已經發展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皇帝后悔也已經來不及了。除了一聲的嘆息,皇帝還能說什麼?好在雖說端王被滅了滿門,只剩一個被弄得半傻的端王妃,但景王的家眷卻是保住了。皇帝現在甚至有些不敢想象,鄭州若是派別人去,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看着臉色忽明忽暗的皇帝,郭太醫很明智的換了一個話題:“皇上,與桂林郡王府聯姻您究竟意欲何爲?老臣以爲,英王的那句娶妻不如嫁女的話,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桂林郡王府的的勢力,已經夠爲龐大的了。老臣以爲,在這方面您還需慎重考慮爲好。”

聽到郭太醫,提起與桂林郡王府聯姻一事,以及黃瓊當初提的意見。雖說明知道,老友這是在有意識的轉移話題,並不想將原有的話題繼續下去,是打算給自己放鬆一下。皇帝倒也順勢而爲道:“老友,阿九那是看明白朕的想法,在找藉口搪塞朕呢?”

“朕又如何不知道,桂林郡王府眼下的勢力已經夠大?在給一個皇后的位置,實惠未必有多少,可對於桂林郡王府的聲勢上卻是如虎添翼。可老友,朕要想開海禁,拿回被桂林郡王府獨享已經上百年的通商之權,不給足甜頭,人家會甘心放手嗎?”

“除非公開與桂林郡王府撕破臉,否則朕也只能想法子拿出一點實惠的東西,與桂林郡王府做交換。說實在的,眼下朝廷歲入日益匱乏。若是真的公開撕破臉,朝廷未必會佔到便宜不說,還要背上一個迫害開國功臣後裔的罵名。”

“更何況,朕膝下並無與桂林郡王世子,年齡相當的女子。若是隨便找一宗室女,冊立爲公主,指婚給桂林郡王世子。對於桂林郡王府來說,那就不是榮耀,而是地地道道的侮辱了。一旦真的逼反了桂林郡王府,那到時候局面就真的難以收拾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朕也只能量權相害取其輕。畢竟本朝,皇后除了六宮之事外,從未有過實權,更無動輒干涉朝政的先例。即便是做到太后的名位上,也只不過只有一個空頭牌位罷了。而若是朕選擇的繼承人,具備堅剛不可奪其志的毅力,一個皇后更是影響不到他。”

“給桂林郡王府一個皇后之位,不過是名聲好聽一些罷了。至於阿九那句娶妻不如嫁女,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生怕朕點名點到他的頭上,將這件婚事做實了。更擔心朕的那句話,是在那裡引蛇出洞。所以,才以此爲藉口百般推脫。他那點小心思,又豈能真的瞞過朕?”

“朕偏偏就不慣他這個毛病,這件婚事他允也得允,不允也得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裡由得他在那裡挑三揀四。說起來此事朕就生氣,這個孽障,朕讓他去鄭州,處置景王叛亂一事。他可倒好,回來的時候鶯鶯燕燕的帶了一大羣。”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五十一章 滅門之禍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會享受的黃瓊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五百章 夾帶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十章 桂林郡王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六百八十五章 許家的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三百七十七章 一定要查出鐵證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六百三十三章 更需要的是將相和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二百三十七章 叛逆期的範劍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十章 桂林郡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八百零二章 逃難一樣的鄭道遠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七百四十七章 怎麼看都是在報復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孤枕難眠第二百三十五章 你要倒黴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二百五十九章 陰謀的味道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五章 成長的歷程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二百六十一章 是我做的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三百二十六章 通商之權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七百一十七章 黃瓊的念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八百五十九章 放過紀王的原因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五十一章 滅門之禍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會享受的黃瓊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五百章 夾帶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十章 桂林郡王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六百八十五章 許家的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三百七十七章 一定要查出鐵證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六百三十三章 更需要的是將相和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二百三十七章 叛逆期的範劍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十章 桂林郡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八百零二章 逃難一樣的鄭道遠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七百四十七章 怎麼看都是在報復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孤枕難眠第二百三十五章 你要倒黴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二百五十九章 陰謀的味道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五章 成長的歷程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二百六十一章 是我做的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三百二十六章 通商之權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七百一十七章 黃瓊的念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八百五十九章 放過紀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