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

至於密州的那位知州,也許是因爲幾個心腹被捉,生怕那幾個心腹說出什麼不該說的話,內心之中也是有些急切。在黃瓊返回鄭州第二日,便帶着密州的州同、州判,來到了鄭州府。只是這位知州大人,可能認爲自己後臺強硬,便是英王這個皇子也要禮讓三分。

所以來到鄭州府衙的時候,根本沒有半分的懼怕。甚至那個架勢,不像是來認罪的,而是光明正大來要人的。別說見到身爲自己上官的蘇進與簡雍,連個最起碼的禮都沒有行。便是見到了黃瓊也一樣是鼻孔朝天,一臉傲氣的愛答不理,氣焰不是一般的囂張。

微微躬了一下身便算是行禮後,一臉傲氣的道:“英王,您身爲當朝親王不假,可也無權干涉地方有司,更不能隨便抓人吧。本官的幾個奴才,不知道那裡得罪了英王,居然被英王派人隨意鎖拿,英王是不是該給本官一個交待?”

見到這個傢伙氣焰之囂張,黃瓊不怒反笑道:“陳知州,如果本王沒有記錯的話,本王現在不僅是當朝親王,更是負責鄭州一切善後事宜的處置使。皇上好像還沒有,將本王的這個差事免掉。既然皇上沒有免除本王的差事,這鄭州府的地面上,就還是本王說了算。”

“別說拿了幾個魚肉百姓的惡奴,便是拿了你這位知州大人,也是在本王的職權範圍之內。不知道干涉地方有司這句話,陳知州是怎麼如此光明正大的說出口的。態度強橫、拿着不是理當理講之人,本王見得多了。但厚顏無恥到陳知州地步,本王還真的是少見。”

“本王問你,朝廷已經下旨豁免了鄭州府三年的錢糧,誰給你的權利如此光明正大的催糧徵稅?你是拿着皇上的聖旨當成兒戲,還是壓根就沒有把皇上、朝廷看在眼裡?你的那些奴才,即非朝廷命官,更非官府吏員,誰給你的權利讓他們見官大三級?”

“百姓繳不起你們所謂的錢糧,便強搶**女、扒房子拆屋,強牽百姓家畜、搶掠百姓田產。打着本王的旗號,縱容惡奴做下如此的罪行。陳知州,誰給你這麼大的膽子。你自己說,本王何曾下過讓百姓補繳錢糧的號令?”

雖說聽出了黃瓊語氣中的怒意,但這位陳知州卻沒有半分的害怕。反倒是理直氣壯的道:“英王何出此言?本官一向按照朝廷章程辦事,謹守爲官的本分。又何來蔑視皇上、朝廷之舉?本官何曾私自徵收百姓錢糧?皇上下的聖旨,是減免鄭州府三年的錢糧不假。”

“可皇上減免的是今後三年的錢糧,聖旨上沒有一個字說,以前拖欠的錢糧可以不繳。本官既沒有接到聖旨,更沒有接到英王的上命,說以往拖欠的錢糧可以不收。本官派人催收以往密州百姓拖欠的錢糧,不知道何罪之有?”

“如果英王不信的話,大可以問問被英王鎖拿的那幾個催稅差役,或是說去問問密州百姓,本官可是徵收了一文錢今年錢糧?密州自景王就藩以來,相當一部分的田地,已經拖欠了數年的錢糧。劃爲親王封地的土地無需在繳納錢糧,這是大齊朝的祖制,本官無權干涉。”

“可當初分封景王時,如果本官沒有記錯的話,當初劃爲景王封地的土地,都在管城縣境內。而本官所在的密州,境內並無一畝土地劃爲景王封地。既然不是親王的封地,那本官徵收密州百姓之前拖欠的錢糧,以彌補以往的虧空又有何不妥?”

“更何況,當年景王就藩的時候,朝廷劃撥的食邑不過六千頃。朝廷並無明旨規定,超過分封數量的土地不在徵糧。百姓耕種土地,繳納錢糧是自然的。就算密州境內的那些田地,陸續成爲景王府的地,但朝廷也未有一道明旨,告訴本官豁免了這些土地的錢糧。”

“也就是說,本官追收以往拖欠的錢糧,並未未必皇上的聖旨。眼下景王既然已經身死,土地又歸還給了原主。那麼這些拖欠的錢糧,本官自然要向原主徵收了。難不成,英王殿下讓本官,去找一個死人要錢不成?”

說罷,他轉過頭掃了一眼跪在自己身後的密州屬官後,又轉過頭冷冷的道:“本官一向是按照朝廷章程辦事,不知道英王那些話從何而來?如若英王不信的話,大可以去問問他們,本官自到任後可有違背朝廷律法的事情?”

也不知道是基於此人上任後的淫威,還是怵於此人身後的德妃,還有家族在朝中的勢力。密州的官員被他眼睛一掃均低下了頭,沒有一個人敢接言。而更讓黃瓊失望的是,他在鄭州府大開殺戒,刀下留人的密州州判除了拼命磕頭之外,居然也是一聲不敢吭。

看着擺出鴕鳥架勢,除了拼命磕頭之外,連一句話都不敢說的幾個官員,黃瓊心中暗自有些惱怒。這些人明擺着是不相信他,能夠鬥過眼下權掌六宮事的德妃,還有那位陳知州身後的,號稱陳半朝的家族。所以不約而同的,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明哲保身。

只是看明白這些官員的心思,歸看明白,但黃瓊卻感覺多少有些火發佈出來。想想也是,人家是十年寒窗苦,拼了老命考中的進士。或是在從七、八品位置上,不知道送了多少禮,蹉跎了多少歲月,才熬到這個位置上,誰敢拿着自己的官帽去開玩笑?

自己這個鄭州處置使,隨時有可能被調回朝中卸任。但這些官員,這個官還要繼續做下去。甚至有可能在來的時候,那位陳知州都告之這些官員,自己最近可能要返京的消息。以他背後的德妃,外加上家族在朝中的勢力,他若是對自己即將返京的消息一無所知,那才真正的讓人感覺到意外。他既然知道了,自然會透露給這些官員,以挾持他們閉嘴。

所以這些官員,在自己與這位陳知州,或是說與陳知州背後的勢力之間,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雖然未必參與到其中,但是閉嘴是肯定的。恐怕在這些官員看來,自己回京之後,還是一個有名無權的空頭王爺面很大,未必真正能決定他們的生死,或是說他們今後的仕途。

但那位陳知州背後的勢力,卻可以輕而易舉的影響他們的官位。這年頭找茬,罷免幾個低級官員太容易了。尤其是他們這些州同、州判一類,更多是舉人選出來的官員。都不用一任做滿,隨便就可以找到藉口讓他們丟官回家。

當年因爲兄終弟及,皇位有些不正的理宗皇帝,爲了拉攏天下宗室支持自己。的確答應了,宗室超過賜田面積的土地不徵錢糧。但那位還不算是昏聵的理宗皇帝也知道,此事一旦明文昭告天下會傷及民意,搞不好會引起天下震動。

所以那位理宗皇帝耍了一個心眼,下那道聖旨的時候,並未通過中書省下明旨昭告天下。只下的不用中書省副署,御史臺可以反駁,甚至不奉召的中旨不說。聖旨上的話,也是含糊其辭。若說有也是可以,若是說沒有也可以。

雖說當年的那道中旨,寫的含糊其辭,表達的不是一般隱晦。但御史臺當年畢竟沒有提出反駁,而且朝廷這麼多年,上上下下也就形成了默認。畢竟誰都不願意去得罪,那些還身負監察地方官的宗室。

大齊朝的聖旨分爲兩種,一種是通過中書省、尚書省明文昭告天下的明旨。另外一種不通過中書省、尚書省,直接由皇帝通過內侍省,直接下發的聖旨被稱爲中旨。對於中旨,中書省與御史臺,在認爲自己需要的時候,可以通過不接聖旨來拒絕執行。

而且中旨若是中書省、尚書省,六部尚書以上官員,御史臺右都御史、地方安撫使一級的官員,認爲不合理是有權不奉詔的。正六品以上官員任命,不得下發中旨。這是當年太宗皇帝,爲了制約後世子孫亂施政,而刻意制定的規矩。

但中旨不用昭告天下,不用通過中書省和尚書省,後來的皇帝處理家事的時候,一般都會發中旨。當年的理宗皇帝,便是鑽了這個空子,發出了那麼一道含糊不清,又可以不用昭告天下的中旨。還不知道用了法子,讓中書省和尚書省老實的奉詔。

黃瓊卻沒有想到,當年自己那位祖先那道含糊不清,這麼多年來已經形成了實際上默認的聖旨,居然被此人利用了起來反駁自己。自認爲也是能言善辯之人的黃瓊,明知道這個傢伙在強詞奪理,可一時之間,竟然對這個藉口找不出反駁的理由來。

見到英王被此人強詞奪理,氣得面色異常鐵青,蘇進覺得自己這個知府不能不說話了。事情搞到這個地步,已經不存在任何後退的餘地了。若是今兒不能把他拿下去,自己這個知府還如何能做下去?此人面對一個親王都如此囂張,今後恐怕自己更難以制約此人。

到時候出了事情,板子還是要打到自己這個直屬上官身上。蘇進知道,自己這些年在官場上,究竟得罪了多少人。那些人對付這位陳知州未必敢下手,可對自己恐怕絕對不會留情。自己外放以來,那些人正在等着盼着找漏洞,以便能夠光明正大的整治自己。

這個傢伙將來東窗事發,他在德妃和家族的包庇之下,未必會真的有事。可自己,肯定是無論如何都逃不掉。到時候打在自己身上的板子,只盼不要太多。更況且,自己總不能事事都依靠英王出頭吧。現在英王在,自己可以心無雜念的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但英王早晚都是要返京的,若是事事都依靠英王幫着自己,那英王返京之後自己又該如何?最關鍵的是,若不將此人拿下,密州還不知道要有多少百姓,會再一次家破人亡。難道真的要走到官逼民反的哪一步嗎?

都說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蘿蔔。自己這個知府,如果明知道此人上任以來罪孽累累,自己怕得罪人而萬言不如一默,那自己這個知府當的,正像是英王說得那樣當的不合格了,更還有何顏面去見鄭州的百姓?此時不爲民伸張正義,更待何時?

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三百零九章 無可奈何的黃瓊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八百九十九章 宏武皇帝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四百零五章 君無戲言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爭氣的永王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六百五十八章 給範家兩個月第三百二十一章 補償第三十一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四百九十九章 滿意的皇帝第九十章 結盟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三百五十八章 交給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六百一十五章 做的如此之絕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着你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五十四章 一桃殺三士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七十八章 這就是你們的命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四百四十九章 番外大齊朝的動物園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六百七十二章 都是老手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文不值第二百六十五章 梅蘭竹菊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四百七十章 不滿的金城公主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七百零八章 燈下美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
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三百零九章 無可奈何的黃瓊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八百九十九章 宏武皇帝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四百零五章 君無戲言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爭氣的永王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六百五十八章 給範家兩個月第三百二十一章 補償第三十一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四百九十九章 滿意的皇帝第九十章 結盟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三百五十八章 交給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六百一十五章 做的如此之絕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着你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五十四章 一桃殺三士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七十八章 這就是你們的命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四百四十九章 番外大齊朝的動物園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六百七十二章 都是老手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文不值第二百六十五章 梅蘭竹菊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四百七十章 不滿的金城公主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七百零八章 燈下美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