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

本朝御史臺,不再設置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等職。改爲設置正二品左右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副都御使,正四品左右僉都御史,諸路正七品監察御史。相對前唐御史臺,最高御史大夫不過從三品,御史中丞不過正五品,監察御史不過從八品,品級上就高了一大截。

不僅延續了前唐的督察、彈劾、糾察百官,與刑部、大理寺組成三法司,共同審理重大案件之責,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段的權利。沒有御史臺聯署,便是大理寺與刑部判決死刑,都不得執行。而且監察御史不僅派往諸路,就連河工、馬政、鹽茶諸道,皆派有監察御史。

本朝遇到戰事時,派往諸軍中的監軍,也而是以僉都御史爲主。沒有監察御史的署名,朝廷對各級將領的報功,是一概都不承認的。正因爲本朝御史臺不僅位高權重,而且權限極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中書省。

所以本朝一向有一個玩笑,說是作爲六部之首的吏部算個屁。你就算吏部上下都打通了,御史臺一個奏摺上去,就能讓你徹底的白忙活。什麼中書省令,什麼門下省侍中,只要不掛參知政事或是平章政事銜,還不如一個小小的七品監察御史權利大。

由此可見,本朝的御史臺權威之重。皇帝派一個左副都御使,作爲會試總提調,也看得出對此次會試的重視。對於皇帝的這個安排,其實黃瓊卻並不是很滿意。這滿朝大學士、學士,六部尚書都可以做主考官,怎麼這次卻把自己派了出來?這歷朝歷代,哪有親王做主考的?

只是皇帝態度很堅決,不僅委派了黃瓊做主考官,而且考題還要他親自出。雖說此事,對於年少便得母親教導的黃瓊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更不是什麼費力氣的活。可按照大齊祖制,主考官在出題完畢,一直到科舉開始之前便只能住在重兵監管的地方,不許與外人接觸。

而且在科舉舉行之時,一直到閱卷完畢之前,也只能住在考場之中。本次科舉考試的日子,又定在了二月二十。也就是說,加加減減的,黃瓊幾乎要兩個月不能回府,只能居住在皇帝指定的地方,甚至不能與其他人接觸,這讓黃瓊多少有些不滿意。

只是在老爺子威逼的目光之下,黃瓊最終無奈的妥協。但卻不曾想在被定爲主考官的第三天,黃瓊百般不捨的告別府中一羣嬌妻美妾,準備被隔離的時候卻是接到了聖旨。黃瓊萬萬沒有想到,皇帝居然命黃瓊在科舉之前,直接搬到宮中來居住。

搞的黃瓊,以爲皇帝這是要將自己軟禁在宮中。而皇帝的這個操作,黃瓊打破腦袋也沒有想明白其中意思。直到搬到宮中的當天晚上,被直接帶到了溫德殿後,見到皇帝丟給他堆積如山的奏摺讓他批,而皇帝自己則跑去了聽雪軒。

黃瓊才搞明白合着自己這位皇帝老子,這番操作是在這裡假公濟私。這開年肯定積累了大量的摺子,這肯定是必然的。畢竟休了整整半個月的假期,這剛開年的事情肯定不少。單靠皇帝一個人,在短時間之內全部批完,壓力的確有些大。

所以,自己這位皇帝老子就搞出了這麼一出來。可即便是想明白了皇帝用意,可看着堆積如山的奏摺,黃瓊也感覺到有些頭大。他大致看了一下,這還僅僅只是自己受命襄理的禮、工、兵三部,以及部分路府涉及到三部的奏摺。

但在老爺子,明顯不想給他討價還價機會的情況之下。黃瓊也只能坐在溫德殿內,給他單獨設立的文案後面,一邊琢磨此次春闈的考題,一面批閱這些奏摺。而在批閱奏摺的時候,黃瓊才發現難怪老爺子整天喊累。

這些摺子的內容,從工部今年開春因爲需備春汛,黃、淮二河沿岸各州府縣需要審批、撥付的河工錢,皇陵是否繼續修建的摺子。到兵部從七品到正四品,各級武官的簡拔、提升。再到禮部春闈各種事宜的請奏,從軍國大事到雞毛蒜皮幾乎無一不涉及。

這其中,甚至還有各地官員,在年前上的請安摺子。這麼多的摺子別說批閱了,便是看黃瓊就感覺到已經感覺到很累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實中書省、尚書省各部自己便可以處理的。至少一個從七品武官提升,還需要皇帝親批,那還要兵部做甚?

這麼多的雞毛蒜皮之事,都需要皇帝御斷親裁,換了誰都會感覺到累。只是腹議歸腹議,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黃瓊先將皇帝丟過來的奏摺重新分開,請安的摺子先單列一邊。然後將需要急辦的事情,單獨先列出來。至於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先單獨放在一邊。

而在這堆摺子裡面,黃瓊最先看的,也是最重要的,自然是黃、淮沿岸,各河道衙門以及各州府縣上的請撥河工錢摺子。雖說去年黃河上游的隴右、陝西二路大旱,黃河眼下的來水量明顯減少。若是今春隴右、陝西旱情持續,今春的桃花汛、菜花汛水量未必會很大。

但問題是,想是一回事,可到了批錢的時候,誰又真敢在這件事情上打折扣?哪怕是黃河只決了一道小口子,下面那些官員爲了推卸責任,都會瘋了一樣向攀咬。而首當其衝的,便是負責天下河道的工部都水清吏司。每年河工所需錢糧,都是由都水清吏司稽覈、估銷。

也就是說,工部的都水清吏司就黃、淮二河的總體情況,也就是各路州府縣上報的情況,來具體估算每年治理二河所需的河工錢糧,以及修繕運河的所需工程錢糧。經過皇帝御準之後,在由戶部進行撥付。到了年底,對每年河工用錢糧進行覈銷。

如果工部在大致所需錢糧上,往少了估算的話。不出事則罷,一旦黃、淮、運三河,有一條河出了問題。第一個倒黴的是沿岸所屬河道衙門,第二個倒黴的便是工部,尤其是主管河工錢糧估算、覈銷的都水清吏司,更是首當其衝。

所以歷來只要不是天下大亂,工部對河工所需錢糧歷年都是超額估算的。每年河工所需的錢糧,一般至少有兩成是虛報的。而下邊的各州府,以及諸路的河道衙門,自然也是聞歌知雅意。這兩成,一般都是直接留在工部與戶部。也就是有好處,大家利益均攤。

而這還是主管部門虛報,至於下面每年在上報河工錢糧也是層層加碼。大家都知道,河工那是天下第一肥差。所以,誰都唯恐自己少報了。當然,有清廉一些的官員,也是擔心這些錢糧到自己手上之前被層層扒皮。若是如實上報,真正到手的錢糧根本不敷使用。

所以,也往往多報一些,便是希望能減少自己轄區百姓負擔。因爲若是真正到手的錢糧不夠,而在河工又是耽誤不得的情況之下,這筆缺口自然是要在本地攤派解決。而那些貪官,多報的自然都揣入自己腰包。膽子大的,甚至在河工方面糊弄一下,大部分都揣入自己腰包。

這種事情,皇帝知道與否黃瓊不知道,但黃瓊本人還是清楚的。賈權的在京的那些朋友之中,還是有幾個工部小官的。而這些人,官職雖說不高,可在各自衙門之中也打熬了多年,對各自所屬衙門那點東西可謂是瞭如指掌。這裡面的彎彎繞,黃瓊還是知道的。

而往年倒也罷了,可今年西北存在旱情,朝廷又要回收通商之權,恐怕這錢糧要大筆的都支出去。至少今年,這部分虛誇的得拿下來。不過在批閱之前,爲了慎重起見,黃瓊特地讓人調來了黃河上游各路,包括山西路在內諸路,冬天降雪以及冬季黃河結冰的情況。

只是仔細看了一遍各州府上報的情況後,黃瓊心中卻是大驚。隴右、陝西二路,雖說去年冬季罕見的持續低溫,黃河結冰也很厚,但卻持續冬旱、。二路境內除了寧夏府賀蘭山區,陝西路漢中府、鳳翔府,隴右路的臨洮府所屬岷州、洮州,鞏昌府部分地區下了一點雪之外。

其餘各府州縣,直今便是連一場小雪都沒有下。冬季沒有降雪,意味着接下來恐怕要面對的便是春旱,甚至搞不好還有蝗災。如果春旱持續,那麼朝廷現在首先要備的不是河工錢,而是準備救災錢糧。黃瓊幾經猶豫,最終將原定撥給沿黃諸路河道衙門河工錢,給打了七折。

因爲黃瓊知道,無論是沿黃各河道衙門,還是各個州府。無論朝廷下撥多少河工錢糧,無論是河堤需要不需要修繕,這些錢糧只要撥下去,連根毛都不會給朝廷剩下的。如果大旱之年,根本就不需要修河工的話,這些錢糧更多的都會被揣進個人的腰包之中。

眼下黃河上游的西北諸路大旱,無數的災民嗷嗷待哺,等待着朝廷賑濟。朝廷在歲入上又如此捉襟見肘,這筆錢在這個時候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揣進各人的腰包。若不是考慮必要的時候,需要以工代賑,黃瓊甚至想要給河工的錢糧打對摺。

先將幾件要緊的事情批完之後,至於剩下的,黃瓊批示的很快。兵部那些提拔武官的摺子上,還附上了對武官的考評,所以批起來並不費事。而且文官四品以上,都要由皇帝御筆親批。到了武官這裡,四品以上的自然還是由皇帝御筆親批了。

只需批四品以下武官,這進度自然要快的多。至於武庫補充上,黃瓊也是調出歷年存檔,並覈實了軍械保存情況之後,也給來了一個七折。在黃瓊看來,這叫做你下面漫天要價,朝廷也要坐地還錢不是?更何況,已經近十年無大的戰事,武庫司那裡也只是補充損壞罷了。

有了這種思路,黃瓊把皇帝丟過來的那些奏摺,批示的很快。不到兩天的時間,基本全部批示完畢。對某些事情,黃瓊不僅寫了批言,還附上了自己爲什麼如此解決的原因。至於那些所謂請安一類的,說白了就只是爲了在皇帝前面露臉的摺子,黃瓊乾脆只寫知道了三個字。

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一百四十九章 計劃周密第八百一十章 不能去問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四百零六章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五百一十一章 疑影重重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三百五十八章 交給我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五百五十二章 變相的較量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八十三章 太子的殺心第五百零九章 意外得手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比自己想象的深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六十章 欲加之罪?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八百三十五章 西北亂則天下不穩第八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後宮干政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百一十章 這個好人不做也罷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三百九十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四十五章 違逆之言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四百零六章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三百四十章 要相信你的丈夫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二百七十六章 衣錦不還鄉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
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一百四十九章 計劃周密第八百一十章 不能去問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四百零六章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五百一十一章 疑影重重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三百五十八章 交給我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五百五十二章 變相的較量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八十三章 太子的殺心第五百零九章 意外得手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比自己想象的深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六十章 欲加之罪?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八百三十五章 西北亂則天下不穩第八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後宮干政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百一十章 這個好人不做也罷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三百九十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四十五章 違逆之言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四百零六章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三百四十章 要相信你的丈夫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二百七十六章 衣錦不還鄉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