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弊端

見到黃瓊一副不解的樣子,也知道這位英王剛從冷宮出來不到一年,對那些官辦作坊中的貓膩,可能是不大瞭解。司馬宏苦笑一聲道:“王爺,如今朝中的官員俸祿都領不齊,您說這些無權無勢的窯工,每個月可能足額領到糧餉嗎?”

“況且,就算他們足額領到糧餉。但自太宗年間定下的,從未變過的糧餉數額,按照如今的糧價,也已經難以養活一家人了。太宗年間規定的諸司工匠月例的時候,鬥米不過二十餘文錢。如今鬥米官價,已經漲至六七十文錢。若是遇到荒年,這糧價更高出許多。”

“我朝官辦諸坊與前朝不同,向來是只發錢,而不發糧的。原本該給的糧,都折算到了月例之中。而按照太宗朝定下的諸有司工匠月例,即便是三十年的老工匠,不過每個月三貫的月例錢。而新入行的工匠,甚至每月不過一貫五制錢。”

“三年學徒過去後,纔開始每年漲一百文。漲到二貫五後,要滿三十年纔給漲另外的五百文。而工匠雖說免除徭役,但卻需要納稅。不管工匠品級高低,每年一律一貫制錢的稅錢。一個三十年,要養活一大家子人的老工匠,就算月例都拿到手,一年不過三十貫錢的進項。”

“而一個剛入行的工匠,每年不過十八貫值錢的進項。就這麼一點微薄的收入,卻每年還要再交一貫制錢的稅。要知道,一個大戶人家的奴才,每個月的月例至少還在三貫錢。而且不用養活家人,更不用繳稅。”

“做了三十年工匠,往往都是拖家帶口的人。那麼一點錢,人丁稍微多一些的人家,也就夠每個月顧一家人的嘴。至於兒子娶媳婦,女兒將來的嫁妝,卻是什麼都顧不上。窯工本身又是特別廢衣服,可每個月到手的那點錢,刨去吃飯剩下的連扯身衣服的錢都不夠。”

“您去看看鈞窯窯工聚居區,一家老小衣不蔽體的大有人在。更可恨的是,就這麼一點錢有些人還要上下其手。我在任的時候,在那位副都監和督造太監聯手之下,那些苦哈哈的窯工,就從來都沒有領過足額的月例。基本上八成的,就算是多的了。”

“大致每個月,一般都只能領到六成的月例錢。而即便剩下的錢,他們還要每個月每人在剋扣下二百文,這還是對那些只領一貫五錢窯工的。若是那些領最高月例的,每個月都要扣下三百文錢。一個月三百文,每年便是三千六百文,正好是三貫六制錢。”

“那些單身的窯工,大部分都已經逃亡,南下去了桂林郡王府名下的瓷窯。可畢竟單身的窯工畢竟有限,大多數的窯工都是拖家帶口的,便是想逃都逃不掉。老朽在任兩年,看到的那些窯工生活真的悽慘。有的窯工,甚至要靠妻女賣身才能夠一家老小餬口。”

“而那些到了成親年紀的窯工,娶不起親的比比皆是。即便娶到老婆養活不起,跟人家跑了不在少數。均州的老百姓都說,鈞窯的窯工有三多,光棍多、沒孃的孩子多,半掩門的多。當地還流傳着嫁人別嫁鈞窯工,沒有吃來、沒有穿,病了無人管,死了一卷破草蓆。”

“英王,您現在是鄭州處置使,更是我大齊朝的親王。您回京之後,能不能給皇上進言一下,給鈞窯窯工留一條活路?他們繳納的那點稅,對朝廷來說多不多他們,少也少不到哪裡去。可對那些窯工不一樣,至少每個月可以多買上一斗米。”

看着司馬宏一臉的期待,黃瓊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道:“司馬大人實在抱歉,本王是鄭州處置使。鈞窯雖說在鄭州地面上,可卻是工部直屬有司,本王現在還管不到那裡。儘管本王也很同情這些窯工,但實在是鞭長莫及。”

只是看着司馬宏在聽完自己這番話後,一臉的失望。黃瓊幾經猶豫,最終還是還心軟道:“這樣,司馬大人,你可以寫上一封摺子,本王替你呈到父皇那裡。保證不經過中書省和通政司,直達天聽。如果你的摺子寫的合理,父皇那裡本王也不是不能幫着說話的。”

原本之前黃瓊表示,鈞窯之事自己也無能爲力的時候,司馬宏一臉的沮喪。但黃瓊最後一段話說罷,他的眼中又重新燃起一絲希望。急忙轉很進了屋內,不大一會抱出一個由油布仔細包裹的木盒。將手中的木盒,仔細擦拭一番後,才小心翼翼的交給黃瓊。

“英王殿下,這是老朽在鈞窯任職,以及被流放隴右期間,根據這些年在工部的經歷,針對御用諸司弊端寫的一個條陳。其中一部分在鈞窯任職的期間,便已經寫完。只是還未來得及呈上,便除了那等事情。罷官、流放,那裡還有人肯爲老朽呈上這道摺子?”

“不過,這些年在隴右雖說清苦了一些,可也離開官場的是是非非,倒也可以靜下心來,仔細琢磨一些東西。將原來條陳中有些不足的地方,重新做了一些修改。這個條陳,可以說彙集了老朽數年來的心血。”

黃瓊打開這個木盒子,拿出裡面的條陳仔細看了一遍後,又慎重的重新放回盒子內,擡起頭看了看面前一臉期待的司馬宏道:“老先生此番心血,本王必定會親手交給父皇,絕對不辜負老先生的信任。不過,老先生有沒有想過,這個條陳一旦遞上去,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英王殿下,您說的這些,老朽早便已經想過了,無非便是一個死而已。老朽在工部任職多年,其中的道道看的太清楚了。這個條陳往皇上那裡一遞,恐怕不知道會斷了工部、戶部、內侍省,甚至宮內多少人的財路。”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這些眼下還在位,甚至是位高權重的人,是不會放過老朽的。老朽現在又是一介布衣,這些人悄無聲息的弄死老朽,不過是小菜一碟。甚至連一個水花,都不會掀起來。只是王爺,眼下匠戶制度已經是弊端叢生。”

“尤其是御用諸司的弊端,甚至已經到了有些積重難返的地步,實在已經到了不解決不行的地步。英王殿下,我大齊朝匠戶制度自設立以來,至今已經是百餘年未變。但如今天下的情形,與當初開國之初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開國之初,天下久經戰亂、民生凋敝,朝廷財力入不敷出。我朝將軍械、兵仗、鑄錢,以及皇家御用諸器物匠人,統一編爲匠戶。一是保證朝廷徵用,時值天下尚未平定,大軍征戰軍械消耗極大。若是一味的從民間徵調匠戶,對原本就未恢復的民生影響極大。”

“將一部分匠人編爲匠戶,由朝廷每月發放一定的月例養起來。既可以保證大軍所需,也可以省去徵調匠人而耗費的時日。更不會在農忙的時候,影響春種、秋收。另外一個原因便是,當時大軍常年在外征戰,軍權都在諸將手中。”

“將這些匠人掌握在朝廷手中,諸軍軍械由朝廷統一撥付,各地不得擅自制造。這樣便可以將軍械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避免因諸將久掌軍權,再一次出現前唐藩鎮割據的局面。王爺,打造鋼刀與打造鋤頭完全是兩碼回事。”

“一個鐵匠能打造一把好的鋤頭,未必能鍛造出一把勘用的刀矛出來。將打造軍械,尤其是**、火器的匠人,掌握在朝廷手中,未必不是一個控制諸軍的辦法。所以自陳州之戰後,朝廷便開始陸續將此類匠人,與前唐諸御用司製造皇家器物的匠人,統一編爲匠戶。”

“其中部分製紙、墨、刺繡、燒瓷等匠人,分別設立工部御用司、內侍省內府局,也就是後來的御用局,專門承製皇家所需各種器物。其後,因爲太宗皇帝尤爲喜愛前唐鈞、汝二瓷,所以在前唐原鈞窯、汝窯的基礎上,分別成了兩座御窯。”

“後宣宗朝年間,汝窯准許民辦。便是原有的御窯,也准許官民合辦。太祖、太宗皇帝當初設立御用諸司,原本是避免前唐年間,內侍出宮採辦宮廷御用之物時,敲詐百姓、聚斂民財所設立的。一切費用都由內庫支取,並不由戶、工二部支出。”

“太宗皇帝當年爲此曾頗爲只許道:吾朝宮中所需之物,均爲天家自造,絕不騷擾百姓。不過當初太祖、太宗不擾民的初衷雖好,但時過境遷,眼下天下大勢早非當年開國之初可以相比。開國之初,經過太祖、太宗的勵精圖治,鬥米不過二十餘錢,一匹麻布才三十文錢。”

“一斤豬肉不過三十文,便是稍貴一些的羊肉,也不過五十文錢。一個窯工每月一貫五的月例,在剔除不過百文錢的稅,到手的也足夠一家老小豐衣足食。會過日子的,甚至還有結餘。可隨着天下穩定百餘年,丁口不斷滋生。”

“眼下鬥米尋常年間,已經長到了六七十文一斗。原本尚算是夠用的月例,如今即便是如數領到手,一家五口人也只能算是勉強果腹而已。丁口稍多的,便難得一溫飽。更何況,至少老朽在任這兩年期間,從來沒有看過窯工拿過足額的月例。”

“當年太祖、太宗皇帝設立御用司,無非是避免地方諸官員,藉着呈現御用之物擾民,不想與民爭利而已。可眼下天下奢靡之風以成,各種奢華之物層出不窮。不說別的,但就這鈞瓷在民間價值幾何?一個鈞瓷茶碗,又價值幾戶中人只賦?”

“一兩桂林郡王府所出的鐵觀音,又價值多少畝地的田賦?可這些東西,依舊是有行無市。與其靡費每年龐大的開支,不如將鈞窯與汝窯同等對待。太子能以一船鈞瓷,能從東瀛、高麗換回價值數十倍的銅。朝廷爲何不能依例而爲?”

“本朝又向來缺銅,每年都要高價向大理採購大量的銅以鑄銅錢。而又因爲銅價高,每年鑄造的銅錢,又大量被民間私自融化製成銅器。朝廷每年購銅的消耗越來越大,這民間的制錢卻是流通的越來越少。使得武威錢莊的銀票,面額也越來越小。”

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六百一十五章 做的如此之絕第一百七十章 懵逼的三角關係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五百三十章 亂象初始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居然會武?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四百二十五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遺症與熟人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二十九章 媚營掌使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三百四十九章 那個女人不能留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四十三章 屈尊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四百三十九章 狂熱與懼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妄之災?第七百章 福禍難測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狐狸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四百三十六章 隨時能拿回去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居然會武?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會享受的黃瓊第二百三十三章 守城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八百零二章 逃難一樣的鄭道遠
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六百一十五章 做的如此之絕第一百七十章 懵逼的三角關係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五百三十章 亂象初始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居然會武?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四百二十五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遺症與熟人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二十九章 媚營掌使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三百四十九章 那個女人不能留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四十三章 屈尊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四百三十九章 狂熱與懼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妄之災?第七百章 福禍難測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狐狸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四百三十六章 隨時能拿回去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居然會武?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會享受的黃瓊第二百三十三章 守城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八百零二章 逃難一樣的鄭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