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

而白教爲了獲取外援,擊敗依靠吐蕃分裂出來古格國,支持之下獨霸吐蕃腹地紅教。其掌教波南覺,親率四大弟子趕到西京赴會。相對於擔心白教攔截,而繞路川西路悄無聲息來西京的紅教。白教這位上師爲了弘揚佛法,一路上可謂法號齊鳴,旌旗招展、鑼鼓喧天。

一路上更是講經說法,不斷宣揚白教的教義。雖說從青海湖到西京更近,可卻晚於翻越了諸多大雪山,繞路而來的紅教僧侶。先發而後至,一路上都在忙着弘揚佛法,所以來晚了的白教,一看居然被死對頭紅教搶先,當時面子上就有些掛不住了,尤其是紅教還是自己來的。

這兩派在吐蕃,就因爲對經書以及教規的理解不同,更是爲了爭奪地盤,本身就相互看不順眼良久了。結果當白教到了會同館,發現了紅教的人居然已經到了兩日後,雙方爲首的兩位大師倒還是冷靜。只是對視一眼,心中暗罵了一句賊禿該死,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可雙方的隨行人員,卻沒有這二位的涵養,相處就沒有那麼愉快了。都在一個地方居住,可以說是比鄰而居,免不了舌頭碰到牙齒了。先相互之間冷嘲熱諷。一個指責對方未接到請帖擅自而來,一個指責對方打冒支。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竟然敢來西京弘揚佛法。

隨着爭吵越來越激烈,雙方進而迅速的將罵戰升級爲口水,再前後直接發展成了全武行。從最基本的拳頭、牙齒,到手中的法器,腳上的僧鞋,到隨手撿起來的石塊、板磚,甚至是木棍都成了武器。一時之間會同館內再一次鑼鼓喧天,法器齊響,只不過法器這次砸的是人。

一時之間,會同館內鼻血與僧袍齊飛,慘叫與哀嚎共鳴。而且這羣吐蕃僧人之中,會武實不在少數,一時之間什麼大手印、龍象般若功同時上陣。等到負責警戒的五百官兵,聽到裡面不對彈壓的時候,這間雖說不算富麗堂皇,但卻相當典雅的會同館,已經被毀得差不多了。

除了兩位上師所居之處外,整個會同館內門窗,基本上沒有一個好的。幾處花圃也被拆散,冬季乾枯的樹枝與板磚,都成了趁手的武器。各間屋子內的牀榻、桌椅,也被拆成了零件,同樣成了砸向對手的利器。館內的空地上,則躺滿了雙方的傷患,還有無辜被牽連的差人。

幾位禮部和鴻臚寺派來的接待官員,也受了無妄之災,也一樣鼻青臉腫的躺在地上,哎呀、哎呀的叫疼。只是雖說哦外面混戰的一塌糊塗,兩位上師到底是大德高僧。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居然不驚不躁,頗有種泰山崩於左而不變色的心態,只是端坐在自己屋子內誦經。

別說出面制止這種有損聲譽的行爲,就是瞟一眼都沒有過。帶隊的武官,以及接到消息後,趕來的西京禮部尚書,加上長安尹面對這個局面,一時也有些手足無措,都不知道該如何的處理。一羣域外高僧,在自己地盤互毆受傷,這該怎麼處理,他們也沒有相關的經驗?

無奈之下,只能上報給了黃瓊。接到奏報的黃瓊,一時之間也是有些無語。他之前,考慮到紅教位於吐蕃腹地,路途有些遙遠。從邏些到西京,更要翻越無數大雪山,長途跋涉才能到長安。所以這次的邀請函,只送給了在青海湖以西,唐古拉雪山以東傳教的白教領袖。

如今分裂成了數塊,在加上開國之初桂林郡王屢次的打擊,如今的吐蕃早就已經沒有那個實力入寇。青海湖周邊的吐蕃諸部,也早已經脫離了吐蕃,有的歸到了大齊的旗下,有的則處於獨立狀態,無論是邏些還是京兆那邊都不靠。不過爲了獲得鐵器,對大齊還是恭敬一些。。

只是大齊自世宗年間便開始衰落,除了青海湖周邊的吐蕃諸部之外,對吐蕃腹地卻是越來越鞭長莫及。即便是拉攏紅教,也基本上是無用之功。再者,就黃瓊看來,紅教控制的核心區古格,以及邏些距離長安城也太過於遙遠。一路上又是雪域高原,又是崇山峻嶺的。

搞不好,等到信使將信件送到了,恐怕都得等到明年了。但卻出乎黃瓊意料的是,紅教反應如此的迅速,爲了防止如今日益興盛的白教,在他們眼中更加強大的大齊,支持之下愈發做大,對自己形成致命的威脅。接到消息後幾乎是立即啓程,這一路上快馬加鞭星夜兼程。

吐蕃福地雖說不是大齊治下,可百餘年前桂林郡王鐵騎,在雪域高原奔襲突襲上千裡,直搗邏些城,給這些吐蕃人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至今還記憶猶新。再加上百餘年來,爲了減輕西北壓力,防止吐蕃在一起興起,給大齊朝西北方向帶來什麼麻煩,防止自己兩面受敵。

一直到理宗年間,朝廷每隔三五年,便要派出西北大營騎兵深入吐蕃內部,在歸順朝廷的青海吐蕃部落配合之下,深入吐蕃內部襲殺一番。雖說因爲不適應高原,基本上止步於唐古拉大雪山以東,百餘年從未再踏入吐蕃腹地。但卻給吐蕃人,帶來了長達近百餘年的創傷。

一度唐古拉大雪山以東的肥美草原上,再也見不到吐蕃部族遊牧。多年來,吐蕃對大齊屢戰屢敗,多次被齊軍鐵騎攻入腹地。使得吐蕃諸部,已經將大齊視爲天朝上國,從上到下畏懼很。在紅教看來,一旦白教獲得大齊朝廷支持,那麼對於紅教來說,威脅就是在太大了。

若是齊軍再來一次西征,對紅教來說那纔是滅頂之災。所以在得到青海紅教寺廟,跑死了十幾個僧人,才拼命送來的消息後,紅教甚至當天便出發。爲了加快速度,每人都帶了幾匹馬,一路上可謂是星夜兼程。甚至爲了避免被白教攔截,還專門繞路川西路走漢中。

相對於白教因爲距離很近,顯得有些不急不慢的動作相比,自然要快上許多。在加上白教的高僧,要與青海湖周邊的吐蕃諸部族同行,一路上又要弘揚佛法,這速度自然就慢了許多。即便是紅教這一路的繞道川西路,也搶在了白教前進了長安城,而且在第一時間便上表求見。

雖說那位掌教上師,因爲身體不適而沒有來。可卻派出了他的師弟,親自前來西京城。在得知紅教來人,黃瓊也下了一跳。因爲他只邀請了白教,而根本就沒有邀請紅教。這個紅教不請自到,將禮部的官員都給搞得出錯了。熱烈歡迎了一番之後,卻發現來的是另外一個教。

其實,對於吐蕃這些教派,朝廷本就稀裡糊塗的。別說絕大部分的官員不知道,就連禮部自己的官員都搞不清楚,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區別,在他們眼中都是和尚罷了。而且不僅僅是吐蕃的教派,朝廷稀裡糊塗的。甚至就連吐蕃內部如今的情況,除了一些邊軍將領之外。

大部分人,也都一樣一無所知,甚至包括黃瓊現在的父皇。畢竟吐蕃已經百餘年來,對大齊朝沒有過任何的威脅。反倒是無論青海吐蕃,還是川西吐蕃諸部,都被齊軍壓着打。近幾十年來,更是溫順的很。尤其是青海吐蕃諸部,對朝廷畢恭畢敬的很,甚至任由搜刮。

看到對吐蕃宗教各派之間,稀裡糊塗的禮部官員,還有那位長安尹,黃瓊有些頭疼的撫頭。那位長安尹倒也罷了,可這位禮部尚書當的是真不合格。吐蕃與回紇的貢使,每年到京兆府朝聖,都要途經西京。你禮部尚書平日裡,在西京屁事沒有,這件事幾乎等於你唯一的差事。

但凡只要長點心,也不至於無知成這個樣子。就算你禮部的官員,被調任西京就等於進了養老院,整天嘛事都沒有,可摸魚摸成你這個地步的,對自己每年只要皇帝不來,僅有的一間差事居然陌生成了這樣子,就很是有些過分了。甚至就連屍餐素位這四個,都是好評價了。

無奈,但更無語的黃瓊,看着這幾位一臉茫然的傢伙。也只能讓陪同紅教一行人的西川路官員,陪同白教一行人的西寧州撫蕃同知,給這老哥幾位解釋一下。至於自己,則端起茶碗拼命的灌茶水,想要壓制住一下心中的火氣。只是卻沒有想到,碗中新沏的茶水燙的很。

剛喝一口就被燙得受不了的黃瓊,一口茶水又噴了出來。口中被燙了一下,雖說不是什麼大事,可卻讓他本就有些壓制不住的心火更勝。手中的鈞瓷御製茶盞,被他一把重重的摔在地上,怒道:“那個不中用的混賬奴才伺候的,給寡人上這麼燙的茶,居心到底何在?”

他這怒吼,原本萬春殿內無論是解釋的,還是聽着的不約而同的閉上嘴,都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而聽到黃瓊的怒吼聲,因爲之前黃瓊在與大臣談事,按照他的規矩太監不得在殿內候着,只能在殿外等候的幾個小太監,在一個七品管事太監的帶着下,飛快的跑了進來。

見到這位主鐵青着臉,還有碎得一地茶碗,幾個太監被嚇得直哆嗦,誰也不敢說話,只是跪在地上一味的磕頭。好半天,一個小太監才戰戰兢兢回道:“今兒白天,按照規矩是奴才當值伺候。奴才剛剛奉命進殿,給幾位老大人續茶時,見到太子爺邊上的茶盞一直沒有動。”

“擔心茶涼了走了味,便自作主張給太子爺換上新的。奴才也擔心,這大冷天的喝了涼茶,在引起太子爺什麼不舒服,萬一在壞了肚子。實在沒有想到,奴才換的不是時候,太子爺正要用茶。奴才不是故意的,還求太子爺看在奴才第一次犯錯的份上,饒了奴才這一回吧。”

說罷,跪在地上拼命的磕頭。磕的腦袋都流血了,也不敢停下來。直到眉頭皺得死死的,也知道自己今兒是有些遷怒的黃瓊,有些歉意的出聲道:“起來吧。寡人又沒有說要把你怎麼樣,磕這麼多的頭做甚。你今兒不用當值了,一會找個大夫去看看,別把腦袋磕壞了。”

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狐狸第七百二十二章 盟旗制度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二百零九章 看不懂的諸將第三百五十七章 決不食言第四百零二章 揭皇帝的傷疤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六百六十三章 心很累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五百一十一章 疑影重重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六百零八章 是我的原因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四百九十一章 成人之美的鼓勵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六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六百六十三章 心很累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三十九章 謹慎一些爲好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三百零一章 彈劾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六百九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七百四十四章 他是真就這麼蠢?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三百七十三章 弊端第五百一十章 這個好人不做也罷第四十二章 歲月催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九十章 結盟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九百零一章 直撲江寧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五百四十三章 你好自爲之第五百一十三章 人品如官品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七百九十三章 拈酸吃醋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六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
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狐狸第七百二十二章 盟旗制度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二百零九章 看不懂的諸將第三百五十七章 決不食言第四百零二章 揭皇帝的傷疤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六百六十三章 心很累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五百一十一章 疑影重重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六百零八章 是我的原因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四百九十一章 成人之美的鼓勵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六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六百六十三章 心很累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三十九章 謹慎一些爲好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三百零一章 彈劾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六百九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七百四十四章 他是真就這麼蠢?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三百七十三章 弊端第五百一十章 這個好人不做也罷第四十二章 歲月催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九十章 結盟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九百零一章 直撲江寧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五百四十三章 你好自爲之第五百一十三章 人品如官品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七百九十三章 拈酸吃醋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六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