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

知道自己過了今兒,不說朝廷諸臣,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其他宗室。便是自己兄弟,都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麻煩。如果能真心說服,在這個大姐支持自己,那麼自己今後面對諸兄弟帶來的麻煩,也許會少的多。哪怕能夠說服她站在中立立場上,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想到這裡,黃瓊微微沉吟了一下後道:“大姐,文官未必就真不通軍務。歷朝歷代,上馬能領軍作戰,下馬能治命的官員多了去。歷代先賢,咱們今兒就不說了,便是小弟此次出征鄭州,統帶的驍騎營都指揮使於明遠,便是文官出身。”

“如果說上陣廝殺,這些文官自然不如純粹的武將。可統帶大軍,講究的是居中調度、策應指揮。在這一點上,文官若是肯下功夫學,未必就真的比武將差到那裡去。況且北遼一向是遊牧民族出身,又是以部族爲主體。他們對文武官員區分,遠沒有中原漢人那麼涇渭分明。”

“尤其在北遼之中,作爲是主體,始終控制住軍權的契丹人,文武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北遼的那些文官,可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遊牧民族先天的傳統,便註定讓他們一樣可以控得住駿馬,拉得開硬弓射得出箭矢。這是草原民族的本性所決定的。”

“在弱肉強食的草原上,不會騎馬射箭,驅趕不了餓狼與窺視自己財產的搶匪,保護不了自己家的牛馬,那就只有等死。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成爲其他部族的奴隸而已。眼下北遼雖說漢化已深,但從皇帝到契丹大臣,無一不在保留其契丹的傳統。”

“否則北遼皇帝,也不會搞出捺鉢,這種保持着契丹傳統,類似於逐水草而居。以的氈車爲營,以硬寨爲宮,貴戚爲侍衛,百官輪番爲宿值的行宮治國方式,就是不爲了忘本。大姐有所不知,所謂的捺鉢就是射獵與捕魚,說穿了就是漁獵。”

“按照遼制,凡捺鉢除宰相留守京城之外,其餘契丹官員無論大小,包括宮女嬪妃在內必須要隨行。捺鉢所在的營帳,纔是北遼皇帝真正處理政務所在。皇帝打獵,官員也是一樣要隨行,跟着射獵的。不會騎馬射箭,不會演兵佈陣,怎麼能跟得上皇帝?”

“況且,有一件事情,大姐沒看過我朝細作的密摺,所以也許不知道。這位樑王,曾經在十六歲的時候,便曾經帶領三千皮室軍,擊敗萬餘女真人。十八歲至今又曾率軍,鎮壓渤海叛亂,並擊敗數萬高麗大軍。非但不是不知兵之人,甚至可以說對軍務極其瞭解。”

“這樣年紀輕輕,便多次統軍作戰,甚至還取得了大勝的人,怎麼可能會在擔當如此重要職責時,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而且此人身爲北遼皇帝同母弟,又是堂堂一介的親王,身邊會缺女人到如此地步?大姐,要知道北遼的皇親貴胄,都是有自己的頭下軍州的。”

“所謂的頭下軍州,就是北遼王公貴族隨軍出征,掠奪到的俘虜都歸這些王公貴族所有。加上自己原有的私奴,在賜地上建立的一個王公貴族自有的城池。大的甚至有一萬餘戶,小的也有一千餘戶。這些頭下軍州所有的商稅,都歸本主所有,便是州刺史也有原主提名。”

“此人即有權勢、又有金錢,而且上馬能統軍作戰,會行如此荒唐之舉?所以,小弟斷定此人這一路上的做派,絕對是別有用心,或是在隱藏着什麼。而且北遼雖說主動派遣使者修好,但更應該遵守我朝的禮節。而不是到了京城,連君王都不見,一頭扎進了青樓瓦弄。”

“更何況,北遼眼下漢化日甚,北遼皇帝熟知詩詞歌賦。那位極有手腕與胸襟的蕭太后,能教出一個如此有文采的皇帝,那裡會縱容另外一個兒子花天酒地?所以,小弟以爲如果那位整日拈花宿柳的,真是那位樑王的話,那麼此人肯定在隱藏着什麼秘密。”

“甚至極有可能,是在與某些神秘的人物,在秘密的見面。因爲他清楚,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一旦進入我朝勢必會受到嚴密的監視。無論要見什麼人,都會被人發現。即便這位樑王是一位武學高手,可以避開監視他的人。但這麼做,風險卻是極大。”

“而如果選擇在青樓見面,恐怕就要方便多了。那個人可以僞裝成龜奴,也可以僞裝成嫖客,甚至有可能僞裝成女性都未必。或是說,也許要見的人本身就是女人。大姐,您可千萬不要小瞧女人。小弟在虎牢關之戰中,發現控制真正控制叛軍的,便是化身爲妓女的女子。”

“那幾個女子,居然將數萬叛軍牢牢控制在手中。便是小弟,也曾被其玩弄於鼓掌之上。若不是後來偶然在鄭州,抓到了這幾個女子挽回了一些臉面,小弟這臉都要丟光了。更別提歷朝歷代,那些輔佐年幼天子,開創了一朝聖事的太后,也一樣都是女人。”

“便是大姐,不也一樣巾幗不讓鬚眉?大姐當年的事蹟,小弟也曾經聽七哥提起過一些。當年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之下,大姐不懼威脅保住了幾個當時還年幼的弟弟,又有幾個男人真的能夠做到?大姐若是身爲男兒身,單憑這份豪氣定然會是國之干城。”

黃瓊這番有些恭維的話說罷,金城公主雖說沒有再說什麼,但臉色卻是微微有些放緩了。一些。金城公主並非是那種深宮大內養成,對世事一無所知的較弱女子。之前之所以一直在對懟黃瓊,只不過是有些想不通,皇帝爲何放着那麼多的兒子不立,非要選擇黃瓊?

儘管她對政事,並沒有任何的想興趣,對皇帝冊立誰爲新太子,也不想去幹涉。可每次駕到黃瓊,哪怕這張臉在與自己的父皇相似。但一想到面前這個人,是那個差一點殺了她們全家,奪取她們家天下人的後人,心中便是一陣陣的不舒服。

太子不成器,除了現在已死的景王、蜀王之外,其餘諸皇子不是生性懦弱,便是生性貪婪。即便好一些,也是飛揚跋扈、無比驕縱,她也不是不知道。但對於她來說,皇帝冊立那個弟弟爲新儲君,都與她沒有關係。可就偏偏眼前這一位,卻是讓她實在難以接受。

每次一見到黃瓊,那些年艱苦的日子,便不自由主的呈現在她腦海之中。在加上有些人,整日在她耳邊嘀咕,黃瓊之所以能得到皇帝的賞識,靠的不過是鼓脣弄舌,一味的溜鬚拍馬罷了。爲人品性低劣,行事手段更是陰險毒辣,無所不用其極。

太子與景、端、蜀三王,都是再栽在他手中。爲了博取一點虛名,贏取所謂的民心,在鄭州殺了一百多官員與讀書人。便是連新蔡姑姑的兒子,都一刀給殺了。也不知道他給老爺子,灌了什麼迷魂湯,做出這等天怒人怨的事情,居然一點都沒有受罰。

儘管熟知自己父皇爲人的她,對這番話並不是很相信。但之前已經有了一定先入爲主的印象,這些話倒也讓她陷入了半信半疑之中。而之前在溫德殿外,見到皇帝與黃瓊父子兩個人,就像尋常百姓家的父子一樣邊走邊談,顯得異常的親熱,更讓她心中很是不舒服。

甚至還微微有些心寒,因爲皇帝對其他任何一個皇子,都從未做過類似的親密舉動。這纔是有了今兒的一而再,當着皇帝的面對懟黃瓊。只不過,在聽到黃瓊這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之後,金城公主才略微明白了,爲何這個九弟出宮不過一年,便如此快的得到了父皇的信任。

不說別的,單單就對北遼的這個瞭解,就不是其他皇子能夠相比的。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展現的那種自信,也不是其他諸王有過的。只是想通了一點點的這位金城公主,臉色雖說略微好一些。但卻並不代表她,就此真心的能夠接受黃瓊,成爲新的儲君。

黃瓊這一番分析下來,金城公主的面色略微放緩了一些。而坐在御案後面皇帝,也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過對於怎麼處理這位樑王,皇帝卻依舊有些頭疼。難道真的派人,去青樓瓦弄裡面聽牆根去?

若不是這位樑王身份極其特殊,就黃瓊剛剛那番分析,皇帝都有心派出北鎮撫司的人,直接將這位樑王抓起來嚴刑拷問了。不過若是真到了那種地步,恐怕兩國之間刀兵相見,恐怕也就真的不遠的了。兩國若是重燃戰火,皇帝雖說不怕,但眼下這個時機不對。

金城公主剛剛貿然開口的確有些不對,但有一句話卻是沒有說錯,那就是眼下有些捉襟見肘的朝廷,是真的打不起仗。今年西北大旱,陝西路還好些,雖說一向爲西北糧倉的關中平原也遭了災。可八水繞關中的關中平原,多少還一些收成。

再加上漢中地區,災情沒有那麼嚴重。雖說也歉收,但遠還沒有到絕收的地步。災情主要集中在陝西路北面的延安府、綏德府、慶陽府,以及幾個直隸州。可隴右今年,卻幾乎是顆粒無收,明年還不知道旱情能不能緩解。隴右又是番漢雜居,民風彪悍之地。

稍有不慎,便要變亂叢生。今年秋稅,朝廷至少要留有相當一部分,用於隴右、陝西的賑災,或是以備西北使用。明年又要與桂林郡王府博弈,這錢糧上還不知道要耗用多少,少入多少。一旦兩國真的刀兵相見,這朝廷的糧餉恐怕要難以爲繼。

看出皇帝滿臉的猶豫,黃瓊卻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道:“父皇,兒臣倒是有一策,即可以有效監視那個樑王,又可以不引起太多的糾紛。七哥在京城之中,原本就是以放蕩不羈著稱。這京城之中聲色犬馬的場所,就沒有七哥不知道的。”

“而七哥的爲人,又是外粗內細,外表看着粗俗不堪,實則爲人精明的很。父皇何不派出七哥,專門負責接待那位樑王?更何況有些地方、有些事情,官家的人不好出面,可卻是七哥手下那些雞鳴狗盜之徒的長項。那位樑王既然表現出聲色犬馬,咱們也就投其所好。”

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一百章 避重就輕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三十八章 不請自來的永王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七百七十章 沒有那麼無辜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精明的永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百一十章 不能去問第四百七十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八百六十章 三人成虎第五十一章 門前有狗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八百七十八章 恨死你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三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換人、換馬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九百零八章 落井下石的老爺子?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三十三章 奢華的府邸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四十六章 命運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
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一百章 避重就輕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三十八章 不請自來的永王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七百七十章 沒有那麼無辜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精明的永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百一十章 不能去問第四百七十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八百六十章 三人成虎第五十一章 門前有狗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八百七十八章 恨死你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三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換人、換馬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九百零八章 落井下石的老爺子?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三十三章 奢華的府邸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四十六章 命運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