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

其實,人工培植蘑菇是很簡單的事情,複雜的是模擬蘑菇繁殖的條件和氣候。所以,某些特定地區的野生蘑菇在人工培植後,無法像金針菇、平菇等大衆類的蘑菇能推廣到全國。很多野生蘑菇在人工培植出來後,只能販賣加工後的產品,比如雲南的衆多野生蘑菇的系列成品。

薛朗興高采烈地道:“稟聖人,其實,人工培植蘑菇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明白其中原理,做起來十分容易。難者再於要模擬蘑菇生長的環境和氣候,只要環境和氣候模擬出來,蘑菇自然就長出來了!”

聖人點點頭,追問道:“何謂模擬?”

薛朗只得又先解釋一番什麼叫模擬。

看薛朗說得頭頭是道,顯然不是無的放矢,聖人笑吟吟的道:“看卿家一副成竹在胸之態,想來必有把握,如此,我就等着卿家於冬日進獻鮮蘑於朕!”

薛朗響亮的應了一聲:“喏!”

秦王有感而發道:“觀薛郡公做派,想來你歸來之異國,農耕技術想必十分高明,教書育人之道,當有獨到之處,故而方薛郡公這等博學多能之才?”

秦王的觀察力好敏銳,總是能先於他的父兄發現要害之處,看出他們還看不出來的東西。這真的是天資!

薛朗悄悄覬眼看李淵和李建成,李淵目中的讚賞之色,根本沒來得及退下。李建成低着頭,看不到表情,不過,想來應該不會是高興纔對。作爲凡人,老被一個天才在一旁襯托自己的愚笨……太子殿下真真是好心理素質!

如果讓薛朗這麼天天被人對比得自己像個笨蛋,說不定早就自暴自棄了!所以說,李建成也不是不優秀,也不是真愚笨的人,只是,被天才弟弟一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薛朗按下心裡的胡思亂想,答道:“秦王既然動問,那微臣就說幾句。農業一道自古以來就是國之根本。此乃國策,此策的地位,即便千年之後,也不會有所改變。所謂民以食爲天,糧食安全乃是重中之重。”

糧食安全是國家戰略安全。莫說古代這樣缺糧無有溫飽的時代,即

便是在現代,糧食產量也是頗受國家重視的產業,所以才一直強調可耕種面積紅線的保持。我種花家作爲一個人口衆多的大國,如果糧食不能夠自給自足,對進口太過依賴,等於是直接把脖子送給人捏着。

薛朗道:“在異國,農業作爲一門專研的學問,有衆多的人去學習、研究。有人研究如何提高種子的產量,有人研究耕種技術的改進,有人研究如何提高抗病蟲害、抗旱抗澇的技術等等,農林畜牧,皆有專人研究。甚至還有專人頻繁鄉下,到田間地頭去,教導普通百姓如何更好地耕種、管理田地,把研究的成果廣泛的應用於實際,以達到提高產量的效果。”

“我大唐可適宜採取此策?”

除了齊王,聖人、太子、秦王皆目光迫切的望着薛朗,等待他的回答。薛朗想了想,道:“依微臣歸唐後的見聞來論,基礎還未達到。首先,耕種技術落後,沒有模式化;幾乎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經驗,好手種出來的莊稼與一般人種出來的莊稼,頗有差距。其二,民智未開啓,識字的人還是太少了!縱觀古今,農書著作已經有好幾本,並不是說農書沒有記錄優秀的耕種方法,農書是有記載的。可以說,只要把農書通讀一遍,結合實際,暴富不說,小富卻是不難。然而,即便是如此實用的農書,傳播得並不夠廣泛,歸根結底,還是識字的人太少了!”

全民脫盲、識字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別說現在的唐朝,就是在後世經濟發達的現代,也沒有做到。畢竟,學習文化知識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如果有人不想學,又不可能強逼着去學。

薛朗總結道:“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即便是功在社稷的政策措施,要實行並出成果,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特別是教書育人,開啓民智這件事,更是水磨工夫中的水磨工夫,需要數代人的努力纔能有成效。”

李淵沉聲道:“開啓民智,勢在必行。朕這一代做不完,朕的後代也要繼續推廣,爭取有朝一日,我大唐治下之子民,人人皆有飯食可飽腹,人人皆有衣裳可暖身。太子可記住否?”

太子眼中掠過一絲喜色

,旋即滿臉鄭重的行禮道:“臣記住矣!回去就讓把聖人此語刻於牌匾之上,置於正廳,日日觀之,以提醒自己永誌不忘!”

秦王恭敬道:“臣亦如此。”

齊王見狀,也跟着道:“兒臣亦如此,永不忘聖人示訓。”

“大善!”

聖人欣慰的頷首。

怎麼從種植蘑菇歪樓歪到開啓民智上的,薛朗有些迷茫,不過,李唐皇帝父子有志氣是好事,就怕皇帝沒志氣,耽於享樂,那國家也就完了!

“報!急報!百八里加急報!”

正一副父子兄弟齊心協力,共建家國的勵志場面,一聲急報,打破現有的場面。薛朗暗叫一聲可惜,望向李淵——

聖人面容一整,直接喊了一句:“呈上來!”

小黃門立即快步出去,把急報拿進來,呈給李淵。李淵接過,直接撕開蠟封,展信閱讀,纔看了兩眼,就臉色一變,面露驚色——

秦王立即問道:“敢問聖人,不知是何消息?”

李淵沉着臉,滿面憂色,道:“突厥頡利可汗率兵十五萬叩雁門,已入雁門關,擾幷州;另有別部擾原州,大震關陷!擺架宣政殿,內侍鳴鐘,召集諸公議事!”

“喏!”

殿中的小黃門們立即忙碌起來。

除了跟着劉黑闥到處做亂的突厥,頡利可汗這個最大的兇患也來了!不知公主殿下那裡怎麼樣了?看戰報似乎突厥並沒有過去,可還是不放心——

要早點兒把京中的事務做完,然後早日回去葦澤關去!不親自看着,薛朗實在不放心。

滿腹心思的跟着聖人一起過去宣政殿。響徹全城的鐘聲響過後,不過是半個時辰不到的功夫,京中所在擔任五品以上職事的官員皆一身整齊的官袍,聚於宣政殿上。

“朝議開始!”

小黃門一聲喊,羣臣向李淵行禮:“見過聖人,聖人萬福。”

“衆卿家免禮。”

李淵轉首望着小黃門:“把剛收到的急報,向衆卿宣讀。”

“喏!”

(本章完)

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單身宿舍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四卷_第402章 悠閒假期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七卷_請假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三卷_第219章 豆漿生崽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四卷_第343章 感情從互相信任開始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六卷_第511章 舊情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
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單身宿舍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四卷_第402章 悠閒假期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七卷_請假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三卷_第219章 豆漿生崽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四卷_第343章 感情從互相信任開始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六卷_第511章 舊情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