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

突厥頡利可汗率十五萬大軍入雁門,兵擾幷州;別部擾原州,大震關陷。

這個消息一通知,衆臣面容嚴肅了幾分,卻沒有什麼驚訝過度的樣子。聖人李淵直接道:“年初,薛卿家就曾有言,言道今年突厥定會南下,我朝一直爲此在做防範。如今,頡利果然來也!”

因爲有了薛朗,朝廷對突厥的南下,並非沒有防備。只是,薛朗不在京中,不知道朝廷對此有什麼措施,可做了人事方面的調整等。

封德彝道:“可慮者爲只怕南下的突厥部衆非止頡利。此外,尚有劉黑闥!”

南下劫掠的突厥,最大的一支是頡利可汗的十五萬大軍,其餘諸部,雖然沒有這麼聲勢浩大,但是來犯者衆,加上還在作亂攻伐的劉黑闥,給唐朝諸州的防禦造成很大壓力。

秦王面容堅毅,直接請戰:“聖人,臣請領兵迎擊突厥。頡利南下,聲勢正盛,如於此時予以迎頭痛擊,滅其聲勢,則其餘諸部之患便迎刃而解。如若不能滅頡利聲勢,則突厥聲勢日壯,必定影響我軍士氣,屆時,易打之戰也將變成困苦之戰。”

薛朗就是打仗門外漢,也懂了秦王的意思,行軍之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於敵人聲勢浩大之時給予迎頭痛擊,滅敵聲威,壯己聲威,正是時候。

李淵沉吟一陣,道:“地圖!”

立即有內侍擡出一張巨大的地圖,不知道是什麼獸皮所做,劃的自然沒有現代精細,畫風還是那麼粗獷、抽象。反正薛朗跟着過去圍觀了一陣,字能看懂,但其他都看不懂,對這張地圖要表達的地理概況還是完全看不明白。

李淵接過內侍遞過來的一根手杖,以手杖點着地圖,道:“此乃幷州、原州,乃是頡利率兵攻伐之地;這些州,乃是劉黑闥作亂之地。還有這幾州,乃是與突厥有接壤之地,皆有突厥兵患。”

李淵點過地圖,立即皺起眉頭——

與突厥接壤的地方多,加上劉黑闥,對唐軍而言,防禦壓力太大!衆臣也皺起眉頭,

就連主戰的秦王也是皺眉沉思。

一箇中年文臣直接道:“稟聖人,如今內有劉黑闥攜突厥兵作亂,外有頡利率部入雁門,可謂內憂外患。古語有云,鑲外必先安內。臣以爲,朝廷當以平定劉黑闥爲先,之後纔是突厥,平定劉黑闥不過是須臾之功,掃平突厥卻須花費時日,是故,臣請聖人與突厥議和,忍一時之氣。”

這是主張議和。

李淵道:“鄭卿言之有理。”

原來這廝就是太常卿鄭元壽。薛朗特意偷偷打量了他幾眼,鄭元壽之所以提議和,也不是軟弱的人,而是從老成謀國的角度出發。

這人可是真正的有膽有識有謀的能人,自隋以來,一共五次出使突厥,每次都是臨危受命,每次都能安然而歸不說,還能完成使命。對這樣的能人,薛朗表示佩服。

封德彝出聲道:“臣反對!”

“封卿家爲何反對?”

李淵問道。封德彝慨然道:“我朝對突厥南下,已然早有防範,打的非是無準備之戰。何況,自古哪有未戰先求和的道理?如此示弱於突厥,豈不是更加壯大突厥聲威,陷我朝與被動之中麼?臣建議先打,打了勝戰再議和,如此方纔能佔據主動。”

李淵也點頭:“封卿家言之有理!”

所以,聖人你到底是支持哪邊?

一時間,朝上衆臣爲先戰還是先和,爭辯不休。李淵一時間似乎也拿不定主意,也願意讓衆臣辯論一下,看哪個選擇更有利。

薛朗聽得頭疼,朗聲道:“稟聖人,臣有話說。”

“薛卿家請講。”

薛朗道:“稟聖人,突厥今年鬧饑荒,纔是第一年。但凡饑荒一起,豈是一年就能結束的?何況,突厥不擅農耕,以畜牧爲生,抗災能力較之我中原百姓更爲弱一些。只是,他們男女老幼皆弓馬嫺熟,餓肚子的時候,最先做的選擇肯定是南下劫掠。未來幾年,突厥肯定會頻繁叩邊,即便議和,也不過是用金銀換得短暫的、虛假的和平。可是,歷來只有

打出來的和平,沒有議和議出來的和平!”

薛朗頓了頓,加重語氣,續道:“再則,我朝初立,如若朝廷未戰先和,讓天下臣民怎麼看?所謂上有行,下必效之。先有鐵骨錚錚之大唐,方有鐵骨錚錚、寧死不屈之大唐子民!是故,臣主張,這一戰必須打!而且必須狠狠地打,最好把突厥打疼打痛,讓他下次再想南下之時,不要再用屁股決定腦袋,而是用腦袋想一想,如此,方纔能換來短暫的安寧,以讓我朝分出精力安內。而待我朝內患平定,就是突厥滅亡之時!”

“啪啪啪!”

一陣笏板擊掌聲,就連主張議和的鄭元壽,也轉而支持起薛朗的發言。聖人看薛朗的目光充滿讚賞,道:“卿家之言,有如暮鼓晨鐘,震耳發聵,發人深省。朕要治下之子民,鐵骨錚錚,遇強不怯,寧死不屈,有禮有節!議和一事且作罷,今日且議何人可領兵對戰突厥頡利可汗?卿家可由舉薦人選?”

最後這句居然是問薛朗的。薛朗被問得有些傻眼,他只知道貞觀朝的著名將領,高祖朝的將領……略略知道幾個,詳細的並不知道,於是,想了想,道:“稟聖人,微臣初歸,於我朝將領並不熟悉。只知平陽公主軍功赫赫,秦王能征善戰,只如今公主鎮守關隘,唯有秦王在朝,何不問策秦王?”

打仗秦王是行家,薛朗心安理得的推給他,順便幫他的主上平陽公主刷刷存在感。李淵顯然心情不錯,從善如流道:“秦王有何建議?”

秦王李世民立即起身,站到地圖前,接過手杖,指着地圖道:“稟聖人,臣建議,可兵分四路,一路出幽州,一路出秦州,正面出擊突厥。另再派兵兩路,趕赴雲中、夏州,突襲突厥,以斷突厥後路。至於頡利……臣自請帶兵,攜牀弩、神臂弓,迎戰頡利。”

太子建成驚聲問道:“牀弩、神臂弓已然成軍矣?”

秦王望向太子,答道:“自得牀弩、神臂弓,臣弟便着人日夜趕工,擇麾下士卒以練之,如今已成一營之數,迎擊突厥足矣!”

(本章完)

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二卷_第70章 桃花朵朵開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二卷_第74章 太極式推廣會議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七卷_第553章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289章 撩妹技能爲零的闊怕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
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二卷_第70章 桃花朵朵開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二卷_第74章 太極式推廣會議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七卷_第553章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289章 撩妹技能爲零的闊怕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