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

所有的一切,看守城門的城衛就像沒看見一般,連理都不理。無人主持公道,無人伸張正義!一切不過是因爲那家丁是寵妃父家的,這人世間,貧賤者還不如權貴家的一條狗!

薛朗有種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悲哀,若是有朝一日,他落到那般田地,是否有人敢站出來吼一聲呢?

“攔下來!”

“喏。”

護衛應聲而動,迅速攔住家丁——

薛府的護衛皆是平陽公主挑選出來的精兵組成,行動間紀律嚴明 ,自有一股威勢在。家丁被突兀的攔住,嚇了一跳:“何人敢攔我?知道我是誰嗎?我可是尹國丈家的人!”

“國丈?哪裡的國丈?薛某雖然官職卑微,但也好歹算是朝廷命官,從未聽說過我朝聖人自太穆皇后之後又立新後,何來國丈一說?”

薛朗從馬車上下來,坦坦道。

不過,那家丁只是一個小小的僕役,哪裡懂得薛朗話裡的機鋒,兀自得意洋洋的道:“好個無知的官人!好叫你知曉,我家娘子便是聖人宮中的尹夫人,如何不是國丈?”

薛朗上下打量他兩眼,神情肅穆,故作驚奇的道:“原來是尹夫人的孃家人!”

家丁一臉“知道怕了吧”的表情。薛朗肅然道:“然從周公定禮至今,依禮唯有皇后之父可稱國丈,不知尹夫人何時成了皇后殿下,聖人可有詔令廣發天下?微臣日日在長安,竟不知有此詔令?”

“誤會!誤會!”

一個做管事打扮的中年男子斜刺裡插進來,口裡連連說着,過來後,一腳踢在家丁屁股上,喝罵道:“此乃長平郡公,安國平陽公主尚未成婚的駙馬,駙馬當前,也有你說話的份?”

家丁嚇了一跳,連忙跪下:“小的有眼無珠,冒犯郡公,請郡公饒命!”

管事討饒的笑道:“這龜孫子不懂事,胡說八道,既不識字,也不懂法,爲了討好主人,擅自妄稱國丈,罪過,罪過!來人,帶下去 ,掌嘴五十!”

“啊!”

家丁驚叫一聲,還來不及說什麼,就被人捂住嘴拖了下去。薛朗眼帶審視的望着那管事,緩緩道:“管事果然是明白人,希望府上如管事這般明白的人多一些纔好,如此纔不至誤了宮中夫人之聲名,對不對?”

那管事眼珠一轉,立即答道:“是極,是極,多謝郡公忠言相告。來呀

,給那位大嫂五貫錢,賠償大嫂菜款,剩下的讓大嫂去城中看個醫生,萬不可因我府中之人莽撞而落下疾病。薛郡公看,如此處置可好?”

那位被撞掉了菜籃子的婦人早已嚇得縮成一團,瑟瑟發抖。薛朗看也不看她一眼,也不說話,等有人把錢給那婦人後,方纔淡然道:“此事乃是長安府尹職權之內的事情,與我何干?我下車不過是看看何人竟膽大包天冒充國丈,這等大罪,可是要殺頭的!”

管事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陪笑着應道:“是極,是極,都怪手下人不懂事,多謝薛郡公提醒,大恩大德,小的一定回報主人知曉。”

薛朗心中冷笑,你那主人到現在都不露面,架子倒是端得大。口中道:“是該讓尹老爺知曉,此事與禮法不合,如有必要,我進宮面聖時,也會向聖人提及,順便我也會轉告公主,請她進宮時提醒一下尹夫人。”

管事臉色一變,擡頭看看薛朗笑容冷淡的面容,抖了一下,道:“不敢,不敢,些許小事,便不用驚動聖人和公主了吧?從今往後,府中定會嚴加約束下人們,斷不敢再犯就是。”

“是嗎?若真能如此,那便好了。”

“一定,一定。”

管事陪笑着。薛朗點點頭,道:“如此,望今後言行如一纔是。長儉,走吧,我們回城去。”

“喏。”

薛朗重又上了馬車,也不再排隊,長儉直接向城衛出示身份銘牌,利用特權插隊回城。尹府管事望着薛朗的馬車進城,眼神閃爍,哼了一聲,直接帶着人追上主人的馬車,低聲把剛纔的情況向車內的主人彙報一番。

車內之人一聽大怒:“豎子也敢欺我!立即派人去東宮,請太子爲我主持公道。”

管事一聽,嚇了一跳,連忙勸解道:“稟老爺,此事萬萬不可讓太子知曉。”

“爲何?”

“老爺您難道忘了太子之母乃是已故的太穆皇后竇氏。”

若要稱國丈,也該竇氏,怎麼論也輪不到尹氏便是。這話管事當然不敢直接說出口,只能從側面提醒尹阿鼠。

車內一陣沉默。管事見機道:“稟老爺,此事那位長平郡公佔了大義,不好請太子主持公道,此事,唯有稟告夫人方成。”

車內之人靜默一會兒,悻悻道:“待今日回府後,我會讓太太遞牌子入宮,待下次朝見之時稟明夫人,

請夫人爲老父伸冤。”

“老爺英明。”

管事吹捧了一句,恭敬的道:“老爺,今日天色如此之好,莫要爲不相干之人誤了老爺打獵的興致纔好,請老爺動身!”

“唔……確實不該,走吧。”

一行人再次向田獵場出發而去,而那位得了五貫錢財的小婦人,再無人提及,早已趁着無人管她,撿起地上的籃子悄悄家去了。

只是,若干年後的新舊唐書上,再再若干年後的百度上,多了一則《薛公懲奸》的小故事,千古名臣薛公薛朗不懼權貴,智鬥奸患。也成了彰顯薛朗名臣風範的小故事之一。當然,這都是後話我們還是說回現在——

薛朗回城後便直入民部衙門而去,手頭的事務還有很多沒做完,金部管着現金出納,有大量的計算工作要做。雖說薛朗已把阿拉伯數字和計算公式等教給手下們,但也還有大量的計算歸納工作要做,這幾天離不開人。

忙了一早上,中午準備吃飯的時候,頂頭上司裴矩來拼桌,老頭兒十分自覺地就帶了幾個羊肉包子來,腆着老臉蹭薛朗的菜吃。

一老一少各自端坐用飯,裴矩道:“原以爲建賦役黃冊之事不論如何也要花費數月時間,想不到幼陽於計算、統計之事如此擅長,大大節省了花在計算、統計之上的時間,如今看來,時間可節省一大半矣。”

薛朗秉持着謙虛的美德,道:“裴公過獎,不過是正好學過數算之學,又因下官長於異國,兩地有所差異的緣故。”

裴矩笑着搖搖頭,摸着顎下鬍鬚道:“幼陽初入民部時,秦王曾對老夫言道,薛幼陽此人學識廣博,既有遠見,又通細務,乃是難得之人才。所缺者不過是對我朝民情風俗之認識,調入民部,恰當其實,若論對我朝民情之體現,民部再無別處可比,幼陽安心待在民部,好好做事,假以時日,必能補你之短。”

薛朗想不到裡面還有這種曲折,心裡有些慚愧,所謂的遠見不過是因爲他是站在歷史巨人肩上的穿越者,細務倒是他自己的學識。逐抱拳道:“多謝秦王與裴公誇獎,薛朗定當認真向學,用心做事。”

說着,抓抓腦袋,勸食道:“裴公,今天的清蒸魚還不錯,用的醬油乃是我府上秘製的,請裴公多嚐嚐。”

這實在的表達感謝的方法,逗得裴矩哈哈大笑:“如此,老夫便不客氣也。”

(本章完)

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四卷_第289章 撩妹技能爲零的闊怕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七卷_第553章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
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四卷_第289章 撩妹技能爲零的闊怕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七卷_第553章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