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

薛朗沒答太子與秦王的驚歎,而是緩緩地交代事由:

“春天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雪,秦王攻打劉黑闥受此影響,甚至有失利和損失。那時,臣在葦澤關,寒冷的氣候,十分難耐。向殿下打聽我朝有何禦寒之物時,才知道竟然沒有棉花……也就是白疊子彈制的棉襖、棉被這一類,細問之下才知道,在我朝,因不得其法,白疊子仍作爲奇花異草,用作觀賞之用。而在異國,棉花乃是冬日必備之物,就算是普通人家,不管南方還是北方,皆會制上幾牀棉被留作冬日禦寒之用,是十分平常的東西。而棉花,只要氣候適宜,卻是十分易種的作物。”

來的時候,平陽公主就提醒薛朗,不要對聖人的留任推辭太多,以免衝撞聖人,讓聖人覺得不識好歹。

爲解決這個問題,薛朗冥思苦想,想出來的就是棉花這個東西。棉花的試種,於家國社稷皆有益。用這個作藉口,想來李淵也說不出什麼,還只會嘉獎他,也不會對平陽公主有什麼想法。

現在來看來,果然一切都如意料之中一般。薛朗表示機智如他,點贊!

李淵急忙問道:“何等氣候才適宜種植棉花?請卿家教我!”

李淵也不喊白疊子,跟着薛朗改喊棉花了。薛朗連忙道:“不敢,微臣這就告之聖人。”

我國自古以來的棉花產區,分爲三個地區,一個是黃河流域棉產區,一個是長江流域產區,還有一個就是西北內陸棉區。

這三個產區,以唐朝的現狀及疆域,基本只有第一個產區可以推廣,第二個產區人口稀少,朝廷都還沒開發呢,第三個產區更不用說,現在那裡還不是唐朝的疆域,朝廷管不到。就算是已經第一個產區,都還有劉黑闥在作亂,所以說,朝廷想推廣種植棉花,還任重道遠呢。

薛朗道:“稟聖人,關於棉花的種植條件,棉花喜溫喜歡日照,怕溼怕冷怕霜凍,怕陰雨漬澇,怕乾旱高。有句順口溜,說得很直觀。說‘棉花從小是個病漢子,長大是個藥罐子,到老變成錢串子。’依臣一路行來觀察所得,齊魯、冀、豫之地,是最適宜種植的;其次,關中、幽

州等地也可以種植。其實最適宜種植棉花的是西域諸國的氣候,所以,高昌國纔會有那麼多棉花產出。”

李淵點點頭,道:“葦澤關試種棉花,進展如何?”

薛朗道:“稟聖人,目前一切順利,等微臣回去,差不多就可以採收了,屆時覈算一下產量。因爲是第一年試種,微臣雖說知道棉花,於種植管理上其實並不精通,今年的種植管理,乃是公主從京中抽掉了兩名培植白疊子的花匠前去,大家一起商量着試種。今年有了經驗,明年再試試增加種植面積,於種植過程中汲取經驗,改進技術,這是須得耗費時日的事情,急不來。”

李淵道:“既如此,卿家且先回葦澤關,待明年春日,京城附近你儘管挑選適宜的土地,把紅薯、土豆、棉花一起試種,交由卿家你主管。在長安,朕定當把所有擅長培植棉花之花匠給卿家找來,爭取早日實現棉花之高產。”

這是給薛朗劃定期限,也是對薛朗的看重。薛朗心中其實還是不太願意,最好是明年過後再來京師。歷史記載,公主殿下亡故於武德六年,具體是年初還是年中或是年底,根本就沒寫!

在這樁顧慮沒解決之前,薛朗哪裡有心來什麼京城。不過,想到來時平陽公主的交代,薛朗只得道:“多謝聖人看重,微臣定當努力。”

沒正面答應,卻也沒再推拒。

今日朝會,主要就是議紅薯和土豆的事情,棉花那是意外收穫。薛朗能說的部分說完,接下來的細節安排,就是在京官員的事情,與他無關了。

細節安排不是什麼大事,很快就議完。又議了一下其他的事項,衆臣各自暢所欲言,發言的時候,會時不時的看看手中的笏板。

笏板在上朝的時候,相當於一個記事本。上朝之前把想說的話,發言要點記在笏板上,發言的時候才能簡明扼要,條理分明。或是把朝議的結論、聖人的吩咐記在笏板上,以免忘記出錯漏。

如果有官員朝議當天要稟告的事情多,一片笏板寫不下,就會多帶幾片笏板。帶的笏板多了,爲了攜帶方便,官員們甚至還會裝滿讓小廝背個裝笏板的

布袋,叫做笏袋。

而在朝議過程中,如果有官員的發言,讓你讚歎擊賞,可以以笏板擊掌而贊之。古代上朝也不是死板板什麼都不準的,其實是很人性化的。

薛朗聽着羣臣議事,再與心中所學、所知印證,只旁聽都覺得學到許多東西,起碼,對古代的風土人情、民風世情又有了些瞭解。

“幼陽請留步。”

散朝的時候,薛朗正欲回去驛館,被李綱叫住,他身旁還跟着一個年歲與薛朗相當的青年男子。

薛朗連忙止步,應道:“李公!不知喚住晚輩有何吩咐?”

李綱笑道:“叫住幼陽乃是好事。來,老夫與幼陽介紹,這位乃是將作監之大匠閻立德閻大匠,大匠請我幫他引見,散朝之後,該帶幼陽去御賜的府邸了!這事可是好事?”

薛朗笑着拱手:“確是大大的好事,多謝李公。”

李綱笑着擺擺手,道:“既然大匠與幼陽還有事要忙,老夫就先走一步,待幼陽事務完畢,再與幼陽敘話也不遲。”

“多謝李公,李公慢走。”

送走李綱,薛朗朝閻立德拱手:“勞煩閻大匠。”

閻立德客氣的道:“薛郡公客氣,此乃下官分內之事。”

說來,這位閻立德閻大匠其實也是歷史名人,著名的畫家、建築家,可能有人對他不太熟悉,但說起他的弟弟閻立本,想必知道的人更多些。

說起來這兩兄弟也挺有趣的,出身於工程世家,母親乃是北周武帝的女兒請都公主,可算是出身名門。兩人都擅長建築,擅長繪畫。只是呢,哥哥擅長畫人物、樹石、禽獸,弟弟閻立本則擅長畫人物、車馬、臺閣。

薛朗當年考大學是想建築設計的,雖然最後沒學成,但自己也看了不少書籍。對這位唐朝的大匠,閻家兄弟倆兒自然是熟知的,薛朗其實是這兄弟倆兒路人粉來着。

將來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請兄弟倆兒合作畫一幅畫送他,要既有樹石、禽獸,又有車馬、臺閣的,讓兩兄弟都有施展所長的機會。

作爲粉絲,薛朗暗戳戳的打算着。

(本章完)

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七卷_第555章 坦然以對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四卷_請假條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六卷_第528章 論將第二卷_第65章 河東薛氏第四卷_第404章 度假結束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三卷_第221章 敵襲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
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七卷_第555章 坦然以對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四卷_請假條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六卷_第528章 論將第二卷_第65章 河東薛氏第四卷_第404章 度假結束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三卷_第221章 敵襲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