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

蘇四娘在郡公府西跨院安心住下,江臨也終於與自己的新婚嬌妻得以團聚——

這麼一說感覺二郎有點慘!爲他點蠟!

咳咳……言歸正傳,蘇四娘在郡公府安家的第二天早上,秦王奉命率軍出征,阻擊頡利可汗。

薛朗在朝中無有官職,只是掛了個散官,自然送秦王出征,給秦王壯行的事情,他是參加不上的。倒是在當天下午,聖人詔他入宮議事。

“臣薛朗參見聖人。”

聖人接見薛朗的地方在紫宸殿,一身常服,裹着襆頭。見薛朗行禮,微一擡手:“卿家免禮,平身。”

“謝聖人。”

薛朗站直身子。李淵道:“我看疏奏,粉條製作之方法已然教會工人?”

薛朗道:“稟聖人,已經讓他們自己獨立製作了一批,做的還不錯。敢問聖人,臣也可以回葦澤關了吧?”

說完,就巴巴的等着聖人回答。聖人莞爾:“卿家似乎歸心似箭?”

薛朗老實的道:“稟聖人,還真是如此。”

聖人笑着頷首,道:“朕能留住卿家的人,想來是留不住卿家之心。也罷,葦澤關之事務也十分重要,卿家回去之後,有何進展,奏報朕知。”

“喏!”

聖人語帶懷念的道:“建瓴去葦澤關已有三年有餘,鮮有回長安之時,也不知她如今如何。來信只會說一切安好,卿家回去之後,替我轉達,就說阿耶十分想念她,待今年過了,也回長安來吧。”

聖人並沒有直接下詔令,而只是讓薛朗轉達,想來主要還是隨女兒意願,並沒有強迫的意思。

薛朗道:“聖人一片慈父之心,微臣定當轉達。”

聖人點點頭,順口問道:“說來,薛卿可是尚未婚配?”

薛朗道:“回聖人,微臣尚未娶親。”

說到這裡,略帶防備的看聖人一眼,試探着道:“聖人可是要給微臣說親賜婚?如果是這樣,還請聖人收回好意,微臣目前無有心情娶妻,就連聖人賜予的五個宮女,還不知道怎麼打發呢。敢問聖人,如若微臣把聖人賜予的宮女準其歸家或是讓她們自行婚配,可算違法?”

聖人李淵滿

臉古怪,看看左右,對上左史、右史面無表情的臉,聖人咳嗽一聲:“薛卿借步說話。”

然後,薛朗就一臉懵逼的被聖人拉到一邊說悄悄話——

聖人低聲問道:“卿家爲何要把朕賜予的宮女送人?可是嫌棄宮女不夠好?或是……”

懷疑的眼神,若有所指的看看薛朗的某個部位,聲音壓得更低:“卿家可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如若需要太醫,我可給卿家指派!”

臥槽!這個問題,誰問都不能忍!

薛朗直接跳起來,不過,還記得殿中非止他君臣二人,同樣壓低聲音道:“微臣身體好得很,身強力壯,何來難言之隱!”

聖人疑惑的看着他:“那就是宮女不夠貌美乎?”

薛朗被問得好無語!要不是聖人一臉認真的表情,真的好想說,陛下你這麼猥瑣,你的妃嬪們知道嗎?

不過,李淵同志也是一番好意,身爲皇帝,還來關心臣下的那什麼生活,可不就是好皇帝嗎?

於是,薛朗抹抹臉,道:“宮女貌美與否,微臣根本不知道,自聖人賜予的宮女到了府中,我就讓人關在院中,沒有與之碰面。”

聖人疑惑之色更濃:“既然無有隱疾,又不是宮女相貌醜陋,卿家爲何如此?”

薛朗無語的看聖人一眼,略一猶豫,還是選擇了說實話:“臣不是柳下惠,作爲一個身體康健的年輕男子,有美人在側,自然動心,怕自己剋制不住,所以聖人賜下的宮女,連面都沒去見。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尚未娶妻之故。世間的禮儀規矩,世間的人情道理,都沒有尚未娶妻就先納妾的。將心比己,如若是我的女兒,找的夫婿,正妻還沒進門,未婚夫婿已經有了好幾個小妾、通房,心裡可會舒服?”

聖人也是世家門閥出身,自然知道禮儀規矩。他自己、他的兒子,第一個孩子都是正妻所生,即便當年太穆皇后多年未育,也不曾改變第一個孩子必須是嫡子的規矩。

這是原則問題!

這時候的世家士族都講究嫡妻嫡子,妾不過是賤籍。《唐律疏議》裡稱庶子爲庶孽。身爲一家之主,必須保證家族傳承的正統與延續。就辮子朝亂來,所有皇子還沒娶正妃呢,

就給賜下宮女,還沒嫡子就先生出一堆庶子庶女,簡直槽多無口。

聖人一聽薛朗竟然是出於這個原因,道:“原來是如此緣故。卿家知禮守禮,所謂有禮有節,卿家做到矣。”

“聖人過譽,臣不過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臣在大唐,可說孤家寡人,誰也不希望自己孤零零一個人,也想過夫妻相偕、闔家平順的日子。我以誠相待,克己守禮,換將來攜手共度之和美生活。就是不知可會有好女子看上我,畢竟,微臣年紀已經不小了。”

薛朗語帶至誠,說到年紀,還有些不好意思。畢竟,在大唐,像他這般年紀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

這真是他心底最真實的想法。非是他看到美色不動心,而是不想給將來的夫妻關係添疙瘩。本來穿到大唐就只有孤身一人,如果跟妻子也過不到一快兒去,那人生還有什麼意思。人一輩子不可能只有事業,也需要朋友,也需要親人,需要知冷知熱的人。

聖人聽了薛朗的話,似乎心有所感,略微出神了一陣,復問道:“卿家既有此心,爲何卻對我說無有娶妻之心?”

薛朗道:“非是臣欺君,而是有好幾個給微臣說媒的,對象都不太合適。太小了!”

“太小?”

聖人疑問。薛朗點點頭,道:“沒錯,就是太小了!說了兩個都是才十三四歲,跟我成長的種花家不一樣。十三四歲,在種花家還算孩子,娶了是犯法的!”

聖人大笑:“竟是如此原因?卿家當安心,在我大唐,此事不犯法!”

薛朗苦着臉道:“臣自是知道現在是在大唐,做了大唐之子民,娶之並不犯法。以臣的年紀,娶妻之後定會要孩子,如若妻子太過年幼,生孩子豈不是太危險嗎?”

聖人奇道:“還有這般說法?生孩子於婦人來說,不都是危險嗎?”

薛朗道:“也不盡然。如若母體身體康健,則生孩子的時候,孩子、母親的危險都能降低,生出來的孩子也會更健康。這是種花家醫學大家研究得出的結論。生孩子並非越早越好,而是要在身體康健,身子長成的情況下。聖人請想,十三四歲之女子,即便是長於富裕之家,個頭兒、身子也不會太健碩吧?”

(本章完)

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四卷_第395章 靈光一閃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二卷_第86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七卷_請假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六卷_第500章 巧合?!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
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四卷_第395章 靈光一閃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二卷_第86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七卷_請假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六卷_第500章 巧合?!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