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

“礦物質……微生物……這又是幼陽在佛郎機所學?不知是屬於哪一科的學問?”

公主殿下已經學會自己推理聯想了。

薛朗道:“礦物質是屬於化學,微生物屬於生物學。”

公主殿下饒有興趣的問道:“化學已聽幼陽說過,這生物學又是做何學問的?”

薛朗道:“生物就是研究一切有生命的物體的學問。上至萬物之靈的人類,下至人眼看不見的細微之物,只要是活的都研究。”

公主殿下點點頭,沒再追問。薛朗叫來馬元良,交代他白天有太陽的時候打開窗戶曬太陽,沒有太陽的時候,就把窗戶關起來。

薛朗要去偏廳那邊,匯合柳女官整理剛交接來的文書、賬冊,公主殿下要回去正廳,剛好一路。

平陽公主把薛朗叫到身旁,閒話家常似的說道:“我記得幼陽曾說過,在佛郎機,幼童從六歲開始,要連續上12年的學,分別學習幼陽所說的這些學問,對否?”

“沒錯!小學學的簡單,主要是學基礎,主課是語文、數學,穿插一些其他科的啓蒙課程;中學漸漸加深課程的難度,到大學,就是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科目專研學問。”

平陽公主道:“大學?這又要學幾年?”

“一般是四年。”

“如此算來,豈不是要上十六年的學?”

公主殿下難掩訝色。薛朗頓了頓,在現代都習慣,很少算念幾年書,這會兒一算,到大學就十六年,如果再加上碩士、博士,人生的三分之一都用來上學了。人類爲了生存求知,也是蠻拼的。

於是,薛朗感嘆道:“經殿下這麼一說,還真是,從小學到大學居然要學十六年。”

平陽公主道:“整整十六載,其中只怕花費不小,一個普通的家庭,能否承擔得起?”

“能否承擔得起,還要看家庭。就算在佛郎機,教育支出在家庭支出裡,佔有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

。普通家庭如果沒有什麼變故之類的,負擔一個孩子的教育花費沒有問題;如果家中有了變故,花銷加大,那負擔孩子的教育花費就是一個大大的難題。”

薛朗想到自己,教育貸款要大學纔有,高中階段是沒有的,於是他只能輟學。

平陽公主道:“如此看來,不管在哪裡,上學求知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無錢是不行的。”

“殿下說對了!在佛郎機,不管男女老幼、權貴平民都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整個國家的國力,有一部分是要投入到教育事業裡的。彼時,小學六年,初中三年,被稱作義務教育,學費什麼的是免除的,國家律法規定,但凡該國子民,皆必須接受義務教育,家長也必須配合,否則,就是違反律法的事情。”

其實國家規定強制的義務教育是好事。在經濟發達地區或許看不出,在貧窮偏僻的地區,義務教育的好處就顯出來了。

最最起碼的,上學上到初中,簡單的計算總是會的,字也多數都認識,出門打工,看個路牌,計算一下自己的經濟收入什麼的,起碼不會被人矇騙。

“有這等規定?開支從何而來?難道是國家賦稅?”

這下,平陽公主是真驚奇了,杏眼瞪得圓溜溜的,少了幾分清冷,多了幾分可愛。薛朗道:“彼時,國家曾對國民宣傳,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之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啓發民智,勢在必行。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國家開設,教書的先生們,俸祿也是國家發的,一切都是國家出錢,學生只需要自己準備生活費、書本筆墨花費這些。”

平陽公主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人,只一聽就明白其中花銷的巨大,腳步停下,表情幾乎可用呆滯來形容,驚呼:“學校的屋舍,教書的先生,上學的桌椅板凳,等等,如此巨大的花費,全部皆有國家賦稅出?那佛郎機該是如何的富有?”

公主殿下有些失聲,被自己腦海中估算的數字嚇

到。薛朗沒解釋,雖然知道其中肯定有公主殿下誤會的地方,不過,如果能因此間接的影響到李唐王朝對教育的投入和態度,那真是再好沒有。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重視教育和傳承的民族。縱觀彼時世界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真正從古到今傳承延續的也就只有中華文明,這其中自然和本民族好學上進、重視教育傳承的習慣分不開。

於是,薛朗道:“並沒有多富有,只是,社會經濟、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可以做到,佛郎機做到彼時的局面,花費了許多許多年。如果放到這裡……依我看,先把基礎的溫飽問題解決再說吧。”

平陽公主一窒,似笑非笑的看薛朗一眼:“幼陽果真如自己所說一般誠實。”

呃……這是被公主殿下抱怨了嗎?

薛朗打了個哈哈:“屬下曾聽先祖講過,晉時用人,曾有‘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庶民’的論調。人的地位只靠血統出身論,不論人品與才學,能不能有出息,就看投胎的技術。對吧?”

“投胎技術……”

公主殿下莞爾:“此言頗妙,道盡其中緣由。晉時確實如此。”

薛朗道:“其實,會有那種論調,除了士族世家把持朝政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知識的普及率!”

“知識的普及率?何解?”

薛朗解釋道:“所謂知識的普及率,就是上過學的人在人口總數中的比重。舉個例子,假設人口總數是100個,上過學的人只有5個,那知識普及率就可以算作是百分之五。”

平陽公主點點頭,算是明白了,示意薛朗接着講。

薛朗道:“知識的傳播,除了先生教授,還要依靠書籍的傳播。那時候,書籍絕大部分掌控在士族手裡,貧寒之士就算有求學之心,也沒有求學之道。沒有書,怎麼學?買不起筆墨紙硯,怎麼學?付不起先生的束脩,怎麼學?何況,士族與世家是天然的利益同盟。”

(本章完)

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六卷_第535章 坦誠以待第六卷_請假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七卷_請假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七卷_第553章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四卷_第375章 殷殷囑咐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長安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
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六卷_第535章 坦誠以待第六卷_請假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七卷_請假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七卷_第553章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四卷_第375章 殷殷囑咐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長安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