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

“咳咳……如此奇物,公主殿下有何憂慮的?”

李綱努力平整氣息後急急問道。平陽公主道:“只因土豆種子實在太少,畝產無有具體實例可證,不知當如何奏報合適。”

薛朗這會兒也反應過來,默契的接話:“所謂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當初因爲路上消耗,土豆只剩下五顆,不比紅薯有特意留種,實在太少,沒有產量做實證,實不敢奏報。”

平陽公主續道:“發現高產的新作物,乃是大大的祥瑞,紅薯一種,土豆乃另一種,紅薯有實證,可土豆無有實證,當如何奏報?請李尚書指點。”

說完,平陽公主、薛朗一起望着李綱。李綱道:“土豆可採收了?”

薛朗道:“尚未。紅薯成熟期比土豆早,故而採收了就奏報。土豆比紅薯遲約半個多月,就這幾日採收。因爲是外來的作物,不知在我大唐種植會不會有變化,所以,還沒上報。另外,只有區區五顆種下去,產量無法證實,也是一個原因。所以,殿下才會拿不定主意。”

李綱點點頭,倒也能理解平陽公主的猶豫,祥瑞奏報,朝廷重視,自然查的也就特別嚴格,不像紅薯已有實證,土豆沒有實證確實不好奏報。

李綱慎重道:“既如此,不如等土豆採收出來,看看產量再說,如若喜人,再奏報也不遲。”

平陽公主道:“李尚書所言乃老成之言,謝李尚書指點。如若喜人,恰好李尚書在此,就請李尚書做個見證可好?”

李綱道:“這是老臣的榮幸。”

事情說定,皆大歡喜。薛朗默默給公主殿下點贊,他只想到要用紅薯、土豆換一個立身之法,照平陽公主的手段操作下來,只要不是謀反那樣的大罪,簡直是給了薛朗萬世之基。薛朗覺得兩人的政治素養,差距可能有珠穆朗瑪峰那麼高。

就重要事項達成共識後,平陽公主自然不可能像當初招待各州長史們那樣以歌舞助興。現在有劉黑闥作亂,可算是戰時,歌舞伎都被平陽公主遣回長安去了,如今葦澤關上下皆是一副加緊練兵之備戰狀態。

沒有歌舞,在飯

沒好之前,自然就是談天說話。李綱似乎對薛朗挺感興趣的,聽了平陽公主搭救薛朗的傳奇經過,對包子它們竟起了好奇之心,細細的打聽起來。

作爲主人,薛朗自然是又自豪又驕傲,道:“包子和饅頭剛生了一窩小狗崽,快兩月了,可以獨立了!油條、豆漿的估計也快了!”

“包子、饅頭?油條、豆漿?”

李綱笑道:“這名字頗有妙趣。”

薛朗一臉“李尚書你好有品位”的表情,笑道:“李尚書您能品出其中妙趣,可見也是頗具妙趣之人。”

李綱放聲大笑:“老夫活到古稀之年,被人說過倔驢、直槓子、匹夫等等,薛諮議這妙趣之人的佳評,實屬首次,此話可飲一杯也。”

薛朗笑着拱拱手:“那就說定了,待會兒讓下官陪李尚書好好喝上幾杯。”

李綱笑道:“老夫已然年邁,飲酒卻是比不得薛諮議這等年輕人,小酌幾杯就好。”

薛朗突然想起自己釀的果酒,道:“李尚書年事已高,每日小酌幾杯,不過量其實對身體有好處,驅寒暖身活血,下官那裡有自釀的果酒,最是適宜,下官讓人送來,請李尚書嚐嚐我的手藝。”

李綱笑問:“薛諮議還會釀酒?”

薛朗道:“下官喜好杯中之物,故而對此略有研究。”

平陽公主這時提醒道:“李尚書年事已高,幼陽可別拿你那烈酒給李尚書飲用。”

薛朗覺得這是公主殿下想起自己的黑歷史的緣故,笑道:“烈酒所餘不多了,下官還想留着自己品嚐。不過,春天桃花盛開時,下官釀了桃花酒,青梅、杏子成熟時,又釀了青梅酒與杏子酒,皆是果酒,不烈,入口綿軟甘醇。”

李綱奇道:“桃花酒、青梅酒、杏子酒,只聽酒名就讓人垂涎欲滴,薛諮議快快使人拿來。”

平陽公主也極有興趣:“幼陽有好酒,爲何不早日拿出來?”

薛朗笑道:“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好酒需窖藏,果酒也需要時日,今日拿出來喝的,是第一批釀造的,時間剛剛好,要是早上幾日李尚書

來,我也是沒酒招待的。”

衆人皆笑。閒話談天幾句,終於到哺食時間,方大娘來請示是否擺飯,公主殿下自然是命人擺飯。

今日的紅薯宴,菜色又與當日擺給平陽公主吃的略有不同。李綱是老年人,吃不得太多油炸之物,故而,主食換成了大碗的煮粉條,用豬大骨熬出濃湯,放些薑末與鹽巴,下粉條的時候,放上幾朵泡發的幹野生菌一塊燉煮,最後撒上翠綠的蔥花,吃的就是一個鮮香。配菜有三個,一個還是炸紅薯丸子,涼拌粉條算一個,最後是螞蟻上樹。

薛朗把菜式都介紹了一下,最後總結道:“炒菜費油頗多,普通人家除了年節,只怕捨不得吃,涼拌粉條、煮粉條則便宜些,做來容易,花費也不多,可謂貧富皆宜。”

李綱點點頭,拿起筷子夾了一口煮粉條,滿口的鮮香瞬間征服了他的味蕾,眯着眼細細品嚐後,道:“柔韌勁道,頗有嚼勁,別有一番滋味。”

平陽公主也吃得十分滿意,薛朗推出的菜品,從來就沒讓人失望過。臉上掛着淡淡的笑,道:“李尚書請再品嚐其他菜式。”

李綱笑着點點頭,伸着筷子繼續品嚐其他菜式,吃了一個丸子,又吃了一片烤紅薯片,奇道:“薛諮議,爲何這紅薯有甜有鹹?如若是平常人家,糖恐怕無有。”

薛朗道:“紅薯味道本來甘甜,做成粉條後,甘甜的口味沒有了,吃什麼味道端看各人自己調味。下官有讓人分別烤制和水煮紅薯,想必很快就能送來,屆時李尚書就能嚐嚐紅薯本來的味道。”

“大善!老夫十分期待。”

話纔剛落,內侍就端着烤好和煮好的紅薯進來,薛朗站起身,先是親自掰了一塊煮好的紅薯給李綱,李綱接過一嘗,道:“果然口味甘甜,口感綿軟,最適宜老夫這等年老之人。不過,薛諮議手上那烤制的似乎更香,老夫不禁十分期待。”

薛朗笑道:“紅薯比之小麥,有個缺點就是吃多了容易積食,李尚書年事已高,還是少吃些爲好。”

“可!多謝薛諮議提醒。”

“這是下官應當的。”

(本章完)

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三卷_第254章 奚落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七卷_請假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三卷_第205章 天下熙熙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五卷_第417章 機鋒第三卷_第212章 解決之道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二卷_第103章 君子以德立天地間第四卷_第335章 籌謀前程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四卷_第336章 後顧之憂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三卷_第219章 豆漿生崽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四卷_第325章 聖人翹班打獵去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
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三卷_第254章 奚落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七卷_請假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三卷_第205章 天下熙熙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五卷_第417章 機鋒第三卷_第212章 解決之道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二卷_第103章 君子以德立天地間第四卷_第335章 籌謀前程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四卷_第336章 後顧之憂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三卷_第219章 豆漿生崽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四卷_第325章 聖人翹班打獵去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