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

清晨天剛矇矇亮,薛朗還在做夢,臉上有個溼熱的東西舔來舔去,都不用睜眼,直接伸手推開:“包子!”

“汪!”

哦,這聲音,還有豆漿啊!不過,這下不止薛朗,連甘草都醒了!

“郎君,可是有什麼不適?”

甘草揉着眼睛坐起來。薛朗躺着伸個懶腰,奮力推開包子和豆漿,爬起身:“沒事,是這四個傢伙看我好了,要我帶着出去散步呢。”

油條已經興奮的在門口走來走去,看薛朗起來,“汪汪”了兩聲,還歡快的蹦跳了兩下,表達它想外出的渴望。連一貫淡定的饅頭君,也站在門邊望着他,只是表現不像油條那麼急切。

甘草恍然:“原來如此。那前兩日是因爲它們知道你身體不適,故而不鬧你起來嗎?”

薛朗開心又驕傲的點頭:“應該是這樣吧。”

“真是靈犬,好通人性。”

“太聰明瞭,偷個懶都不成啊。”

薛朗嘴上抱怨,起來的行動卻十分乾脆。甘草也跟着起身,特意交代薛朗:“郎君體弱,可要注意彆着了風,穿厚實些,如果感覺疲累就要休息。”

“行,記住了,謝謝小甘草。”

甘草笑着搖搖頭。薛朗穿好衣服,把四隻狗狗各自的狗揹包都給它們背好,跟着狗狗向外走。這還是他穿來大唐後第一次踏出大門。

醫寮是很寬敞的,兩幢三進的院子,中間有道小門連着,全都是醫寮的範圍。薛朗遵醫囑,慢慢的走,任由活潑的包子和快被關瘋了的油條在前面瘋跑。

饅頭不緊不慢的跟着它倆,不時回頭看看薛朗,似乎在關心他是否跟得上。溫柔的豆漿就跟在薛朗左右,小跑兩步,又折回來,挨着薛朗腿邊走一會兒,時刻跟在薛朗身邊。

薛朗摸摸豆漿的頭,喊包子、油條不要跑太遠。喊完打量四周,醫寮離軍營很近,不過幾百米的距離,說是軍營,也不過是一排排整齊平房,佔地頗廣,門口有人站崗,天剛亮就聽到裡面有操練的聲音傳出來。

不想引起什麼誤會,薛朗控制着狗狗們別靠近,只自己陪着四隻狗狗在附近溜達了一會兒。

這裡確實山高林密,跟現代比起來,環境好得不是一點半點。隔着大片大片的農田,遠處隱約可看見有

許多房子,不知是不是一個村莊。

村莊旁邊有條小河,看樣子是從山裡流下來的,環境真的很好。不像現代,這片地區人口密集,早就沒有這樣好的環境風貌。

看站崗的軍士往這邊看了好幾次,薛朗乾脆把狗狗們叫回來,回到醫寮的院子,掏出狗揹包裡的玩具,開始苦逼的巡迴遊戲時間……

給饅頭扔網球!

給豆漿扔繩結!

給油條扔飛盤!

給包子扔骨頭玩具!

養寵物就是這麼痛並快樂着。曾經有個在網上認識的狗友說過,自從養了狗,懶覺是什麼感覺都忘記了!

薛朗這裡扔得苦逼,倒是把回來做朝食的甘草樂了個夠嗆,看薛朗剛扔出去一個,另外一個已經咬着玩具跑回來求再扔,笑得打跌。

薛朗默默翻白眼,可誰讓他作死的養狗一次養四隻呢。自己養的狗,含着淚也要盡到養狗的責任和義務。

薛朗累出一身汗,看甘草看得興致勃勃,一臉好奇,毫不猶豫的把人拖來一起丟玩具,把性情最好的饅頭和豆漿分給他,讓他也體驗一把人體投球機的酸爽。

不過,顯然,人家不覺得苦,扔完了還表示很有趣,狗狗們太可愛了。

薛朗:“……”

所以,薛朗會覺得累,一定是身體沒恢復,對吧?

甘草去準備早飯,薛朗燒了一盆熱水,好好地梳洗了一番。跟甘草打了個招呼,拎着一個木盒子,轉身去隔壁院子。

隔壁的房子裡,堆了許多草藥,劉醫令帶着一場年輕人,穿着短褐,正在收拾整理。

見薛朗過來,連忙道:“薛郎君怎麼到這裡來了?老夫等正收拾藥草,灰塵紛揚,莫要過來髒了衣物纔是。”

薛朗放下木盒子,抱拳行禮:“劉醫令事務繁忙,晚生也就不繞圈子,長話短說。這幾日,承蒙劉醫令診治,得以恢復健康。晚生心中感激,奈何遠道而來,身無長物,只能送些外地來的吃食,聊表心意,區區薄禮,還望醫令收下,莫要嫌棄纔是。”

說完,提起木盒,放到身前。劉醫令怔了一下,就要過來,薛朗連忙擺手:“劉醫令事務忙,不用過來。東西晚生放在這裡,您注意收就是,晚生先告辭了,待劉醫令有空晚生再來拜訪。”

說完就轉身回了隔壁的院子。

許是收了薛朗的禮不好意思,早飯的時候,劉醫令帶着大弟子一起過來跟薛朗、甘草一塊兒吃。

劉醫令也不矯情,笑眯眯的道:“郎君所送的麪條、糖等物,是十分難得之物,對傷者頗有裨益。本不該收郎君的禮,只是太難得,或有那失血過多的傷員,糖乃補血之物,老夫就厚顏留下了。”

劉醫令要留下來,遇到重症病人的時候,給他們服用,沒有半分給自己留着的私心。

這樣的仁心,讓薛朗佩服萬分,不由想起在網上看過的一句話……

夫醫者,非仁愛不可託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

雖然不可能所有古代的醫生都是這樣人品過硬的人士,但眼前的劉醫令卻正好是這樣的人。

有時候,薛朗會想,爲什麼古人能那麼堅持原則?相比起現代許多人的利己主義,古人裡有許多是尊崇利他思想的。

儒家、墨家、醫家等等,倡導利他主義的言論,比比皆是。一代又一代,爲了所堅持的,前仆後繼。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堅持與付出,纔會有我們後世的巍巍華夏。

“薛郎君!”

出神的薛朗被劉醫令的大弟子叫回神。薛朗這是不知不覺的又犯了宅男思維發散的毛病。

劉醫令的大弟子名叫程半夏,二十來歲,比薛朗略小几歲,已經成家,家就在葦澤關這裡,

別看人家年輕,可人家已經娶妻成家,相比之下還是孤身一人的薛朗,總有種“我是弱雞”的自卑感,穿越前還是小鮮肉,穿越後瞬間就變老臘肉。

這心理落差,有點大。薛朗想靜靜。什麼?你問靜靜是誰?不認識。

程半夏性情溫和,說話慢條斯理的,脾性很好的樣子:“家師問郎君,可有婚配?”

薛朗不好意思的拱拱手,誠實的道:“曾有過未婚妻,不幸亡故,所以沒有成婚。”

聽到薛朗尚未娶妻的說法,劉醫令和程半夏兩人都一臉同情的看着薛朗,看得薛朗莫名其妙!

甘草道:“我師兄今年二十一,長子已經四歲,次子兩歲,尚有個襁褓中的幼女。”

臥槽!

單身狗兼老臘肉薛朗感覺受到一萬點暴擊傷害!

(本章完)

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第五卷_第417章 機鋒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四卷_第282章 錢啊錢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四卷_第404章 度假結束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五卷_第468章 匹夫一怒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五卷_第425章 預熱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會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
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第五卷_第417章 機鋒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四卷_第282章 錢啊錢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四卷_第404章 度假結束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五卷_第468章 匹夫一怒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五卷_第425章 預熱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會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