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

豬舍、雞舍、鴨舍、鵝舍等都建好了,石槽裡的蚯蚓也已經按照薛朗的吩咐養上。隨着氣溫漸漸升高,蚯蚓會越長越快,不過,也沒有這麼短時間就可以的地步。

葦澤關這地方,養羊的人多,羊不需要養殖,所以,農莊裡大規模養殖的是豬、雞、鴨、鵝,還有魚塘。

初期蚯蚓尚未出欄,使用的材料是掏魚塘時候弄出來的小魚蝦和各種水螺。水螺是寄生蟲很多的東西,要餵豬必須要先烘乾,烘乾以後再碾碎成粉,拌到豬食裡,既能補充蛋白質,又能補充鈣質,不過短短餵了十多天,圈裡養殖的豬就換了一個樣子。

爲了跟上農莊裡的消耗,收夠蚯蚓後,軍方再次發告示,面向社會收購各種小魚小蝦和水螺,兩文錢一斤。在葦澤關這個水系發達的地方,小魚小蝦、泥鰍之類的幾乎沒人要,如今有人願意出錢收購,只是老人孩子去捕撈,一天也能掙上一個壯勞力的收入。

等蚯蚓能用以後,薛朗也是打算烘乾磨粉以後再餵食,雖然這樣做肯定會增加蚯蚓的消耗,但能最大限度的減輕寄生蟲和疫病的危險。

就是餵豬的菜葉什麼的,薛朗也是讓煮熟後再喂,豬是很容易長寄生蟲的牲畜,熟食餵養能大大的降低寄生蟲的危害。

這些事情,萬思明都很好的按照薛朗的吩咐執行了。萬思明這人有個好處,有着這時代儒家人的觀點,爲國爲民的公心還不錯,且不會亂做主張,能夠忠實的執行薛朗的各種命令和吩咐。

“這些你都做的不錯,措施出來的效果比預期的還好,我們再去看看魚塘。”

薛朗誇獎萬思明一句,萬思明臉上的神情,隱見興奮。最近葦澤關的大動作,多數都與眼前這位薛主薄有關,看公主殿下的支持力度就知道,這些事做好了是有大功勞的。

異人犁推廣的時候,

跟着做事的萬思明就受到嘉獎,這位薛主薄從不吝嗇把功勞分人,只要是實心跟着他做事的,從不虧待。

魚塘那邊,在按照薛朗的吩咐洗塘消毒後,蓮藕種子已經種下去,魚塘裡現在放的是鯉魚、鯽魚,其他魚種在蓮藕長起來前,還不到放置時間。

蓮藕與魚的混養,就講究一個放養品種和放養順序,放錯了,會傷害到蓮藕,可能血本無歸。在蓮藕沒長出足夠數量的葉片前,只能先放喜食浮游生物的魚類,比如鯉魚、鯽魚,絕對不能放草魚,草魚會吃蓮藕芽兒。等過上一至兩個月,再放鰱魚。待蓮藕長上幾個月,再放草魚。

蓮藕與放養的這幾類魚都是喜歡肥水的種類,經常追肥,也要經常消毒池塘。

平陽公主爲了農莊,專門從她名下的莊子裡調了十五戶人家來,皆是種田的好手,人品也是踏實能幹的,平時就由他們管理,農忙人手不夠的時候,再從府兵裡抽調人手。

薛朗在現代搞生態農業,除了聘請專門的技術人員教他之外,爲了最大限度的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自己也啃過《齊民要術》、《天工開物》等書。

《齊民要術》一書成於北魏年間,耕種技術與這時的差不多,薛朗指點、糾正的時候,所言皆有理有據,不然他一個細皮嫩肉,一看就是沒什麼耕種經驗的人,也無法服衆。

衆人聽他說的頭頭是道,十五戶人家裡的某位姓趙的大爺就忍不住道:“聽薛主簿言,種田也是一門學問不成?”

薛朗道:“世間萬事萬物,做到專業、專注,都可以算是一門學問。農耕是國家的根本,其實早就是一門學問,只是不成系統。如果能集合世間種田好手,整理一本農書出來,廣印天下,則收成肯定會增加最少一成以上。”

趙大爺笑道:“薛主薄說的廣印天下,老漢不懂,老漢不識字,如果有人像薛主薄一般教老漢種田,老漢還是願意學的,誰不想多打糧食呢?”

萬思明插話道:“就是這個理。不識字就

是有好書也無用,何況,刻印一本書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薛主薄所言,只怕有生之年都難做到了。”

也對,就算是在現代,採用科學方法種田也是才漸漸推廣開,大批的農業技術人員下鄉指導,也是近幾年纔有的事情。朝廷雖然重視農業,但也不可能把農業單獨闢成一門學科,這個時代,掌握文字知識的,多是士族。士族不需要親自耕種,自然也就不需要所謂的農書。何況,以現在的生產力,也不到能夠培養大量專業的農業研究人員的程度,而有富餘勞動力的士族,人家有看不上研究這個。

都是有時代和社會背景的。而但凡牽扯到時代、社會背景的事情,就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政策再好,不符合時代潮流也是沒轍,亂來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農莊盤桓了一天,直到晚飯時分薛朗纔回家。江臨這一天都默默跟在薛朗身邊,抱着他的木棍,不說話的時候,幾乎沒什麼存在感。

回家洗漱完畢,等着僕人們擺飯。薛朗笑道:“今天一天可覺得無聊?目前我主要就是負責這些事務,打交道的人也多,十分瑣碎,其實只要我不出公主府和營區,幾乎不會有什麼危險,你可以去跟着公主殿下的軍隊訓練,學學軍政之事。”

江臨道:“無聊到不至於,只是看大哥不拘身份,不管與誰交談,皆能侃侃而談,無有不自在之態,與時人頗爲不同。時下士族,遇上這些軍士、老農,態度頗爲矜貴,生怕多說兩句都會污了他似的。”

薛朗笑道:“關於這一點,我的觀點於時人不同。在我看來,身份既是最無用的東西,也是最根本的東西。”

“大哥這話,頗爲矛盾,與我在書中看過的大爲不同。”

江臨顯然是個好學的年輕人。薛朗既然與他結拜,也不介意多教教他,人生應該學習書本知識,可卻不止於書本知識。書本教你的是前人的經驗與知識,但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會學會用,有些人會學不會用,這就是人與人最大的本質區別。

(本章完)

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二卷_第74章 太極式推廣會議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一卷_第32章 精明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四卷_第306章 薛朗的生意經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臨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六卷_第541章 念頭通達百骸輕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二卷_第64章 春天來了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二卷_第116章 論功行賞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四卷_請假條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二卷_第120章 因緣際會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325章 聖人翹班打獵去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四卷_第346章 諫臣薛朗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
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二卷_第74章 太極式推廣會議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一卷_第32章 精明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四卷_第306章 薛朗的生意經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臨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六卷_第541章 念頭通達百骸輕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二卷_第64章 春天來了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二卷_第116章 論功行賞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四卷_請假條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二卷_第120章 因緣際會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325章 聖人翹班打獵去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四卷_第346章 諫臣薛朗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