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

順天府公堂,衆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望向孫銘,這個頂着會昌侯光芒的中年清瘦男子。

由於明朝吸取漢唐外戚之禍的歷史教訓,對外戚勢力作了諸多的抑制措施,除掉開國功勳徐達外,唯有會昌侯一脈的孫繼宗達到顯貴的地位。

孫繼宗在作爲小公爺的時候便擔任錦衣衛指揮使,雖然因爲身份的關係降爲錦衣衛僉事,但亦是錦衣衛的高層人員。

奪門之變後,他因功直接晉升爲會昌侯,更是指染京營的軍權,而幾個弟弟在錦衣衛中擔任要職,而兒子孫銘更是出任錦衣衛指揮使。

除此之外,子、婿、家僕等四十三人乞加恩寵,而十七位家僕進入京營擔任軍職。

那個時候的會昌侯府,在京城可謂是風光無二,亦是勳貴羣體中耀眼的存在,更是有明以來最顯貴的戚勳。

只是孫繼宗這才過世幾年,結果孫繼宗的嫡孫孫銘竟然犯下了如此大的過錯,而今可讓會昌侯府自此消滅。

其實這種事情亦不能全怨會昌侯,畢竟錢貴手裡的地契着實太誘人了,足足幾十萬兩讓人很難不動心。

要怪只能怪幾十萬兩過於誘人,偏偏遇上擅於抽絲剝繭的順天府尹宋澄,還有一位並不昏君的帝王弘治,致使孫銘圖謀錢貴家財的計劃敗露。

此時此刻,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孫銘身上,而孫銘及會昌侯府面臨着一場真正的浩劫。

宋澄早已經懷疑會昌侯孫銘,而今由孫掌櫃指證,當即便望向孫銘:“會昌侯,還請站到公堂中來!”

孫銘默默地嘆息一聲,卻是知道自己已經是避無可避,伸手捋了一下自己漂亮的長鬍,便站到公堂中央。

由於身份的關係,他自然不需要跪拜這小小的順天府尹,但需要接受有皇帝撐腰的順天府尹審問。

周彧和王源暗暗交換一個眼色,只希望孫銘能夠遵守諾言,千萬別讓這個案子涉及到他們兩位伯爵。

宋澄的臉上仍舊不見絲毫的表情,顯得公事公辦地審問:“會昌侯,你的家僕指證你通過昌盛當鋪謀奪錢富的地契,可有此事?”

此話一出,大家紛紛屏息凝神地望向孫銘,致使整個公堂都瀰漫着一種緊張的情緒。

“不錯!”孫銘怒目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心腹孫掌櫃,在一番權衡後,便索性直接承認這個事情。

“啊?真的是會昌侯?”

“好好的侯爺怎麼會幹出這種事?”

“足足幾十萬兩,侯爺也得動心啊!”

“太不可思議了,會昌侯是要被問斬吧?”

……

堂下的百姓聽到會昌侯孫銘竟然承認自己的罪行,頓時像是炸了窩般,便紛紛交頭接耳起來。

這猜測是一回事,而今證實又是另一回事,堂堂的侯爺竟然幹出這種喪心病狂的事情,當即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

只是“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跖年長,豈是善良之輩”纔是真正的世道,又是誰能說公侯不能是大惡之人呢?

終究是貧窮限制了他們的野心,他們對每頓飯吃上大魚大肉便心滿意足,但堂堂的公侯自然不可能僅是這點眼界,畢竟那裡可是足足幾十萬兩白銀。

只是有一個問題同樣擺到大家的面前,作爲皇親國戚的會昌侯犯下如此重的罪行,將會得到什麼樣的判罰呢?

雖然前面已經有慶雲侯問斬的先例,但那一次涉及的是謀反大罪,但現在會昌侯僅僅只是屠殺一介商賈之家。

肅靜!

宋澄聽到堂下吵吵嚷嚷的聲音,當即便一拍驚堂木。

威——武!

十二名手持水火木長棍的衙差今日顯得格外的精神,用手中的水火木長棍搗着前面的青磚,嘴裡整齊地喊着威武之聲。

堂下的百姓意識到破壞了公堂秩序,加上上面還坐着皇帝,頓時急忙紛紛閉上嘴巴,靜觀接下來的案情判決。

宋澄清楚地知曉會昌侯只是承認謀取錢富的地契,便問出最關鍵的問題:“孫鐸前去屠殺錢富滿門,可是受你指派!”

公堂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再次紛紛聚集到孫銘身上,這將是決定孫銘罪行的問題。

“不是,這都是我自己的主意!”孫鐸聽到這個問話,當即站出來一力承擔。

果然!

吏部尚書李裕看到孫鐸跳出來,頓時輕輕地搖頭。

其實明眼人都知曉這必定是受會昌侯指派,畢竟不屠殺錢富全家的話,質押在昌盛當鋪的地契便不可能堂而皇之地落到會昌侯之手。

朱祐樘一直默默地看着這一切,對這個結果亦早有了預判,卻是知道權貴從來都不缺擋在自己前面的替死鬼。

孫銘望了一眼自己的弟弟,顯得語出驚人地道:“不錯,正是本侯指責孫鐸乾的!只有錢富一死,讓我弟弟取回錢富手中的當票和地契,本侯才能順理成章地將錢富的地契變爲自己所有!”

若是沒有種種意外,年前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的話,武昌侯府將會一舉超過英國公府和成國公府成爲最強的存在。

啊?

在場的衆人不由得愣住了,萬萬沒有想到會昌侯竟然如此乾淨利落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這可是滅門的大罪啊。

雖然大家都已經猜到孫鐸必定是受會昌侯所指使,但他若是百般狡辯,這個案子沒準會陷入僵局。

只要孫鐸堅持是自己乾的,而宋澄找不到有力的證據,那麼孫鐸還真有可能攬下全部罪行。

當然,在此期間還要接受順天府衙等衙門的層層盤問,還有肉體上的傷害,這要看他們能否扛得住這種傷害了。

宋澄同樣沒有想到孫銘如此乾淨利落地承認罪行,以致自己所準備的後手都不需要用了,便繼續審問:“會昌侯,是誰花錢僱傭北幫幫主獨眼虎到東昇客棧追殺錢小姐,事敗後爲何讓北幫幫主獨眼虎反咬是受刑部尚書杜銘指使?”

咦?

戶部尚書李嗣等官員的臉色當即嚴肅起來,卻是知道這是最關鍵的問題,亦是他們皇帝此行的真正目的。

堂堂的刑部尚書是正二品的朝廷大員,而今遭到如此蓄意的構陷,簡直是對大明朝廷的一種挑釁。

“這全都是本侯的主意!只是此次之所以構陷杜銘,並非本侯要針對朝廷,而是本侯跟杜銘的一段私怨!”孫銘繼續攬下這個罪名,亦是進行解釋。

私怨?

吏部尚書李裕和戶部尚書李嗣不由得面面相覷,萬萬沒有想到是這個結果。

朱祐樘一直十分從容淡定地旁觀,只是聽到孫銘的這個供詞後,便是認真地審訊這位留着長鬍的清瘦中年男子。

由於接觸得不多,故而他對孫銘並不瞭解。

只是自己剛剛繼位要奪取十二營兵權的時候,這位會昌侯主動歸還,足見這個人做事穩重且懂得趨利避害。

現在說因爲私怨而要構陷刑部尚書杜銘,自己的第一個反應卻是並不可信。

宋澄發現事情跟自己所預想的不太一樣,但還是進行追問:“你跟杜尚書有何仇恨?”

“杜銘在任刑部侍郎期間協助處理本侯跟定國公的土地糾紛,那塊地明明是我會昌侯府先佔且已經耕種,結果他偏幫定國公府!”

“僅此而已?”

“這個理由還不夠充足嗎?”

宋澄聽到事情的始末,雖然有所懷疑,但亦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朱祐樘重新端起茶盞,心裡卻是暗自一嘆。

雖然他不明白孫銘爲何這般輕易招認一切罪行,但覺得這並不是全部真相,孫銘更像是要迅速平息這個事端,甚至是要包庇後面真正的幕後黑手。

從整個事情的佈局來看,除了會昌侯府外,必定還有另一股勢力參與其中。

宋澄知道案情審到這裡已經足夠了,其實他的職責查出錢府滅門的兇手,至於是誰嫁禍給刑部尚書杜銘則已經涉及朝堂爭鬥。

坐在小桌奮筆疾書的書吏將供詞送到會昌侯面前,會昌侯孫銘看到一眼,亦是十分乾脆地按下了自己的手指印。

咦?

吏部尚書李裕和戶部尚書李嗣看到孫銘臉上竟然沒有恐懼之色,隱隱覺得事情不對勁,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

不說這幫養尊處優的勳貴,哪怕他們這幫經歷十年寒窗的文官,在面對隨之而來的死亡都是極力求生。

正是如此,以致他們不得不懷疑這個事情或許沒有表面這般簡單,甚至有可能會出現重大的變數,譬如皇帝……

吏部尚書李裕想深了一層,突然間寒毛炸立,顯得驚恐地望向四周,卻是已經開始提防着會不會出現刺客。

“陛下,會昌侯已經招供,請陛下過目!”宋澄看到供狀無誤後,便將供狀呈給朱祐樘。

朱祐樘一直在旁觀自然知曉孫銘招供的事情,便是淡淡地詢問:“按律如何判決?”

“回稟陛下,按律當削爵爲民,斬立決!”宋澄的臉上沒有絲毫波動,當即如實彙報。

朱祐樘望向堂中的會昌侯孫銘,便淡淡地詢問:“會昌侯,這當真是全部實情嗎?”

“回稟陛下,臣確實已經觸犯律法,有負聖眷!”孫銘選擇跪了下來,顯得自責地迴應。

朱祐樘知道孫銘恐怕不會供出構陷刑部尚書杜銘的人,亦是懶得繼續廢話,對宋澄便是輕輕地揮手。

既然杜銘已經招供,那麼按律判決即可。

至於幕後的主使是誰,又是哪股勢力在跟自己對着幹,接下來交給東廠和錦衣衛慢慢進行調查即可。

宋澄看到朱祐樘沒有包庇會昌侯,而今會昌侯已經簽字畫押,那麼自己便做大明第一個宣斬公侯的人。

衆人的目光紛紛落到宋澄身上,卻是知曉接下來將是案子的宣判時刻。

宋澄坐回到公案前,當即一拍驚堂木沉聲宣判:“按大明律,凡謀殺人,斬。會昌侯孫銘圖謀富商錢貴所擁有的地契,設計誘其入局,於弘治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傍晚派遣其弟孫鐸前往錢府行滅門之舉,共計殺害十七人,今本府尹正式宣判,會昌侯孫銘當斬,判處斬立決!”

隨着宣判落下,堂下的百姓發現事情已經結束,但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畢竟堂堂的公侯,而今因爲屠殺一個富商之家,卻是要送上斷頭臺。

正是這時,一個年輕人匆匆而來。

原本是被錦衣衛攔在外面,只是隨着那個年輕人亮出一物,錦衣衛選擇了放行。

“陛下,我會昌侯府丹書鐵券在此,還請恕我爹一死。”孫臬來到堂上跪下,當即將手中之物亮出來道。

啊?

吏部尚書李裕原本提防着刺客,而今看到此物出現,在震驚之餘亦有恍然大悟。

華夏最早的丹書鐵券,是由漢高祖劉邦開創的。當時漢朝剛剛建立,劉邦爲了籠絡這些功臣,“以鐵爲契,以丹書之”,在“鐵券”上寫下了皇帝和功臣之間的誓言。然後將鐵券從中剖開,一部分賜給功臣,另一部分放在太廟當中,妥善保存。

劉邦當時製作的丹書鐵券並沒有免死的功能,只是一種加官進爵封侯的憑證,有點像一份榮譽證書。

作爲功臣,你的後代靠着這一份鐵券,能夠永久性地在漢朝領錢做官。

隨着歷史的發展,鐵券上的誓言,涉及範圍也開始越來越大。

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單純的可以給你發錢贈官,但到了南北朝時期,鐵券的功能進一步提升,終於有了免死的功能。

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之後,自然是要大封功臣。

在大封功臣的同時,他還發出去三十四枚丹書鐵券,並承諾擁有這些鐵券的功臣,有免除死罪的權利。

由於謀反之罪不能免死,故而在朱元璋誅殺功臣的時候,這些手持鐵券的功臣只能乖乖伸出脖子被斬。

不過在靖難成功之時,雖然魏國公徐輝祖成爲了朱棣的眼中釘,而且還公開繼續反對朱棣“篡位”。

朱棣面對魏國公的丹書鐵券,卻是隻能承認鐵券的功效,僅是除去徐輝祖的俸祿和爵位,對徐家其他人則選擇繼續厚待。

現在會昌侯擁有英宗頒發的丹書鐵券,而孫銘此次並不是謀反,按理自然是可以免死,而這亦是孫銘能一直有恃無恐的底牌。

第208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書第110章 元旦宴儀,揚州胡爺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第565章 弘治開始爲兒子鋪路第463章 天子贈禮,南巡終點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58章 京山風波5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第282章 帝現君像,周後遇鬼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第284章 撥雲見日,貓王降臨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第36章 牀暖有香,爾雅事君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140章 收網行動2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308章 小驚喜第313章 紫禁城飛來“天災”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53章 懷璧其罪,帝曰奸臣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208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書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75章 餘波7第452章 黑幕終露,螞蟻智慧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56章 京山風波3第569章 歐洲諸國,謹遵朕旨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512.第510章 一個來自整個日本的阻力第558章 黃金盆地和海外糧倉第368章 狼崽鋒芒,眼白心黑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190章 科技興邦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424章 江南贏了?連朱祐樘都坐不住!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231章 皇帝大婚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第93章 崇文清官,刑牢有請第474章 世界,咱們一分爲二吧!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第403章 慫包興王還犯了情癡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275章 黑幕疊疊,帝望遼東(月票5)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現第217章 春種惡果,禍於南端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42章 皇家外戚,虎飽鴟咽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
第208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書第110章 元旦宴儀,揚州胡爺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第565章 弘治開始爲兒子鋪路第463章 天子贈禮,南巡終點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58章 京山風波5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第282章 帝現君像,周後遇鬼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第284章 撥雲見日,貓王降臨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第36章 牀暖有香,爾雅事君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140章 收網行動2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308章 小驚喜第313章 紫禁城飛來“天災”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53章 懷璧其罪,帝曰奸臣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208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書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75章 餘波7第452章 黑幕終露,螞蟻智慧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56章 京山風波3第569章 歐洲諸國,謹遵朕旨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512.第510章 一個來自整個日本的阻力第558章 黃金盆地和海外糧倉第368章 狼崽鋒芒,眼白心黑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190章 科技興邦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424章 江南贏了?連朱祐樘都坐不住!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231章 皇帝大婚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第93章 崇文清官,刑牢有請第474章 世界,咱們一分爲二吧!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第403章 慫包興王還犯了情癡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275章 黑幕疊疊,帝望遼東(月票5)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現第217章 春種惡果,禍於南端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42章 皇家外戚,虎飽鴟咽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