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至明國攝政書

去年底,由於德川家,拒絕簽訂經濟協定,不願意放棄獨立地位,加入明朝新朝貢體系,成爲明朝的附屬國。

趙銘遂即讓禮部,驅逐日本使者,關閉官方聯絡通道,禁止日本嚮明朝朝貢,等於是對日本進行了封鎖。

德川家使者回到日本後,將明朝對日本進行“絕貢之罰”,告知了四代將軍德川家綱。

這令德川家感到憤怒,同時也有些惶恐。

面對明朝外交上的強勢和壓迫,德川家綱與家老商議後,決定向明朝遞交國書,表明立場,並希望明朝能夠改變主意,不要封鎖和進攻日本。

德川家綱反覆斟酌,最後決定用當初日本回復明太祖的國書,來勸說趙銘,打消征服日本的念頭。

剛返回日本的真田信道,便帶着國書,匆匆坐船前往明朝。

船隻經過一個月的海上航行,抵達上海,不過由於“絕貢之罰”,日本船隻不允許靠岸,便在海上又飄了一個多月。

期間,真田信道多次想與明朝官方溝通,但是沒有渠道見到明朝高層,“絕貢之罰”等於明朝和明朝的藩屬,斷絕所有與德川家的往來。

最後,真田信道只能找到一艘葡萄牙商船,由葡萄牙人幫忙將國書交給了上海縣。

趙銘接過日本國書,展開觀看,“臣聞三王立極,五帝禪宗;唯中華而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做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臣居遠弱之倭,偏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故知足長足也。今攝政作中華之王,爲萬乘之主,城池數千餘座,封疆百萬餘里,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

趙銘眉頭一挑,沒想到日本人文彩比自己還好。

這意思是說天下廣大,並非一人能夠治理,趙銘已經有了大明,應該知足,想要繼續擴張,干涉日本是不對的,不要常起征伐之心。

趙銘看到這裡真的有點意外,覺得這樣的文章,不該出自日本人之手,於是繼續看下去。

“夫天發殺機,移星換宿;地發殺機,龍蛇走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堯舜有德,四海來賓;湯武施仁,八方奉貢。臣聞攝政有興戰之策,小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攝政選股肱之將,起竭力之兵,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來土掩,將至兵迎,豈肯跪塗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若君勝臣負,君亦不武;若臣勝君負,反貽小邦之羞。自古講和爲上,罷戰爲強;免生靈之塗炭,救黎庶之艱辛。年年進奉於上國,歲歲稱臣爲弱倭。今遣使臣,敬詣丹墀。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具表以聞!”

趙銘看完,居然眼前一亮,是一篇好文章。

趙銘合上國書,看了看陳名夏,笑問道:“陳卿怎麼看?”

陳名夏笑道:“日本國書,講大國有興兵之道,小國有圖存之術。暗示攝政,日本雖然國小民貧,但以逸待勞,坐擁地利,大明雖擁兵百萬,但勝之不能增加財富,敗之喪師費財,身敗名裂,於大明無益。”

“不過這只是字面意思,臣通篇讀下來,只讀到一個“慫”字。德川家說這麼多,不過是想告訴殿下,勸說殿下知足,日本國貧民窮,殿下伐之不划算,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希望殿下放過日本!”陳名夏頓了頓,繼續道:“這份國書,乃是當初日本寫給太祖皇帝,太祖看過後,出於元朝的教訓,把日本定爲不徵之國。今日德川家將此文發來,歸根結底,還是怕殿下征討日本!”

趙銘微微頷首,他從國書中,一口一個“臣”字,就看到了日本扭曲的心態,在面對明朝時,他們本質上是慫的,不過卻又不願意徹底臣服,列出一大堆來,告訴明朝打日本不划算,想通過口頭服軟來過關。

“德川家說的確實有些道理!”趙銘笑道:“他們摸清了大明的心態,以爲寡人只不過想要個面子而已,只要他們做點姿態服個軟,就能繼續保持他們的獨立性。不過,他們這次想錯了,寡人要的是日本真正順從!”

趙銘說完,忽然問道:“鄭成功到南京沒?”

在對日本進行“絕貢之罰”後,趙銘已經決定,顛覆不識相的德川家,扶持親明的新將軍上臺。

不過,趙銘對於日本的情況,並不是很瞭解,所以只能找漢國長使楊文聰和延平王鄭成功商量。

漢國在吞併朝鮮後,一直在滲透日本,在日本沿海從事走私貿易,對日本情況十分了解,而鄭成功小時後,就在日本長大,而且鄭家在日本至今保留很大的勢力。

因此,趙銘很早就派人,去召他們來南京商議。

前不久,楊文聰抵京,不過鄭成功還沒消息。

陳名夏道:“禮部年前就已經派使者前往延平藩,延平王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趙銘微微頷首,“日本的事情,等延平王到了在談!”

幾日後,趙銘正在處理政事,陳名夏在書房外稟報,“殿下,延平王快到南京了。”

趙銘聞語眉頭一挑,問道:“到哪兒呢?”

陳名夏回道:“上海縣傳來消息,剛過上海,明天應該能抵達南京。”

“讓碼頭做好準備,寡人要親自迎接延平王。”趙銘吩咐道。

次日,南京城外碼頭,趙銘領着一大羣文武官員,親自出城迎接鄭成功。

衆人站了許久,不見延平藩的船隻過來,大學士堵胤錫便問陳名夏道:“禮部是不是弄錯時間呢?”

陳名夏正要解釋,旁邊忽然有人喊道:“延平藩到了!”

趙銘聞語從椅子上站起來,便見海面上一直船隊,向碼頭航行過來,爲首船上站立着一名威武的男子,正是當年與他一起戰鬥的男子鄭成功。

第331章軍火生意第252章打上門來第867章人心以亂第477章豪格暴斃第584章宣傳造勢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942章滎陽合戰下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237章游擊戰第496章兵臨瀋陽第434章內憂外患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990章傾族之力第869章入城安撫第261章擊潰西班牙中第218章臺灣格局第366章驚聞噩耗第886章再議攻城第639章浙軍兇猛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661章返回蘇州第815章進殿逼宮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269章溫州會晤第635章吳越王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332章荷蘭勾結滿清第835章江淮綿業第六十三章不容樂觀第535章負隅頑抗第113章誣陷第301章救援隆武第670章阻止何騰蛟第365章十萬雄師氣吞吳第737章鄱陽湖事件第677章擇主而事第345章你背叛大清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251章俘虜西夷的壯士第744章虎狼之師第289章清軍水師覆滅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207章返回舟山第305章天意如此第302章百姓苦第549章驚聞噩耗第406章謝遷危急第778章銀彈攻勢第353章湖廣求援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542章決死衝鋒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1044章扶持新將軍第473章激烈搏殺第886章再議攻城第825章兩淮難民第615章南京消息第七十二章張名振與吳兆勝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326章說服德川家上第358章激戰長江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129章趙李會師第324章收購生絲第692章突襲遼西第891章再次攻城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452章變相科舉第457章海峽遭遇第四十三章多爾袞興兵十萬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631章黃雀在後第353章湖廣求援第六十五章舟山羣島第960章猛龍過江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第六章僥倖逃離第953章登陸海灣第487章趙雜毛的陽謀第1062章暗度陳倉第853章軍費有了第748章矛盾激化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1065章丞相救我第903章圍困鎖城第690章殿下太天真了第516章議政王大臣會議第336章三省會攻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364章佈告天下第909章展示實力第872章席捲山東
第331章軍火生意第252章打上門來第867章人心以亂第477章豪格暴斃第584章宣傳造勢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942章滎陽合戰下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237章游擊戰第496章兵臨瀋陽第434章內憂外患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990章傾族之力第869章入城安撫第261章擊潰西班牙中第218章臺灣格局第366章驚聞噩耗第886章再議攻城第639章浙軍兇猛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661章返回蘇州第815章進殿逼宮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269章溫州會晤第635章吳越王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332章荷蘭勾結滿清第835章江淮綿業第六十三章不容樂觀第535章負隅頑抗第113章誣陷第301章救援隆武第670章阻止何騰蛟第365章十萬雄師氣吞吳第737章鄱陽湖事件第677章擇主而事第345章你背叛大清第277章鄭鴻逵入海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251章俘虜西夷的壯士第744章虎狼之師第289章清軍水師覆滅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207章返回舟山第305章天意如此第302章百姓苦第549章驚聞噩耗第406章謝遷危急第778章銀彈攻勢第353章湖廣求援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542章決死衝鋒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1044章扶持新將軍第473章激烈搏殺第886章再議攻城第825章兩淮難民第615章南京消息第七十二章張名振與吳兆勝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326章說服德川家上第358章激戰長江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129章趙李會師第324章收購生絲第692章突襲遼西第891章再次攻城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452章變相科舉第457章海峽遭遇第四十三章多爾袞興兵十萬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631章黃雀在後第353章湖廣求援第六十五章舟山羣島第960章猛龍過江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第六章僥倖逃離第953章登陸海灣第487章趙雜毛的陽謀第1062章暗度陳倉第853章軍費有了第748章矛盾激化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1065章丞相救我第903章圍困鎖城第690章殿下太天真了第516章議政王大臣會議第336章三省會攻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364章佈告天下第909章展示實力第872章席捲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