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

這一日一大清早,太平橋高府門前便排起了一條長龍,四五輛馬車加上一溜煙的大車,看上去顯得浩浩蕩蕩,引來了一大羣圍觀的人。高俅雖然遞了辭呈,但是趙佶尚未批准,仍舊一再挽留,這個時候這種架勢,難不成這一家人還有空出外遊玩?

幾個好事的不由逮着高府下人詢問,結果得到了一個令人無比詫異的消息——高俅犯了病,大夫說需要到城外靜養。

“高相公怎麼突然病了?”

“誰說不是呢,好好一位相公卻被那些奸臣構陷,如今只能辭相!朝廷的規矩是明擺着的,聖上幾次挽留不果之後,這事情便是鐵板釘釘,趕明兒便是老蔡一個人霸住政事堂,到了那個時候,天下事還不是老蔡一個人說了算!”

“就是,要不是這些年有高相公在政事堂從中轉圜,指不定老蔡還用什麼苛政呢。還是高相公好,上次我到浙江和江南那邊做生意,那裡的百姓個個都是紅光滿面,交口稱讚高相公。咳,哪裡像開封府這一邊,釐定田畝二十年都沒個成果,那些當官的不知幹什麼吃的!”

這些紛雜的議論,坐在馬車中的高俅自然不知道←只是覺得,自己留在京城中,反而會妨礙趙佶的判斷,而那些盯着高府的眼睛,也可以因此暫時消停一陣子了。至於今後的棋子他都已經布好了,就要看人是否上當了。

浩浩蕩蕩的車隊很快便出了城,而高俅出城休養的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在京城中散佈了開來。有人扼腕嘆息,有人幸災樂禍,有人憂心忡忡,有人懊惱不已,端的是人生百態難以琢磨。而當趙佶聞聽這個消息的時候,幾乎失手砸碎了手中茶盞。

高俅突然走了,這是什麼意思!

從趙佶和高俅認識開始←一直就對高俅頗多倚賴,而在後面的一次次風雲變幻中,他更是從高俅那裡得到了莫大的幫助,所以,即位之後,他毫不猶豫地給了高俅高官厚祿,而對方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很多事情上都顯示了不凡的才能。無論在文在武都有所建樹。而現如今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他非但沒有覺得有所生疏,反而覺得這種維繫了十幾年地情份更加緊密了一些。

原本他在心裡打定了主意,不管所查結果如何,都一定不準高俅的辭呈,即便朝臣那裡的壓力再大也無所謂。可是,高俅如今一走,難道表示真的要撒手不管朝中的事情?

“難道他就不明白朕的苦心?”趙佶喃喃自語了一句,心頭充滿着難解的疑惑←上次已經給了高俅很明白的暗示,蔡京已經老了。差不多到了告老致仕地年齡。到了那時,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地用高俅一人獨相,而在此之前←卻不能動了蔡京。

蔡京擅權固然不假,但是,作爲天子,他仍舊需要蔡京處理政務的經驗,而且也需要一個人擔負裁汰冗官以及整編軍隊等事情的責任,而這些事倘若讓資歷稍淺的高俅來做,勢必會激起衆多反彈,這也是出於維護的心理。可是,這一次蔡高兩人的爭鬥起因莫名其妙,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來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趙佶正思量間,突然有內侍來報,說是蔡攸求見←原本喜愛蔡攸深體人心,伴在周圍始終不乏趣味,但此時心中百味雜陳,實在沒有心思召見,因此不耐煩地搖搖頭道:“朕今日沒空,讓他自己去吧!”

等到那內侍退下,他才突然間醒悟到一點——蔡京雖然年老。但是,蔡攸卻是年輕力壯,不到三十五歲便已經位居正三品龍圖閣學士,而自己對於他的寵信,是不是讓人有所聯想?他越想越是覺得可能,忖度半晌便命人去召提舉皇城司曲風。

聽到官家召見,曲風心裡頗有些緊張,只怕趙佶因爲他和高俅之間的關係,或是當初那些通風報信爲人所知…知到了福寧殿,御座上的趙佶劈頭蓋臉就是一番責問。

“曲風,朕委你提舉皇城司之責,就是要你偵緝朝廷大臣。你這些年送上來的奏摺裡頭,盡是一些尋常小官地事情,爲何那些宰臣要員那裡從不見你有所奏報?”

曲風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心中地大石反倒落下了。稍稍在心裡打點了一下語句,他便畢恭畢敬地回稟道:“聖上,並非小人不願意,而是聖上當初委任小人提舉皇城司時,曾經有言在先。以暗道監測大臣非明君所爲,所以不得聖上允准,不得擅自監視宰臣府邸,以免激起熙寧年間百官人人自危的變故。”

趙佶聞言啞然,細細一想,確實說過這樣的話。大宋皇城司早就存在,但是,真正用作偵緝百官之用,卻是他地父皇神宗年間的舊事。而由於那時事情鬧得太大,所以他再次任命提舉皇城司的時候,便命曲風作風收斂,不得用皇城司的名義在外張揚,但久而久之幾乎忘了這一條。

“既然是偵緝百官,便不能名不副實。”

低頭沉吟良久,趙佶終於吐出了這樣一句話,心中頓時覺得清楚了不少。”總而言之,從即日起,京城文武百官全都在偵緝之列,你是跟着朕多年的人了,應該知道規矩。風聞奏事是御史的勾當,你若是沒有紮紮實實的證據呈上來,就是攀污大臣。而若是皇城司出了什麼拿人賄賂的事情,朕唯你是問!從今天開始,朕從內庫中撥給你十萬貫錢,你給朕好好去做,我朝內侍也是可以封外官的,朕等着你建功立業的那一天!”

對於天子如此知遇之恩,曲風心中自然感動,連忙拜謝不止。然而,他亦知道自己還有一個關節必須表露清楚,否則,如今已經因爲高俅迴避了一次,他日若是再來一次,他縱有十張嘴也說不清楚。

“聖上,小人還有一件事不得不說。小人昔日在慈壽宮時,不僅蒙聖上恩遇,更是得了高相公不少照料,所以一向都偏向高相公,這一點小人不敢隱瞞。如今聖上將如此大任交付小人,倘若他日再有人進讒,只怕小人死無葬身之地。”

“你放手去做,朕還分得清楚什麼是忠言,什麼是讒言!”

雖說沒有必然地保證,但是這句話無疑也夠了。當下曲風叩頭謝過,然後便退了出去←深深地明白,擔負如此大任,不管舊日交情如何,自己和高俅只怕是要暫時斷一斷了。

曲風前腳剛走,後腳便有人送來了一份摺子,言是高俅通過通進司呈遞。想到往日高俅往往都是直接上書,趙佶不由微微皺了皺眉,打開奏摺一看,臉色立刻明亮了起來。

原來,高俅在奏章上所寫的仍然是代州之事,但隻字不提販馬中間的貓膩,而是就邊境人員混雜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大宋的慣例是在邊境或是海關市舶司等地方設立榷場進行交易,但如今由於通商的利潤日漸爲朝廷所知,通商的限制漸漸放開了。然而,帶來大量金錢的同時,也使得圖謀不軌的人有可趁之機。而高俅在奏疏上所說,便是在代州等和遼國毗鄰地州府設立專門機構,管理那些前來貿易的商人,並加派專人進行反偵緝。

“遼國如今雖然自顧不暇,但是,他們對於大宋的諜探滲入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大大增加。在河北京畿以及在東南的諜探網絡雖然被連根拔起,但是,難保沒有漏網之魚,再加上邊境的開放,無法保證不再有新的人竄入中原。再者,遼國雖然如今最要緊的是防止金人的攻勢,但是他們更怕我國出兵造成他們腹背受敵,所以,一定會更注重我國朝中情況,說不定還會派人從中挑撥。”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趙佶的臉色一連數變,最後禁不住丟下奏摺站了起來。河西一帶已經平定,也就是說,他完成了自仁宗以來諸位天子最大的心願,而西涼四州也早晚會拿到手。然而,遼國雖然衰弱,卻依舊小覷不得,偏偏那些大臣就不識相!

看到御案上另一頭堆積如山的奏章,他心頭火起,恨不得將它們全都掃落在地。要不是這些人在星變之後還不肯放過,又哪裡有如今的麻煩?

他一時惱火,手指突然觸到了腰間玉帶,立刻計上心頭。

“來人,將朕這條玉帶送往城外,賜給高伯章!告訴他,他日病好回來的時候,朕要看到他佩上這玉帶!”

聞聲而來的內侍聽到這個命令,不由愣在了當場。須知天子所佩乃是方團玉帶,大宋朝至今,只有王安石以及後來的神宗親弟歧王顥、嘉王頵曾經獲賜此物,都是視若珍寶藏於家中,並不敢服用。

躊躇半晌,那內侍方纔結結巴巴地問道:“聖上……倘若是高……相公不敢服用……”

“伯章是爽快人,必定不會如那些人一般矯情!”

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40章 溘然長辭第7章 狂風驟雨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19章 遼使告哀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33章 未雨綢繆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5章 暗潮洶涌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2章 相見時難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1章 另有定計第18章 喬遷之議第8章 初識童貫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21章 相聚入雲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1章 穿越時空第1章 樂極生悲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13章 不解之緣乃前定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6章 陰差陽錯巧結緣第29章 信口開河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20章 定立新君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26章 禁宮火起第8章 往事成灰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40章 鴻鵠之志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21章 相聚入雲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1章 穿越時空第2章 相見時難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4章 遼主天祚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29章 揚帆出海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22章 掀黑幕連番準備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34章 大計初定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
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40章 溘然長辭第7章 狂風驟雨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19章 遼使告哀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33章 未雨綢繆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5章 暗潮洶涌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2章 相見時難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1章 另有定計第18章 喬遷之議第8章 初識童貫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21章 相聚入雲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1章 穿越時空第1章 樂極生悲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13章 不解之緣乃前定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6章 陰差陽錯巧結緣第29章 信口開河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20章 定立新君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26章 禁宮火起第8章 往事成灰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40章 鴻鵠之志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21章 相聚入雲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1章 穿越時空第2章 相見時難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4章 遼主天祚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29章 揚帆出海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22章 掀黑幕連番準備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34章 大計初定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