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

俗話說鐵打的漢子也有熬不過去的刑罰,在開封府的大刑震懾下,被抓的十幾個漢子很快便開口招供,不僅把自己知道的全都一五一十抖露了出來,附帶還加上了不少亂七八糟的揣測。當然,有一個幸運兒逃過了一劫,原因很簡單,那人原本就是官府的密探。

而當消息彙總呈報到政事堂的時候,蔡京卻連看都懶得看一眼,直接往旁邊一扔,見阮大猷和何執中各自拿起來瞟了一眼,他才冷笑道:

“承平盛世也免不了有這種跳樑小醜,簡直是笑話。東京城是什麼地方?容得他們這些賊子胡來?依我看,各地提刑使也該好好整治一下了,自從河北提刑使李文叔去世之後,河北以及京東又有些不對勁。倘若再這麼下去,未免失了朝廷體面。要知道,如今東京城可是有遼國和高麗的使節!”

蔡京沒用別的,而是光明正大地擺出了面子兩個字,別人卻沒有反駁的餘地。凡是大國都看重面子,更何況是如今的大宋。平西北固然是不可多得的勝利,但是,倘若國內治安越來越差,那任憑在軍事上有怎樣的進展,也蓋不過這些方面的失措。更何況,這一次遭劫的甚至有那些達官貴人的府邸。

“這樣吧,各地提刑使根據考評,應該輪換一下了!”阮大猷沉吟片刻,合上了手中的奏摺,“雖然朝廷一直重視各地提刑司,但是,不可否認,這一職司往往不是有才德就能幹好的。比如李文叔,他在文才上乃一時之冠,而在提刑司任上也殫精竭慮,花費了比常人更多數倍的氣力,但終究不能讓每個官員都這麼做。聖上上一次就提過,提刑一職也需得經過培訓考覈。否則任事都由胥吏把持,不是國家之福。”

聽到阮大猷口中吐出培訓考覈四個字,高俅心中不禁好笑。大宋的進士向來也必須經過考覈才能夠授官,而一般情況也是從縣一級負責治安的縣尉開始做起。但是,讓這些從小隻讀聖賢書的讀書人直接去管這些事,往往沒幾個能夠做好。而在上一次講武堂開辦成功之後,趙佶這位天子是事事都想從這一條道上想辦法,只不過。這流水似的花錢,戶部可受不了。

“提刑使的考評這一次讓吏部都報上來看看,若是真不行的便裁汰掉,聖上上一次不是派了不少觀風使麼,順便結合一下他們地意見,綜合一下結果也就出來了。”對於這些當中的弊端,高俅自然一清二楚,此時也不想多做糾纏。畢竟,他的心思全都在蔡京剛纔似乎漫不經心的提議上。

那就是,戶部和吏部兩位尚書進言。言說知江寧府蔡卞才德兼備。

之前因爲崇寧星變而去職,未免不公,應重新調回朝任用。

對於蔡卞這個人。高俅談不上什麼好感和惡感,事實上,他和蔡京這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權相也能如此相處,自然不在乎多一個蔡卞。只是,蔡京在這上面的居心,他卻不得不考慮再三。平衡稍稍打破,蔡京就想到了蔡卞,可想而知這位政壇元老的老謀深算。

至於何執中附帶提出的將高傑調入京城,任戶部度支郎中地提議,高俅並未多做考慮。無論是從資歷還是經驗來看。擔任這個職責,高傑無疑是合適的,尤其是在鍾昌調往河北的情況下,戶部多一個自己人也好。當然,高傑也是蔡京的女婿,這一點毋庸置疑。

兩條人事任命很快便在天子官家那裡通過,只不過高傑如今脫不開身,因此還需再等一陣,然後。剩下的就是面對高麗使節以及蕭芷因這兩件事了。關於王繼的提議,大宋朝廷上又爭吵了一通,一些守舊的大臣不免發出了種種感慨,但是,在後宮已經有一位耶律貴妃的情況下,再添一位高麗公主也就成了很名正言順的事。再者,如今皇太子都立了,其他的爭吵只是無謂地功夫。

於是,高麗使節王繼便得到了大宋方面地肯定答覆,一時間自然欣喜萬分,對於大宋提出的全面貿易,更是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不管怎樣,高麗人蔘有了更好的銷路,而大宋那些精美地手工製品、珠寶以及綢緞等也有了市場,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那就是雙贏。

而蕭芷因不可避免地被晾在了一邊,原因很簡單,遼國官方的照會已經到了。蕭芷因原本是秘密使宋,而大宋出於另一種考慮,並未把這一次的事情低調處理,而是直接把人安排在了客省之中。這樣一來,遼國在大宋的官方機構自然便得到了消息,而當遼國的兩位太后得到消息之後,第一反應便是派使節詰責,順便還下旨廢黜了蕭芷因的郡王爵位,就差沒有直接宣佈魏王耶律淳是叛逆了。

事實上,雖然和金國停戰,但是,遼**隊根本不敢從遼東一帶撤軍,所以,他們眼下根本沒功夫應付魏王耶律淳,殺雞傲猴似的廢黜蕭芷因爵位,已經是兩位太后能夠做的唯一一件事。眼下,她們的更多精力都花費在從宗室中選拔年輕善戰地將領上了。

而對於遼國色厲內荏地要求將蕭芷因從代州遣送回國這一條,大宋朝廷卻充耳不聞,最後在正牌遼使逼問的情況下,負責接待的禮部官員很輕描淡寫地反擊了回去——人家是代表魏王這個叔父來探望耶律燕這個大宋貴妃的,你們遼國緊張一個什麼勁?再說了,就是要遣送,也應當從定州遣送回南京道。

對於這樣的結果,遼使自然相當鬱悶,然而,最鬱悶的結果不是這個,而是把他安排在了蕭芷因隔壁。而對於蕭芷因每每露出的冷笑,這位身爲漢人卻在遼國長大的使節不免在心中大犯嘀咕,卻也不敢太過分——逼反魏王是眼下遼國不能承受的結局,他已經照着兩位太后地意思盡力做了,至於其他,那都不關他的事。

這大概是兩位太后將耶律燕嫁來宋國的時候,全都沒有預料到的結局。誰也不會想到,一向和耶律淳關係冷淡的耶律燕,居然可能成爲溝通南京道和大宋的橋樑,而事先遼國提出的誘餌,居然一點用處都沒有。大宋根本沒打算強取南京道,這種一目瞭然的經濟賬,大宋君臣還是會算的。

然而,大觀三年的風波遠遠沒有結束。四川飛馬來報,言說大理派出一百人的使團,攜帶金珠寶貝無數,準備進京城賀正旦。而對於這樣一件事,高俅只不過是比正常渠道早知道兩天,一時間頗有些措手不及。

段正嚴這個大理國王上一次派人進貢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這幾年他一直和高家爭權,這其中的慘烈之處自然不足以爲外人道。而上一次之所以沒有冊封大理王,也是爲了這方面考慮。而最近,高俅聽說大理的局勢已經有了穩定下來的趨勢,高家做出了一定的退讓,而段正嚴聯合三十七部,也已經掌握了一部分實權,所以纔會有了這一次的出使。

段正嚴作爲大理國王,當然不會自己親自前來,再說他也不能丟下國家不管。奉命出使的除了高明清這個高家的代表之外,還有大理的另一位大臣,但是最最重要的是,隨行的還有一位大理公主!

這個消息是高俅在政事堂的時候聽說的,當時蔡京阮大猷何執中三個人的反應,他實在無法形容——真的要說的話,那不是什麼驚詫,而只是略略皺了一下眉頭,是那種又來了的表情。如果說第一個遼國公主還能讓一羣人驚詫一下,第二次的高麗公主還能讓大夥議論一下,那麼,這一次的大理公主則着實引不起別人多大的興趣。

因爲往日的使節就是這麼排的,遼國第一,西夏第二,高麗第三,而大理則再次之。所以,作爲小國,大理公主自然便掀不起多少波瀾了。

朝臣可以不理會,作爲主人公的趙佶也可以樂享其成,但是,當在朝堂上正式宣佈了這件事之後,後宮和民間不可避免地掀起了軒然大波。在朝廷已經正式答應高麗的婚嫁請求之後,又來了一位大理公主,其意義不言而喻。而那些茶館酒肆的說書人,則應景兒地編出了一場游龍戲鳳,讓老老少少全都樂了一回。

萬邦來朝,這是中原大國向來最陶醉的一刻。正因爲這個緣故,所謂的納妃經過以訛傳訛,變成了外邦獻美的表示,畢竟,無論是獻上何等顏色的美女,都比不上獻上公主來得具有震撼力。至於但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感慨,自然不入尋常百姓的眼耳了。)

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40章 臨行前夕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6章 駕幸王府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13章 元符皇后第31章 寶物無雙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14章 重若千鈞第15章 蘭心蕙質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1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8章 民不聊生第15章 兩虎相爭未必傷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29章 狗急跳牆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3章 狹路相逢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7章 巧處置恩威並濟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10章 官商際野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6章 高府夜話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13章 貌合神離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26章 西寧州風雲又起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1章 樂極生悲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23章 賀生辰貴妃認親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2章 所謂江湖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1章 一唱一和第22章 防微杜漸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30章 巡河北希晏遇故第4章 酒肆論書第12章 橫加脅迫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3章 生不逢時第18章 鉅商雲集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20章 再見童貫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23章 人才基礎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3章 貌合神離
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40章 臨行前夕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6章 駕幸王府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13章 元符皇后第31章 寶物無雙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14章 重若千鈞第15章 蘭心蕙質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1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8章 民不聊生第15章 兩虎相爭未必傷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29章 狗急跳牆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3章 狹路相逢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7章 巧處置恩威並濟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10章 官商際野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6章 高府夜話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13章 貌合神離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26章 西寧州風雲又起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1章 樂極生悲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23章 賀生辰貴妃認親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2章 所謂江湖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1章 一唱一和第22章 防微杜漸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30章 巡河北希晏遇故第4章 酒肆論書第12章 橫加脅迫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3章 生不逢時第18章 鉅商雲集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20章 再見童貫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23章 人才基礎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3章 貌合神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