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

尚書左僕射,中書侍郎,魯國公蔡京致仕!

對於三月開春的東京城來說,這個消息無疑相當於一場地震。儘管事先已經有過無數預兆,儘管蔡京的病情已經傳得滿京城都是沸沸揚揚的謠言,儘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蔡家父子在明爭暗鬥,但是,誰也不曾料到,蔡京居然會這麼快落馬。

按照大宋的致仕慣例,大臣年至七十以上者,若不致仕,御史可以彈劾。但是,這條規定往往針對於尋常大臣,而對於宰相卻寬容得多。

宰相七十多歲還在任上是相當平常的事,而天子往往還會優撫有加。而蔡京如今只不過六十四歲,用一句老話來講,說是正當壯年也不過分,現如今居然說致仕就致仕了?

這不由得讓人們想到了熙寧名臣呂惠卿。當年正當盛年的呂惠卿也正是在宣仁高太后執政期間被強令致仕,最後雖然在哲宗年間一再復出,卻已經鬥不過年富力強的章惇曾布等人,新黨領袖的寶座亦拱手讓人。如今蔡京這一致仕,不得不令人浮想聯翩。

“這一天終於到了!”

高俅站在庭院中,看着那一簇簇開得正豔的迎春花,長長噓了一口氣。一直以來的流言以及蔡府流露出來的跡象,還有蔡京的病,都已經把所有人的心壓得沉沉的,而蔡攸自然是壓垮蔡京的最後一根稻草。始作俑者是自己,利用這個機會的是趙佶,而主動送上門來給人利用的則是蔡攸。衆人各取所需,而真正的勝者,只怕不會是自以爲得計的那個人。

“蔡元長主宰朝堂的日子確實過去了!”

身後傳來一聲悠悠長嘆,他轉頭過去,見嚴均緩步走來,便微微點了點頭。他自然知道嚴均的心意,這一位對於政事堂並沒有異常的執著,而相比嚴均的年紀而言。樞密使這一職位已經是極度尊榮,因此短時間內並不急着謀求更進一步也是很自然地事。

但是,朝中只要有蔡京在,那就是一尊誰也不敢小覷的大佛。而蔡攸無論如何上竄下跳,其影響力都是不可能勝過乃父的,更不用說建立起猶如蔡京當年那麼龐大的班底,更不可能讓無數大臣趨之若鶩前去投靠。

說來說去,他還是藉助了蔡京自個的力量——要知道。蔡攸這個兒子可是在蔡京身邊耳濡目染長大的,就是那些心術權謀,何嘗不是蔡京親自所授?也只有熟悉蔡京一切的人,方纔可能在最關鍵的時候一擊制勝。而換成他自己,同樣地花招用出來,未必就能夠成功。

高俅苦笑一聲在旁邊的石凳上坐下,慨然長嘆了一聲:“身在朝堂的人就絕不可能光明磊落,此話真真一點不假。”

這是很自然的事,朝堂原本就是天底下最齷齪的地方,那些被史學家稱讚褒獎。譽爲一代清官名臣的人。若是細究,未必就是纖塵不染的。而那些名垂青史的人,更多的是被一層層光環包裝起來的。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說一個人在官場上就從來沒有做過虧心事,從來沒有暗算過別人,其實真是未必。

而高俅很清楚一點,他大約是清官,興許也能夠當一個名臣,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赤膽忠心地忠臣,也不是一個純臣。他地經歷註定他不可能走那種路線。也註定他不可能不重視權術。他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可能有很多朋友,但是,從內心來說,他一定是孤獨的。

蔡京時時刻刻擔心有人在背地裡對其不利,而他高俅何嘗不擔心?

他是有很多理論藏在心裡,但是有什麼用,將這些大刀闊斧地丟出來進行改革?要真是那樣,只怕他比王安石的下場更慘。畢竟,人家王荊公曾經負天下名三十年。而神宗即便曾經兩次罷王安石相,但歸根結底,那情分卻是永遠不可能丟開地。

王安石選擇的是徹底改革,而他選擇的則是至上而下的潛移默化,如果沒有王安石的基礎,如果不是士大夫已經習慣了那種激進的做法,也反對慣了那種激進的做法,他的手段即便再溫和,只怕也是徒勞無功。而他看似做了很多,其實更多的是什麼都沒有做,對於如今這個時代的百姓而言,寄希望於君明臣賢,其實才是最實際地事。

高俅微不可聞地輕嘆一聲,將這些亂七八糟的思緒驅出了腦海,然後便向嚴均問道:“北邊情況怎麼樣?”

“遼國局勢不太妙。”嚴均在高俅旁邊落座,眉頭自然而然地擰起了一個結,“遼國靖和太后據稱已經支撐不了幾天了,耶律餘睹掌握宿衛大權,上京城全都在他的掌握之內,而由於先前蕭奉先兄弟的做亂,蕭奪裡懶一族的勢力已經微不足道,只要靖和太后一去,蕭瑟瑟必定掌握朝廷大權。不過,魏王耶律淳等了很久機會,我估計他一定會趁勢而動。至於金國也已經忍耐很久了,遼國內亂一起,只怕是金兵就會立刻向西發動攻勢。到了那個時候,整個北方就全都亂了。”

“他們亂於我國是好事,你憂心忡忡幹什麼?”高俅好笑地看着嚴均,不禁反諷道,“你這樞密院這一年多沒有什麼事幹,如今給你找點事情還不好麼?西邊用兵已經接近尾聲,往北追擊李乾順如今也沒有必要,河北邊防已經大見成效,遼國這兩年間流入我國的戰馬不下萬匹。再說,完顏阿骨打已經死了,若要對付他的繼任者,只要我國和遼國達成協議越境合擊,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不是麼?”

“被你這麼一說,彷彿所有事情都那麼輕易似的!”嚴均實在受不了那種雲淡風輕的態度,忍不住站了起來,“蔡元長雖說致仕,但你別忘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可不是那麼容易認輸地人。再說,蔡攸如今已經做大,要把他立刻拖下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蔡元長我自然不會掉以輕心,不過蔡攸……”高俅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隨即輕輕轉過話頭道,“趙元鎮大約就要回來了。”

“嗯?”嚴均先是一愣,隨後露出了喜色,“你的意思是,趙元鎮在代州有所收穫?”

“他是一絲不芶的人,正好和种師道那個脾氣合拍,若是在代州查不到什麼證據倒奇怪了。”高俅略頓了一頓,目光又落在了那開得正豔的迎春花上,“烈火烹油,鮮花着錦,眼下蔡元長雖然致仕,卻不能說蔡家就衰敗了。只有把蔡攸連根拔起,只有讓別人看到他貪婪無恥到了怎樣的程度,才能讓人看到他怎樣辜負了聖上的恩典。到了那個時候,蔡元長教子無方這一點,方纔會牢牢刻在所有人心裡。”

“這樣雖然小節有虧,至少還是保住了蔡元長晚節不失?”嚴均不由得冷笑了一聲,心中卻知道這是不得已的辦法。須知天子幾乎在登基之後不多久就開始重用蔡京,倘若如今揭開那個蓋子,那麼,很多事情便不僅僅是對蔡京有傷了,還會傷及天子識人之明。而這樣一來,無疑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蔡京貪不貪不是問題,問題是大貪和小貪的問題。而那怕是對於大貪的宰相,大宋歷史上似乎也沒有嚴加懲治的舊例,往往是念在昔日功勳馬馬虎虎就放過了。對於蔡京更不可能深究這種事,畢竟,這不單單是宰相的臉面,還是天子的臉面。

高薪這一點大宋做的很好,宰相的各種官俸加起來,差不多相當於現代的百萬年薪,但是,養廉卻未必成功。儘管歷史上對於大宋的吏治沒有過多評述,但是那些大臣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府中蓄養姬妾無數,再加上時常請來好友飲酒作樂開詩詞大會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要說全然不貪是不可能的。吏治從來就不是法治而是人治,這一點對於權位越高的人就越明顯,而不論高俅還是眼下發牢騷的嚴均,都從來沒有奢望過能夠有真正清明的吏治。

水至清則無魚,他們只能自欺欺人地這麼想。

“既然如此,我就回去找人商量一下北邊的情況好了!”嚴均打了個呵欠,無可奈何地聳聳肩道,“若是真要出兵,倘若不能從遼國人身上大大搜刮一筆,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若是不好好刮一刮地皮,怎麼對得起當初在遼宋邊境無辜死難的百姓?”

“好好好,我到時候若是復出,鐵定附和你一把!”高俅啞然失笑,卻覺得對方確實沒有說錯。想必歷史上大宋聯金伐遼的原因,也正是因爲在遼國身上吃了太大的苦頭吧?

聽到復出這兩個字,嚴均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點了點頭後便轉身而去。那身影相較之前兩日,明顯多了幾分昂揚的意味。)

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15章 冰凍三尺非驟寒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6章 怒衝冠人死燈滅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20章 再見童貫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24章 弄虛作假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第22章 金蟬脫殼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0章 師生之誼第36章 翩翩欽使乃閹宦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4章 酒肆論書第4章 除夕夜合家團圓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4章 通風報信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21章 夜市遇險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38章 此消彼長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11章 宗氏元朔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4章 百日抓週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7章 紛至沓來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37章 蔡王府獄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22章 掀黑幕連番準備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16章 懲治惡奴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9章 風波再起第3章 不老神翁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11章 賓客盈門第23章 夫妻夜話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4章 俏佳人縱論宮闈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34章 大計初定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13章 不速之客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5章 王府大變第27章 百般籠絡第12章 觀前路蔡相憂心第23章 美人高人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40章 塵埃落定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15章 蘭心蕙質
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15章 冰凍三尺非驟寒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6章 怒衝冠人死燈滅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20章 再見童貫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24章 弄虛作假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第22章 金蟬脫殼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0章 師生之誼第36章 翩翩欽使乃閹宦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4章 酒肆論書第4章 除夕夜合家團圓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4章 通風報信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21章 夜市遇險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38章 此消彼長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11章 宗氏元朔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4章 百日抓週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7章 紛至沓來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37章 蔡王府獄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22章 掀黑幕連番準備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16章 懲治惡奴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9章 風波再起第3章 不老神翁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11章 賓客盈門第23章 夫妻夜話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4章 俏佳人縱論宮闈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34章 大計初定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13章 不速之客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5章 王府大變第27章 百般籠絡第12章 觀前路蔡相憂心第23章 美人高人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40章 塵埃落定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15章 蘭心蕙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