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

當禁中女官持令匆匆趕至玄武門的時候,風波已經暫告段落,武攸寧與薛懷義暫時退出了玄武門。

倒地的屍體拋在了宮牆角落,至於那些跟隨薛懷義進入玄武城的白馬寺僧徒們,則被五十多名千騎軍士持刀逼在了宮門內一角,一個個抱頭深蹲於地。

而那個被剝除甲冑後只着單衣的馮果毅,這會兒也是此態,在一衆頭皮青白、沒有寸發的僧徒當中,顯得很是惹眼。

李潼同樣持刀站在此地,接過女官遞來的手令稍作驗看,然後便讓人出玄武門去請薛懷義,但等了一會兒,仍然不見薛懷義行入,他便對女官歉然一笑,說道:“此方還有新事要奏,還要有勞女史往復一程。”

女官當然也注意到此處氛圍詭異,只是出於謹慎沒敢主動發問,聽到代王的話後也只是點了點頭,並不多作言語。

李潼將女官引至直堂,提筆快速將此間事務講述一番,然後再請女官帶着她的手書匆匆入奏。

送走女官後,李潼也並沒有再返回玄武門附近,只是坐在直堂中等待禁中新的命令。

同時他心裡也不免感慨,他奶奶在有的地方刻薄得幾乎沒有人性,但對薛懷義可是真的縱容、恩寵到超出常理。往年薛懷義便視宮防如無物,帶領黨徒出入禁宮已經不是一兩次了。此類行徑也多受外朝御史們的指摘,但他奶奶卻一直都沒有給予什麼迴應。

這一次李潼刀劈薛懷義的隨從,除了彼此間是的確已經積怨深刻之外,也並非純是意氣用事。

眼下他奶奶對他確有倚重之處,外朝來俊臣的舉動已經讓朝士膽寒,北衙這裡如果再爆發出將士失和的情況,一旦消息流傳出去,局面恐怕更加鎮壓不住。所以今晚發生的一切事,註定只能悄悄解決,決不可擺在檯面上。

李潼行到如今這一步,韜光養晦已經不再是謀身第一要務。老實說,就連他奶奶想解決他,也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絕不再是轉念之間就能捏死的小雞崽兒。

更何況他這一次本就沒有錯,只是手段暴躁了一些。就算他奶奶這次問責他,他也不是無話可說。

朝情局勢已經如此緊張,老子夜以繼日的給你看門放哨都緊張得不得了,結果你侄子跟你幹老公視宮防如無物,呼啦啦一大羣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你個老孃們兒咋那麼心大,還能睡的踏實?

但就算你能容忍,我卻受不了。你在我眼裡可不是什麼爲老不尊、養姘頭的老不修,你可是我親奶奶,要麼你就別讓我守門,只要我守在這裡,就不準這種事情再發生!

李潼還在這裡構思該要如何迴應稍後他奶奶或會有的問責,外間軍士又登堂來告,說是左羽林大將軍麴崇裕已經抵達玄武門,召代王殿下與薛懷義一同入宮面聖。

麴崇裕長得雖然挺粗獷,但心思卻是細膩。當李潼行出直堂,來到玄武門後的時候,麴崇裕已經先一步讓人將薛懷義引走,不給兩人再有碰面發生衝突的機會。

“本是小王職事之內,卻要有勞大將軍勞累奔走,真是慚愧。”

李潼行上前去,對麴崇裕稍作抱拳,然後又說道。

麴崇裕聞言後只是擺手微笑道:“殿下不必多禮,既然在職宿衛,內外行走都是份內,實在談不上勞累與否。”

說話間,兩人便在一隊羽林軍士卒的護從之下,並肩往禁宮之內行去。

雖然不再繼續言談,但李潼明顯感覺到麴崇裕對他的態度略有改善,特別在廊道、宮門等折轉之處,麴崇裕都刻意的放慢腳步,擡手虛引,請代王先行。跟早前送代王前往千騎駐營時那公事公辦的態度相比,無疑是和善了許多。

除此之外,李潼也嗅到麴崇裕身上所散發出那一股薰香氣息更加濃厚,這已經有些超出了掩蓋體味所需,似乎是在掩蓋什麼。

夜色中折轉前行,李潼也不知已經走到宮苑何處。待走到一處偏僻宮苑所在時,麴崇裕才快行半步,靠近李潼,並低聲道:“殿下此夜所爲,不必過於憂計。聖皇陛下宏計明察,殿下也只是恪守職內、宿衛忠勇,絕不會就此加罪於殿下!”

李潼聽到這話,不免愣了一愣,旋即便不乏狐疑的轉頭打量着麴崇裕,想不通對方何以突然如此釋放善意。

麴崇裕有些不自然的避開李潼略帶審視的目光,但很快又轉回頭來,繼續低聲道:“薛師行事素來張揚,非分的誇耀已經不是短日。巡邊舊功,虛實不論,但言行誇誇只是流於事表,不免讓人小覷兵事顯重。而內外忠勤卒衆,亦因此一人虛榮而被黯然奪色,無復再得世道正眼相加。”

聽到這裡,李潼纔有些恍然。看來薛懷義過分的張揚已經讓許多人都感到不滿,甚至就連麴崇裕這個禁軍大將都頗有積怨。

想想也是正常,薛懷義勢位高低暫且不論,幾次率軍出征,不能說是完全的徒勞無功,但那所謂軍功真要把水分擠出來,估計都能淹死人。

但這傢伙偏偏運道好的出奇,別的統兵大將即便熟知軍務、韜略精深,也不敢誇言出戰必勝。而薛懷義卻偏偏能做到郊遊一般輕鬆,大功垂手拾得。

武週一朝,內外戰將,居然被區區一個草包面首壓得灰頭土臉。內外這些將領們,如果還能看薛懷義順眼,那也真是見了鬼了。

李潼也沒想到,他在玄武門內刀劈薛懷義的隨從,居然還有這樣的意外收穫。

麴崇裕乃是朝中爲數不多、深得他奶奶信任而加以重用的禁軍大將,以前李潼也算是勢位不弱、混得風生水起,都不能被其另眼相待。

結果這一次就因爲打壓了薛懷義的氣焰,居然就換來麴崇裕對他態度轉好,可見薛懷義是真的挺招人恨。

李潼點點頭,算是接受了麴崇裕的善意釋放,但也並沒有多說什麼。如此一樁小事,就算是讓人出了一口心頭惡氣,倒也不值得繼續論深。而且眼下他主要還在考慮千騎這一攤子事務,暫時沒有精力將羽林軍也納入到考慮的範圍中來。

麴崇裕在講完這幾句話之後,便也不再多說,一直等到將代王送入一座宮院大門,站在燈火下目送代王背影走入殿堂,神情若有所思,片刻後則嘆息一聲,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默默退入了陰影中。

李潼在殿外沒有等待多久,上官婉兒行出傳召,見他還在左右張望,便低聲道:“薛師留宿山齋院,入宮爲冬官事。”

李潼聽到這話,不免心生疑竇,難不成薛懷義這傢伙居然跟關隴勳貴們搞在一起,漏夜入宮是急公好義要搭救蘇幹?

正思忖之際,他見上官婉兒俏臉向南轉去,美眸遙望南面明堂上方那振翅的鐵鳳,心中很快便了然。

原來是他把事情想深刻了,薛懷義幾次作爲督造使、監督朝廷大的工事營建,而這些工程名義上的主管單位都是工部冬官。

如今擔任冬官尚書的蘇幹被來俊臣這條瘋狗咬住,薛懷義大概是擔心在督造工程的過程中一些黑料被翻出來,所以才深夜入宮。

他對上官婉兒略作點頭,然後趨行入殿,看到他奶奶正以手支額坐在殿中,便膝行入前小聲道:“臣慚愧,既領北門宿衛之職,卻不能將事了於職內,深夜驚擾陛下,實在有罪。”

武則天似乎真的疲倦得不得了,待到李潼講完後,過了好一會兒才擡起頭來垂眼望向他,語調有些低沉道:“罪不在你,無謂承錯。懷義習慣簡慢,逾越宮規,是該訓責一番。但你手刃他的徒衆,行事也稍失分寸。且不說你天家貴胄,不與匹夫競勇。他有佛緣佛眷加身,這樣的人不好裂目望之、意氣惡之……”

李潼聽到這話頓覺有些無語,但一時間竟也無從反駁。別的不說,單單幾次塞上郊遊,這傢伙能全須全尾的招搖凱旋,也真的是讓人無從解釋。

有時候李潼甚至在想這傢伙究竟是不是突厥安插過來的高級臥底,爲啥每次薛懷義出兵,都要望風而逃。

當然,這件事也不是沒有解釋,突厥本就死灰復燃,本身實力與早年全勝時便不可同日而語。而薛懷義每次出兵都是大軍開拔,眼下的突厥打打秋風還可以,但真要上升到國運之戰,那也是怵得很。

但在他奶奶看來,那就是另一番感受了,幾次對外用兵,也不是沒有良選將佐,但真正能令舉國振奮的大勝卻實在不多。倒是人人都看不起的薛懷義,每次即便沒有驚喜,但也不會讓人太失望,彷彿上天賜給她的一個福將,讓她能在對外征戰方面保留一份體面。

“臣與薛師,本有故誼,薛師品性如何,臣自有知。正因福緣隨身、眷顧深厚,薛師少歷困厄,言行不拘小節。薛師心跡,或還可誇皎直無隱,但其身周擁從徒衆,實在很難一一審察。恐薛師爲奸人邪計誤導,失於敏察,或辜負這一份世人稱羨的福緣眷顧。”

李潼也不想向他奶奶破除什麼迷信,只是順着話語繼續說道。

武則天聞言後便也微微點頭,而後說道:“暫且將這法師留在禁中,白馬寺所聚僧徒且都驅散。”

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163 加官加封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172 薛師人間英豪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32 達則兼濟天下0253 勿謂新王不死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049 莫厭金盃酒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154 宰相入刑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196 卑職願從大王0206 一支穿雲箭0070 頌聖臺閣體0104 王居大不易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057 命途何艱難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319 巽郎才壯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018 跋扈宗王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093 被甲登殿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150 俱入彀中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012 耶耶的召喚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082 武氏諸衆0389 鄭女文茵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254 邪言鑽心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
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163 加官加封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172 薛師人間英豪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32 達則兼濟天下0253 勿謂新王不死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049 莫厭金盃酒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154 宰相入刑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196 卑職願從大王0206 一支穿雲箭0070 頌聖臺閣體0104 王居大不易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057 命途何艱難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319 巽郎才壯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018 跋扈宗王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093 被甲登殿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150 俱入彀中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012 耶耶的召喚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082 武氏諸衆0389 鄭女文茵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254 邪言鑽心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