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王居大不易

李潼這個小班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本上可以說是涵蓋文武。

像是王仁皎,即便不談那有點虛的太原王氏的出身,本身還是數代府兵的關中老兵油子。桓彥範則是恩蔭入仕、久在南衙衛署的禁軍底層。

史思貞既是漢化的胡人代表,還是勳貴、高官之後,有一個在位的父親,人脈路子不缺。

張嘉貞、劉幽求兩人,一明經、一進士,都是科班出身的寒門士人。張嘉貞開元名相,有宰輔潛力。劉幽求先後策劃、參與唐隆政變、先天政變,一肚子險計壞水。

至於掛職的王賀旺,則意味着三王有直通鳳閣的渠道橋樑,象徵意義很大。而張嘉貞、劉幽求,包括胡人史思貞之所以肯委身王府,李潼覺得與此關係很大。

如果按照理想狀態來推演的話,李潼精心挑選的這個班底,基本上可以憑此延伸覆及、吸取到方方面面的人力。

從這一點而言,他們兄弟出閣也是危機並存,雖然完全暴露在宿敵耳目、爪牙之下,但能夠接觸到的社會層面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如果仍在禁中,這當中任何一個人,李潼如果想要有什麼接觸與實質性的發展,都非常困難。這一點,從早前內文學館鍾紹京一事就可見一斑。

你不能給人提供一個確鑿可見的進步可能,又憑什麼要求人家對你以禮相待?就算是一腔孤忠報效大唐,輪也輪不到你們三個孤弱少王挑三揀四!

可是現在,李唐宗室凋零過半,皇帝李旦一家被拘在禁中,廢帝李顯則遠在房州,高宗其餘几子危在旦夕。他們兄弟三人被恩許出閣,恰好趕在這樣一個空窗期,我就是李家最靚的崽,誰反對?

隊伍既然建立起來了,接下來就是團建磨合。

禮拜完畢,混個臉熟之後,然後就是羣屬獻食獻禮。對於這一個禮節,李潼興趣不小,你來給我打工,還要先給我送禮、請我吃飯,這安排挺好。

難怪之後會有燒尾宴那種制度,人情做不到,憑啥給你升官、給你加工資?

滿堂府佐,十幾人衆,每人所獻品色即便只有三五種,也是擺滿了小半個廳堂。

這其中尤以官二代史思貞獻食最爲顯眼,單單胡餅、畢羅、蒸餅之類的麪餅主食就多達五百多個,滿滿堆放在籠筐中,由其自家奴僕擔入。還有烤全羊五頭,烤鹿三頭,蒸鵝、鴨脯、魚膾之類,或大盤、或甕盒,一應搬擡上來,整個廳堂中都充滿食料香味。

眼見這一架勢,滿堂衆人包括李潼在內,望向史思貞的眼神都有不同,我拿你當屬下,你來我家炫富?繼續獻,說一聲服算我輸!

“坊野陋食,遠不及禁中食料珍饈可餐,唯以量取寵,以表府士渴慕王教深情。”

史思貞真不像一個胡人,雖然狠炫了一把富,但卻全無倨傲姿態,仍是恭謹知禮,這也讓其他對他暗生偏見的府佐們心情好轉一些。

跟史思貞相比,其他府佐所獻餐食就顯得寒酸許多。

特別是劉幽求,居然只獻了兩罐醬菜,一罐芹菜葉漚成的醬,一罐蒜醬,裝在灰撲撲、人頭大小兩個瓦罐裡。

由此可見當洛漂也是很不容易,李潼也並不覺得劉幽求是故意落他的臉,堂堂一個進士,大凡經濟狀況好一點都要謀求更好出路而不會委身王府,大概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召之即來。

像是四川大土豪陳子昂,當年也是寂寂無名、乏人賞識,花一百萬錢買一把胡琴當衆摔毀,並叫囂我文章這麼好都沒人賞識,這樂工賤器有什麼值得可惜!憑此奇異舉動,才獲得時流的關注。

甚至就連張嘉貞都因爲和李嶠相熟而獲得李嶠的引薦,才被召入王府。

至於劉幽求,只是吏部送來的守選名單裡不起眼的一員,如果不是李潼認出這個名字,知道這傢伙挺有作死情懷,大概連這種王府卑職都混不上,還不知要在神都洛陽漂上幾年。

爲了避免劉幽求尷尬,李潼又起身笑道:“諸君才力獻我,不因小王等淺薄相棄,已足感懷銘記。歡聚一堂,賀此奇緣,身外惠贈,助興而已!”

聽到河東王這麼說,滿堂諸衆神色也都有所好轉,特別劉幽求更是侷促大消。他們這些人委身王府,也擔心府主貪鄙吝嗇,只知索取而無回報,河東王不因外物多寡而高低相待,也讓他們放心不少。

除獻食之外,衆人獻禮也都各有特色,挺符合各自出身。

像是王仁皎獻白狐皮十張,可見這些府兵閒來沒少禍禍關中那些山林野獸。張嘉貞所獻則是自己試注的《東觀漢記》五卷,這正符合士人交遊權貴的正確打開方式。桓彥範所獻是一張卸弦的古弓,據說是當年其父東宮贈物。

史思貞進獻三副上好鞍綹騎具,但這肯定不是獻禮的全部。其父所任司僕卿,本職工作中很重要一項就是國之馬政。李潼念念不忘弓刀戎馬生涯,之所以選這個官二代,也是希望以後司僕寺給自家供馬選好馬。

不過在看到劉幽求的獻禮之後,李潼算是明白這老小子爲啥考上進士好幾年還當不上官,這性子實在是不討喜。其人所獻是一卷策文集,名字很大氣,叫做《隴事十略》,所論則是隴西時政問題的看法。

李潼隨手一展掃了幾眼策文內容,便又不動聲色的捲起來,暗歎鍵盤俠招人恨不是沒道理的,且不說你一個連官都沒做上的小混子講的有沒有道理,關鍵是你給我這個鹹魚宗王看這個幹啥?

很明顯,這是打着以王府爲跳板的念頭,希望能假少王之手將這些方略進獻給宰相。

雖然這個想法李潼也能理解,但問題是你能不能別表現這麼急切?老子剛剛出閣入府,屁股都他媽的沒坐熱乎,你就急吼吼拿我搭橋,你是把我當跳板還是當彈簧?

心中雖然已經有些不悅,但李潼還是當着劉幽求的面,笑吟吟將他那捲定國大計遞給了鳳閣任事的王賀旺。

不過他心裡已經打定主意,這一批府佐中,別人暫且不說,劉幽求個老小子上了賊船,是絕對不會讓你中途跳車的,老老實實蹲在王府給我算計陰謀吧。你就是我小夜壺,等等就安排幾件髒事給你幹,讓你洗都洗不乾淨!

王賀旺接過劉幽求那隴事攻略,隨便掃了幾眼便也捲了起來。他任事鳳閣,對於此類熱衷表現上位的投書每天不知過手多少次,肯翻看幾眼都是給少王面子。

察覺到劉幽求視線熱切的湊上來,王賀旺便輕笑道:“志氣可嘉,才略尚需琢磨。府事雖清簡,也在國事中,能勝於此,不愁積事循進。能得名王青眼,無患前程。”

被王賀旺不尷不尬的敲打幾句,劉幽求頓時默然,片刻後纔有所回味,轉頭看一眼正與其他府佐談笑風生的少王,張張嘴不知該說什麼,只是默默退到了一邊。

府佐所獻,也不是白收的,府主還要給以賞賜,基本上以各自品階一個月的俸料爲標準,想多賞也不行,因爲這些犒獎都需要記錄在案,留待肅政臺等有司檢索案察。

這些府佐視品官沒有職田和祿米這些流內官的基本待遇,俸料雜錢雖有國家供給,但較之正式的官員待遇上還是差了很大的距離。

這一部分差距,就需要他們各自供事的府主補全,因此府主慷慨與否,直接影響這些府佐們各自收入與待遇。

關於這一點,李潼也沒啥好計較,他從大內摳搜出不少財貨,自己又能用幾多,自然散出去邀買人心,府佐並仗身諸衆,各依本品給贈。

這麼一散,錢就散出兩百多緡,絹則六百多匹。一緡就是一貫,一千錢,時下絹合錢應該在三四百錢之間,這都是離宮之前李潼才惡補的知識。如此算來,這一次便賞出錢數四百多緡。

這麼單獨來看,數字倒也不算太大。但李潼身爲一品郡王,俸料一年所收不過五百多緡,即便是加上手力錢、諸雜給並田邑之類,一年收成大約估數應該在三到五千緡之間。

波動之所以這麼大,主要還是在於田邑收成靠天吃飯,而且永業田並賜田收入多由官市,不能私賣。換言之,如果看你不順眼直接就給強徵了,你也不敢瞪眼。

這麼一算,如果月月都俸料全支,李潼一年到頭啥也不剩,運氣不好還要倒得幾百萬錢的虧空。難怪李嶠建議他虛官實奴,讓國家幫忙養人,自己養實在是養不起,眼下這個府佐規模已經縮小几倍都有些吃不消。

當然,賬也不能這麼算。且不說三王各有食邑,封國所得纔是大頭,單單如此大額的賞賜也不是常例,平常狀態只需要支付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自有國家給予。

因此三王只要不習慣大手大腳花錢,財政狀況也能得有良好運作。不過不花錢是不可能的,李潼出閣終究還是搞事情,不是爲了安生過日子。

心裡這麼一盤算,他覺得很有必要三府財政統籌管理,就李守禮那貨,給他錢也難花到正地方去,還不如留下來自己招兵買馬。

親兄弟有的時候雖然需要明算賬,有的時候還是要爲大局犧牲小我,反正解釋權在我。

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191 少王竟知有我0075 將軍跋扈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191 少王竟知有我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095 東宮舊人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075 將軍跋扈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218 銀青光祿大夫0024 神皇鑑詩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035 嬌花藏毒0056 金吾衛大將軍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368 薛郎鐵頭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001 大唐宗王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398 狄公出手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280 寶利行社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254 邪言鑽心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038 水漲船高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263 娘子隨戲0321 來君珍重0230 過平康款轡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289 竇七入彀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149 舊事再起波瀾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164 官拜尚輦奉御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103 府佐諸衆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149 舊事再起波瀾0321 來君珍重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058 薛師懷義0225 無兒還有孫0063 明月暫未有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
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191 少王竟知有我0075 將軍跋扈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191 少王竟知有我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095 東宮舊人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075 將軍跋扈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218 銀青光祿大夫0024 神皇鑑詩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035 嬌花藏毒0056 金吾衛大將軍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368 薛郎鐵頭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001 大唐宗王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398 狄公出手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280 寶利行社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254 邪言鑽心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038 水漲船高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263 娘子隨戲0321 來君珍重0230 過平康款轡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289 竇七入彀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149 舊事再起波瀾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164 官拜尚輦奉御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103 府佐諸衆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149 舊事再起波瀾0321 來君珍重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058 薛師懷義0225 無兒還有孫0063 明月暫未有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