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

上陽宮地傍洛水,偏在神都城西。盛夏時節,這裡水汽充沛,的確是一個避暑勝地。可隆冬之際,卻有寒風呼嘯,溼寒凍骨。

大殿中雖有地龍火道,帷幔垂掩,但仍不能完全阻隔那穿堂的陰潮寒風。所以聖皇陛下在登堂接見過王美暢之後,便又退回了內殿暖閣之中。

“這個王美暢,還真是有幾分意思。”

暖閣中,武則天半偎榻上,身上覆蓋着厚厚的軟衾,想起剛纔與王美暢見面的情景,嘴角忍不住泛起一絲笑意。

王美暢登殿所言不多,主要就是陳述雍王在西京的定亂過程。但就算這樣,武則天也能看出其人心計雜多且浮於表面。

畢竟朝中多少老狐狸都在她指掌之間,區區一個王美暢所思所計又怎麼能逃過她的法眼。特別王美暢還與皇嗣少子隆業同出同入,據說還要同往潞王府拜會太妃,那王美暢的意圖就表現的太明顯了。

想了想之後,武則天驀地一嘆:“唉,皇嗣啊,宣仁近懦,不是大器之主。此類私慾暗逞、敗壞家事人情的惡親,正該撲殺,一念之仁,養禍於後!”

講到這裡,武則天也是下意識的聯想到自己,她也是因爲親徒矛盾不能調和,一朝爆發便大權驟失。可她所任用、縱容的親徒,終究還是各有作用。但那個王美暢,則就真的是一無是處,皇嗣給予的縱容,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人所擁有的價值。

此時暖閣中侍用之人不少,但卻沒人敢接話,甚至就連上官婉兒都在暖爐旁專心挑灰。

武則天一人自言自語也覺得有些無聊,想了想之後便說道:“去將唐孺人招來。”

不多久,雍王家眷鄭王妃、唐孺人等一起到來。待到見禮完畢,武則天示意唐靈舒入前來,微笑說道:“雍王在關內的事蹟,你們也聽說一些了吧?唐孺人,我問你,你與雍王居乾陵長年,西京那個故衣社,究竟跟雍王有沒有牽連?”

唐靈舒聽到這話,不免一驚,連連搖頭道:“妾真不知陛下所問,妾隨殿下居守乾陵時,起居飲食都恪守規矩,外事無問……”

武則天認真的看着她,片刻後突然微笑起來:“看來是有了,小賊腹計深刻啊!”

“沒有,真的沒有!”

唐靈舒聞言後便連忙再次否認,並轉頭望向鄭王妃等以示求助。鄭文茵上前道:“妾等安守宅內,陛下問事無知,倉促應答只是趨利避害。一點短念,不足爲憑。陛下若求真知,還是要問在事者。”

“罷了,圍爐閒話,不必緊張。小娘子們時運不錯,恰逢你們祖母榮養豁達。”

武則天臉上還是掛着微笑,眨眨眼之後嘆息道:“雍王有烈性啊,恭謹事人非其所長,長線落力不遜其祖。朕尚且難治的舊弊,他敢向根腳刺殺,單單這一點,便不是朕的兒子能夠比擬的。他祖母餘生長福、身後榮辱,還要看他。”

講到這裡,武則天突然又望着幾名娘子微笑道:“想不想西去長安,與你家夫郎長聚?”

聽到這話,幾個娘子下意識端正坐姿,都不乏期待的望向聖皇。甚至就連爐邊調香的上官婉兒都手腕一顫,並下意識豎起了耳朵。

“男歡女愛,生人至情。但短年之內,你們怕要失望了。”

看到幾個娘子如此表情,武則天臉上露出惡趣的笑容:“雍王是以身許國,難逞私意。他落力除弊,未來幾年只怕都難得從容。關內上下整頓,周邊幾處賊患,都不是短年能夠鎮定下來。你們留在神都,還能給他保守一個退路,但若全都西去,他將更加的東歸無期。

安心留在此境吧,好好侍慰祖母,讓她能順心長年。朕雖遭反制,但也盼我孫能成於輝煌。朕一日不死,雍王便非無根之人,可保後顧無憂。”

講到這裡,武則天又指着王妃鄭文茵說道:“王妃近日歸省一趟,回告親家,不必貪顧政事堂一席的虛位。關內客民氾濫,雍王想要憑此一隅成勢克敵,區區一個鄉社不能覆及廣大,造籍存撫刻不容緩,此亦重中之重。狄仁傑想要分執政事堂,門下省便不得不爭,趁此進望戶部正是良時。”

鄭文茵聞言後,眸光頓時一亮,連忙說道:“妾謹遵陛下使命,明日便入坊探望家人。”

此時的政事堂中,也在就西京事務進行討論,十位宰相無一缺席,中書令李昭德自然當仁不讓的主持會議。

但會議剛剛開始,宰相韋巨源便舉手發言道:“竇宣撫生死未知,至今仍下落不明,此時便議論酬功事宜,怕爲時過早吧?若敕令發出,繼而有竇宣撫被害於野,這也是大損朝廷威望的一患,不得不慮。”

“竇懷讓宣撫不利,害身害國,即便生還,也必要嚴刑懲治!其人身領宣撫,西京卻生出爵士盜國、生民寇城的罪惡,上下俱失調和,即刻奪其宣撫使命,勿阻國事進程!”

韋巨源話音剛落,李昭德便開口說道,語調強硬、不容置疑,不待衆人再作議論,已經直接做出了決定。

在場衆人眼見李昭德如此強勢,神情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在。雖然說你的確資歷足、威望高,可大家坐在堂中都是宰相,而非俯首受命的刀筆小吏,你好歹留點時間讓大家表達一下支持啊!

而且早在雍王西行之前,便有朝士提議直接罷免竇懷讓的宣撫使職,但卻是李昭德堅持不該如此勢弱。而現在李昭德卻又改了態度,也讓人感想頗多。

李昭德卻不理會衆人各自感想,而是又指了指門下侍郎楊再思,說道:“西京所奏犯事人家,吏部儘快除其名爵,以便於從速定刑。”

楊再思聞言後便點點頭,他倒沒有太多心思,別說不敢直接頂撞李昭德,單單爲雍王補全規章上的漏洞,他也義不容辭。

但還是有人忍不住冷笑一聲,崔玄暐自席中站起來說道:“近千人頭都已經滾落於地,血跡乾涸,屍身腐朽,現在朝廷再論定不定刑,是不是有些可笑?”

“將在外,自有權宜之計。西京賊情如火,皇命不能及時傳遞,時機一旦錯失,事情恐再生變故。雍王殿下典刑從宜,本來就是節鉞之內的權柄。”

鄭杲舉手發言道,說話間,他又望向薛稷問道:“薛散騎對此又是什麼看法?”

薛稷聽到這話,臉色頓時一暗,他能有什麼看法?在堂諸宰相,只有他是皇嗣提拔上來的,西京推案監斬的又是皇嗣的老丈人,他難道還能替皇嗣管教丈人?

“罷了,案情已成定勢,複覈整卷錄入即可。西京諸家,罪證確鑿,雍王定亂殺賊,此事不必再議。”

眼見薛稷沉默半晌,狄仁傑又開口說道。

“既然狄相公這麼說,那便如此。”

聽到狄仁傑發言,韋巨源對狄仁傑善意一笑,然後又開口道:“可是,雍王賑撫宣令,免除西京籍民庸調,這件事,有沒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記得年初大典,歐公以府庫空虛而裁減文物、省儉鋪張。

狄相公在執戶部,國用度支簡在懷內,西京庸調免入對神都有沒有影響?至今諸朝士俸料已經拖給數月有餘,在朝爲國捐力,歸家則空竈冷食,長此以往,士將何養?”

這話一說出口,在場衆人神情都微微一變,特別是雍王一系諸宰相們都低下了頭。神都朝廷用度艱難,就是雍王乾的,府庫搬空到能跑耗子,這個鍋是怎麼都甩不掉。

到現在,更是直接影響了神都百官的生活指標,許多典禮都不得不因此推遲舉行,實在是鋪張不起來。聖皇舊年,羣臣參禮,場面壯大不說,羣臣還能又吃又拿,各有所得。然而現在,連月給的俸料都拖延起來,更不要說搞團建了。

每年年初,正是覈算、度支一年用度的重要時節。也正因此,儘管狄仁傑入主門下省的呼聲頗高,但一直沒有實現。現在,一年的度支方案還沒有做出來,西京那裡的庸調先被砍掉,再作預算自然更加困難。

狄仁傑並沒有正面回答韋巨源的問題,而是轉頭望向陸元方,說道:“陸相公領事漕運,於此可有建言?”

“都畿漕事已經大見成效,眼下所困只是短時,開春之後,各州物料入洛,必能有所緩解。”

陸元方對此倒是頗有信心,畢竟王方慶給他留下的底子不錯。

“終究還是遠水不解近渴啊!”

韋巨源嘆息一聲,但也不再繼續說下去,坐回了自己席中。

沉默片刻後,李昭德開口道:“西京鬧亂,爵門犯法,宰相能無職責?建事則誇,失治則懲!”

說話間,他冷冷看了韋巨源一眼。

韋巨源見狀,心中頓時一凜,心知自己這段時間過於活躍,已經觸怒了李昭德。

李昭德的意思很簡單,既然神都朝臣們因爲待遇降低而生怨,那就砍掉一兩個宰相,先將羣情震懾下來。

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後,李昭德才又說道:“先了一事,再論一事。西京獎懲,諸位儘快拿出一個定案。”

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437 新授殿中監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117 權門惡事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097 壯力當賞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203 奔跑的大王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218 銀青光祿大夫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100 不望獨活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042 能奏《武媚娘》否0316 鸞臺給事中0316 鸞臺給事中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294 門人遇襲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292 留財不留人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319 巽郎才壯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196 卑職願從大王0254 邪言鑽心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004 醫博士沈南璆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324 寶藏仍未枯竭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094 大酺禮畢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010 悲慘的一家人0294 門人遇襲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439 踏破白馬寺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015 仁智院掌直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159 皇孫李寶雨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101 出閣河東王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055 一人而敵一族0265 順水推舟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089 賢賢易色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235 義伎捐金0037 春官武承嗣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327 南省氣象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
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437 新授殿中監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117 權門惡事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097 壯力當賞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203 奔跑的大王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218 銀青光祿大夫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100 不望獨活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042 能奏《武媚娘》否0316 鸞臺給事中0316 鸞臺給事中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294 門人遇襲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292 留財不留人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319 巽郎才壯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196 卑職願從大王0254 邪言鑽心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004 醫博士沈南璆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324 寶藏仍未枯竭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094 大酺禮畢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010 悲慘的一家人0294 門人遇襲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439 踏破白馬寺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015 仁智院掌直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159 皇孫李寶雨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101 出閣河東王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055 一人而敵一族0265 順水推舟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089 賢賢易色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235 義伎捐金0037 春官武承嗣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327 南省氣象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