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6 倒黴的獨孤氏

李潼來到麟臺不久,便感受到了沈君諒等人所說麟臺事務枯燥無聊真的不是謙虛。

就比如說這官廨直堂中,雖然也積卷宗諸多,特別是大監沈君諒坐居的中堂,單單各類籍卷便堆滿兩大箱籠。

但李潼湊近去看,才發現幾乎沒有什麼事務性的籍卷,絕大多數都是各類書籍,由此可見沈君諒這個大監工作狀態倒是很符合白居易詩中描述,盡日後廳無一事,白頭老監枕書眠。

直堂中廳最醒目的裝飾便是當堂一面闊大的廳壁,倒與官廨門內璧牆有些相映成輝,這廳壁上同樣寫滿了字跡。

李潼閒觀閱讀一番,發現這一篇廳壁記主要講述了麟臺沿革並一些署內規章,再看那瘦挺的字跡,莫名有些熟悉感,一看落款書寫者,居然是歐陽通這位老先生。

想起歐陽通,李潼思緒不免有些發散,今年年初,這位老先生便從萬州貶所被召回朝內擔任司禮卿。算起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小半年,卻遲遲沒有聽到歐陽通歸都的消息。

念及此節,李潼便開口稍作詢問,對此沈君諒也不清楚。倒是李嶠稍作回憶後想起來,說是歐陽通途中生病,似乎逗留在了蜀中成都,日前還向朝廷上表告罪並請辭司禮卿。由此也可見入直內省的好處,最起碼在消息獲取層面上是有着很大優勢。

聽到李嶠這麼說,李潼也不免隱隱有些擔心。說起來,他與歐陽通雖然始終沒有見過一面,但正是因爲這位老先生建言請求少王出閣讀書,才讓他們兄弟命運有了實質性轉機,繼而發生後續一切,這也讓他對歐陽通由衷感激。

不過他現在擔心也是枉然,能做的也是有限,只能在心裡祈禱這位老先生能夠逢凶化吉,平安歸都,到時再登門拜訪,尋機回報。

幾人在直堂閒聊片刻,李潼偶爾望向門外,便發現未到正午便已經陸續有麟臺官員們早退離開,有的人還到直堂來通知一聲,有的人則乾脆直接就溜了。

對此,負責麟臺日常運作的麟臺丞王紹宗也並不多作過問,仍是捧着一份古卷讀得入迷。

整整一上午,只發生了一件麟臺正職事務,那就是麟臺郎劉光業登堂求借一批與文字訓詁有關的書卷,足足借出一大箱籠的書籍,由兩名吏員負責搬擡離開。

“鳳閣宗相公奉命革創,普取諸館庫籍卷。”

聽到李嶠隨口一句,李潼開始沒反應過來,片刻過後才意識到,他說的大概就是宗秦客奉命造字的事情。

對於宗秦客奉命造字,李潼倒不好奇,只是有些奇怪問道:“麟臺所隸不是文昌?劉郎何爲鳳閣驅使?”

“何止劉郎啊,此前廨中半數所出人員,應是直謁鳳閣待用去了。如今的麟臺,可謂事乏人困,各謀出路。”

王紹宗合起書卷,微笑着對少王說道。只是他這話說完之後,堂中大監沈君諒並李嶠神態都有幾分不自然。

沈君諒羞慚是因爲麟臺官長,在內不能統問職事,在外不能抗拒強徵,使得整個麟臺都人心渙散。至於李嶠,正是王紹宗所言那種不安職事、另謀出路的代表。

入署這半日時間,李潼算是看明白了麟臺人情世故。沈君諒這個大監只是虛設,內外都乏甚存在感。其他人如果還有出路,也都各自奔走,根本無心守在麟臺。眼下還安在此中的,也只剩下王紹宗這一類相對純粹的老學究。

用比較文青的語調說,這就是一座圍城,外邊的人擠破腦袋想進來,裡邊的人瞪大兩眼想出去。

距離正午還有一段時間,又有吏員趨行登堂,帶來一份文昌省任務:右威衛大將軍獨孤卿雲前日病逝於坊中家宅,行狀已經遞入大內,文昌尚書局分付諸司任務籌備大臣喪葬,麟臺下屬著作局則負責草擬碑誌、祭文等諸文稿。

“獨孤大將軍已經病逝?”

李潼聽到這話倒是有些意外,他前不久上朝途中還跟獨孤卿雲的女婿楊執一講起這一件事,沒想到轉天這樣一位南衙大將就已經病逝了。

不過這也並不值得過分悲傷,起碼也算是一個善終。如今那些在位的南衙大將們,單就李潼所知,未來數年內將會有數人逃不過政斗的殘酷,死於非命。

拋開其他不談,總算有一件正經事情可做。大概是因爲太無聊了,儘管這是吩咐給著作局的任務,但麟臺直堂幾名本省官員也都湊到一起,討論起來。

尚書局吏員送來獨孤卿雲的行狀,所謂行狀就是一個人畢生履歷,碑誌、祭文需要用到的素材,若真是什麼需要史書立傳的功臣名將,還要再抄錄一份送到史館存檔。

也不得不說,當史館被剝離之後,著作局的事務也實在少得可憐,只剩下給人寫碑誌祭文之類的小事了。

李潼對此倒是很感興趣,他此前扒過的古人墓碑不少,墓誌銘之類的碑文也整理過許多,如果不是因爲這種工作性質,還來不到這個世界呢。成品見得不少,但這個行當的生產環節卻還沒怎麼見過。

行狀是獨孤氏家人在外找人撰寫,洋洋灑灑數千字概括孤獨卿雲生平。傳閱到李潼這裡來的時候,他也頗爲認真的看了一遍,這可以說是最原始的史料了,他雖然對獨孤卿雲其人其事興趣不大,但翻看一遍也能瞭解許多後世許多史書所失載的時代細節。

當看到結尾行狀撰寫者落款,李潼不免又是吃了一驚,這一份行卷作者居然也是一位大手子劉知幾。劉知幾在傳統文學界或是名氣不大,但在史學界的名氣則就響亮得多,其所著《史通》乃是史學大著。

李潼還在感慨麟臺不愧士林矚望之地,他來到這裡這麼短的時間,已經或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到這麼多大名鼎鼎初唐士人,後方幾人傳閱行卷,卻已經紛紛議論起來。

“這一份行卷詳略裁定,博採廣引,如巧婦妙手,纖維縝密。這名筆者劉知幾,我與其兄劉知柔頗有酬應,常聽其人感慨家有俊幼更勝乃兄,如今看來,確是不凡。”

周遭幾人還在談論獨孤卿雲有關事情,聽到李嶠這麼感慨,不免都好奇起來,紛紛湊上前來等待傳閱文章。

人大凡有什麼才藝,總是難免炫技比較之想,劉知幾擬寫的這一份行卷遞入署中,很快便讓麟臺這些文人墨客們注意力發生了轉移,討論內容也轉爲對文章的品鑑。

李潼站在直堂中,眼見這一幕不免大汗,暗道幸虧現在麟臺沒有獨孤氏家人在場,否則見到你們這羣傢伙如此無顧人情的歪樓議論,一頓老拳是少不了的。人家死了長輩已經很傷心,你們就算品頭論足,也得找準重點啊!

李潼還在心裡吐槽,從外面聞訊趕來的麟臺郎元行衝在輪閱完行卷後,終於把話題又拉了回來,講回獨孤卿雲的事情,只是他說出的內容卻比前幾個討論文學的還要欠揍。

“這一份行卷,倒是翔實具體,羅列分明。只是言及亡者身世,卻與故事有差……”

元行衝捧着這一份行卷,開口滔滔不絕分講起來。

李潼本來就有很大的八卦興趣,聽到元行衝講起久前故事,也湊上去認真傾聽起來。

原來這個獨孤卿雲,雖然是獨孤姓,聽着像是鮮卑人,但追溯起來,其實卻是根正苗紅的漢人,而且還是李潼他們本家的隴西李氏。

本來也是李唐宗室遠支,結果卻在隋朝因爲有功而賜姓獨孤,好好一個國姓,結果就因爲祖上太爭氣給弄丟了。

但這還不是獨孤家最鬱悶的地方,元行衝一番辯解,更是直接把獨孤家的遮羞底褲都給扒下來了。

原來這個獨孤家賜姓可不是因爲在隋朝建了什麼大功,其真正賜姓還在北周時期,獨孤氏祖上作爲敗卒被賞賜給當時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爲家奴,因事主有功得到獨孤信的寵信,這才被賜姓爲獨孤。

聽完這當中緣由,李潼心裡也是樂不可支,只覺得這個元行衝實在太壞了。人家堂堂隴西李氏被賜胡姓已經很委屈了,現在姓也不好改,隱去祖上這段不光彩的過去也是求個面子好看,結果你非要把人陳年舊事給翻出來,顯你能是不是?

元行衝有此堅持也是情理之中,其人出身可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獨孤信的主子宇文泰原來還是他家臣子呢,你一個家奴還想在你主子的主子的主子後代面前打馬虎眼,當人家不讀書不學史嗎?

不過除了心裡覺得好笑之外,李潼再看元行衝一臉的認真,倒有一種歷史車輪滾滾行駛的奇妙感覺:你北魏皇族又怎麼樣,現在見了我隴西李氏、大唐郡王,還不是得乖乖彎腰俯首?

衆人議論一番,才又轉回給獨孤卿雲撰寫墓誌的事情上來。原本這種小活兒,李嶠是不怎麼接了,可是見到劉知幾寫的行狀之後,心裡倒生出幾分爭勝的念頭,竟然打算親筆撰寫。

看到李嶠已經在沉吟構思,旁邊的大監沈君諒心中一動,轉望向李潼笑語道:“不知大王可有興致小試筆鋒?”

這還有我的事?

李潼聽到這話,心裡那滾動的歷史車輪頓時一停,再擡頭便見滿堂官佐俱都興致盎然的望着他。

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060 唯望生,不望死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055 一人而敵一族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楔子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003 前途堪憂0004 醫博士沈南璆0110 託事獻命0206 一支穿雲箭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93 太平托子0203 奔跑的大王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223 軟飯香糯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264 色是殺人刀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100 不望獨活0094 大酺禮畢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116 不是聶隱娘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148 橫財浸金汁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371 爲王先驅0071 音聲細題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345 雲韶府諸王鬥0112 神都水深0446 白刃不相饒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046 京華遊仙窟0095 東宮舊人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018 跋扈宗王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088 貌類乃父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281 牡丹花下死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328 野狐宰相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260 分頭入洞房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119 伴遊金吾衛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262 謀殺河東王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016 大唐潑婦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
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060 唯望生,不望死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055 一人而敵一族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楔子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003 前途堪憂0004 醫博士沈南璆0110 託事獻命0206 一支穿雲箭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93 太平托子0203 奔跑的大王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223 軟飯香糯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264 色是殺人刀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100 不望獨活0094 大酺禮畢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116 不是聶隱娘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148 橫財浸金汁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371 爲王先驅0071 音聲細題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345 雲韶府諸王鬥0112 神都水深0446 白刃不相饒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046 京華遊仙窟0095 東宮舊人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018 跋扈宗王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088 貌類乃父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281 牡丹花下死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328 野狐宰相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260 分頭入洞房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119 伴遊金吾衛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262 謀殺河東王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016 大唐潑婦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