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

通過劉幽求細緻的講述,李潼對噶爾家族這吐蕃第一權門也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

簡而言之,老子英雄兒好漢,難怪能夠執掌吐蕃權柄近五十年之久。隨着松贊干布死去,整個吐蕃前期,基本上就是這個家族的獨角戲。

但強大是一方面,李潼也從劉幽求的講述中感受到籠罩在噶爾家族身上的陰影越來越濃厚。祿東讚的確是一個全才,與松贊干布君臣相得、攜手併力將吐蕃從原來的部落聯邦代入一個全新的警戒,更親自主持了針對吐谷渾的攻佔,奠定了吐蕃成爲一個高原帝國的基礎。

祿東讚的幾個兒子雖然也都極爲出色,但很明顯在能力上並不如其父那麼全面。長子贊悉若繼承了父親的行政才能,能夠在祿東贊死後仍然控制住吐蕃大局,維持繼續向外擴張的步伐。但是在軍事上卻乏甚亮眼表現,更直接死於家族內亂中。

至於被後世軍迷推崇備至的吐蕃戰神論欽陵,也真是人如其名,軍事才能的確卓越,政治能力卻馬馬虎虎。隨着論欽陵繼承父兄的相位,噶爾家族的頹勢也開始體現出來。

贊悉若死於家族內亂,噶爾家族經此一役已經元氣大傷。論欽陵雖然繼任大相,但卻遠不如其父兄的政治才能,政治上逐漸被孤立,噶爾家族此前過於強勢的積弊也開始逐漸體現出來。

儘管論欽陵掌權以來,吐蕃在戰場上的表現仍然強勢,像此前攻掠安西四鎮、敗韋待價,但這些方面戰果,既不能長期固有,也達不到轉移國中矛盾的效果。

特別是一些原本依附噶爾家族的吐蕃酋首們,因爲論欽陵長久以來的疏於安撫,也漸漸的選擇了背叛。有的投靠了贊普王室,有的則乾脆直接向大唐投降。像長壽初年,就有吐蕃大酋率部歸附,這也是當時武則天再次決定發兵收復四鎮的原因之一。

儘管當時論欽陵及時察覺,成功斬殺出降之人,但在之後陸陸續續,許多東部生羌還是選擇投靠大唐。

論欽陵擁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大概其本人也更傾向與擅長以戰爭的形式解決問題。其父兄尚在時,因爲後方擁有着強大依靠,所以自然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可是現在需要他自己主持大局,弊病就凸顯出來了。須知就連一個帝王一旦熱衷邊功、窮兵黷武,都能讓整個國家民窮財盡,更不要說論欽陵還僅僅只是一個權臣。

很明顯,眼下的論欽陵已經陷入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困境。由於沒有父兄那樣出色的政治才能,所以需要通過發動戰爭來加強自己的威信、權柄,以期能夠緩和國內矛盾。

但是他本身又不願意將吐谷渾故地與人分享,所以對上悖君、對下棄民,雖然還未達到衆叛親離的地步,但也已經不遠了。

難怪歷史上,郭元振能夠通過反間計逼殺論欽陵。反間計並不是無中生有的詭道,而是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段將本已經存在的裂痕加劇,最終更加猛烈的爆發出來。

吐蕃作爲一個高原政權,其政治格局本就相對閉塞,如果說能夠通過外部進行深刻影響,那也言過其實。噶爾家族的覆滅,終究還是內部長久的積怨占主導地位。

在戰場上百戰百勝的吐蕃軍神,結果卻被其君主攻襲而衆叛親離、無奈而死。

如果論欽陵是死在了吐蕃境內,尚可歸咎將士忠於贊普、不願爲亂,但他卻死在其父兄相繼經營幾十年之久的吐谷渾故地,可見其人是如何的喪失人心。須知在噶爾家族覆亡之前,吐谷渾故地一直是噶爾家族的領地,就連贊普的王命都難以插手。

瞭解到這些後,李潼忍不住掃了一眼郭元振,心中暗忖既然吐蕃內部隔閡已經如此深厚,那有沒有可能加速這個進程?

郭元振幾番發言都惹惱殿下,這會兒倒變得安分起來,察覺到雍王視線不斷在他身上掃過,只覺周身瘙癢難耐、不斷的調整坐姿,卻也不敢再胡亂開口。

李潼等了一會兒,不見郭元振開口,於是索性便自己先說道:“不知蕃國君臣,矛盾竟已如此深刻。如此看來,我此番登隴,的確是有幾分輕進之嫌。關內新定,如果有得選,最好還是不要在隴邊激戰。”

也無怪他底氣不足,他所接手的本就是個爛攤子,而且還僅僅只是關西一隅。此前是自覺得避無可避,那也只能迎難而上,力求克敵。

可如果有得選,當然還是要選擇優勢更大的西域開戰。這也談不上膽怯,努力爲自己爭取優勢本就是戰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話也不可這麼說,國中動盪頻生,邊州人心不定,殿下此際西行,於士民人心是一大慰藉。不管論戰於隴邊還是西域,直戰即是!”

劉幽求聽到這話,先是張口欲言,然後又沉默片刻,接着才又說道,明顯言中是有未盡之意。

“有話不妨直說,眼下尚未開展,諸事細論,一旦開戰,那就只能專心於一。”

李潼見狀後便又說道。

郭元振這會兒才又笑起來說道:“劉司馬想是要進言通使吐蕃,明訴兩邊修好,無爲欽陵所趁。但隴邊出使,必經噶爾封土,絕難抵達吐蕃境中。”

劉幽求聞言後便點點頭,接着便說道:“用兵則必以正奇,欽陵欲戰隴邊,但其國中頗多阻撓。若殿下至此,傳告吐蕃並無攻青海之意,欽陵則難挑釁。即便出擊隴邊,也難得國中之助。可若遣使相通,則必途經吐谷渾地,欽陵一定不會放行。”

李潼聽到這話,也覺有幾分無奈。其實早在聽劉幽求講述的時候,他心裡已經產生了這個想法,要繞過論欽陵直接跟吐蕃贊普對話,倒不必專爲眼前此戰,彼此間若能取得聯繫,遞起壞話來也方便。

在這一領域中,吐蕃的祿東贊就是一個大行家,早年一邊進攻着吐谷渾一邊向大唐示好示弱,讓大唐低估了吐蕃的野心以及吐谷渾得失的影響,專心進攻高句麗,沒有對吐蕃此次行動給予重視,當再反應過來的時候,吐蕃勢力已經變得難以遏制。

李潼倒也不打算卑辭示好,只需要在吐蕃國中刷一刷存在感,你們思路放開一些,想要節制權臣,還是不能忽略國際友人的幫助啊。

“要通吐蕃,其實也不必專循吐谷渾故道,另有餘者可以通行。”

郭元振又來了精神,再次開口說道:“川西雅州通過諸生羌居地,繞行孫波,可以直抵邏娑城。”

孫波即就是蘇毗,在吐蕃崛起之前原來也是高原上一大部落政權,勢力最大時甚至發展到吐蕃王城邏娑城北,一直抵達川西、藏東的生羌地區。如今吐蕃五大軍政地區、即就是五茹,其中就有孫波茹,位於吐谷渾故地的西南側。

從大唐去往吐蕃,基本上有兩條道路,在北爲唐蕃古道,以西京長安爲起點,經隴右、過吐谷渾然後穿越高原、抵達吐蕃邏娑城。

這是官方的通道,兩國幾次和親以及大多數遣使,都是行經這條道路。噶爾家族掌握了這條道路當中的吐谷渾故地,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吐蕃與大唐對話的權力。

而除了這一條唐蕃古道之外,民間還有另一條道路,那就是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的北線就是起源於蜀地的中南部,即就是郭元振所說的雅州。

郭元振長期在蜀中任職,此前更進入益州大都督府擔任參軍,所以對於這方面的資訊,瞭解的也是很翔實,講起來有理有據。

李潼一邊聽着一邊點頭表示嘉許,這個傢伙總算沒有再繼續犯渾。

郭元振在講完這條路線後,接着便起身抱拳道:“殿下若要通使吐蕃,僕願領命前往。但此行轉折諸多,未必能夠直益當下戰況,還請殿下能夠體諒。”

李潼聞言後,臉色又是一變,沉聲道:“你想做什麼?”

“孫波故俗,女子稟事,大小王女執掌部族。如今雖然爲吐蕃所並,但故俗仍存,推尚女權。僕此行吐蕃,不可擅執節杖,當有別情以近其民。爲王訪色,正合其宜。殿下乃唐家天種,丰姿傾世、英俊無雙,蕃女幾能得見如此人物風采?僕此行安危未卜,斗膽求請殿下丹青繪影傍身爲護。”

郭元振講到這裡,有些底氣不足的窺視一下殿下神情,又忙不迭低下頭去。

0447 嵩陽道大總管0035 嬌花藏毒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081 少王險計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345 雲韶府諸王鬥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173 算你跑得快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114 友誼的河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048 內教坊諸事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316 鸞臺給事中0209 枝上桃李子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202 大唐帶貨王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094 大酺禮畢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262 謀殺河東王0204 誰都別惹我0108 等你長大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082 武氏諸衆0175 索性以身相許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247 血脈的力量0043 進學內文學館0202 大唐帶貨王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068 食心婢子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278 鉅富驚人0108 等你長大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360 祖孫情深0188 愛上一匹野馬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031 不是一路人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118 從子昌嗣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067 協律頌今0029 李氏爲上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
0447 嵩陽道大總管0035 嬌花藏毒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081 少王險計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345 雲韶府諸王鬥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173 算你跑得快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114 友誼的河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048 內教坊諸事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316 鸞臺給事中0209 枝上桃李子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202 大唐帶貨王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094 大酺禮畢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262 謀殺河東王0204 誰都別惹我0108 等你長大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082 武氏諸衆0175 索性以身相許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247 血脈的力量0043 進學內文學館0202 大唐帶貨王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068 食心婢子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278 鉅富驚人0108 等你長大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360 祖孫情深0188 愛上一匹野馬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031 不是一路人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118 從子昌嗣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067 協律頌今0029 李氏爲上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