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

當李潼來到芙蓉園的時候,才發現這座皇苑已經改名爲菡萏園。初時還有些不理解,但在略作思忖後纔想起來,原來這是爲了避他嫡母房氏之諱。房氏閨名芙蓉,所以行臺有這樣的舉措。

避諱這種事情,分爲國諱、家諱。國諱方面自不必說,比如貞觀末期將六部之一的民部改爲戶部。還有李潼來到大唐後,還沒見到一個完整寫出的“治”字。不獨在世帝王要避諱,遇上武則天這種窮講究的,垂拱年間還將華州與華山改名,避她祖父武華之諱。

家諱方面那就複雜得多了,父母名諱、身爲兒女是一定要避諱的。像李潼最開始這方面不怎麼在意,與人交談常吐“賢”字,但在府佐們旁敲側擊的提醒下,已經好幾年嘴裡都不能直言“賢”字。

哪怕他如今仍然歸籍他大爺李弘一支,但生父之諱還是不能免除,以至於行臺佐員們無論當面言事還是文書傳遞,都要儘量避開幾個字眼,即便不得不寫,也要缺筆。

有關家諱方面的軼事,魏晉之際流傳不少,畢竟在那個門閥畸大的年代,維護一個家族的尊嚴體面就是家族成員最大的責任。

當然唐代也不是沒有,最著名的就莫過於英年早逝的李賀了。李賀的遭遇完全就是少年才高、鋒芒太露而遭羣妒的典型。

雖然說唐代出仕不唯科舉,最終李賀也通過門蔭入仕,但仕途卻因此擱淺。畢竟他可沒有李德裕那樣一個出衆的家世,可以完全不理會乃至於不屑於科舉出身給仕途帶來的加持。

總之,避諱這種禮制引出的故事實在太多了,小到壞人前程,大到打擊異己。到了清朝蠻夷入主,則更成爲統治者打壓知識羣體的主要手段之一,因避諱而引發的文字獄便有多樁。

至於行臺將芙蓉園改名的舉動,這就是可有可無。畢竟眼下房氏作爲潞王太妃,本身也沒達到國諱的程度。家諱的話,則更多還是對自我的約束,比如杜甫終生不詠海棠詩。

李潼自己對於避諱之類敏感度不高,但行臺連這種細節都考慮到,只能說眼下的行臺諸事的確是上了正軌,甚至就連雍王在言行上一些不拘小節的地方,都有專人察遺補漏,避免被人吹毛求疵。

芙蓉園也好、菡萏園也罷,無非一個荷花池子。菡萏園內,鑿渠引曲江水再造大池,諸亭臺樓宇都是傍池而建。與曲江池勾連的這一段渠道,便是對外開放的區域,至於再往裡,則就禁絕閒雜人等出入了。

長安城東地勢,因有樂遊原的緣故,本就北高南低,菡萏園中有樓高止數丈,但於此樓臺之上,已經頗具鳥瞰視野,於此居高而坐,有四面春風徐徐而來,夾雜着桃李花香,近可欣賞桃李鬥豔、錦繡成堆,向遠可望曲江池清波微瀾、岸邊遊人如潮。

“舊年在事,輾轉江南,所見水汽糜爛、物性近淫,全然不如京中水木清華、恰到好處。人間妙境,殿下擁得,推給黎民共享,視野所及,俱是拳拳慕化之心啊!”

李千里雖然頗有衰老之態,但氣度仍是不俗,相攜登樓之後,落後雍王半身,憑欄望遠,指着曲江池周邊那些帳幕並遊人們笑語說道。

聽到李千里這麼說,李潼也只是一笑。他來到這個世界,遊歷的地方雖然不少,但也只集中在黃河一線。行途所見,講到自然風光的話,那自然是各有千秋。但如果說人文與自然搭配最爲和諧的,首推還是神都洛陽。

長安城格局如此,無論繁榮與否,給人的感覺都略顯嚴肅,並沒有洛陽那種因地制宜的隨和親近。講到宜居性,長安跟洛陽更是沒有太大的可比性。這倒也不是踩一捧一,畢竟長安在國家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也並不體現在居住條件上。

“宗親宦遊經年,如今終得歸鄉。我幸承天命,守治此方故業,唯盼勤於人事、守於周全,勿使風物衰損,無負人所寄望。”

扶欄眺望片刻,李潼拉着李千里返回閣內坐定,並笑語道:“皇命雖不以折抑人情爲使,但敕命所加,終究各不自由。如今幸會於京內,慰於別情,案牘瑣事且置一邊,宗家小子身懷仰慕,當與王暢論情誼。”

李千里今次所領使命不無尷尬,所以李潼也就先定下一個基調,咱們談感情、不聊錢。如果李千里識趣,那自然是他宗家長輩、座中貴賓。如果這傢伙不識趣,那也就無謂浪費感情,自跟行臺下僚扯皮去吧。

李千里聞言後又稍作拱手,笑着回答道:“情中長短,不以齒量。往年都畿短會,殿下已經是前班國器。闊別以來,壯聲頻聞,今番歸京得於款待,在公在私,小王都要領教,豈敢馬齒自矜。”

李千里這麼識趣,李潼也是大感滿意,一邊傳召音聲侍樂,一邊與李千里閒聊一些兩京人情軼事,談話的氛圍倒也融洽。至於李千里所領的使命,彼此自然也都極有默契的避而不談。

債如果欠的久了,就會有種老子根本沒欠的錯覺,李潼眼下就有這樣的感覺。行臺今年處境略有好轉,但也只是不像去年那樣窘迫而已。去年貢賦截留自用嚐到了甜頭之後,不要說去年的債,今年的李潼都不想給了。

所以這一次朝廷無論派誰來,都沒有太大的區別。朝廷必然也是意識到他是打算繼續做老賴,所以纔派了李千里這一個有着雙重身份的人前來討要,在公爲少府監,在私則爲宗家耆老,於情於理,多多少少總得上繳一些,不能太無恥。

雖然說是不談公事,但在交流過程中,李潼也忍不住要拐彎抹角打聽一下朝廷如今的情勢如何。

行臺如今與朝廷的關係仍是僵持,既沒有變得更加惡劣,也沒有絲毫緩和的趨勢。特別在去年秋賦至今未作解運的情況下,彼此之間的人物交流幾乎陷入完全停滯的狀態。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着朝廷對行臺就完全的放任不理,僅僅只是各種限制的手段不再像此前表現的那麼外露而已。事實上,朝廷在清理雍王在神都的影響變得更加細緻且嚴格。

官面上的勢力清洗那就不必說了,從去年到現在基本已經完成。在朝官員大凡跟雍王有關的,幾乎都遭到了閒置乃至於貶謫,無論這關係是深還是淺,態度可謂是寧枉勿縱。

比如舊年曾經擔任過李潼河東王府員佐的韋安石,僅僅只在王府就事短月,當李潼前往乾陵服喪的時候,彼此間就沒了官面上的隸屬關係。李潼歸京後,他奶奶又明確表示不希望他與關隴人士接觸頻繁,所以彼此之間的私誼往來都不怎麼多。

韋安石乃是京兆韋氏子弟,也是關隴年輕一代中的代表人物,即便沒有與雍王的交情與互動,也不影響其仕途發展,年前剛由禮部郎中轉爲門下給事中。只要再歷一任,便可正式踏足高級官員的行列,或爲南省通貴,或外放上州刺史。

但就是因爲這一點與雍王似有還無的聯繫,韋安石便從這一人生快車道被踢了出來,直接外放衡州司馬,一貶數千裡。

甚至就連小滑頭張說,秩滿後本來走關係進了今年的銓選,但就在授任前夕被揪了出來,名字被直接踢出了吏部選官的長名榜,搞得很狼狽。

朝廷如此嚴厲的態度,無非在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無論與雍王或者陝西道大行臺有什麼公私交涉,在朝廷這裡就是一個資歷上的污點,以此來給行臺設置徵辟人才的障礙。

這麼做也的確頗有收效,自神都趕來長安的士人不少,但多數都是遊歷、觀望,真正直向行臺投進、或者干謁雍王的則不多。怕的就是有此經歷後,日後或許難以再爲朝廷所取。

但朝廷的這種做法,倒也讓行臺隊伍凝聚力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朝廷不准他們騎牆,他們也就只能跟雍王一條道走到黑了,也可能是走到白,既不容於朝廷,那索性努力促使行臺成爲新的朝廷,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除了官面上的打壓之外,對於雍王在民間的勢力影響,朝廷也都加以重視起來。尤其是當李潼在長安收編了故衣社後,神都的故衣社便受到了朝廷的重視,幾次措辭嚴厲的勒令解散,甚至直接動手抓捕了多名故衣社的骨幹成員嚴加審訊。

在朝在野,朝廷對雍王勢力都是如此的嚴防死守,也讓李潼對神都朝局發展、情勢變化的消息獲取略有滯後,不像此前那麼通暢及時,心裡自然難免好奇。

只不過李千里在神都朝局中,本身也是一個被邊緣化的人物,所能提供的一些訊息難涉機密幽隱。

李千里雖然提不出什麼讓雍王感興趣的機密資訊,但這番問答無疑擴展了話題的廣度。察覺到雍王興味乏乏,李千里於席中傾身並沉聲道:“社稷由亂入定,殿下誠是功偉。朝事如何,不敢輕論。但宗家諸事,如今卻難稱協調,其功未竟,斗膽請問殿下於此是否仍有餘興?”

聽到李千里這麼說,李潼眸子頓時一凝,繼而便說道:“宗家何事仍亂,王且言之。”

0064 薛師信義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081 少王險計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260 分頭入洞房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294 門人遇襲0086 曲樂動人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061 佳人再贈香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116 不是聶隱娘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096 勇宦楊思勖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203 奔跑的大王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287 靈前敲詐0009 聖心取捨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417 搶位政事堂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020 願此心同我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049 莫厭金盃酒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133 太平歸邸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001 大唐宗王0445 死不入黃泉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188 愛上一匹野馬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089 賢賢易色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319 巽郎才壯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371 爲王先驅0446 白刃不相饒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083 途窮生戾氣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
0064 薛師信義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081 少王險計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260 分頭入洞房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294 門人遇襲0086 曲樂動人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061 佳人再贈香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116 不是聶隱娘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096 勇宦楊思勖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203 奔跑的大王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287 靈前敲詐0009 聖心取捨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417 搶位政事堂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020 願此心同我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049 莫厭金盃酒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133 太平歸邸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001 大唐宗王0445 死不入黃泉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188 愛上一匹野馬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089 賢賢易色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319 巽郎才壯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371 爲王先驅0446 白刃不相饒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083 途窮生戾氣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