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

馬嶺堡算不上什麼奇險雄關,僅僅只是慶州境內溝嶺之間一座不大的城池。

平常時節,這裡會聚有幾千胡部力役,或是收集草料、放牧牲畜,或是修橋鋪路、樵採囤貨,以供應河曲幾州駐軍需用。力役一年數番,都由河曲諸州的胡民承擔。還有就是春秋時節,諸羈縻州土貢物貨,也要現在此城聚集,然後向兩州運輸。

眼下正值早春,馬嶺堡所聚丁口不多,除了三百名唐軍駐此維持基本的城池防務之外,另有七八百名胡族的丁役。

大唐對胡族的治理真的是頗爲寬容,將諸胡部生民遷入河曲以充地實,雖然相對於內境諸州而言,河曲幾州的自然條件也算不上好,但總比諸胡原本部落族地要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那些弱小的胡族居住在這裡,便能獲得大唐的保護,不會受到其他強大的胡族諸如突厥、吐蕃之類的霸凌攻擊。

大唐幅員廣闊、物產豐饒,對於諸胡的人口與物產都沒有太大的需求,起碼索求力度是遠比吐蕃、突厥等要輕得多。

那些胡族生活在此,本身安全已有保障,而且還能保持高度的自治,各族酋長本身擔任羈縻州府的刺史、都督,仍然統領其部衆。

每年的土貢諸物,基本也都是象徵性質,只要諸胡部能夠專心生產,這些貢物都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大的負擔。

而且每逢大唐有盛大禮事、或者邊事大勝,大唐朝廷都會賞賜給這些胡酋們諸多物貨,全都是他們低劣的生產技術所不能生產、本身又價值不菲的珍貨。算起來的話,他們還有得賺。

胡人們並不需要承擔唐人籍戶必須承受的租庸調,唯一可稱沉重的義務就是必須要響應大唐的徵募,組織軍隊跟隨唐軍出征。

正因有如此優越的待遇,這些胡部們也樂得投靠大唐,以期獲得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

但久而久之,大唐的這種博大包容在許多胡部看來成了一種理所當然,他們樂得享受依附於大唐之下的各種惠利,卻漸漸不再願意承擔義務。

像是如今在大漠上叫囂復國的突厥之衆,就是因爲不堪承受大唐的役使,所以趁着高宗後期大唐內部政局動盪以及與吐蕃的戰爭頻起而反抗大唐。

至於所謂汗國的榮光,這些突厥人如果有那玩意兒的話,貞觀時期就不會舉族投降、伏地乞活。此前爲了活命而放棄自尊,渡過危機後便又背叛大唐,說到底,只是好逸惡勞的劣性使然。

今日的馬嶺堡,不復往日的安靜祥和,如今已經成爲關內道前路軍的駐地所在。

由於契苾明是受幕府雍王殿下的教令北上馳援、反殺突厥,而非神都城的朝廷使派,所以他眼下的使職還是關內道前路行軍總管,也是以此名義在馬嶺堡召見周遭衆胡酋。

諸部胡酋多多少少都知突厥入寇的消息,所以在接到這個所謂關內道總管府的召集命令後,心中也都各存遲疑並忐忑。一則擔心朝廷追究他們觀望縱容之罪,二則擔心會強令他們部衆去與突厥作戰。

畢竟如今朝廷兩京震盪,這也不是什麼秘密,朝廷未必能夠調集足夠的力量應對突厥的入寇。早年突厥強大時給他們所造成的陰影,仍然存在於各胡族腦海中,他們實在不敢自己直接面對突厥那些兇惡至極的狼騎。

所以接到命令後,一些胡族乾脆裝作不知,一如此前那般封閉與外界的交流,只求自安。

但敢於這麼做的也只是少數,更多的胡族酋長們儘管心存忐忑,但聽那召集命令措辭嚴厲,也實在不敢無視幕府威嚴,還是硬着頭皮召集其本部壯卒,直向馬嶺堡而來。

當這些胡部們抵達馬嶺堡的時候,瞬間便被城堡前那血腥殘忍的一幕給驚呆了。

只見城堡外的山谷中聳起一座高達數丈的高丘,俱由屍體摞疊而成,用泥沙覆蓋着這些屍體以掩蓋血腥氣息。而在高丘之上,赫然覆蓋着滿滿的、密密麻麻的人頭,觀其樣貌,正是突厥人面目。更加恐怖的是,這些人頭後腦頭皮俱被剝除,露出慘白的顱骨,一眼望去顯得更加的猙獰殘忍,令人不寒而慄。

“如此雄大京觀,起碼要聚數千屍首!莫非、莫非這便是那些入寇的突厥賊衆?”

諸胡酋們在看到這懾人膽魄的京觀後,一個個自是驚得瞠目結舌,但很快便意識到一個更加驚人的情況,不乏人失聲驚問道。

負責接待這羣胡酋的唐軍兵長們聞言後半是自豪、半是冷漠的說道:“正是那羣突厥賊寇!這些狗賊趁我大唐國內不靖,斗膽入侵,妄想能有所得,本就該死!契苾總管奉雍王殿下所命,率部馳援原州,並在日前追上賊軍,於馬嶺陂前全殲突厥賊軍!”

諸胡酋們聞言後,紛紛倒抽一口涼氣,然後便又有人顫聲道:“我、我聽說,突厥此番入寇,乃是可汗默啜親領賊軍,大唐天軍得此壯勝,是否默啜也已伏誅?”

“這是軍國機密要務,豈能隨意探問!”

兵長聞言後,頓時便冷聲喝道,並又沉聲道:“爾等奉令來見,但馬嶺堡城池狹小,容不下你們太多徒衆入城,只可紮營宿外,並受軍法節制,不得放縱亂法,否則必受軍法嚴懲!”

諸胡酋們也都是一地之雄,麾下徒衆不乏,慣於頤指氣使。然而現在卻被唐軍中一名區區下卒兵長喝令吩咐,心中自然都存幾分不忿。

可是當他們視線再落回那煞氣沖天的突厥人屍首所築成的京觀時,心裡那些許憤懣登時便蕩然無存,一個個強擠出幾分笑意,並連連點頭道:“請校尉放心,我等部伍受令聚集已非短日,一定會謹遵法令,不敢逾越!”

說話間,衆胡酋們又叮囑各自的部衆們一定不可失禮,然後纔在唐軍兵長的引導下,畢恭畢敬的行入城堡中。

馬嶺堡中,唐軍將士仍在進行激戰後的休整,倒是沒有大部集結、殺氣瀰漫,城堡中氛圍倒是顯得有些安詳。

處理過一些軍情雜務後,契苾明才抽出時間來召見了一下這些率先來見的諸胡酋長們,並沒有作更多寒暄,只是開口說道:“城外所築京官,想必諸位已見,來犯之賊俱已伏誅,賊首默啜雖然遁走,但已不能成患。

召集你等來見,一則告訴你們,境內復歸安定,若有膽敢恃亂悖法而行不恭者,俱與突厥賊徒同罪,定斬不饒!”

衆胡酋們聞言後,忙不迭點頭應是,不敢有絲毫反對。

“二則大軍輕裝至此,糧草資用俱都失備。爾等既然傍居近邊,需各依所部帳數進奉用度,以饗大軍。第三,默啜身爲突厥賊酋,不思大唐故恩,反而謀逆爲害,罪不容赦,雖然走脫,但仍需追殺到底。

其黨徒已失,行蹤無定,追查起來,並不容易,尚需爾等地邊諸部勤於助事。若能捕殺默啜,雍王殿下必明奏朝廷,恩賞豐厚。但若有人膽敢心存隱私包庇縱容,那最好做得隱秘些,否則但有寸跡泄出,爲我所知,那合族都爲默啜陪葬吧!”

“僕等不敢,萬萬不敢!”

諸胡酋聞言後,忙不迭叩拜在地,連連說道。

“眼下唯此三事交代爾等,至於其他,且留諸部聚齊再說。你們先退下吧,我軍務繁忙,若無急情需告,不可來擾!”

交代完這些後,契苾明便擺手驅退這幾名胡酋,繼續伏案任事。

接下來幾天時間裡,河曲諸州胡酋們陸續來到馬嶺堡。當他們看到馬嶺堡外那高大的京觀時,自然無不驚駭有加,心中些許的忐忑或是不恭,在見到突厥人的慘狀後,也都紛紛收斂起來,不敢有絲毫流露。

很快,時間就到了契苾明所限定的日期。經過幾天的休養,唐軍再次回覆旺盛精力。接着契苾明便喝令三千騎兵出城封鎖整個馬嶺堡,即便之後還有胡酋至此,也都不准他們再入城堡,只能呆在馬嶺範圍之外等待懲戒。

河曲內附胡民雜多,哪怕契苾明軍令所集只限於千帳以上的中大型不足,需要召集的胡酋仍有百數人之多。但在限期之前抵達馬嶺堡的,則就只有七十多名胡酋,這其中自然有不願奉命來見的,也有不少所居偏遠,沒能趕在期限之前到來。

但失期就是失期,隨着唐軍騎兵們衝出城堡,便意味着契苾明已經放棄了那些沒能到來的胡酋們。

當諸胡酋齊聚一堂,契苾明一開口所講出的話便讓在場衆人都是悚然一驚:“河曲所附之民太多了,氈帳雜設,充斥地邊,所以物出瘠薄,養生艱難,該要清理掉一部分。”

衆胡酋聽到這殺意十足的話語,無不倒抽一口涼氣,便有人忙不迭說道:“大唐仁御百族,裂土懷柔供百族休養生息,並不受蠻邊兇橫凌辱殘害。百族知恩,如契苾總管高居廟堂,愚等諸酋不器,也都恭在地邊,爲大唐安境護疆,不辭辛苦……”

“這話有臉說得?”

契苾明聞言後,臉色陡然一變,繼而將手中犀角杯擡臂摔在了地上,並憤然而起,戟指在場衆人怒喝道:“爾等但有寸行能合此言,則河曲百族羣聚之境,能容默啜出入近乎無人之境!”

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206 一支穿雲箭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265 順水推舟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051 《逍遙王》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067 協律頌今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164 官拜尚輦奉御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075 將軍跋扈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169 酷吏授首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052 大酺獻樂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324 寶藏仍未枯竭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028 禁宮異兆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142 就怕有壞人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077 永昌元年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076 祈求長生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221 窺望河西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064 薛師信義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223 軟飯香糯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001 大唐宗王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113 荒園生妖異0270 兵入武氏邸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245 曲江櫻桃園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295 無妄之災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015 仁智院掌直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016 大唐潑婦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
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206 一支穿雲箭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265 順水推舟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051 《逍遙王》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067 協律頌今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164 官拜尚輦奉御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075 將軍跋扈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169 酷吏授首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052 大酺獻樂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324 寶藏仍未枯竭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028 禁宮異兆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142 就怕有壞人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077 永昌元年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076 祈求長生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221 窺望河西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064 薛師信義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223 軟飯香糯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001 大唐宗王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113 荒園生妖異0270 兵入武氏邸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245 曲江櫻桃園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295 無妄之災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015 仁智院掌直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016 大唐潑婦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