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

人的悲喜並不相同,有人歡宴於坊邸,有人慼慼於內庭。

當司宮臺內常侍蘇永奉聖人所命抵達思恭坊青海王邸業時,才發現這宅居早爲鬱林王李千里所有,恰在今日宴請都畿時流親好徒衆以賀喬遷新居,潞王李守禮自在受邀之列。

蘇永錯投門庭,不免大感意外,因有皇命系身,不敢耽擱,登時便要告退離開,卻被鬱林王強請入堂,略飲幾杯稍作致意,才得以脫身離開。

等到蘇永離開後,李千里也自退席並請潞王入內堂,神情凝重的嘆息道:“慕容忠罪表方作呈獻,聖人即刻使人入坊垂問,可見青海王於聖心頗重。我誘青海王自認其罪,行臺可以據此再追,但若聖人仍要強施庇護,事情恐將再生波折啊……”

李守禮聞言後便冷笑道:“聖人若真如此罔顧正義,恩惠濫施,那我也可以無顧法律,入坊殺之庭中!慕容忠這狗賊幾害雍王大計,決不可再容其長活此世!”

“殿下切勿衝動!離都在即,身當門戶,眼下決不可幹法譁衆。我想不通的是,慕容忠不過都內一閒流,何以甚爲聖人見重?”

李千里講到這裡,眉頭不免深皺起來,同時不免有些慌亂,只看聖人對慕容忠其人其事如此關注,若知慕容忠此番進表是受自己逼誘,恐怕不會輕易放過自己。

李守禮不像李千里那麼心思雜多,聽到李千里這一疑惑,隨口便冷哼道:“聖人於宗家人情之內尚且深刻細計,又怎麼會無端施恩餘者?他所貪圖,無非吐谷渾亡餘勢力,將我發遣出都後,賴之細刻北衙!”

李千里將潞王請入內堂,本也不指望其人能有創見,可在聽此無心之言後ꓹ 先是稍作錯愕,片刻後才拍膝嘆道:“潞王殿下一語中的ꓹ 所見深刻!想來實情必是如此,若聖人果真有此計議,那慕容忠此番必死無疑了!”

聽到李千里這麼說ꓹ 李守禮反而有些意外。他本就不以計謀見稱,隨口一言卻被李千里認爲是事實ꓹ 但一時間還有些不解:“爲什麼這麼說?”

“北衙關乎宮防根本,凡所進事ꓹ 無不心腹肱骨。如今朝中本就士情躁然、諸家爭望ꓹ 豈容慕容忠一介亡國之奴幸取勢力!”

李千里講到這裡,不免嘆息道:“若聖人果有此念且意浮事表,於朝局情勢誠是一傷!武週一朝話以妖氛,凡海內名門無不苦盼唐業再興,聖人履極至今未有稱誇,若於事中賞重胡虜而輕薄中國之士,情誼失矣……”

講到這裡ꓹ 李千里離席起身,面西而拜ꓹ 並又望着李守禮說道:“雍王殿下教令行事ꓹ 我自捐力行走ꓹ 凡所應用ꓹ 潞王殿下俱都有見。雖也趁事得擁美宅、得據厚資,不敢再作邀寵。唯請潞王殿下將此功用訴及雍王殿下ꓹ 於後事之內稍作包庇。”

慕容忠死局雖成ꓹ 但在猜測到皇帝有此心意後ꓹ 李千里心裡也慌得很。心知皇帝對他本就不待見,若知是他壞事ꓹ 想要遷怒,就算不直施殺刑,也肯定不會讓他過得太愜意。

眼下他唯一能夠指望的,也就只有雍王了。

李守禮聞言後便笑語道:“王若憂此,則大可不必。雍王素來不以涼薄用人,雖草野下士,但肯施功,無不厚給,更何況鬱林王本宗家親厚長者。”

聽到李守禮的回答,李千里稍作安心,這才又相攜回堂繼續宴飲,只當無事發生。

今日當然不可能無事發生,當內常侍蘇永輾轉閭里終於在歸仁坊此宅中尋到青海王慕容忠時。聽到蘇永轉告當今聖人所問,慕容忠已是臉色大變,破口大罵道:“鬱林王狗賊陷我!”

當慕容忠一頭冷汗的疾書自白之辭時,突然又有一路中使自大內匆匆而來,登堂對在此等候的蘇永附耳細告。

蘇永聽完後臉色變了一變,卻什麼也不說,只是起身便往堂外走去。

慕容忠見狀後,心中更是一驚,忙不迭放下手中筆疾行而出,直撲於蘇永腳邊顫聲道:“未能早知聖人眷顧、天意憐憫,僕誠是罪大!敢問蘇老公,滿門忠骨,還有可救?”

“聖人天意?聖人有什麼心意及你?勿作浪言!”

蘇永聞言後冷笑一聲,擡手吩咐衛士們上前將慕容忠拉開,撣撣衣袍,一臉厭棄的說道:“沒救了,等死罷!”

蘇永率衆穿堂離開,旋即便有南衙甲衆入坊,將慕容忠府邸團團包圍起來,不準任何人事出入。

此時大內包括朝中,同樣也是一片躁鬧。久爲時局忽略的青海王慕容忠突然進獻罪表,以這種古怪的方式再次闖入時流視野中,並幾乎在同時間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李思訓先入宮請示,之後又奉命出宮遊走諸司,準備移除諸司所備記錄,將此事進行低調處理。可是當他來到皇城中的門下省的時候,便察覺到門下省已有多名官員正在議論慕容忠其人其事,便知此事已經泄出,再作保密的補救已經來不及。

於是李思訓便又返回大內,將此消息進行上奏。

李旦聽到李思訓的稟奏後,也是默然良久,好一會兒之後才說道:“且付輿情罷。”

他已經放棄了再作努力補救的嘗試,思緒卻轉到了別的方面,突然又開口說道:“兩省令史吏員,多循舊用,未有調微。流外揀用雖然不入正選,但兩省所事無不機要,不同尋常衙司。明日政事堂會,加設吏部員外郎中,專事督查流外小選!”

李思訓聽到這話,心知皇帝是在懷疑門下省或許還有雍王勢力的殘留,所以將明顯有利於雍王的事情加以宣揚。

這懷疑也很正常,長壽年間雍王犯事而被奪爵,之後便進入門下省擔任給事中。時間雖然持續不長,但上到門下侍郎楊再思,下到門下省諸衙佐,與雍王有舊是實。

此前朝廷清洗雍王勢力,凡立朝在位者無不遭到了處理。但兩省諸流外衙佐卻並沒有遭到波及,大部分故員仍然沿用至今。

聽到皇帝還要加大清洗的力度,李思訓不免暗歎一聲,只覺得聖人對雍王的提防甚至都已經演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執念。雍王如今分勢陝西,雖然值得防備,但若因此忌憚而刻意誇大,似乎又沒有這種必要。

就拿今次之事來說,慕容忠表奏本就流轉諸司,處處都有泄密可能。而且突然間就掀起這樣廣泛的討論,明顯不是幾個門下省卑職吏員能夠攪弄起來,必然是有身在勢位之人推波助瀾。

李思訓對此事開始還思之未深,可是往來大內一番後,便漸漸有所明悟並猜測。或許聖人還以爲其所思謀未曾表露,但其一言一行無不是有深情內蘊,如此不尋常的舉動自然引人猜度。

換言之,真要講到泄密,慕容忠章表所歷諸司官長俱有嫌疑,當然也包括李思訓自己。

儘管心中有這樣的想法,但見聖人神情陰鬱,李思訓也不敢將這些聯想講出口,沒必要給自己招惹什麼猜疑與麻煩。

有關慕容忠其事,第一天還只集中在臺司之間朝士們的議論。可是到了第二天,則就直接蔓延到了朝堂中,單單御史臺參奏此事者便有數人之多,另有多名司署官長並作參議。

觀此聲勢之大,似乎慕容忠並非什麼無人問津的事外閒人,而是真正干犯國法的立朝權奸。不獨慕容忠自己大受攻訐,就連此前代表政事堂回覆陝西道大行臺的宰相薛稷也受到了連累,屢遭彈劾。

人的身份不同、視角不同,思路自然也就不甚相同。李旦並不覺得朝士們有此反應是因爲他的一些打算,畢竟他有關北衙軍事調整仍在構想之中,哪怕對於心腹臣員都無作透露。

在他看來,朝士們有此反應,多半還是趨於行臺勢力。這一結論,讓他既憂且懼,甚至都不敢於朝堂中再作堅持。

最終早朝上達成決議,慕容忠違背行臺徵令、未召而入朝,且發陝西道交由大行臺論處其罪。宰相薛稷私受請託,罷相出朝爲洛州長史。

退朝之後,皇帝自是悻悻不樂。過去這段時間裡,他架空權臣、設定大計,甚至就連皇太后都頗受制約,朝廷大事已經漸有乾綱獨斷的氣勢,卻沒想到在慕容忠這一樁小事上直接翻了車,甚至就連在政事堂爲其喉舌的薛稷都被擠兌出朝。

所以退朝之後,李旦索性直歸內宮,既是因爲心情不佳,也是想反思一下爲什麼朝中會演變成這種局面。

可是他歸宮未久,中書舍人韋承慶便連連請見。韋承慶於此事中無作表態、保持緘默,這讓李旦頗感欣慰,於是登殿召見,並忍不住詢問道:“先時朝堂之內,羣臣熱議之事,韋卿何以不作言表?”

韋承慶聞言後便回答道:“青海王罪或無罪,有司專人並陝西道大行臺據實量裁審斷,此事無干朝廷正則,凡所參議朝士,已經有失論事本分。臣職內無謀此事,亦無言以對!”

“韋卿雅正!若朝士俱如此正見,朝情更無雜亂相擾!”

李旦聽到這話,心中大生同感,然後才又和顏悅色的問道:“請見言切,將奏何事?”

“所陳仍是職內,故中書令裴炎,垂拱以來凡隕沒臣員,無過裴炎。此事無有正論,則諸事不可輕論!明紀正綱,由此而始!裴炎功參伊霍,壯烈猶有過之。審其功實追給,方可大彰國朝養士之厚,以正士節!唯此可稱社稷根本,絕非倖臣擾亂宮闈、詐以功稱可以並論!”

聽到韋承慶這麼說,李旦更是眉眼舒展,並忍不住感慨道:“正言根本,非宰相才具,何能立言於此!若生人尚且不得善用,恩威又何能及於亡者啊!”

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246 細憐閒庭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141 劫掠金吾衛0225 無兒還有孫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009 聖心取捨0033 雕蟲與公賞0229 心似雙絲網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218 銀青光祿大夫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141 劫掠金吾衛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327 南省氣象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281 牡丹花下死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082 武氏諸衆0029 李氏爲上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122 枯禾逢甘霖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246 細憐閒庭0120 諸用仰於國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56 誰沐代王恩威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029 李氏爲上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077 永昌元年0060 唯望生,不望死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192 太平公主登門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001 大唐宗王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211 不宜輕沾俠名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456 誰沐代王恩威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307 南望老人星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064 薛師信義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
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246 細憐閒庭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141 劫掠金吾衛0225 無兒還有孫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009 聖心取捨0033 雕蟲與公賞0229 心似雙絲網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218 銀青光祿大夫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141 劫掠金吾衛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327 南省氣象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281 牡丹花下死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082 武氏諸衆0029 李氏爲上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122 枯禾逢甘霖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246 細憐閒庭0120 諸用仰於國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56 誰沐代王恩威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029 李氏爲上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077 永昌元年0060 唯望生,不望死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192 太平公主登門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001 大唐宗王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211 不宜輕沾俠名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456 誰沐代王恩威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307 南望老人星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064 薛師信義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