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尚方少監

雖然武則天沒有當面答應,但是第二天李光順與李守禮入宮準備接回李潼時,武則天退朝之後又召見了幾個孫子,先開口自然是敲打一番,讓他們以李潼今次之事爲誡,不要自恃宗枝後進的身份就無視法令。

二人對這個奶奶本就敬畏有加,聞言後自是唯唯諾諾,恭然受命。

敲打之後,武則天才又講起有關李光順的任命,以尚方少監領宮造使、督課使,益州修造大使。

且不說李光順受寵若驚的領命,李潼在聽到這一系列名字後也不免滿心吐槽,這他媽究竟啥官啊?啥官也不是!

所謂的使職,遇事則置,事了則免,本身就不屬於正式的官職名目。武則天這一點倒是很大方,直接賞了仨,還有一個大使。但真正牛逼的使,一個就夠啊!

大概武則天自己也覺得如此雜使打發有點不好意思,又給了一個尚方少監的虛職,但也難保不是向益州大都督府諸官佐暗示,這個少王的工作關係還是在神都,你們別當成自己人。

“蜀邊官聲不美,不足加任宗枝。雖然放事於外,但留位於中,切記人事勤勉,少輩無憂前程。”

武則天又溫聲笑語的激勵幾句,如果說她此前還好奇少王哪來的臉面說跟建安王情義深厚,那麼很顯然她眼下此態就是在打樣。

對於這樣的雜號官使,李潼當然是有些不滿,但也明白能夠爭取到這一點已經有些不容易。

武則天說蜀中官聲不美,這也並不是虛言。隋唐之際,蜀中實在沒有什麼太好的名聲,雖然也是富饒天府,但卻被認爲巴蜀阻險、人好爲亂。甚至就連陳子昂這個四川佬兒都說蜀中人不堪命,百姓失業,因即逃亡,兇險之徒即聚爲劫賊。

唐高宗時期,諸子遙領天下各大都督府,太子李弘雍州牧、沛王李賢揚州大都督、周王李顯幷州大都督、殷王李旭輪冀州大都督。剩下的荊州與益州,荊州久爲亂臣霸府,益州地阻風惡,官聲不美,都不分任給兒子們。

當然這也是地域歧視,隋唐之際這些陝西佬兒們少有看得起外地人。

李潼倒也不奢望能給李光順爭取到益州大都督府的上佐官職,甚至就連這些亂七八糟的使職,應該都是他奶奶爲了補償奪他王爵的重罰。

雖然他也挺看重鸞臺給事中這個職位,但位置再怎麼重要,跟一個王爵還是不能比的。就連南省那些宰相們,如果能敘功封王,怕都要激動得感謝武則天八輩祖宗。

如果不是對自己未來有着極高的期許,李潼也實在很難平靜接受這一處罰。但就算是這樣,想到以後不能再被人稱作大王,無非那小子、李老三,雖然那小子真帥,但終究還是不如一位英俊的大王那樣動人。

李光順受命之後卻不起身,跪地請求希望能夠將自己封邑分割部分給三弟,言辭極爲懇切,可見不是虛言。李守禮也同樣如此,可見來的路上,倆人已經商議好了。

“朝廷封祿授領,豈是兒輩一言能亂?”

武則天聞言後,神情嚴肅的沉聲說道,但見少輩感情如此深厚,心裡也頗有感懷,便又說道:“三郎自有才器豐美,即便受厄短時,也不會長困於此。你兄弟能親親相愛,也實在讓人感動。不必再執論於此,未來你們兩個,或許還要反仰少弟。”

說完這話,她便吩咐宮人將三人禮送出殿。

三人自宮城北面玄武門出宮,途中那兩個又不乏憂色的打量李潼,李守禮更上前說道:“三郎你是不是還犯了別的罪事觸怒陛下?講出來咱們三人分受,我與阿兄並王,唯你一個黔首,實在太不和美。”

這意思未必不是好的,但從李守禮嘴裡說出來總感覺怪怪的:怎麼,你覺着我獲罪奪爵讓你強迫症犯了?

李潼哼哼一聲並不答他,李光順新得使職,這會兒也有些不確定道:“三郎得罪,我則家用,陛下如此安排,究竟是善是惡?”

雖然早在西京的時候,李潼就跟他聊過讓他去蜀中的話題,但卻沒想到這麼快,方式又這麼特別,也讓李光順有些拿不準。

“阿兄儘管放心,稍後歸邸我再與你細議此事。”

雖然李光順這些使職名號雜亂,但督管蜀中織造是沒錯的,這也有利於繼續深入接收竇家在蜀中的人事殘餘。當然,本着最大惡意揣測他奶奶用心的原則,他奶奶也絕不是單純的讓他享此便利,可能還是讓他們兄弟與竇家繼續交惡。

走着走着,前方廊亭裡出現幾人,爲首一個便是早年李潼曾經見過的、他四叔李旦宮中聽用的中官曹維。

曹維趨行上前,先向三王見禮,然後望着李潼說道:“皇嗣殿下着僕於此恭候大王多時,唯寄一言,大王宗枝少俊,親長寄望深刻,請勿爲雜情相遠。”

李守禮上前一步冷哼道:“我兄弟也淺有爲人處事的方略,殿下若有餘情,不妨教問餘者!”

中官曹維聽到這話,神情也頗爲複雜,只向三人再作拜禮,然後才轉身離去。

“二郎,皇嗣殿下於我家舊年頗有關照,之前西京之事,也只是惡親發難,不能歸於皇嗣。”

李光順終究品性仁厚,自覺得皇嗣如今處境可憐,也實在沒有必要再作這種遷怒,一邊說着,他又一邊望向李潼。

李潼心情也頗覆雜,只是嘆息一聲說道:“但能場面人情不失,餘者無需多念。”

竇家派人刺殺他,他也自有手段去報復,倒也並沒有因此對他四叔李旦懷有什麼惡意,相信李旦也不會因此對他心存成見。至於他四叔那些妻妾兒女們,則就不好說,不過這也不重要。

幾人行至玄武門附近,然後便看到了武家兩個宗王武三思與武攸宜。

這兩人分隔挺遠,表面親近都欠奉。武攸宜見到少王行近,神情是非常激動,匆匆上前拉住李潼便疾聲道:“王在西京,思慮縝密,怎麼回了神都,做事如此輕率?事情難道沒有回挽餘地?你終究是陛下親孫,近日都居禁中,親近相處,憑你巧性異能,難道還不能求得陛下恩庇……”

他語調急促,一臉的焦急,看起來簡直比李潼兩個親兄弟還要更加關心少王榮辱,以至於李潼都心生幾分感動,甚至不好意思說出什麼傷害武攸宜的話。

“小民自有罪實,甘領懲戒,無怨別者。”

稍作沉吟後,李潼斟酌着對武攸宜說道:“不過建安王今日如果有暇,還是要常入禁中走動,窺情問意。”

家產被充公的消息,李潼覺得還是由他奶奶告訴武攸宜爲好,否則這傢伙心痛之下,還不知要做出什麼失態舉動。

武攸宜眼下也是罪身,聽到李潼這麼說,不免驚疑有加,沒有心情再問少王前程,轉而忐忑問道:“近日王在禁中,難道與陛下閒論及我?陛下究竟說了什麼?我該不該做一些人情鋪張?”

“禁中隱語,不敢私泄。建安王還是記住我的話,自己入前是好。”

李潼一邊說着,一邊視線轉向正緩緩向此踱步行來的樑王武三思。

居移氣、養移體,武三思如今顯爲親王,幾年修持下來,倒也頗有幾分氣度,不再是此前吊死鬼似的窮酸樣。

見到少王視線轉來,武三思便一臉的笑容,並說道:“世道艱深,哪能只憑乖邪巧弄作立身的根本。小輩取殃於此,不知可有回念長者舊年所教?”

武三思對少王怨念深刻,自然始於舊年明堂側殿那番衝突,至今都還有人引言笑他。到如今,這份怨念也是歷久彌新。

李潼見武三思小人得志的嘴臉,也不搭理他,放嘴炮那是在沒有實際行爲能傷害到對方的情況下才會有的選擇。等到自己正式任命下達,進了鸞臺之後,再讓這傢伙好看。

武家諸王今年雖然頗受打擊,但主要還是在政事堂的最高決策層面,魏王武承嗣以特進虛職被徹底架出朝堂,納言武攸宜退居冬官尚書。至於武三思本來就不是宰相,所受影響也不大,目下仍然官居天官侍郎司職典選。

給事中能夠分判省事,品秩不高,事權卻重。李潼心裡已經決定,以後凡是天官奏抄,只要是武三思過手的,別想在我這裡過,你個垃圾!

有關敕令還沒有送達外省,武三思自然也不知少王將要入事鸞臺,這會兒自是滿心的幸災樂禍,退朝之後甚至不回南省本署,專程繞道玄武門,只是爲了當面奚落少王一番,你個卑賤黔首還敢冒犯親王?

李潼不理會武三思挑釁,自與兩個兄長行出玄武門。雖然說他有報復後計,但不能當面報復回去,心裡總是有些鬱悶,所以在離宮之後便又說道:“先不忙歸邸,去來俊臣家邸!”

老小子害我被奪爵,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老子暫時弄不了武三思,還弄不了你?

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117 權門惡事0180 豈能笑罵由人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188 愛上一匹野馬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103 府佐諸衆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098 禁宮隱細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100 不望獨活0039 羅網常設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102 少王神都行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253 勿謂新王不死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330 給事真幹才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029 李氏爲上0112 神都水深0052 大酺獻樂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226 瘋狂的武周0117 權門惡事0350 艱難皇嗣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225 無兒還有孫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324 寶藏仍未枯竭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032 君子滿朝0150 俱入彀中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242 蜀女有才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078 死而無憾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
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117 權門惡事0180 豈能笑罵由人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188 愛上一匹野馬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103 府佐諸衆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098 禁宮隱細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100 不望獨活0039 羅網常設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102 少王神都行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253 勿謂新王不死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330 給事真幹才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029 李氏爲上0112 神都水深0052 大酺獻樂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226 瘋狂的武周0117 權門惡事0350 艱難皇嗣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225 無兒還有孫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324 寶藏仍未枯竭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032 君子滿朝0150 俱入彀中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242 蜀女有才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078 死而無憾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