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

發生在政事堂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李潼這裡。

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正待在麟臺外署,頓時也是氣不打一處來,當即站起身來便往堂外行去。

шшш★ тTk ān★ c○

擔任麟臺少監的王方慶見狀後忙不迭上前勸阻道:“殿下請息怒,蘇幹歷任內外,資望不弱,今次所以怨態外露,或是另有別情。殿下貿然入省訓問,不知者或將邪言坐實!”

“能有什麼樣的別情,這關西老物自仗家世故情,邪言論事!都水監幾次循規求見,諸多推拒,正事荒廢已經是失職,如此污衊若不應之,真當我懦弱可欺!”

冬官尚書蘇幹,同樣也是出身於關中大姓,乃是前隋宰相蘇威的族孫,關隴方面在朝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對於這些所謂的唐家老臣,李潼向來都是敬而遠之,儘量避免與他們發生直接衝突。

這一次,如果不是唐修忠幾次前往尚書冬官官署求見而不得,而疏浚漕渠的工事又耽誤不起,李潼也犯不上自己出面。

如果真的要以勢壓人,他大可以自己找上南省冬官官署,或者直接登邸去見蘇幹,讓楊再思從中協調,本就是希望有話好好說,有什麼矛盾或誤會,不要直接搞針對,協商着解決。

他自覺得已經算是給了這些老關隴一個面子,卻沒想到自己的面子在對方看來一文不值,反而還指責他徇私竊功。他媽的這功勞也不是憑空變出來的,事情就擺在這裡,你們不幹,還不讓別人幹?

王方慶當然也覺得蘇幹如此指摘真的是有失分寸,別的不說,單單漕運改革是近年來朝廷內政少有的正經操作,而且已經初見成效,卻被指作是代王威弄權術的私計,這一點便讓人接受不了。

不過他阻止代王也並不是沒有理由,只是語重心長道:“如今朝中情勢焦灼,殿下能夠側身於糾紛之外,專注於國計要事,實在不宜再貿然插手。蘇幹其論確是可厭,偏頗之處人皆有見,一時的乖論實在不值得殿下正面應之,朝士輿情自然不會輕饒。”

王方慶的理由也很簡單,如今朝內興起的刑案本就是在針對皇嗣一系的朝臣,蘇幹在朝中擔任要職,本身或許已經在將要被清洗的序列。

代王如果因爲一時的意氣去針對蘇幹,極有可能就會被武氏諸王用作剪除皇嗣黨羽的一把利刃。他們可以藉此拿掉冬官尚書蘇幹,更可以以此爲基礎繼續擴大打擊,牽涉更多的朝士。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代王再想抽身而出就困難了,皇嗣一系爲了自保,未必不會將代王也視作直接的對手,到時候紛爭繼續擴大,繼而波及到已經有了一個良好開端的漕事改革。許多人事方面的佈置難免就會受到波及,可謂得不償失。

李潼當然也明白自己在現階段並不好做什麼立場鮮明的表達,但被人如此打臉也實在有些忍不了,他坐回席中稍作沉吟後,又對王方慶說道:“稍後長史入政事堂,代我向楊相公稍作表意,邪情妖事連累到他,實在不好意思。順便再見一見豆盧相公,替我問一問他,是不是要與我失了和氣!”

心中氣憤稍作收斂後,他便想到該要如何利用此事。直接當面問責蘇幹,既失體面,意義也不大,要問責就問豆盧欽望這個關隴勳貴們檯面上的老大。

儘管豆盧欽望看起來似乎也不太想做這個老大,但誰讓他在那個位置上呢?你的小老弟你自己管不住,惹急了老子連你一起幹!

王方慶見代王殿下已經恢復了冷靜,這才鬆了一口氣,轉又請示道:“求見豆盧相公時,先論是不是一併提及?”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他離開政事堂後就來到了麟臺外省,跟王方慶討論推舉其人進入尚書省文昌臺的事宜。麟臺號爲病坊,王方慶留在這裡也意義不大。

從資望上而言,其人歷職清要,還曾經主政一方,算是己方難得的干將。正好眼下又有這樣的需求,趁着漕運事務已經取得的成績,爲王方慶爭取擔任文昌左右丞,協調南省諸曹司,就不需要事事都求助外人了。

本來李潼跟王方慶還在討論該要爭取朝中何人助議舉薦才能穩妥,蘇幹便撞了上來。

如此事情倒簡單了,大可以將此作爲一個把柄,要挾豆盧欽望在政事堂中推薦王方慶,再加上漕運改革成效有目共睹,有一批中層朝士能夠推波助瀾,儘快敲定此事。

豆盧欽望當下本就戰戰兢兢、步履維艱,有很大機率是不敢再冒險得罪代王。如果因爲蘇幹一時忿言而觸怒代王,讓代王也站在對立面,他這個宰相只怕也就做到頭了,甚至還得考慮整個家族能不能平穩渡過當下這場風波。

兩人這裡剛剛議定,左千牛衛將軍豆盧貞鬆已經匆匆行入麟臺官署,登堂後表示有衛府案事急奏。

千牛衛向來清閒無聊,又能有什麼急情相奏,豆盧貞鬆匆匆來見,無非是代他堂哥豆盧欽望來做說客。李潼跟王方慶遞了一個眼神,示意他照計劃做事,自己則起身與豆盧貞鬆同行返回千牛衛府。

且不說李潼這裡已經商量好了計劃,司刑寺來俊臣得到樑王武三思使人報信後,頓時如聞天籟,即刻召集屬下一班黨徒吩咐道:“即刻推查冬官尚書蘇幹相關人事,我等能否富貴在勢,便應在此人一身!”

這一次被重新啓用,來俊臣看起來較之往年更加囂張,但本身也是有苦說不出。

本來引誣皇嗣是與魏王合謀,可是他這裡好不容易發動起來,魏王卻被軟禁在了魏國寺中,根本不能給他提供什麼場面上的援應,以至於來俊臣不得不陷入到孤軍奮戰的窘境中。

如今的他狀似兇惡,其實也是在用這樣的姿態震懾時流,從而給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入事司刑寺後,他晝夜問案,但能撈到的都是一些小魚小蝦,幾次試圖羅織圍攻一些重要人物,但要麼是關鍵證據不足,要麼是遭到朝士們的聯手抵制。

甚至就連他所就事的司刑寺,以少卿杜景儉爲首的一衆同僚們也對他多加掣肘,讓他不能自由發揮。而一些已經結案入刑的案件,在呈送到刑部秋官的時候,又頻頻被秋官郎中徐有功發還重審。

遲遲不能網入什麼重要的目標,來俊臣也擔心聖皇陛下耐心被逐漸消磨,對他所推審的案事不再保持關注。一旦失去了聖皇陛下的關注與庇護,來俊臣自知他也就死期不遠了,所以是迫切需要搞個大目標。

冬官尚書蘇幹就有足夠的分量,其人官位已經不低,本身又是在朝關隴當中的頭面人物,與許多關隴人家都有往來,一旦羅網,便可藉此進行羅織攀引。

所以這個人本來就是來俊臣心中名單排名靠前的,如今又得到樑王的通聲傳訊,而更妙的是這個蘇幹又剛剛得罪了代王。如果來俊臣還不能將之羅織入刑,投入死獄,那也就乾脆不必混了。

來俊臣的黨徒們本身就有所準備,一俟得到指示便即刻做事,很快便寫成一篇長長的罪狀,細載許多蘇乾的罪狀。而其中最狠毒的一樁,就是蘇幹曾經參與李唐宗室謀反,並與韓王李元嘉之子李撰頻有書信往來。

之所以援引這樁舊罪而非將蘇幹強引入來俊臣當下所推皇嗣謀反案,一則是因爲許多關隴人家曲隱都被西京的宰相李昭德所封鎖,來俊臣根本就掌握不到。

二則來俊臣起家就是告密李唐宗室作亂,所以對於這樁已經過去數年之久的案事內情也最瞭解。

他攀誣蘇幹,也並非信口開河,韓王李元嘉舊封徐王時,蘇幹便曾擔任其王府記室,且其後兩家頗有交情往來。

天授舊年,來俊臣忙於在朝中獵殺宰相、炮製冤獄,而蘇幹則在河北擔任外州刺史,並沒有被來俊臣列作第一序列的目標,所以這些舊事便沉於案底,還沒來得及被引用出來,眼下正可以拿來應急。

來俊臣自知聖皇陛下對李唐宗室與關隴勳貴勾結謀反向來是零容忍,一旦發現端倪,則必嚴查到底。等到蘇幹被引入刑案之中,再要如何詳論其罪,那就要看來俊臣的臨場發揮了。

手持這一份罪狀,來俊臣直入司刑寺直堂,將案卷擺在司刑少卿杜景儉案頭,並說道:“卑職新發逆案隱情,請少卿審批,即刻提捕案犯!”

杜景儉聽到這話,既有些煩躁,又不乏好奇,來俊臣這傢伙素來獨斷專行,一般提捕案犯向來不作登堂請示,今天怎麼倒將他這個少卿放在眼中了?

可是當他展開案卷匆匆一覽後,臉色登時一變,凝聲道:“案事重大,究竟有沒有罪實可證?”

“少卿同樣久事刑司,案犯仍然逍遙於外,不經審斷,又談什麼罪實?”

看着杜景儉陡然變色的神情,來俊臣冷笑一聲,復將案卷抓在手中,並繼續說道:“既然少卿也不敢作審批,那就由卑職親自前往罷!卑職推案,須臾至大,爲求從速破案,有時不暇登堂奏告,還請少卿勿責!”

他根本也沒打算讓杜景儉審批,只是藉由此事警告杜景儉,老子隨手就能搞出大事件,你如果再橫加阻撓,隨時都有可能把自己也陷入其中!

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078 死而無憾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217 西京可守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101 出閣河東王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032 君子滿朝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207 李氏名駒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120 諸用仰於國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035 嬌花藏毒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081 少王險計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399 行驛命案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040 內教坊伶人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032 君子滿朝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124 朔邊良才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261 不欺少年窮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017 兄弟殊異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265 順水推舟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070 頌聖臺閣體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47 嵩陽道大總管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005 再愛我一次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251 不當大用0173 算你跑得快
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078 死而無憾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217 西京可守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101 出閣河東王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032 君子滿朝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207 李氏名駒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120 諸用仰於國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035 嬌花藏毒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081 少王險計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399 行驛命案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040 內教坊伶人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032 君子滿朝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124 朔邊良才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261 不欺少年窮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017 兄弟殊異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265 順水推舟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070 頌聖臺閣體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47 嵩陽道大總管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005 再愛我一次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251 不當大用0173 算你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