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

湟源大營中,到處都洋溢着一股得勝的喜悅。得知雍王將要入營,黑齒常之更率領一干將校策馬出營。

“末將等幸不辱命,今日午前攻克蕃國烏嶺橫堡,大軍即日便可次第入駐,待時以擊!”

遠遠的,黑齒常之便翻身下馬,趨行至雍王馬前,攬轡叉手,神態間的自豪之情並不遜於麾下年輕的兵長們。

眼見黑齒常之此態,李潼眉頭隱隱一皺,繼而便點點頭,於馬背上振臂揮鞭並大笑道:“衆將士勇武可觀,積此初捷,大功可望!”

衆將領們聽到這話,也都紛紛笑逐顏開,下馬列行至雍王儀駕之前,叉手並呼道:“殿下恩威教使,卑職等唯捐身以報,獵蕃青海,揚我軍威!”

一衆人簇擁着雍王一行直往湟源大營而去,行途多有營士們眼見到雍王入營,也都各列道左高呼爲賀。

跟隨在雍王后方的婁師德眼見雍王與衆將士們互動親切,心中又是不乏感慨,雍王入隴時間不長,但已經在河源軍中頗積恩威,的確是有過人之處啊!

入營之後,閒雜人等一概退去,中軍甲士將大營團團保護起來。帳內衆將各自落座,黑齒常之等纔來得及與婁師德小敘別情。

“婁公今次復歸河源,舊人得以聚於雍王殿下帳前受教領事,青海此戰無疑更得勝算!”

久別重逢,再次見到婁師德這個老搭檔,黑齒常之臉上笑容滿滿。婁師德也熱情的與衆將士們問候寒暄,難耐喜悅之情。

河源軍是在高宗儀鳳年間李敬玄兵敗承風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承風嶺一戰,李敬玄不習兵事、十八萬唐軍大敗虧輸。而這場戰事,也並非全無收穫,黑齒常之與婁師德這對搭檔就是在這一場戰爭中脫穎而出。

黑齒常之自不待言,若非他率領精衆死士夜襲吐蕃大軍,李敬玄所部幾乎不能退回赤嶺以東。

至於婁師德,同樣表現出色,受命收攏敗卒,讓逃散在青海以南的唐軍潰衆們得以返回鄯州,並在赤嶺與吐蕃大將進行談判,才初步穩定住了此邊形勢。

後來河源軍建立,黑齒常之以河源軍大使主管軍務,婁師德則以河源軍司馬主管營田事宜,彼此之間可以說是有患難與共的交情。後來黑齒常之被調離河源,婁師德更是留守於此獨當局面。

眼下婁師德再次返回河源,無論黑齒常之還是河源軍衆將士,也無不歡欣鼓舞。對河源軍將士而言,這兩人搭配,就是他們最信服的領導。

李潼也沒有強違人意,只是坐在帳中笑看婁師德與在場衆人寒暄問候,給他們留下一點交流的時間。

一直等到衆將士全都住口,他才又開口說道:“攻拔烏嶺橫堡一戰,是否仍存曲隱?”

聽到雍王這問題,黑齒常之也點點頭,臉上笑容收斂,沉聲道:“烏嶺橫堡乃蕃國海東甲伍集散之地,此前遊弈互攻,我軍都始終難以靠近其地。近日戰況雖然不差,連拔左近數堡,但較之合圍烏嶺橫堡,仍有幾處阻滯。昨夜圍攻,只是叩關示警,逼迫蕃國將遊弈之師聚回堡中,以求一戰克之,但烏嶺橫堡卻被就此奪下……”

聽到黑齒常之這番解釋,李潼才明白這場勝利來的蹊蹺,僅僅只是一次佯攻,便攻克了蕃國在赤嶺西麓最大的一處堡壘,自然讓人感覺怪異。

“蕃國這是主動退去?遊弈尋探海東,可發現什麼不尋常的地方?”

想了想之後,李潼又繼續問道。

黑齒常之搖了搖頭:“海東並沒有特殊的軍伍調動,但也並不排除暗中聚衆的可能。畢竟我客軍遊師,不能望盡賊之虛實。海東地勢不乏溝壑,蕃卒遊蕩之旅、不習傍城爲戰,在海東也沒有設置太多烽堡爲守。”

吐蕃剛剛從部落轉爲中央集權的政權未久,其民風仍然沒有完全轉化過來,雖築城而不居,更習慣氈帳遊徙的舊俗。也就是在赤嶺這一線因爲要發揮地勢地理的阻斷之效,才學着唐軍建築一些烽堡。

但是離開赤嶺範圍,吐蕃雖然基本控制了青海周邊的吐谷渾地,但卻並沒有大修城池作爲區域中心。這樣的習性,也就造成了幾乎沒有什麼擁有極大戰略價值的目標存在,唐軍即便入境,都找不到什麼可以圍而攻之的城池。

吐蕃軍隊,可以不受城池的限制,依託地利任意集散。像大非川、承風嶺兩次大戰,都是誘使唐軍深入其境,然後再集結優勢兵力發起進攻。

黑齒常之又說道:“此前幾次大敗,遺患至今,使得每與蕃國論戰,軍心都忐忑不穩。眼下攻克烏嶺橫堡一戰雖然蹊蹺,但也不敢讓將士知悉詳隱,若疑蕃國另有潛途,軍勢恐將不振……”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認同黑齒常之這一看法。有選擇的釋放利好消息,這也是身爲將帥必須要掌握的技巧。一旦將士心生恐慌畏懼之情,那這一場戰爭不打也罷。就算心知這城堡攻克的有怪異,但也只能宣傳這是一場了不起的勝利。

李潼還未入營,便意識到這一點,就是察覺到黑齒常之的情緒太過外露了。他與黑齒常之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但瞭解也不算淺,其人秉性穩健、自有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靜氣,若是常規的戰法攻克敵方堅堡,就算有什麼情緒激動也絕不會如此做作外露。

“蕃國主動退軍,要麼是國中有變,需要收縮青海周邊防控之力,要麼是故技重施,以此驕我軍心、誘我深入其境。”

“末將等私論,也無出這兩種情況。究竟是哪一種,則就不好說。蕃國君臣矛盾深刻,欽陵或是不敢與我軍長時纏鬥、被牽扯軍力,因此主動回縮。若非棄地自保,則就有可能是暗聚甲徒,寄望定勢一役。”

黑齒常之對雍王的看法更作闡述,並補充道:“無論哪一種情況,欽陵都是不願與我軍長久纏鬥。敵所不欲,我則必行,再向海東行軍,也應以穩妥爲上計,步步爲營,不可輕率冒進。”

講到這裡,黑齒常之望向雍王殿下的眼神中更有幾分欽佩,並不乏感慨道:“殿下善撫隴邊情勢,聚結諸力以助軍事,使我大軍能守從容、長久之計。欽陵既無內外同心同欲的處境,需要定策於亂、於急,則無論後計如何,此戰不戰已敗!”

赤嶺一線的唐軍與吐蕃軍隊,雖然可以說是兩國最精銳的部伍,但也都面對一個相同的困境,那就是後方不穩,無法跨越赤嶺進行長期的經營,以時間累積戰略優勢。

但隨着雍王登隴,統合各方的力量,河源軍在這方面的困境已經有所緩解。有着豐富的後勤儲備,黑齒常之自可以不爭一時之功,制定一個在海東長線發展的戰略。

可是反觀吐蕃方面,放棄赤嶺防線,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其實都是一種勢弱的表現。就算欽陵打算複製此前兩場大勝,但其計策能否成功,是建立在唐軍會不會長驅直入的基礎上,這本身就是一種戰術上的被動。

在單兵素質方面,吐蕃軍隊就算精勇兇狠,但也並沒有強大到不可戰勝,甚至於還要隱隱弱於唐軍。

這也不是關起門來妄自尊大,吐蕃與大唐長達兩百年的戰爭史,大大小小戰鬥無數,可以說只要沒有高原氣候的戰鬥環境壓制,吐蕃一直都是敗多勝少。

當然,獨特的高原氣候也是吐蕃軍隊的優勢之一,不成貶低其戰鬥力的理由。但哪怕是在高原作戰,當大唐戰略調控得當、沒有顧此失彼的情況下,與吐蕃作戰也並不虛弱。

天寶年間哥舒翰攻克石堡城後,在青海海東築城,當時就已經打得吐蕃不敢靠近青海周邊。如果不是安史之亂爆發,隴右精銳全面內撤,又怎麼會有隴右完全淪陷的慘劇發生!

饒是吐蕃已經佔據瞭如此強大的戰略優勢,仍然拿安西鎮守的孤軍無計可施。所以在戰鬥力方面,真不必對吐蕃過分的妖魔化。

特別大非川一役,薛仁貴長驅直入、甚至都打到了烏海這一吐谷渾的西面邊境,但卻因爲後路配合失當,不得不退守大非川。進退之間,唐軍戰鬥力已經嚴重消耗,而這種軍勢的反覆,又給了吐蕃大軍圍聚的機會,四十萬大軍圍殺五萬唐軍疲敝之旅。

所以無論如何,李潼都不會再重複這一錯誤。老子錢糧不缺,就是率軍來青海旅遊的,鬼他麼才傻呵呵直往青海內境跑步前進的送人頭。

如今的吐蕃軍神,正是內憂外患、焦頭爛額,其人未能在第一時間便發起對隴右的攻勢,讓李潼能夠入隴進行一番整合,現在隴右戰線已經能夠勉強支持長期對耗。只要能夠長期維持在青海周邊的存在感,就能讓欽陵所統吐谷渾部分崩離析的越來越快。

無論欽陵打得什麼主意,赤嶺全線貫通,對河源軍而言都是一個新的起點。當李潼在湟源大營中與衆將商量下一步行軍計劃的時候,西域方面的使者也抵達了鄯城,正是李潼心心念唸的張仁願。

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241 秀姿動人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048 內教坊諸事0235 義伎捐金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447 嵩陽道大總管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061 佳人再贈香0148 橫財浸金汁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177 大王才思敏捷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052 大酺獻樂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307 南望老人星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070 頌聖臺閣體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154 宰相入刑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031 不是一路人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152 潛龍怒音0290 懼親如仇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059 生人探幽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263 娘子隨戲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楔子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290 懼親如仇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223 軟飯香糯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319 巽郎才壯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031 不是一路人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294 門人遇襲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378 坐皇帝,立皇孫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284 禍水東引0119 伴遊金吾衛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306 魏王不壽
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241 秀姿動人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048 內教坊諸事0235 義伎捐金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447 嵩陽道大總管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061 佳人再贈香0148 橫財浸金汁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177 大王才思敏捷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052 大酺獻樂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307 南望老人星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070 頌聖臺閣體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154 宰相入刑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031 不是一路人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152 潛龍怒音0290 懼親如仇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059 生人探幽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263 娘子隨戲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楔子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290 懼親如仇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223 軟飯香糯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319 巽郎才壯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031 不是一路人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294 門人遇襲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378 坐皇帝,立皇孫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284 禍水東引0119 伴遊金吾衛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306 魏王不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