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

因爲路上耽擱了一些時間,兄弟兩人到家時,夜色已經極深。但就算是到了這個時刻,邸中中堂裡仍是燈火通明,絲竹戲樂聲不絕於耳。

“走罷,我先送你歸舍。”

下車後,薛崇訓看了一眼中堂,眼神裡頗有幾分無奈並煩躁,拉起薛崇簡的手便要往後堂行去。

然而薛崇簡卻甩開了他,蹦蹦跳跳便向中堂去,一邊跑着還一邊叫喊道:“阿母,阿兄他回家啦!”

見到這一幕,薛崇訓頓時大感頭疼,也只能硬着頭皮向中堂行去,剛剛步入廳堂中,便聽到母親的嗔怒聲:“回來便回來,又是什麼大事,值得大聲宣揚?要不要全家人出門迎接?”

“二郎無狀,擾到了阿母同各位賓客,實在失禮。”

對於母親這樣的態度,薛崇訓也並不感到意外,入前去拜見阿母,並不無歉意的說道。

堂中在席者十幾人,有男有女,見薛崇訓入堂,也都紛紛起身問候,連道不妨。

太平公主聞言後只是冷哼一聲,擺手屏退堂中的歌戲伶人們,才又望着長子一臉不悅道:“帶着少弟出門,卻還在外浪戲這麼久。你兄弟幼稚愛鬧,難道家裡就沒有別的事情能夠讓你勞心過問?”

“阿母,你這可怪錯了我!今夜回來這麼晚,可不是我自己貪玩耽擱,是阿兄偏要停在路上,同人說些無聊閒話……”

薛崇簡年齡既小,又遠比兄長更得母親喜愛,登堂打過招呼後,便一屁股坐在母親席側,抓起案上水果便大嚼起來,聽到母親這斥聲,便是一臉的不滿,一五一十的便將道途中事講出來,全不理會兄長瞪向他的那眼神。

見這小子到家見到阿母、轉頭便忘了自己的叮囑,薛崇訓雖氣惱但也無用,心知此夜又少不了捱上一頓訓斥。

果然,太平公主在聽完少子講述後,臉色頓時一沉,冷聲道:“這人倒是討得好人情,我自家兒子,自己都不作煩擾。他滿腔雜計,倒是張口即來。怎麼,難道家中無米作炊,要靠小輩去出門奔走營張生計?你答應他沒有?”

見母親全無顧忌的將家中情事紛爭在人前講出,薛崇訓心裡既無奈又尷尬,他視線一轉望向殿內衆客人們說道:“天時已經不早,諸位若要留宿,便着家人準備客舍。若還有事相催,便給車馬引送。我母子有話要說,請恕不便久陪了。”

如今的太平公主,處境較之早年在東都洛陽時大不相同,雖然也有滿堂的賓客,但較之往年有着極大的差別。特別是在出身與地位方面,更是有着天壤之別。

往年在東都時,即便不說滿朝朱紫盡爲座上賓客,但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都與太平公主保持着密切的互動往來。可是如今,真正勢位中人登門者越來越少,不僅僅只是因爲太平公主失勢、人情涼薄,更在於如今京畿的政治形勢較之往年東都大爲不同。

如今世道井然有序,凡有志力者俱勤於謀功,而能受到聖人賞識並授以官職勢位的,更加不會是隻熱衷在人情內鑽營卻無補世道政治之人。就連薛崇訓這個嫡親的兒子,每每忙碌起來都無暇常常歸邸問候阿母,更不要說其他人。

所以到如今還湊在太平公主面前、不分晝夜湊趣起鬨的,想也可知會是什麼樣的貨色。

薛崇訓近年來雖然不常歸家,但視線一掃瞧見這些人也都不是什麼陌生面孔,既有家道中落的勳貴子弟,也有犯錯遭貶的官員,同樣也不乏市井中的富商豪客們。

畢竟如今的太平公主雖然勢位上難作施謀,但因有大長公主這層身份,對這些人而言仍是高不可攀。如今既然願意折節下交、納爲賓客,他們自然也都趨之若鶩。就算不能因此獲得什麼實際的好處,可是出入的久了混個臉熟,對自身的身份也是一種擡高。

對於這些人,薛崇訓自然不怎麼看得上眼,之前肯好聲說上幾句話,那是顧及母親的面子,可是接下來要說的話便不足爲外人道,索性便直接開口趕客。

聽到薛崇訓這麼說,堂中衆人便連忙尷尬起身,而太平公主則眉頭一挑、拍案怒聲道:“你久不歸家,何處惹來這種狂性?我何時開宴、何時罷宴,要你來過問?要使你主人驕態,滾回你自家府邸,我家廳堂卻無你發威之處!”

“兒子怎麼敢?只是阿母也說歸家已晚,擔心阿母有失作息調和。且近日心裡多積煩悶,想同阿母傾訴求教,舒憂解困,才斗膽作此厭言。”

見母親勃然色變,薛崇訓連忙叩在席前,恭聲說道。

“人事常有艱難,少監既有困擾求告,我等自然不敢再列席充此惡客。大長公主嘉年裕長,相會娛樂也並不急在短時。今日便先告辭,來日再登貴邸拜訪殿下。”

這些賓客們也並非全無眼色,眼見到這一幕哪裡還待得住,於是便紛紛拱手告辭。

太平公主之所以如此惱怒,當然也不是因爲多看重這些客人們,主要還是感覺受到了兒子的冒犯,此時見到兒子跪地告罪,心氣略有平緩,對於衆人的告辭便也不怎麼放在心上,只是擺手讓家奴將他們盡數送出府去。

待到衆人全都離開後,太平公主視線才又轉回兒子身上,凝聲說道:“我再跟你說一遍,你要記住!那劣人無論向你告請什麼,你都不準答應!如今我還留他在邸,給一份衣食,已經是不小的恩惠。他自己怯懦無能、諸事不成,在內在外無分毫助補於事,如今竟還要貪惠於我兒子,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太平公主對武攸暨的怨氣自是由來已久,特別近年來自己的境遇也不如往年,這一份怨氣不免便更加的倍增。如果不是因爲早前惹怒阿母,讓她不敢再作恣意之舉,甚至於都想直接宣告和離,將之趕出家門。

眼下雖然還同居於一邸之內,但也已經是形同陌路,夫妻關係早已經名存實亡。再加上太平公主有所遷怒的緣故,彼此間的情分較之陌生人還要更加不如。

所以她非但自己不願幫助武攸暨,更加不準兒子幫這一個忙。人生際遇的不如意,良言善氣的安慰遠比不上看到一個比自己更加倒黴的人能更得開解。如今的她對於武攸暨,就是一種比較純粹的折磨。

薛崇訓倒是不能完全領會自家阿母這複雜的心情,但他也並不想再就此糾纏下去。雖然說他對武攸暨這個繼父也談不上多深刻的感情,但是隨着年齡越大、歷事越深,就越來越有些反感母親對他方方面面、爲人處事的干涉與把控。

略作沉吟後,他才又繼續說道:“這只是一樁小事,不值得母子爲其爭執不休。與其關心這類閒雜,阿母不如想想今日大內發生的事情,該要如何補救。”

“大內發生了什麼事?不就是那幾個小子入宮參宴,怎麼、難道還有別的事端發生?”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太平公主聞言後並不怎麼傷心,隨口冷笑道:“無非聖人狹念難容,太皇太后代他做上一把惡人,出言訓斥告誡一番。可那幾個小子故怨深刻,服喪幾年,野性難收,未必就會服從他們祖母的管教。莫非因此吵鬧起來,場面搞得有些難看?”

她今天之所以不去宮中參加宴會、而是在家中宴請一些無聊之人稍作消遣,除了跟聖人之間彼此互厭之外,也是因爲料到了這一層,覺得這場所謂家宴多半是宴無好宴、或許就會不歡而散,不忍見那幾個小子被敲打得尷尬難堪,索性不去湊那個熱鬧。

對於她四兄那幾個兒子,她倒也沒有多大感情。但大凡人事總怕對比,如今的她跟往年比起來,越發感覺四兄在位時待他更高,投桃報李下、她對那幾個小子該要關照一番。

可是眼下她跟阿母、跟聖人關係都處的很差,若真在場要發言相助,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反而自己也要遭受牽連。既然惹不起,那就躲着。

“阿母你可真精明啊,都沒有到場,說起來卻跟親眼見到一樣。我本來還有些想不通,太皇太后爲什麼那麼厭惡幾個表兄,原來是阿母說的這一層緣故啊!”

聽到母親這麼說,薛崇簡放下手中瓜果,瞪大眼一臉詫異的感慨道。

“那是自然,你家阿母對人對情只是不肯用心罷了,大凡肯用三分心機,什麼事情能脫出我的料算?只是有的小子,自以爲傍住巧妙人事,不願再多聽你阿母的教導!”

聽到少子這番感慨,太平公主也是笑逐顏開,摸着薛崇簡小腦瓜得意說道,同時視線向長子瞥去,忍不住便要再敲打一番。

薛崇訓聽到這母子吹捧,嘴角泛起一絲苦笑,並嘆息道:“若果如此言,開元元年那時,阿母你又何必……”

“你住口!你今日歸家,是不是一定要激怒你母才肯滿意?”

聽到這樁舊事,太平公主頓時一臉的羞惱。正是因爲當年這事栽在聖人手裡,非但她興弄產業的長計遭到打擊,就連原本的儲蓄都遭到了極大的虧空,以至於不得不在家中招待一些卑賤商賈,通過他們的進禮來獲取一些週轉,維持住生活的場面。

所以這件事也是讓太平公主既感到心痛、又深覺羞恥,現在兒子竟然敢哪壺不開提哪壺,特別是在她剛剛自我吹捧一番後,自然也就更加的惱怒。

“我哪裡敢……唉,還是讓二郎跟阿母你講一講,今日大內宴中究竟發生了什麼罷。”

被母親如此訓斥,薛崇訓自是大感委屈,索性不再說下去。

而太平公主聽到這裡,心中頓時一突,也顧不上再生兒子的氣,只是望着少子不無緊張道:“二郎,你告訴阿母,今日大內的吵鬧,是不是有關一個名叫隱孃的女子?”

“阿、阿母連這都能猜得到?阿母,你簡直是太……”

薛崇簡聞言後,眼睛頓時瞪得更大,望向母親的眼神如觀神明一般。

“快說!”

太平公主這會兒卻沒了再誇耀自己智計的心情,擡手給了這小子後腦勺一巴掌,語調急促的怒聲催促道。

“是、是,阿母你猜的不錯……”

無端端被抽了一巴掌,薛崇簡自然大感委屈,但見母親眼神兇惡,也實在不敢叫屈,忙不迭將今日宴上所見事情講述一番。

“這、這……怎麼會這樣?這蠢物、這蠢物,明知今日家宴,她怎麼敢向前迎湊?還有那小子,他、他是怎樣的色迷心竅,怎麼竟做出這種非分的請求!”

太平公主在聽完後,頓時也有些慌了神,直從席中坐起,不再追問少子,而是瞪眼望着長子疾聲發問道:“你離宮之前,太皇太后、聖人有沒有跟你說什麼,他們又做了什麼?”

“太皇太后怒極失態,忿起離席,聖人也同行送回寢宮,之後我們便離開了大內……”

“蠢!你也是個蠢物,旁人不知,你難道不知你母陷此泥沼?怎麼就這麼順從離開?無論如何,都得上前探問幾句……”

太平公主聞言後又是恨恨斥罵道,但這會兒卻再也顧不得繼續追究,只是皺眉道:“竟發生這種事情,阿母心內必是怨極了我……要儘快入宮、不、這麼去就是自投羅網,她正在盛怒,必然不肯放過我……準備車駕,我要……”

“事雖不堪,但畢竟不成,阿母你又何必……”

薛崇訓見母親如此緊張,一時間也有不解,上前正待安慰。

“不要說話!你懂什麼事情輕重……快去準備車駕,說不定中使已在途中!我要去隆慶坊、這也不安全,還是行的遠一些,去河東!對,我要歸鄉!你留在家裡,若稍後中使到來,先不要多說,拖延片刻、拖不住了,才準告訴中使我已經出城,回蒲州去、給你亡父修整墳塋……是了,就這麼說,我回河東,操勞亡人事務,短時內都不會再回長安!”

一時間太平公主心裡閃過數個念頭,並很快便想到了一個還算不錯的藉口,但她這會兒也顧不上得意,心知若走的遲了,可能哪裡都去不了。且因爲這一樁事,阿母也絕不會再爲她發聲,多半是要被拘禁邸中、不能再幹問外事。

雖然說就算逃去河東,也逃不脫聖人毒掌,但更大可能是被就地拘押。聖人和太皇太后必然也是想低調處理此事,只要她離了京畿,也不會大張旗鼓的將她捉拿拘禁。留在地方上避避風頭,等到事情淡了,還有乞求回京的轉機,可若直接被控在京中,或許餘生所見都難出四面院牆!

這麼想雖然有些嚴重,可太平公主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既然眼見到危機,就絕不對那小子的手段是否仁慈還存幻想。

0016 大唐潑婦0328 野狐宰相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032 君子滿朝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432 達則兼濟天下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080 豬狗之才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086 曲樂動人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094 大酺禮畢0083 途窮生戾氣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193 太平托子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180 豈能笑罵由人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025 不如降黃巢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042 能奏《武媚娘》否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261 不欺少年窮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262 謀殺河東王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054 鎖喉之臣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072 天賦異稟0007 上陽宮官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149 舊事再起波瀾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173 算你跑得快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074 《萬象》美哉0368 薛郎鐵頭0216 急流勇退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217 西京可守0319 巽郎才壯0193 太平托子0009 聖心取捨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087 蓮生獻經0043 進學內文學館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楔子0269 西京此夜驚魂0059 生人探幽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371 爲王先驅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287 靈前敲詐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081 少王險計
0016 大唐潑婦0328 野狐宰相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032 君子滿朝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432 達則兼濟天下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080 豬狗之才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086 曲樂動人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094 大酺禮畢0083 途窮生戾氣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193 太平托子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180 豈能笑罵由人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025 不如降黃巢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042 能奏《武媚娘》否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261 不欺少年窮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262 謀殺河東王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054 鎖喉之臣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072 天賦異稟0007 上陽宮官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149 舊事再起波瀾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173 算你跑得快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074 《萬象》美哉0368 薛郎鐵頭0216 急流勇退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217 西京可守0319 巽郎才壯0193 太平托子0009 聖心取捨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087 蓮生獻經0043 進學內文學館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楔子0269 西京此夜驚魂0059 生人探幽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371 爲王先驅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287 靈前敲詐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081 少王險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