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

送走了韋乞力徐之後,郭知運又拿過幾卷文書就案攤開,但卻因爲情緒紛亂,完全看不到心裡去。

“國勢中興如此辛苦,總有邪流不安本分……”

他突然將手中的毛筆摔在了案上,口中忿忿低聲道。

韋乞力徐言道吐蕃副使尚秋桑逗留長安、意欲潛結暗通大唐國中意欲和親之人,意中所指自然就是聖駕東遷之前遭受懲罰的臨淄王李隆基。

雖然臨淄王受懲的罪名是夜中私會臺省大臣,但具體的事由卻更加複雜。這件事在當時的長安城中也頗受關注,臨淄王刻薄倫情的私計很是引起了一番時流的非議,吐蕃使者們要探聽到這一樁事並不困難。

郭知運執掌軍司且正逢徵事忙碌,本不欲過多的干涉本職之內的事情,更何況宗家情勢取斷如何、歷來都是一個大臣不可輕易置喙的敏感話題。

但在得了韋乞力徐的告密之後,他卻想不在意此事都難,心裡是非常擔心蕃使或會與宗家近戚產生什麼實質性的聯絡往來,從而再次衍生出什麼紛亂波折出來。

郭知運本是河源軍出身,當年身在戰場一線負責抵抗吐蕃的侵擾叩邊,可以說是一步一步、親身經歷大唐在與吐蕃的對抗中從弱勢轉爲強勢,並最終收復青海,將吐蕃的勢力驅趕回高原本土。

這當中的辛苦唯有他們這些河源老將士們感受最爲深刻,如今所達成的成果也讓他們分外感到欣慰與珍惜。

雖然說臨淄王欲遣妹和親的做法並未被朝廷正式問罪,但還是讓他們這些河源老將士們心裡感到很不舒服。

和親與否乃營邊大計,但在此之前,河源軍二十多年辛苦守邊,且在青海戰線已經做出了突破性的成就,若仍免不了贈女賄結吐蕃,這不啻於在說河源軍過往多年的努力意義大打折扣。

除了情感上的牴觸之外,郭知運理智上也覺得臨淄王這番做法是在添亂。從高宗年間開始,吐蕃便有請求和親的計議,當時掌權的噶爾欽陵更獅子大開口、想要大唐割許黃河九曲的之地爲和親的禮物。

如今的吐蕃自不復當年的強勢,不敢再提出這樣過分的要求。但若欲與之和親,仍需慎重考量,不可讓蕃胡邪情攪亂大唐的內部情勢。換言之即便要和親,也決不可從相王一脈當中揀取女子。

郭知運也是經歷過當年兩京鬥勢的紛亂,自然深知這對家國傷害之大。他的立場自是站在當今聖人一方,只覺得故相王屢得大器卻全都不能久享,是天意啓示不得眷顧,強違天命自有災殃及身,此事果然也得應驗。

臨淄王生此事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他是不滿朝廷對他的際遇安排,所以纔想另覓出路。可是對當年的行臺故員們來說,他們是極不樂見故相王嗣子再次勢位顯赫。

無論臨淄王用心是否純正,但當年故事所涉人衆總是難免心存驚疑。他一旦擁權在手,也必然會給已經穩定下來的時局增添新的裂痕。

哪怕就事論事,臨淄王也並沒有表現出朝政大事缺其不可的稟賦才幹。時流朝士們對他們兄弟的牴觸與排斥,也談不上嫉賢妒能,只是希望從武周舊年一直延續到靖國時期的國內紛亂能夠在此開元一朝劃下一個句號,不要再故事糾纏、再生波瀾。

心中思忖許久,郭知運心情還是很難安靜下來,無論聖人對此是如何看法並處斷,他既然聞知此事,上奏聖人也是他作爲臣員應盡的本分。

於是郭知運便站起身來,離開大內皇城,直往上陽宮而去。

“日前武舉應徵諸事未及略定,郭卿復又頻叩直殿,是唯恐我文案冷清啊!”

上陽宮觀風殿中,聖人望着被宦者引領登殿的郭知運笑語說道。這段時間軍機繁忙,除了一些即定的事務之外,還常有新的事情涌現出來。

比如在八月初便完成的今夏武舉,許多選舉人們不想接受武舉選授的職事,卻希望能夠投身於北征戰事中、奮取更大的事功。羣情殷切,朝廷在商討一番後便決定再加試製舉,從一干武選人當中選募徵邊伏遠之才,編入北征大軍之中。

諸多事情的審議,以至於聖人這段時間見郭知運比見自家娘子還要頻繁,等到郭知運又來入殿拜見,他便忍不住笑語打趣道。

郭知運這會兒心情卻談不上輕鬆,趨行入殿叩拜見禮之後,便正色說道:“臣日前偶遇蕃使韋乞力徐,約定今日樞密院官衙相見,商討蕃軍助戰事宜。不意韋乞力徐於事情之外另作別樣啓告,臣不敢專斷獨決,唯啓奏聖人……”

於是他便將此前在署同韋乞力徐的一番談話詳奏一番,也並不特意凸顯蕃使將要暗通臨淄王一事。

李潼在聽完郭知運的奏報後,便忍不住微笑道:“世事流轉,實在玄妙。吾國君臣尚無西康封建之議,蕃國大相竟然急切請封,其妖情如此,國運如何能興?”

講到這話的時候,李潼心中也是感慨大生。

吐蕃的強盛、乃至於與大唐彼此糾纏兩百多年之久,大而言之自有高原氣候轉暖、生產力有了長足的發展,從而在客觀上提供了統一與強大的機會。但在這當中,關鍵人事的影響也是功不可沒。

吐蕃的前期,一切故事只圍繞松贊干布這一雄主與噶爾家這權臣氏族進行。其由盛轉衰便在於噶爾家的覆滅,自此之後被論欽陵統治數十年之久的唐蕃戰場便迎來了轉機,大唐也熬過了武周與中宗朝的動盪,在開元天寶之交已經是將吐蕃按在地上捶打。

當時的吐蕃雖然還沒到生死存亡之際,但若那時局勢再持續一些年,外部的增量不足,國中也必將弊病叢生。但是一場安史之亂讓吐蕃趁機直接鯨吞隴右,獲得了遠超前人的巨大進步增量,於是便又有了底蘊維持百十年的折騰。

當下這個時空,吐蕃的一場內訌分裂在大唐的干涉與趁火打劫之下,所造成的傷害要更加的深刻。到如今,就連其國大相都公然奔赴大唐來賣國邀寵,老實說,李潼心裡真是充滿了得意。

韋乞力徐希望藉助大唐的勢力、從而讓他們這些原本屬於孫波的豪強們抽離出吐蕃這團泥沼,自然給大唐封建西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但眼下仍然不是決議定計的好時機,現在還有一個和親的畫餅吊住吐蕃一衆勢力,讓他們不至於徹底的絕望並同大唐再作決裂。趁着這段時間,大唐正能安心的解決突厥問題。

等到北線戰事了結,纔是正式插手分裂吐蕃的時刻。至於韋乞力徐許諾的那一萬僧兵助戰,老實說對大唐而言也不算是什麼難以拒絕的助力。吐蕃軍隊的戰鬥力雖然頗爲可觀,但也不至於成爲漠北戰場上的勝負手。

略作沉吟後,李潼便又笑語道:“既然吐蕃是在誇口,並無兵員具備,那隴邊戎旅調度也無須再顧此節。事後再着光祿寺就事問責,我大唐軍機徵命豈容吐蕃邪流弄作玩笑!我國甲兵雄盛,不仰蕃兵助勢,彼若不信,來年大可邏娑城外陳甲列陣、具觀勢力!”

郭知運聞言後便點頭應是,但在等候了片刻之後,見聖人並未再作別樣交代,於是便又忍不住低聲提醒道:“除了蕃兵虛員失期之外,韋乞力徐所告另有副使逗留長安一事,臣怯覺不可忽視。今聖駕留頓東都,長安尚有別情在拘,若不加嚴密審察,恐小患變大……”

這件事李潼自然不會忽略,只是沒打算在郭知運面前提及。

此刻見郭知運主動講起,於是他便垂首望着郭知運笑語問道:“那麼依郭卿所見,此事又當如何處理?”

“蕃國副使奸言軍機,亂我征程調度,已經不是賓使失禮的小錯,而是擾亂軍國計議的大罪,需作敵國以待、設法刑之!宜着京營一旅入長安捕拿凡所相關人事,傳書蕃國、召其國中刑司入朝並作推審論罪。”

聽到聖人的詢問,郭知運張口便講出一個處斷蕃使的一個方案,可是在講到別的問題時,他便稍顯遲疑,略作猶豫之後才又說道:“當中所涉國中隱情,臣既非有司事員,不敢越案進言。聖聽清晰、聖視分明……”

聽到郭知運態度截然相反的回答,李潼不免一樂,但仍只是長嘆一聲,並不言明自己的打算。

郭知運見聖人仍有遲疑之態,索性免冠深拜道:“聖人本非順守太平之人主,臣等亦非平流進取之庸員。往者君臣一志、中興社稷,今雖勢位榮享,但臣等亦不改初心!若癰疽加身,剜骨亦不爲痛!臣寒伍卑員,幸在天眷垂顧,在朝班前、在戶列戟,用則不辭!”

“有此忠誠羣輔,朕又有何憂?”

聽到郭知運如此表態,李潼也是頗受感動,不再繼續迴避這個話題,直在殿中召來楊思勖吩咐道:“持我敕書,馳驛奔赴長安,着長安留守府加設京營一旅駐守臨淄王邸,王邸凡所人事往來,雍州長史旬日察顧、不得有誤!”

0108 等你長大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033 雕蟲與公賞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034 狄公滿腹荊棘0051 《逍遙王》0087 蓮生獻經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274 只待神都制命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030 百騎軍士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054 鎖喉之臣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076 祈求長生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001 大唐宗王0146 好狗戀舊槽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242 蜀女有才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105 人間滋味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248 太平積忿0211 不宜輕沾俠名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048 內教坊諸事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110 託事獻命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184 洛陽女兒行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294 門人遇襲0321 來君珍重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175 索性以身相許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094 大酺禮畢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
0108 等你長大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033 雕蟲與公賞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034 狄公滿腹荊棘0051 《逍遙王》0087 蓮生獻經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274 只待神都制命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030 百騎軍士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054 鎖喉之臣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076 祈求長生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001 大唐宗王0146 好狗戀舊槽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242 蜀女有才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105 人間滋味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248 太平積忿0211 不宜輕沾俠名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048 內教坊諸事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110 託事獻命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184 洛陽女兒行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294 門人遇襲0321 來君珍重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175 索性以身相許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094 大酺禮畢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