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7 兄弟殊異

退出房氏居舍,李潼又拉着李守禮去安慰一下李光順。

李光順仍是兩眼通紅,又對他們連連道歉。這姿態讓李潼確信這位兄長必然承受着遠比他和李守禮更大的憂愁,甚至都得不到嫡母的親暱,本身便前途莫測,又得不到親情的溫暖。

回到自己居舍,距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李潼便喚來鄭金問道:“我見娘娘對大兄多有嚴苛,姨母可知爲何?”

鄭金聽到這話,便是一臉感慨:“大郎也是一個可憐人,生身之母太絕情,不願跟家人禍福與共,竟連自己胎生孩兒都拋棄不顧,倒與至尊品性頗類……”

隨着鄭金的絮叨,李潼才明白當中緣由。原來李光順生母早在李賢被廢之際便選擇自逐出府,不願留下來與家人們禍福與共。

大唐律令不乏人性方面的考慮,哪怕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也秉承着禍不及家人的原則。只要能夠提供與罪過沒有關係的證據,哪怕父母兄弟等至親,也可免於懲罰。

當然律令是一方面,執行是一方面,特別在武后掌權的酷吏時代,周興、來俊臣等一衆酷吏羅織構陷,唯恐案件鬧不大,大唐刑律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像是舊年故太子李賢謀反案中,高士廉的孫子高岐牽涉入案,被高宗勒令歸家自逞。高士廉乃是長孫無忌的舅舅,其家人在長孫無忌謀反案中已經被牽連不淺,再逢這種事情已經嚇破了膽,高岐歸家之後竟被父兄以私刑聯手斬殺,兇殘之態令時人側目。

至於李光順的生母請求離府,聽鄭金所言乃是武后特批。這當中緣由,李潼略一思忖便也明白,其父李賢做太子時頗有德名,哪怕一樁謀反案也難徹底打消人望。

武后當時正要打壓李賢,哪怕就連親近如妾侍都不願再與李賢這種悖逆不孝的罪人共處一室,武則天樂見其成,這也很好理解。

但看得出,武則天雖然對兒子絕情,卻也不願旁人辜負了兒子,特別在給李賢選擇嗣子的時候,捨棄李光順這個庶長子而選擇了李守禮,甚至包括李光順被虐殺致死,大概也是時過境遷之後的事後餘韻。甚至就連給孫子們改名字的時候,都特意將李光順排除在外。

得知這些之後,李潼對於家人之間關係便也有了更深刻了解。李光順之母在大禍臨頭之際仍要落井下石的求出,跟自己的生母沈氏殉情追隨形成鮮明對比。

房氏摯愛李賢,誰對李賢情真自然便更加善待誰的兒子,這也就難怪房氏甘願自戕都要見上自己一面以確定安危,但卻對李光順那麼冷落刻薄。

不過李潼也明白,自己生母殉情之舉大概同樣也不得武則天心意。一則映襯出武則天作爲一個母親的薄情,二則大概會令武則天追緬舊事。

唐太宗後期有兩名嬪妃比較知名,一個自然就是武則天,另一個則是徐惠。徐惠大概與武則天同期入宮,也同樣被封爲才人,但是與當時備受冷落、寂寂無名的武則天不同,徐惠頗得唐太宗喜愛,地位得到提升,並且在唐太宗死後哀傷至疾而不肯用藥,最終追隨唐太宗而去,被追封賢妃而陪葬昭陵。

徐惠的事蹟與武則天形成鮮明對比,對於沈氏這樣一個跡類徐惠的兒媳,武則天自然談不上喜歡。而且更刺撓人心的則是,李潼的生母沈氏與徐惠都是江南湖州即就是吳興人,這更難免會被人拿來比較。

如果李潼知道之前武則天對其母的評價是“陋鄉愚婦、死不足惜”,應該會知他對武則天的心理把握還算準確。不過這一點他自然無從得知,但也能夠理解後世與章懷太子家人有關記載,除太妃房氏之外,唯獨李守禮生母張氏有存,這大概也與武則天個人喜惡有關。

瞭解了這些,也只是消除了心中一樁疑惑。真正擺在面前的,還是那個掌直徐氏所帶來的威脅。這件事一定要儘快解決,拖得久了一想到身邊始終存在一個不善目光監視着他的飲食起居,李潼便滿是危機感。

房氏謹小慎微,不願橫生事端,長兄李光順同樣也是小心謹慎兼又自怨自艾,而二兄李守禮、罷了,不提他。怎麼看,眼下家門之中唯一靠譜的還是李潼自己,這件事便也只能由他來操作了。

坐在房中沉吟許久,李潼便吩咐宮婢準備紙墨,在後世書法是他的愛好之一,勉勉強強也算有十多年的業餘功底,學的是對業餘愛好者比較友好的顏體楷書,雖然稱不上大家,但也不至於提筆露怯。

李潼一邊回想着一邊在紙上勾劃,所寫的則是一份食單。之前他爭取民俗街項目主任做了不少資料蒐集,其中就包括飲食方面。隋唐飲食,特別是貴族飲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文獻資料,那就是唐中宗李顯時期韋巨源燒尾宴食單。

李潼對此並不陌生,提筆而書很快便寫出了三十多道屬於燒尾宴食單的菜品。待到墨跡晾乾,他便喚來鄭金吩咐道:“將這一份食單送往直堂,民間喬遷尚有暖舍之俗,我家新居仁智院,也該稍作表意。”

鄭金不疑有他,聞言後便將食單收起往後院直堂而去丟給了掌直徐氏。

徐氏這會兒已經恢復了此前的從容,她剛剛從前舍房太妃處返回。太妃對她態度尚可,但也並沒有對三子羞辱她而致歉,只是讓她專心處理院事,不必近前侍奉。

這自然不足打消徐氏心中怨恨,房太妃自傷已經連累她由典事降爲掌直,而且是仁智院這樣一個註定被冷落的所在,這大概就類似於從臺省中樞被貶到了偏遠州縣,無論職權還是惠利都大大縮減,這已經算是結下了仇。

更不要說那三個落難宗王居然還敢當着諸多宮役的面對她羞辱,徐氏心中自然積怨更深。鄭金到來時,她正在重新擦拭被雍王拍打的心愛棋具,聽到鄭金說要暖舍,心中更是冷笑不已,一家賊逆門戶不過是仗着血緣暫得苟延殘喘,居然還挺有情調。

當打開食單看到上面羅列那些珍饈餐食,徐氏不免更加冷笑不已,只覺得這一家人真是愚蠢的可笑,已經淪落至此居然還妄貪口腹之慾。

她本來打算將這食單拋開不理,但略一轉念後,還是喚來一名女史,着其將之送到禁中司膳處。剛纔發生的事情,也讓她意識到雍王一家雖然朝不保夕,但也不是她一個普通女官能夠隨意當面忤逆。

未來時間還有很長,她有大把的機會可以報復對方,也不必急於眼下就做刁難。食單上的菜品俱都珍貴豪奢,遠不是眼下的雍王一家夠資格享受,司膳處自然會予以回絕,讓這一家人意識到自己的可憐處境,也完全不必她來枉作壞人。

可是食單送出後,過了一個多時辰,司膳處居然將餐食送了過來,大半菜品都齊,只有一些耗時太久或者材料無備的沒有送來,但也都補償了其他品類相近的菜品。

這不免讓徐氏既驚且疑,心道莫非雍王一家處境有了轉機?

她在被貶之前,也僅僅只是二十四司一個尋常典事而已,能夠接觸到的消息渠道着實有限,對雍王一家的看輕也僅僅只是循於舊日所知。眼下司膳處所表達的殷勤,頓時讓她有些拿不準雍王一家處境如何。

心中存有狐疑,徐氏便不敢再作倨傲,吩咐宮人將這些餐食送往前舍,自己更是親自前往。

眼下已經到了晚飯時間,一家人都聚在房氏居舍旁側的內廳中。李潼也見到了小妹李幼娘,這個時齡七歲的小女郎長得倒是漂亮可愛,只是身體並不好,此前一段時間的折騰也讓她惶恐有加,因爲臉龐清瘦而顯得兩眼很大,黑白分明,眼神卻滿是怯弱,也沒有小孩子該有的活潑,令人望之生憐。

李守禮眼下正玩弄着把戲想逗幼妹開心,此前那場風波令得全家人都受影響,包括這小妹妹在內。偏偏李守禮仍是開朗懵懂,在席上賣弄他被幽禁這段時間裡煉成的拋擲絕技,用紙捻成小糰子指哪打哪,據說就連飛動的蚊蠅都每彈必中。

李潼看着李守禮興高采烈地賣弄,偶或耍寶露醜,也令廳中歡笑連連,甚至就連被他強拉出來勉強列席的李光順都不再愁容滿面,間或拍掌喝彩。而那個小妹李幼娘則更是笑靨如花,臉上滿是與年齡相稱的驚奇與歎服。

可見沒心沒肺也不是一無是處,有李守禮這樣一個天性樂觀的親人帶動氣氛,一家人在這種前途未卜的兇險境地中仍能得享片刻的歡愉。

不過也不是沒有例外,李守禮的生母張氏坐在席上,看着自己親生骨肉,臉上殊無喜色,甚至因爲李守禮幾次故意出醜逗笑而要張口呵斥,只是每每被房氏視線阻止。但仍能看出,張氏與目下廳中輕鬆氣氛格格不入。

過不多久,掌直徐氏已經帶領宮人們行入此中,先向太妃並三王見禮,這才殷勤的吩咐宮人布餐。房氏本來還詫異於徐氏態度的轉變,但在看到如此豐盛的餐食後,不免又是一奇,待聽鄭金言道是李潼準備食單要作暖舍之俗,房氏眉眼舒展,望着李潼視線更顯柔和:“阿奴真是有心人,不負你……”

李守禮卻不理其他,看到滿桌珍饈,不待旁人舉箸,自己已經大吃起來。用他的話說,此前幾日餐食簡陋,已經好久沒有吃過美味餐食了。

能夠將身受苦難以稀鬆平常語調講出,本身便是一樁天賦。但李潼聽在耳中,卻更加有感於一家人處境之可憐。

他與這一家人,眼下還談不上有什麼血濃於水的親情,但正是因爲有這些人的存在,他纔不至於孑然一身孤立於這武周革命波詭雲譎的前潮中,也更加深了改變一家人處境與命運的決心。

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030 百騎軍士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316 鸞臺給事中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218 銀青光祿大夫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280 寶利行社0049 莫厭金盃酒0209 枝上桃李子0092 仇人相見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159 皇孫李寶雨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103 府佐諸衆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112 神都水深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204 誰都別惹我0072 天賦異稟0111 少王人物如何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192 太平公主登門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246 細憐閒庭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055 一人而敵一族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399 行驛命案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094 大酺禮畢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35 義伎捐金0115 倩女幽魂0224 名寺可藏重兵0159 皇孫李寶雨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389 鄭女文茵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439 踏破白馬寺
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030 百騎軍士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316 鸞臺給事中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218 銀青光祿大夫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280 寶利行社0049 莫厭金盃酒0209 枝上桃李子0092 仇人相見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159 皇孫李寶雨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103 府佐諸衆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112 神都水深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204 誰都別惹我0072 天賦異稟0111 少王人物如何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192 太平公主登門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246 細憐閒庭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055 一人而敵一族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399 行驛命案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094 大酺禮畢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35 義伎捐金0115 倩女幽魂0224 名寺可藏重兵0159 皇孫李寶雨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389 鄭女文茵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439 踏破白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