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聽到雍王殿下這麼說,裴守真先是愣了一愣,然後才又垂首說道:“卑職違抗行臺令式,潛留皇城之內,並悍進驚擾殿下,罪證確鑿……”

“不夠,這還不夠。”

李潼冷笑一聲,轉望向李元素說道:“李尚書,告訴他,他所承認幾樁罪過,於行臺典刑之內當受何懲處。”

李元素這會兒也有些搞不清楚殿下究竟意欲何爲,聽到這問題,先是略作遲疑,然後纔開口回答道:“行臺典刑所設,不唯以殺立威。裴丞所犯諸禁,前無窺取行臺機密之事,後無藏奸行刺之謀,度其罪跡輕重,施以長短徒役,並不可輸錢代刑。”

行臺執法雖有嚴厲的一面,但除了最開始雍王新入關內、需以殺立威,隨着關內局勢逐漸穩定下來,除了十惡之罪,也並不殺刑濫施。

但這也並不意味着行臺法律就沒有震懾人心之效,雖然殺刑慎施,但各種徒役之刑也能讓人聞風色變。行臺如今所控疆領,遠及西域,闊達瀚海,一旦發送邊疆苦寒之地,那滋味不比當時身死好上多少。

聽到這兩人對答,裴守真臉色又是一苦,悶頭沉吟片刻,才又開口說道:“卑職不知行臺負大用艱,妄以風言強諫殿下,所論悖情失實,心跡違於道義,論罪實大。”

“你本不是行臺員佐,自然不知行臺用事全貌。況且因言殺人,仁者不爲,因你一命,損我清聲,亦無足彰顯行臺之公正嚴明。”

李潼聞言後又擺擺手,表示這個理由也不充足,但仍不肯放過裴守真,只是沉聲道:“繼續想,繼續說!”

聽到雍王殿下繼續逼問,裴守真一時間真是滿懷苦澀。他自負於道義,涉險強謁雍王,且言辭多失恭謹,此事衆眼有見,自知是把雍王得罪深了。

特別在眼見到行臺前後用事所費之巨、所功之大,可以說唐家社稷如今境內無刀兵之擾,俱仰行臺功事。朝廷不體恤行臺所任邊事繁重,只是一味催討錢糧,老實說朝廷這一做法,就連裴守真都覺得有失氣量、有失公允。

如今陝西之境幾成方外之邦,責任並不全在於雍王恃功跋扈,更在於朝廷本身失於淵博。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朝廷取締了行臺、解決了雍王,陝西諸境若得善治,周邊賊寇若得懾服,當今世道朝野內外,有幾人可以誇言能代替雍王負此大任?凡所耗用,可能還要更甚於此前。

裴守真之所以甘心求死,一則在於自知自己這番行爲之冒犯把雍王得罪狠了。二則也是心存一份慚愧,他此前那種態度,多多少少是覺得雍王權高勢大、不臣之心昭然,挾陝西之境抗拒皇命,欲於關西之境另設典章,這自然是王臣所不容。

但事實是雍王擁此一境爲西面壁防,整個陝西之地人力物力已經使用近於極致,朝廷承於此惠得於從容事外,卻還一味的催討索取,乃至於隱隱將雍王、將行臺目爲虎狼之敵。

陝西當然不是方外邦國,然而在人心狹計之下,已經有了敵我的判斷。這一事實讓裴守真所奉持的道義產生動搖,乃至於坍塌,朝廷對雍王尚可勒之以宗法、催之以皇命,可如果雍王真的倒下了,這些故技難道也能懾服諸敵?

這種信念的動搖、心態的轉變,是出於裴守真自己的良知,但同時又有悖於他過往的道義,讓他心生驚懼。此際求死,也真不是誇稱忠烈的謀生之計。

雍王一再逼問該以何罪殺他,確有幾分誅心之問的味道。裴守真幾番作答,仍是怯於將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表露出來,但雍王沒有被他敷衍過去,仍是繼續追問。

默然半晌後,裴守真終於長嘆一聲,深伏於地,澀聲答道:“殿下此前訓言,守真甘願領罪,今日所爲,確是貪慕賊節,沽求假譽。”

“此番皇命使用入京,未曾深查事情根本,只是困於輿情俗計,皇命之外,俱爲不法。潛行留臺,妄以壯烈自任,厲態求節,更是誣指殿下構害社稷,欲捐身以警衆。人情以論,此爲以疏間親,使殿下與聖人兩不相容。大體以論,指功爲賊,毀我社稷柱石,誠是大奸!”

裴守真講到這裡,眼眶中已有淚光閃爍:“卑職腆以皇命自詡,世食唐祿,在朝不能匡大國計,使皇恩不能極盡包容、不偏不倚。外事不能洞見州縣之困,著奏於上。唯是妒於殿下功高權重,以毀謗國器、誇張離奇爲功。但有一二正念於懷,自當下問長安百姓何以欣樂若斯,但只是偏執邪計、吝於垂問,以我狹念妄作討伐。”

“凡此諸罪,入死應當。殿下宗家至親,分陝重臣,行臺節鉞所設,所殺正是卑職這種偏執貪妄、不以匡正爲功、唯以攀誣爲能的孽臣!大罪愚心自知,惟乞白紙一幅,留狀於此,甘心入刑!”

將心中這份真實感受講出來,哪怕對裴守真這種自覺垂死之人來說,都是一件極爲難堪的事情。他敢於爲此事蹟,心中自有一份忠烈、道義的信念鼓舞着自己,要讓他自我瓦解這一份信念,看清楚心中那一點偏執,並將之剖析出來,無異於是對自我一次徹底的否定。

所以講完這一番話後,裴守真已經是淚流滿面,自有一份悔恨痛悟。

他這一番行爲,就是用所謂皇命所使的大義去包藏自己的私心。如今朝廷中瀰漫着一股氛圍,對陝西道大行臺警惕、對雍王警惕,認爲行臺霸府本就是不合章制的存在,是一個割據關西的毒瘤。認爲雍王驕狂難制,身受如此浩蕩皇恩,竟還不能對皇命言聽計從,不臣之心已是昭然。

這樣一種思路所營造出的氛圍,自然讓一些心存忠烈、恪守道義的臣員從內心裡對雍王、對行臺有一種反感與敵視,此前的裴守真,正屬此列。

在這樣的信念鼓舞下,裴守真天然認爲雍王截留陝西貢賦,就是爲了蓄糧養兵,營造私己的勢力,以期有一日悍然東歸,以武力問鼎大位。

所以裴守真敢於犯顏強諫,認爲自己即便因此身死,不失名臣氣節。

然而這樣的思路,首先是否定了雍王對大唐社稷實實在在的功勳,其次是誇大了朝廷的博大。

行臺的設立本就是朝廷在無力西顧的情況下設立起來,甚至到目前爲止,朝廷都沒有一個具體的經略邊務的計劃方陣。

朝士們在行臺抵禦絕大多數外寇所營造的和平氛圍之內,放膽闊言與民休息,將雍王與行臺樹立成一個窮兵黷武、逐功虐民的反面例子。將雍王所有抗禦邊敵的行爲,都視爲其人鞏固權勢的私計。

裴守真此前也不覺得這思路有什麼問題,可是當看到行臺真正的機樞秘務時,才深刻了解到陝西道大行臺究竟在承擔着怎樣的責任。

聽完裴守真這一番對自我的剖析,李元素也忍不住感慨道:“雍王殿下領掌行臺以來,凡所經歷,無愧鎮國之譽。關西所以無事,行臺上下豈是悠閒享受?陝西道諸州,民疲久積,行臺播治以來,民力纔有所善養,有所善用。朝廷只以書令訓問、譴責,此態確是有失公允。

我等行臺諸員,景從殿下身後,軍務、民務,竟日勞碌,的確不如都畿諸公竟日有閒、專注言論。但使陝西政治井然,王教不荒,所事便不稱虛無。裴丞能有此悟,讓人不失欣慰。”

最後這句話,李元素是說給雍王殿下聽,也算是爲裴守真稍作求情。

李潼聽到這裡,臉色也有所緩和。裴守真這一番言行,的確是搞得他很惱火,但也不至於直接就殺了對方,而且他還打算藉此事一勞永逸的解決陝西道貢賦上繳與否的問題。

當然,究竟要不要殺裴守真,還要看對方的悟性、秉性如何。所以連作誅心之問,讓裴守真做自我檢討,現在聽來,這一番檢討也的確可稱深刻。

當然,他示給裴守真的度支計簿自然不是行臺全部,只是跟陝西道租調有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行臺還有其他的進項,比如飛錢的抽利、隴西榷場的所得,以及河東、山南的一些走私,還有幷州的蘇味道鹽鐵輸給。

跟這些進項相比,陝西道諸州租調貢賦在行臺財政收入當中所佔比例反而不高,但卻勝在穩定。特別隨着行臺擴戶、墾荒等各項工作的展開深入,這一部分進項也在快速攀升。

同樣的,他在西行之前將神都府庫幾乎掏空所獲得的起步資金,也並沒有記錄在這度支計簿中。當然,李潼也不是拿錢不辦事,相同投入下,他所做的這些事,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未必能比他做的更好。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李潼嘆息一聲,再從席中站了起來,解下身上錦袍,披在裴守真身上,並將之扶了起來:“守真一命,誠不足惜。但行臺羣僚,錯從於我,得此一二公允之言,卻是彌足珍貴。生人所重,生死之外,名利而已。但能爲我行臺用事之衆稍作正名,些許戾氣,且付春風。”

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059 生人探幽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001 大唐宗王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027 南衙北衙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015 仁智院掌直0005 再愛我一次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150 俱入彀中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020 願此心同我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261 不欺少年窮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196 卑職願從大王0082 武氏諸衆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099 宰相危矣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204 誰都別惹我0304 待罪慈烏臺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209 枝上桃李子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014 一窩小雞崽兒0079 神宮巍峨0096 勇宦楊思勖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037 春官武承嗣0286 竇七暴斃
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059 生人探幽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001 大唐宗王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027 南衙北衙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015 仁智院掌直0005 再愛我一次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150 俱入彀中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020 願此心同我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261 不欺少年窮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196 卑職願從大王0082 武氏諸衆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099 宰相危矣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204 誰都別惹我0304 待罪慈烏臺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209 枝上桃李子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014 一窩小雞崽兒0079 神宮巍峨0096 勇宦楊思勖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037 春官武承嗣0286 竇七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