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

張懋表現出與世無爭的態度。

倒不是說張懋不想爭,而是他頭腦很清醒,知道自己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跟文官集團叫板。

眼前的事情跟他無關,現在張懋一門心思讓孫子張侖早些進入五軍都督府,順利接他的班,如此就算他有個三長兩短也不至於讓張家失去現有的地位。

張懋這些年跟謝遷走動頻繁,目的就是關鍵時刻文官集團支持自己,幫扶張侖一把。

而謝遷要想的事情就太多太雜了,由於性格使然,無論別人怎麼勸他,他都固執己見,很難轉過彎來。

回到文淵閣時,謝遷仍舊心不在焉,整個人都處於失魂落魄的狀態。

內閣幾名同僚看了,都覺得很怪異,這跟平時那個老謀深算、做事果決的首輔大臣差別太大了。

“謝閣老!?”

謝遷拿着份奏疏半天沒動靜,這時旁邊傳來個聲音,嚇了他一跳。下意識地擡起頭,便見到楊廷和正好奇地打量他,謝遷迅速反應過來,微笑着將手頭的奏疏放下,問道:“介夫有事嗎?”

楊廷和道:“這是江西賑濟戰亂災民的錢糧調撥上奏……新到任的江西布政使以及下邊一羣官員對此非常重視,之前已請示過南京戶部衙門,南京戶部那邊定不下來,這不又送到京城來了麼?”

謝遷把楊廷和遞來的奏本仔細看過,確實是江西布政使請求朝廷調撥錢糧的上奏。

去年江西地方不但經歷兵災,局部地區還遭遇洪水侵襲,百姓流離失所,寧王舉兵造反期間有大批災民無處謀生,這也是寧王領兵在外糧草始終補給不上的重要原因。

去年江西許多州府秋糧播種存在極大問題,今年夏收很難保證收成,所以布政使司衙門趁着春荒時趕緊跟朝廷請示調撥錢糧。

這也跟朱厚照之前在南昌時所下賑災安民的上諭有關。

既然皇帝已同意調撥錢糧賑災,同時免去地方稅賦,地方官府不敢怠政,只能儘早向朝廷請示,免得夜長夢多。

謝遷問道:“現在江南府庫還有存糧嗎?”

楊廷和搖頭:“江南本是魚米之鄉,可是陛下領軍平叛,帶走大量軍糧,導致江南府庫幾乎被掏空,要說還有存餘的恐怕只有閩粵和湖廣……但閩粵地區存糧因沈之厚建造新城調撥不少,湖廣也因支援南京導致府庫空虛……”

謝遷有些無精打采,按他本意並不想處理這些煩心事,但他還是耐着性子道:“趕緊先問問戶部那邊,哪裡還有能調撥糧食,安撫災民要緊……若賑濟不力,只怕出現復叛的現象。民生疾苦一刻都不能疏忽。”

楊廷和道:“陛下遲遲不歸,很多事要落實下去並不容易……要不催促陛下及早回來?”

謝遷一愣,盯着楊廷和道:“介夫,眼下是什麼情況你應該很瞭解纔是……陛下那邊輕易能勸得動嗎?”

“不試試又怎知不行?”楊廷和堅持地道。

謝遷聞言不由皺眉,心想:“楊介夫怎如此固執?難道我尸位素餐,不想勸諫陛下?但小皇帝根本就是個胡作非爲的主,勸多了只會增加他的反感,於事無補,反倒不勸說有可能早些回來……”

謝遷心平氣和地道:“介夫想勸的話,老夫不阻止,你可以找人聯名寫奏疏,看看陛下是否會聽從,這件事老夫便不摻和了。”

楊廷和本想說什麼,但見謝遷態度堅決,只好選擇妥協,行禮道:“在下明白了。”說完便退下,徑直往內屋去了。

謝遷看着楊廷和的背影,眉頭緊蹙,心中滿是疑慮,但此時他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隨着腦子轉動,很快思想又開起了小差。

……

……

京城局勢穩定。

作爲三朝元老,謝遷能力還是有的,在他的統轄下朝中事務就算有拖延和滯緩的現象,施行起來還算順利,就算中原和江南之地剛遭遇兵災,朝廷內部依然一片安穩,全國大多數地方的百姓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對於謝閣老執政,朝中上下基本持肯定態度。

但對於謝遷擅作主張,很多人頗有微辭,就比如徵調沈溪回京。但因謝遷地位崇高,朝中弘治朝時的頂級文臣只剩下他一個,即便他恣意妄爲別人也無可奈何。

隨着消息傳來,沈溪即將回京,一些人開始暗中籌劃。

誰都知道沈溪在朝中地位如何,如今皇帝最信任的就是沈溪,一旦回京絕對會對朝廷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官員們心裡都在盤算,自己應該偏向哪邊。

跟以前不同,沈溪在完成江南戰事後,等於是把整個大明軍隊系統從北到南給整肅一番,從京師到地方,很多官員都曾在他麾下當差,再想把沈溪當成初出茅廬的後進官員看待,已不現實。

一羣老傢伙不得不把沈溪當成朝中元老大臣對待,畢竟弘治朝時正牌部堂如今只剩下謝遷和沈溪二人。

連先帝都看重之人,現在又經幾年歷練,誰敢小覷?

京城內向沈溪寫信拉關係表忠誠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所有書函都以密信的方式送到江南,交到沈溪手上。

此時沈溪已無需帶兵平亂,無需擔心別人攻訐文臣武將相互勾留圖謀不軌,官員們通常都是以日常問詢的方式寫信,看上去平常,但一家、兩家或許不覺得怎樣,多了就讓人頭疼了,因爲來信千篇一律,毫無營養可言。

“年前便已有幾十人來信,現在給我寫信的多達上百人,我跟他們很熟嗎?這都是什麼人啊,連南北直隸、山東、河南、湖廣、浙江、閩粵等地方官員都以我的門生自居,我好像只是主持一次鄉試罷了,會試都沒主持過,誰可以稱得上我的門生?”

沈溪看着面前厚厚一摞書信,一個頭兩個大。

不在於沈溪是否想跟這些人建立關係,而是他覺得這些人動機不純,看起來是在跟他商議朝事,但其實許多事情與他全無關係,寫信來更像是向他彙報工作,而這些事情本來只應該對皇帝呈奏。

雲柳道:“大人畢竟是吏部尚書,掌管天下官員的官帽子,無論是誰,都想跟大人打好關係吧?”

沈溪搖頭道:“看來你還是不懂其中訣竅……其實這麼多人寫信足以說明謝老頭不得人心,在朝中時日無多,中樞和地方官員都在想未來掌管朝政的人會是誰……他們沒想過內閣那幾位,因爲不管是樑儲還是楊廷和,都跟陛下關係不睦,很難得到信任……現在他們想的都是怎麼跟我建立起聯繫,方便以後跟我溝通。”

雲柳忽然想起什麼,脫口道:“好像朝中有傳言……大人即將入閣。”

“全都是捕風捉影的事情,這怎麼可能?”沈溪沒好氣地道,“我現在仍舊是兩部尚書,若入閣的話,大明豈不是亂套了?不過……唉!”

說到最後,沈溪忽然意識到朱厚照不按常理出牌,真要做出類似的決定他還真沒轍。

雲柳道:“那大人,這些信函是否要逐一回復?”

沈溪隨意翻看幾封,搖頭道:“陛下召我回京城之事傳開後,這麼多人同時來信,能有幾個真正有重要的事情?就算確實重要,也要等我回京城後再說……我先把書信全部看過,看看中間是否有值得回覆的,不然就先放在一邊。”

雲柳提醒道:“若大人想將來不至於被人杯葛,其實可以多回書信,畢竟其中有很多是朝中要員,以大人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就算真的接納一些人爲門生也無妨。”

沈溪道:“你以爲我需要在朝中建立起自己的派系?若真要那樣,從一開始我就可以歸從謝閣老,做他的門生,如此便可名正言順接他的班,別人不都得聽我的?但這樣做有何益?有些人就是想在皇帝之下再給自己找個靠山……”

雲柳緘口不言。

沈溪再道:“相信謝閣老知道陛下要召我回京城的消息後,對之前上奏之事開始後悔……我這邊也改主意了,暫時不準備留你在新城,而是讓你回京城一趟,帶幾封書信,還有我的口信,那些不方便以書信告之的話,由你轉達。”

“大人讓卑職去見謝閣老?”雲柳驚訝地問道。

沈溪點頭:“你見過謝閣老幾次,你去做這事我放心,謝閣老也能聽得進去。換別人真沒這本事,讓熙兒留下來替我做事便可,該是她獨當一面的時候了。”

……

……

沈溪暫時不需着急着回京城。

他有足夠的時間善後,甚至可以直接向皇帝奏請留在新城。

一切都要看接下來朝局變化。

沈溪除了要把城內工廠企業安頓好,還要把商業體系建立起來。

年前新城便開始建立各種商業組織,年後更是官府牽頭成立江南總商會,讓各地商會在新城派駐人手。

總商會剛剛成立,商人們得知沈溪即將被皇帝徵調回京師,想方設法設宴,邀請沈溪出席,一來是希望能巴結到這位朝中大員,再者是希望沈溪臨走前把城內規矩定下,以法律的形式保證他們的切身利益。

二月初四,城中各商會代表齊聚一堂,設宴款待沈溪,而這天一早沈溪便派人去打過招呼,說是當晚他會出席。

安排這次宴請的人是馬九,助手爲馬昂。

馬九和馬昂當天上午到了總商會所在商館,逐一查看今日赴宴商人的來歷,做好安保工作。

宴席當天中午便開始,到下午還要再準備幾桌,只有財力雄厚的大商賈纔有資格出席最後的宴會,順利見到沈溪。

日落時分,商館門口突然熱鬧起來,沈溪的轎子停下,各商會代表紛紛出迎,被馬九帶來的侍衛給攔到一邊。

這個時代商人的社會地位很低,走到哪裡都習慣夾着尾巴做人……而沈溪的地位非比尋常,他們不敢有絲毫情緒。

沈溪剛下轎,商館門口黑壓壓一片商人全都跪倒,沈溪則在一身男裝的熙兒等侍衛護送下往門口行去,馬九作爲主持此番宴席之人迎了過來。

“起來說話吧……這裡不需拘泥禮數,今日我只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前來。”

沈溪沒有乘坐官轎,也沒有穿官服,一身便裝輕鬆自在,對他而言眼前不過是個官商見面的宴會,更像是一次招商引資會,他對這時代商賈的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感沒有任何期待,也就不需要有什麼心理負擔。

剛從杭州採買貨物歸來的大商賈韓乙搶先起身走到馬九身後,向沈溪拱手作揖,沈溪見狀擺了擺手。

韓乙回頭招呼:“諸位起身,隨大人入內便是。”

沈溪沒有過多跟這幫人打招呼,作爲頂級文官,他有足夠的底氣面對一切。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喜歡擺架子,而是這羣商人都很市儈,平日欺善怕惡,對於強者反倒更加尊重和信服。

……

……

雖尚未入夜,商館內部已是張燈結綵。

沈溪抵達前,總商會便讓安排隆重的迎接儀式,在沈溪進入商館正院後,宴席馬上開始,僕人陸續上菜,丫鬟們在席間來回走動,院子有各種節目助興。

新城一切都好,但在娛樂方面卻顯得很寒磣,倒不是說什麼都沒有,而是暫時沒有豐富起來。

這也跟城內沒有設教坊司,還限制人口買賣有關。

但今日與會這些商賈,身家不菲,走到哪兒都帶着歌姬舞姬,有的還有整個戲班子。以韓乙爲例,有錢後他沒法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便在資助家族子弟讀書求取功名的同時,大規模囤積土地和屋舍,此外便是花天酒地,享受豪奢人生。

在這江南富庶之地,此種情況比比皆是。

韓乙作爲地方商會代表,陪同沈溪、馬九和馬昂一起進入商館正堂,裡面擺着一張圓桌,可以同時坐下十二人,內堂還有兩個大圓桌,如此就算滿打滿算也只有三十六人能出席這次宴會。

馬九道:“大人,今日正院這邊已設過酒宴,城裡幾百個商人已招待過了。現在是特地爲大人預備的宴席,只有各地商會會長和對新城修造有貢獻之人才有資格入內,人員也是由商會內部遴選。”

沈溪看了韓乙一眼,點頭道:“看來準備得還挺充分。”

韓乙走到沈溪身邊,賠笑道:“能爲大人做事,是我等草民的榮幸……請大人入座。”

沈溪環視現場一眼,部分地位低微的商人甚至不能從商館正堂大門進來,得走側門到簾子後入席,至於韓乙旁邊的人他全都不認識,一個個長的很富態,看來日子過得不錯。

沈溪沒多言,直接在當前席桌正中坐下。

就算沈溪入座,韓乙等人依然不敢動彈,都在等候他的指示。

沈溪對韓乙道:“韓當家,把與宴之人給我介紹一下吧。”

“是,大人。”韓乙趕緊招呼一下,隨即那些商人自覺排好隊,挨個過來,由韓乙代爲引薦。

有韓乙不熟悉的,則自己跟沈溪打聲招呼,因沈溪坐在那裡,每個過來相見之人更像是見父母官,有人甚至直接下跪,就算不下跪的也是躬身行禮,非常恭謹。

引介結束,沈溪讓衆人入席,按照之前預設的位子坐下,一個個神色間都有些不太自然。

沈溪兩邊坐着的除了韓乙外還有南京商會會長林文言,這是個四十多歲的富態男子,以沈溪所知,林文言其實是魏國公徐俌的人,生意做得很大,論地位要比韓乙高許多,但因只是魏國公府推到臺前的傀儡,只能儘量保持低調。

這次林文言是特地來新城參加這次總商會成立及商館落成儀式,至於其是否帶了徐俌的指示而來,沈溪並不清楚。

“沈大人,此番福州商會會長……宋當家並未前來,想來是公務繁忙,不然的話他應該作爲主陪纔是,今日草民便替宋當家敬大人的酒。”韓乙恭謹地道。

韓乙也知道沈溪是汀州商會少當家出身,很清楚宋小城在爲誰做事,這在江南民間不是什麼秘密。

韓乙說話後,拿起酒杯站起身,三桌商賈也都起身,準備一起敬沈溪的酒。

沈溪穩坐釣魚臺,沒有動面前的酒杯,笑着問道:“本官幾時說是要來喝酒的?”

韓乙一聽便知道自己有哪裡做事不合沈溪心意,趕緊把酒杯放下,旁人也都照葫蘆畫瓢,沒人敢落坐。

沈溪依然沒起身,道:“我什麼出身,你們都清楚,在我眼裡從來都不會輕視經商者,大明正是因爲有了你們,各地物產才能做到互通有無,百姓生活才能富足,你們可謂居功至偉。”

沈溪不起身,那是他的自由,沒人會覺得沈溪看不起自己。

其實能見到沈溪,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莫大的榮幸,以前就算韓乙曾拜見沈溪,那也是付出極大的代價纔有機會,而現在他們中大多數人不過是在新城建設中捐了不多的錢糧而已,如此就能跟朝中頂級高官一同飲宴,以後走出去也有面子,腰桿能夠挺直。

說白了不是沈溪瞧不起他們,是他們自己瞧不起自己。

沈溪再道:“不過這世道就是如此,經商者素來不爲朝廷重視,朝廷一向認爲百姓應該務農強國,而非以商賈轉運貨物,低買高賣,謀取暴利,過去幾年時間裡,我曾履任不少地方,推行農商改革。”

韓乙道:“這個草民等人都很清楚,若非大人您,江南各處鹽鐵茶買賣都被官府壟斷,百姓深受其害……”

沈溪一擡手,打斷韓乙的話:“我所做一切,不是要損害誰的利益,相反,是想從中謀取利益。在你們面前,我不需藏着掖着,相信你們也跟我一樣,做買賣前都會斟酌,每次出手到底是盈是虧。”

沈溪的話讓在場之人面面相覷,他們不明白爲何沈溪要做如此開場白。

雖然沈溪的年歲比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要小,但身上自帶的氣場讓他們幾乎喘不過氣來,此時他們沒多少精力思考沈溪話語中蘊含的東西。

能見到沈溪這樣的高官,他們早就緊張至極,更像是專門來聽訓示的,很難有自己的主見。

韓乙道:“大人有何示下,只管對我等草民宣佈便可。”

沈溪道:“我讓諸位來,其實就是跟你們說及商稅的問題……本來朝廷制定的商稅偏低,而你們運貨走到哪裡,都是以地方稅爲主……本官不想搞例外,以後這新城稅賦,定爲十抽一。”

“啊?”

這下在場的人終於明白過來。

大明商稅很低,基本都是三十抽一,只是路引和地方稅賦很高,層層盤剝下以至於經商者苦不堪言。

若新城只是十抽一的商稅,看起來比朝廷制定的稅賦高,但其實算起來要比其它地方層層加碼輕很多。

沈溪道:“作爲回報,我會給你們提供足夠的支持,在這裡你們的財產和貨物將會得到充分保障,甚至你們的貨物在繳納足夠的稅後直接賣給西洋人,具體措施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宣佈……長久不變!”

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一一九五章 寢帳議事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二三〇章 文會(第五更)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六四二章 啓程在即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一三九八章 固執的女人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一〇九六章 戰事趨緩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請命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一一二五章 “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二〇七七章 溝通世界的橋樑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一二五八章 城門失火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儀式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三三八章 再鬧失蹤(第三更)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五四二章 緊急軍情第十四章 風箱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五七〇章 從來沒有開始(第六更)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五九一章 初體驗第一七九五章 免戰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
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一一九五章 寢帳議事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二三〇章 文會(第五更)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六四二章 啓程在即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一三九八章 固執的女人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一〇九六章 戰事趨緩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請命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一一二五章 “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二〇七七章 溝通世界的橋樑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一二五八章 城門失火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儀式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三三八章 再鬧失蹤(第三更)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五四二章 緊急軍情第十四章 風箱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五七〇章 從來沒有開始(第六更)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五九一章 初體驗第一七九五章 免戰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