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

少年不知愁滋味!

王陵之心思單純,體會不到女兒家對男人相輔相成的溫柔和善解人意,他想的只有武功,還有同門之誼,纔會說出如此讓沈溪感覺惡寒的話來。

“師兄,我肚子餓了,找個地方吃飯吧。這京城好吃的東西,是不是很多?”

又是沒營養的話,王陵之跟朱山的性格有些相似,走到哪兒都不忘先把肚子填飽再說。

沈溪尋了尋周圍的茶寮酒肆,他沒準備破費去請王陵之吃什麼好東西,隨便在街上找個家麪館,坐下來叫了兩碗切面,一人一碗擺到了面前。

王陵之驚訝地打量眼前的麪碗:“師兄,這是什麼東西?”

這時代由於麪粉磨製不易,久居南方的人很少吃麪食,即便接觸到也是以大餅或者包子、饅頭爲主,沒見過麪條並不是稀奇的事情。

“好東西,嚐嚐鮮,不夠再叫。”

沈溪說着拿起筷子,王陵之有樣學樣,撈起麪條送進嘴裡,吃了幾口,一雙眼睛頓時一亮,咧嘴一笑,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王陵之個頭大,身材魁梧,吃東西就跟往喉嚨裡倒一般,沈溪吃一碗麪就飽了,可王陵之吃一碗還不夠塞牙縫。

沈溪說好了請客,沒轍,只好一碗一碗給王陵之叫,到後面連麪館的掌櫃的都看不下去了,乾脆用大砂碗給王陵之盛面。

王陵之足足吃了九碗,摸了摸肚子:“還有嗎?”

沈溪苦笑着搖搖頭:“撐死你,只准吃這麼多,想吃下次再來……掌櫃的,結賬。”

此時他不得不帶王陵之離開了,因爲這小子走到哪兒都是衆人矚目的焦點,因爲實在太過鶴立雞羣,而這小子偶爾表現出來的行爲又太過另類,沈溪老早就感受到來自周圍異樣的目光。

這麪館裡所有人都好似在看投胎的餓死鬼一般,打量着王陵之。

“跟師兄出來真好,有面吃,要是能再吃幾碗就好了。”王陵之出了麪館,回頭瞟了一眼,頗爲上心地把麪館的門臉記牢,以後就算沈溪不請他,他也會自己跑來,第一次吃麪他感覺非常新奇,回味無窮。

沈溪下午要和蘇通一道出席文會,本不想帶上王陵之,但又怕這小子跟他作別後馬上去叨擾林黛,或者跟朱山比試。

沈溪實在沒轍,只能把他捎上。

“到了地方,沒我的吩咐不許胡亂說話,要是說錯一句,一直到你會試前都只能待在你自個兒的客棧裡,不要想我跟你會面!”

沈溪用威脅的口吻道。

王陵之想了想,感覺問題似乎很嚴重,不能出客棧,那還有什麼意思?當即點了點頭:“師兄是文人,你們說話文縐縐的,我聽不太懂,我就在旁邊坐着就行。”

沈溪滿意地點了點頭:“對,一個字不說就是了。”

王陵之心想,我又學了一招,這是不是跟師兄曾經教我的那招“靜若猛虎”差不多?那我一會兒就坐在那兒扮一隻老虎,隨時撲出去能咬人的那種。他卻忘了,沈溪的原話是“靜若處子動若猛虎”,之所以用“猛虎”代替“脫兔”,卻是王陵之覺得“猛虎”更威風,出自《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王陵之怎麼想的就怎麼做,等到了蘇通下榻的客棧,進入房間後,三人一同落座,王陵之一臉肅穆地端坐在那兒,動也不動。

蘇通心裡直嘀咕:“沈老弟也是的,出門帶這麼個愣頭青,一會兒見到友人該如何介紹纔好?”

沈溪卻全然當王陵之不存在,跟蘇通說話神色平常。

交談之後,蘇通叫上兩個家僕,與沈溪、王陵之一起出了門。王陵之把雙手搭在身前,步履沉穩有力,就好像沈溪帶了個保鏢一樣。

這下蘇通卻有點兒羨慕了,他自己的小廝都是身材矮小瘦弱之輩,跟王陵之一比,那根本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蘇通心想:“我出門要是有這麼個護院,走到哪兒都威風,要是跟人說這護院還是武舉人,更有面子啊。”

……

……

這次文會,參加的基本都是福建省進京趕考的應屆和往屆舉人,還有一些湖廣和江南的考生,基本都屬於“南榜”之列。

明朝禮部會試中,錄取有地域之分,這樣一來官員便帶着地域和鄉黨的偏執,同一地的考生之間聯絡就更加頻繁和密切了。

入朝爲仕,要是不能拉幫結派,沒有同鄉照應,想要快速崛起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因爲一個官員政績再好,卻沒有固定的審覈標準,官聲不代表一切,因爲這東西可以造假。

這年頭在朝無人你還想當官?就算讓你考個狀元回來,讓你在翰林院裡磨上幾年,然後給你指派到南京六部當個閒官,一輩子都掌握不到實權,僅僅靠混資歷,沒到三四品就得致仕。

如果朝裡有人,哪怕只是個市井無賴,照樣升官發財。

文會相邀之所,是一處福建商人開設的茶樓,名叫閔生茶樓,閔通憫,意思是憐憫衆生的意思,同時閔又通閩,意指福建人。自打景泰初年開始,這兒便成爲福建人在京的一個重要聯絡點。

在商會概念還朦朧一片的時代,這種帶有一定商會和同鄉會性質的場所已經出現,而且發揮的聯絡溝通作用也是顯而易見,至少福建人到京城,就算遭遇盜匪囊中羞澀,到這裡也能得到一定庇護,會有人幫你想辦法跟福建的家人取得聯繫。福建那邊過來的信函,如果沒有確切的收信地址,多半也是通過閔生茶樓轉交。

沈溪和蘇通來得早,茶樓裡客人不多,多半都是福建舉子,這些人年歲以三四十歲居多,家世普遍較好。

因爲頭年裡福建鄉試中,營私舞弊的情況非常嚴重,真正寒門弟子中舉的就那麼幾個,而且這些人本該列於桂榜頭幾名,但張榜後他們最多吊榜尾,甚至有很多人悲慘落第。

沈溪則屬於異類。

當然沈溪的家底也是相當豐厚的,福建省來京趕考的舉人,許多都覺得沈溪是靠背後汀州商會的賄賂纔有了去年鄉試解元的功名,因此沈溪在得到很多同爲納賄中舉士子的恭維之餘,也遭到那些寒門舉子的憎惡。

有些事沈溪沒法解釋,本來參加文會,目的是多結識一些朋友,至於這些朋友對他未來有什麼幫助,那是其次的,主要還是爲了承蘇通的情。

蘇通在聯絡這些事上,顯得非常的積極和熱情,沈溪實在推脫不過。

翰林院中的“翰林”,素來南直隸學子最多,其次就是北直隸順天府,福建雖屬於大明的教育大省,應往屆中進士的不少,但留在翰林院的人卻不多。這次文會,只請到兩名翰林,一名是福建的,還有一名是湖廣的。

這次過來的幾名考生,也包括湖廣、江西的舉人,全部加起來有四五十人,齊聚一堂,茶樓二樓竟然顯得有些擁擠。

但蘇通等人交遊畢竟有限,使得邀請前來的人中,只有沈溪因爲是一省解元名氣有些大,而別的舉人,基本都是各省鄉試二十名開外的人物。他們的目標,就是認識一下兩位翰林院的“翰林”。

在明朝,翰林院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其官吏官品雖低,卻是清貴之選。內閣大臣必出自翰林官,也是不成文的規矩,官員未在翰林院供職過,就沒資格成爲內閣輔政大臣。如果翰林得以入閣參與機密,更是貴極人臣。

文會開始,跟以前當童生、秀才時參與的文會不同,舉人的文會,尤其是舉人在會試年舉辦的文會則更注重實用性。

所有人來就是爲了一個目的,做文章,讓翰林幫忙點評,分出優劣,再排定一下名次,更要作出預測,誰的文章達到中進士標準,誰距離中進士還有些距離。

兩位翰林商量着出了題,沈溪和蘇通這邊拿起毛筆來寫文章,蘇通提了一嘴:“吳公子不太給面子,接受了請帖,人卻沒來。”

沈溪這才知道蘇通還請了吳省瑜。

也難怪,吳省瑜心高氣傲,又氣不過在福建鄉試中敗北,既然知道沈溪要赴會,他怎會來參加?

做一篇文章,就算是翰林覺得他作的好,但他比沈溪年長几歲,那是份屬當然,沒什麼榮光,可若是翰林覺得他做得不好,那他是把臉送上去找人抽。

吳省瑜最佳的選擇,當然是退避三舍。

衆舉人都在作文章時,旁邊卻有個另類,坐在那兒什麼事都不做,一臉凶神惡煞望着在場之人,就好像隨時要吃人一樣。

最開始別人只當他是隨從或者護院,今天來的人多,衆舉人相互寒暄攀關係,就沒去理會。可如今都低下頭做文章時,旁邊還坐着個兇惡的人物,有些好事的就想知道這人到底是什麼來頭。

做了舉人,在地方上就是“老爺”,到京城來趕考多少都帶着一些家僕和隨從,但這些人卻是沒資格上樓來的。

衆人中,就算家境不好的,也會得到一些士紳的“資助”,地方士紳想通過這些舉人老爺“避稅”,所以唯恐巴結不及。

沈溪對於在場之人異樣的目光全當沒看到,只要王陵之按照他的吩咐,老老實實坐在一邊什麼都不說,那就是他追求的效果。

在場衆舉子雖然對王陵之坐在旁邊有些不滿,可到底人是沈溪和蘇通帶來的,要是一言不慎就有可能得罪兩個,索性埋頭做文章,來了個不聞不問。

就在茶樓二樓一片安靜,只聽到“刷刷”的下筆聲時,外面街道突然傳來一陣喧譁,一個人扯着公鴨嗓子喊:“讓開讓開,否則撞死活該!”

濃重的江南口音,伴隨着馬蹄“噠噠噠”的聲音,卻是一人騎着高頭大馬,就這麼明目張膽在鬧市中策馬疾行,一路到了茶樓門口才停了下來。

沈溪正好坐在窗口位置,外面有熱鬧他自然會轉頭看看是怎麼回事,正好那人擡起頭來向上望。

二人對望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些許的疑色和戒備。

此時,剛纔扯着公鴨嗓子大喊大叫的僕從跟了過來,對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白衣公子道:“唐老爺,這就是閔生茶樓。”

*********

ps:第二更到!

先一口氣把今天的保底兩更發了,明天一早起來天子就趕爆發的稿子,其中便有爲新盟主“磊洋”大大的加更!

好久沒這麼激情澎湃了,希望明天的更新數量會打破天子的最高紀錄!與諸君共勉!

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四四七章 古方(第四更,獻給所有書友)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八一八章 放火殺人(第三更)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一七〇〇章 協作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五三二章 教唆綁架(第二更)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七四章 才女的情懷第五九四章 偷樑換柱(第四更,謝書友)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二四三章 女兒家心思(第七更)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八六九章 紅雙喜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二二七四章 比試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一五五章 籌措銀號(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二五六七章 攻守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二二〇一章 羣狼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離?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一四五章 稚子無邪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權臣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
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四四七章 古方(第四更,獻給所有書友)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八一八章 放火殺人(第三更)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一七〇〇章 協作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五三二章 教唆綁架(第二更)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七四章 才女的情懷第五九四章 偷樑換柱(第四更,謝書友)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二四三章 女兒家心思(第七更)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八六九章 紅雙喜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二二七四章 比試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一五五章 籌措銀號(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二五六七章 攻守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二二〇一章 羣狼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離?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一四五章 稚子無邪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權臣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