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八章 招招連環(第三更)

督撫衙門單張出售鹽引,讓普通鹽鋪掌櫃和老百姓找到了當大商賈的感覺,拿着鹽引就能到鹽場提取平價鹽,本來一斤五六十文錢的精鹽,突然變成十三文一斤,這其中官府還貼補有稅賦,故此就算是那些手頭上沒銀子的百姓,也奔走相告。

很多人家開始自行籌措資金,商量着一起去買一引、兩引鹽回來,可能未來幾年內家裡都不缺鹽了。

城裡傳得沸沸揚揚。

雖然有官兵維持秩序,但奈何百姓的熱情實在太高,門框都快被擠破了,官驛大門裡外全都是腳。

“讓開讓開,我是來買鹽的,我有銀子。”

“你有銀子,我沒有?走開,排隊去!”

……唐寅本想從正門進去,但他發覺這臨時督撫衙門口人山人海,他一個文弱書生根本就擠不進去,只能走平日裡下人進出的側門。

等繞道到入正堂,只有馬九和朱起等人在發賣鹽引,並不見沈溪的影子,唐寅轉了一圈,最後在後堂找到沈溪,這會兒沈溪正拿着本書,饒有興致看着。

唐寅行禮:“沈中丞這是睡醒了?”

沈溪擡頭打量唐寅一眼,繼續低下頭讀書,隨口道:“中午小寐即可,睡多了晚上睡不着,長夜漫漫實在難熬……伯虎兄爲何不多休息?”

唐寅一聽心中有氣,你妻妾成羣,怕睡多了晚上長夜漫漫睡不着,那我這孑然一身的老光棍豈不更慘?

唐寅道:“在下剛從正門走過,如今熱鬧異常,中丞要將鹽引賣給普通百姓,倒是惠民之舉,但若百姓無法從鹽場提鹽,豈不是害了他們?到頭來他們可能會將仇怨都撒到督撫衙門來,沈中丞如何收場?”

沈溪擡起頭打量唐寅,神色好似在說,你倒是悲天憫人。沈溪道:“伯虎兄這是要替百姓做主?”

唐寅其實只是氣不過沈溪竟然會想這麼好的主意。

讓百姓蜂擁來買鹽引,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計劃就落空了,十戶百姓買一引鹽,也就是說到鹽場去提鹽的時候,一引鹽可能就有幾個青壯同去,那這兩天下來賣出幾千張鹽引,就會有上萬的青壯年同去鹽場提鹽。

距離廣州府最近的是番禹縣境內的興盛場鹽場,豈能招架得住上萬人的圍攻?

如果興盛場拒不放鹽,再遠便是東莞縣和東莞衛境內的靖康場、東莞場、歸德場、黃田場等鹽場。

現在的情況是,鹽場若不放鹽,百姓們鬧事;放鹽,鹽商就會發覺布政使司和府縣衙門以及鹽場是紙老虎,就會踊躍大批量購買鹽引,鹽場就更捂不住鹽了。

唐寅憤然道:“無論如何,沈中丞也不能利用老百姓!”

沈溪笑着把書放了下來,道:“伯虎兄似乎忘記告示中的一條了。”

“哪一條?”

唐寅稍微想了想,突然記起其中有私鹽變官鹽的一條,“在下正要說,這私鹽向來不合法,您卻要讓私鹽變官鹽,恐怕要被參劾!”

沈溪擡頭打量他,不解地問道:“誰來參劾我,你嗎?之前查獲廣東鹽課提舉司大批私運官鹽,如今廣東沿海鹽場內食鹽奇缺,本官不過是因勢利導……朝廷豈能錯怪好人?”

唐寅想了想,這招狠毒啊!

督撫衙門查封廣東鹽課提舉司私販的官鹽,是在百姓的衆目睽睽之下進行的,證據確鑿,連三司衙門都未曾反駁,此事已經如實上奏。

當時三司給鹽場找到的開脫理由,是鹽課提舉司私自印刷鹽引,強迫鹽場放鹽。鹽場有責,但把罪責都歸到鹽課提舉司,純屬壯士斷腕的無奈之舉。

沈溪就拿這件事做文章,鹽課提舉司大批販賣官鹽被抓了現行,鹽場又不肯放鹽,我就說鹽場因爲被假冒的鹽引提走大批官鹽,所以纔會出現“缺鹽”的狀況!

我現在變私鹽爲官鹽,只是解決地方“缺鹽”的問題,爲的是黎明百姓的利益,也是爲朝廷爭取到合理而合法的收入。

否則課稅收不上來,影響朝政就不妥了!

唐寅暗忖:“環環相扣啊,這是拿布政使司和府縣衙門與鹽場的陰謀作反擊……我怎就沒想到呢?”

沈溪繼續說道:“既然私鹽可變官鹽,百姓有了鹽引,便可自行煮鹽。畢竟明文規定,若無鹽引而煮鹽者,一律以私鹽論處,但現在有了鹽引,自然煮出來的都算是官鹽。退一步講,就算百姓無法煮鹽,城外貨棧中,不存着大批從鹽場運出來的私鹽麼?”

拿起書本,沈溪繼續悠哉悠哉地看了起來。

唐寅覺得自己的腦袋不夠用了。

誰說沒鹽的?督撫衙門之前查扣的鹽倉裡,可有一包包精鹽,那些都是從鹽場裡運出來的。

鹽的數量雖然不多,放到那些大鹽商手中,或許還不夠一次提的,可這次沈溪是把這些鹽轉給那些平均一戶纔買二十斤鹽的普通百姓。

貨棧裡的二十斤鹽,就能換取一戶百姓去鹽場鬧事。

看似一斤鹽給補二錢銀子的稅,好像督撫衙門虧了,可問題是督撫衙門所用的鹽,根本是沈溪空手套白狼得來的,沈溪等於是把城外貨倉的鹽給“折現”,一斤鹽淨賺十三文。

唐寅苦笑:“沈中丞,您這是……您這是讓地方衙門和鹽場的人無活路啊。”

沈溪道:“聽伯虎兄的意思,是替他們申冤?”

唐寅笑着拱拱手:“在下並無此意,只是覺得沈大人此招高明之至,但尚有瑕疵。卻說,您把鹽引賣出去,始終是賣一張少一張,這到頭來不是要一小引虧二錢銀子?”

沈溪這次總算是對唐寅“刮目相看”,心說你唐大才子居然也開始算起小賬來,難得啊。

售出城外貨棧貯藏的鹽,看起來一斤淨賺十三文,但沈溪手頭上的鹽引數量是一定的,賣一張少一張的話,那沈溪是要付本錢的。

沈溪滿意點頭,笑道:“伯虎兄所說不差,但伯虎兄忽略了一個問題,若百姓從鹽場提鹽,鹽引落到鹽場手中,隨後鹽場會發給勘合證明,而鹽場蒐集齊全鹽引後彙總交給朝廷,由朝廷調撥錢糧補充竈戶開銷。但若百姓是從城外貨倉提鹽,或者自行煮鹽,鹽引到最後,只會落入督撫衙門。”

這下唐寅無話可說了。

百姓從哪兒提取鹽,就會把鹽引交到誰手裡,再用勘合證明轉運地方,可廣州百姓的鹽不是用來賣的,是自己吃的,用不着外運,因此那些勘合證明也就用不上了。

鹽引賣給百姓,百姓拿着鹽引去鹽場鬧事,鹽場不放鹽,百姓可以拿着鹽引到城外貨倉提鹽,或者自行煮鹽,鹽引兜兜轉轉又回到督撫衙門手中。

沈溪等於是每一小引的鹽引白賺二兩六錢,錢到手後,鹽引旋即又回到自己手上,一張鹽引多次販賣。

看起來是沈溪賣得越多虧損得越多,但其實沈溪賣得越多賺得越多,因爲每張鹽引的稅只需要交一次就行了。

唐寅驚愕地問道:“那到個時候,鹽場豈不是要主動放鹽?以防止督撫衙門和沈中丞您越賺越多?”

沈溪道:“倒也不能這麼說,城外貨棧裡的鹽,以及百姓自行煮鹽,始終是小數目,最重要還是要把鹽引大批賣出去,逼得鹽場放鹽。虧本甩賣也就兩日,就算小有浮虧,也算是化解眼前的困局吧。”

唐寅驚歎不已,難怪沈溪要規定期限,這是爲了防止萬一在鹽場損人不利己的情況下,令督撫衙門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即便是在這兩天內,還不能將鹽引大批賣給鹽商,否則可能會引來亂子。

但唐寅還是有件事想不明白,眼前沈溪的主意看起來挺不錯,既便宜了百姓,又讓布政使司和府縣衙門,以及鹽場方面焦頭爛額,可迴歸到問題本身,沈溪如何憑賣鹽引這件事上賺取軍費?

將城外貨棧裡的鹽全都變現,再讓百姓煮鹽來填補鹽引所缺,只是杯水車薪!

沈溪沒有言語,唐寅也不好意思再問,因爲唐寅覺得再問下去很丟人,既然沈溪能想出這麼歹毒的招數去應付地方官府和鹽場,絕對有辦法賺錢。

唐寅請示道:“沈中丞,不知這幾日在下有何能效勞的?”

沈溪指了指前院:“出去幫忙吧,賣完這兩天鹽引,本官就有銀子爲伯虎兄發薪水了,伯虎兄可別嫌晚啊!”

唐寅心裡先振奮了一下,終於有俸祿拿了,如今他在沈溪身邊兩個月,那一次發下來不就有三十兩?幹勁瞬間就提了起來。

等稍微細想,唐寅心頭禁不住一陣悲哀,沈溪先跟他提發俸祿之事,目的便是要調動他的積極性。偏偏那三十兩的俸祿有極大的誘惑,讓唐寅心甘情願被利用。

“俗不可耐啊,明知道被人利用,卻爲何連反抗的勇氣都沒有呢?”

唐寅帶着絲絲感傷,往前堂去幫馬九和朱起。相比於兩個粗人,他在文墨和算術上強了太多,有他在,賣鹽引的效率迅速提升。

第一天下午,督撫衙門賣出去八百多小引的鹽引,每小引平均由五六戶人家拼湊出來,也就是說未來幾天至少都會有四千多人前往鹽場去提鹽鬧事。

隨着消息傳開,唐寅相信翌日來買鹽引的百姓會更多,兩天下來怎麼也能賣出去三四千鹽引,那就是一萬多百姓去提鹽。

唐寅心裡估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那邊見到浩蕩的提鹽大軍,肯定要瘋了。

鹽引是百姓真金白銀買回去的,若鹽場不放鹽,隨時隨刻都可能會演變成一場民變,那可不是地方三司衙門所能承擔的起的。

而沈溪,似乎並不擔心會有民變這種可能。

***********

ps:第三更到!

依然祝大家中秋節快樂!照例求下訂閱、、和鼓勵!謝謝!

第二九四章 危急關頭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一四六六章 治喪之臣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六六九章 首功首過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一二七一章 面聖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一六一九章 分憂第一二〇章 府城之旅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對策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一三三八章 鬧心事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二三五六章 問案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二二七章 孩子氣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八一五章 反咬一口(第四更)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八六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一一四八章 裡應外合第一八七章 陪太子讀書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二六五四章 同爲外戚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八八九章 黃金萬兩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一七五四章 雙簧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四一九章 生意人本色(第二更)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四四六章 謝韻兒的心病(第三更)第一六九一章 飯桌交鋒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
第二九四章 危急關頭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一四六六章 治喪之臣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六六九章 首功首過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一二七一章 面聖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一六一九章 分憂第一二〇章 府城之旅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對策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一三三八章 鬧心事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二三五六章 問案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二二七章 孩子氣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八一五章 反咬一口(第四更)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八六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一一四八章 裡應外合第一八七章 陪太子讀書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二六五四章 同爲外戚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八八九章 黃金萬兩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一七五四章 雙簧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四一九章 生意人本色(第二更)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四四六章 謝韻兒的心病(第三更)第一六九一章 飯桌交鋒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