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

事實證明,裴母的操心未免多餘,蓋因她的兒子裴虎已然接到調令,即刻遷調太尉府,升任太尉主簿。

主簿,乃爲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官秩雖不如僕射輔官高,卻是實打實的長官親吏,類似後世華夏各級政府的秘書長,熟悉華夏體制之人,應是曉得這位置有多重要的。

太尉位居三公,府署屬官的位秩很高,太尉主薄自然比其餘官署和地方官府的主簿官秩要高得多,秩六百石。

裴虎有戰功打底,軍職也不低,拔擢升遷入太尉府任主簿本就沒甚麼可非議的,然真正讓羣臣無話可說的是,皇帝陛下此舉非但不是徇私,反是藉此狠狠爲朝廷和漢軍將士“刮”來一大筆貲財。

雙擁基金!

皇帝劉徹當殿拋出這個新詞,太尉郅都隨即附議,且號召臣民捐輸時,滿殿羣臣盡皆譁然。

皇帝陛下登基十餘載,從未明着讓臣民向朝廷捐輸貲財,即便是皇后創辦的長秋基金,募集的善款也不視爲捐輸,不入國庫而入長秋府私庫,由大長秋卓文君負責基金運作,也就是皇帝陛下所謂的“私募基金”,只要遵紀守法,朝廷各府署皆無權介入。

不過說實話,皇帝提議創設雙擁基金,羣臣還真不敢出言反對,倒不是畏懼會因此惹惱皇帝,而是唯恐引發漢軍將士乃至數以百萬計的軍眷憤怒,戳着他們的脊樑骨啐唾沫。

所謂雙擁,乃擁軍優眷之意,募集貲財對傷殘及退伍將士進行撫卹安置,對軍眷優待照拂。

朝廷制定的將士和軍眷原有待遇不減,雙擁基金則視具體情形對他們給予額外的補助和幫扶,譬如某些鰥寡老兵,即便有大筆貲財,也很可能無法打理生活了,雙擁基金就可遣僕役照看他們,甚至是養老送終。

光懂得撥款發錢,無異拿錢買命,是不行的。

大漢鐵血尚武,適齡的健全男子須服兵役或出重金代役,對軍人和軍眷更是極爲關照,沒人敢反對提高軍人待遇的。

皇帝劉徹亦想借此爲“公募基金”定立範制,雙擁基金的整個架構很是完善,非但由太尉府執掌,更成立了所謂的理事會,比長秋基金更進一步的制度化和透明化。

丞相府,御史府,大農府,廷尉府,四府集司和計司僕射皆爲雙擁基金理事,負責監管募貲數額和貲金撥付支用,且每月對外公佈詳細賬目。

太尉郅都出任名譽理事長,且垂爲定製,後繼的太尉皆需如是。

真正負責雙擁基金的貲金調度者,則是太尉主簿,這差事無疑是落在了即將就任的裴虎頭上。

他早年出身寒門庶戶,成丁即入伍從軍,用了近十載光陰從普通兵士一步步升遷到騎營軍候,最瞭解軍中將士的實際需求,黃埔軍學畢業的“學院派”世家子弟和久居高位的老將軍們,遠不如他這般“接地氣”。

弱冠之齡的裴虎,執掌如此重要的基金運作,羣臣本是頗有非議,然賢王劉非突是向雙擁基金捐輸十萬金巨貲,驚得羣臣盡皆噤聲。

十萬金!

裴虎日後若不再升官,太尉主簿秩六百石,不算其他額外貼補和節慶賞金的話,每年秩俸可拿不到十萬錢,一金抵萬錢,十萬金足夠他掙一萬年!

賣官鬻爵麼?

大耳刮子扇死你,拿十萬金爲女婿買個太尉主簿,真當賢王人傻錢多麼?

可憐天下父母心!

劉非哪裡是爲女婿,皆是爲了他的傻女兒,也是爲了賢王府。

擅闖軍中禁地,真若從嚴治罪,是要掉腦袋的,況且她不是誤入,是刻意潛入,犯意極爲明顯,若非早早被發現並擒下,真的闖入灞上大營,太上皇和皇帝都不敢再徇私護短,賢王府更要被牽累。

大漢軍律何其森嚴,立朝至今,因觸犯軍律而被梟首夷族的王侯公卿多得是!

不妥善解決此事,如何向將士交代?

真以爲太上皇下旨賜婚,你女兒就能免罪,你女婿還能升官,憑甚麼?

這十萬金倒也不白拿,裡頭還是有門道的。

翁主劉徵臣意欲效仿昔年的皇后叔母,將日後正婚的納徵禮和收取禮金盡數捐輸入雙擁基金,皇帝劉徹“聞之大喜”,非但下詔勉勵之,更任命她爲所謂的運營長,負責雙擁基金名下的產業運營。

簡而言之,裴虎是花錢的,劉徵臣是掙錢的,以此保障雙擁基金的持久性運作。

更爲重要的是,皇帝劉徹也自掏腰包,將部分皇室實業的份子從少府撥到雙擁基金名下,使劉徵臣得以名正言順的涉入皇室實業的經營監管,等若後世企業的官派獨立董事。

賢王劉非心知肚明,皇帝陛下此舉無疑是要爲劉徵臣鋪路,或許日後未必會接掌整個皇室實業,但至少有將這個龐然大物進行產業切割的苗頭了。

劉非本就是才華卓絕之人,多年來又讀了不少皇帝劉徹撰寫的經貿金融典籍,甚麼壟斷反壟斷,甚麼產業整合切割都是瞭然於胸,也曉得皇帝陛下不會放任賢王一脈世代獨掌皇室實業,免得賢王府牢牢掌控經濟命脈,演化出以商逼政的毒瘤。

好在劉徵臣也是自家骨肉,分權給她,總比分權給外人要好得多。

賢王還是識時務的,也很會算賬,至少皇室實業的下一代執掌者中有他的長子劉建和長女劉徵臣在列,兩人若互相臂助支應,賢王一脈的影響力在未來數十年內仍是舉足輕重的。

皇帝,親王,翁主,三個精明人各有盤算計較,從旁“觀摩”的太子劉沐只覺腦仁陣陣發疼,這些日子他不斷往返傳話,對那委婉卻內含機鋒的話術實在理解不能,覺着比晨昏習武要累得多。

宗正府解除了劉徵臣的圈禁,將她放回去籌備婚事了。

裴虎遷調入太尉府後,升了官秩,公府則以罕見的高效爲其在北闕甲第分了官邸,且形制不低,地段不差,蓋因皇帝頒下聖諭,念及賢王和翁主劉徵臣捐輸之功,可允裴虎和劉徵臣的宅邸稍稍逾制,依循秩千石的朝官形制。

諸御史倒也沒跳出反對,畢竟賢王府確實向朝廷捐輸了十萬金,讓他女兒女婿的宅邸稍微寬敞些,沒甚麼大不了,御史們不至那麼死板不知變通。

此事如此處置,倒也算皆大歡喜,饒是賢王劉非有些肉痛,卻也再度在大漢朝野狠刷了一波賢名,對極好聲名的他而言,得到百姓交口稱頌無疑是很有成就感的。

裴母更是歡天喜地,一改過往的低調,遣下人買了一大車鞭炮,在裴府門外噼裡啪啦放了大半晌,煙硝散去後,紅色的紙屑在地上鋪了厚厚一層。

街坊四鄰不可避免的羨慕嫉妒,奈何自家肚子不爭氣,沒能似裴母般生出一對好兒女。

女兒得冊親王妃,兒子又要迎娶翁主,甚麼叫攀龍附鳳,這就叫攀龍附鳳!

公孫夫人爲老姊妹歡喜之餘,又不由暗自嘆息,自家女兒公孫慧雖也是親王妃,然公孫家畢竟出身匈奴,且不似真正的長安公孫氏般歸化已久,血統已然洗得差不多了,她的兒子別說迎娶宗室女,入仕爲官都難如登天,便是尋常世家大族都不大願與之結親的。

唯一的出路,還是要入伍從軍,進入以歸化胡人爲主力的胡騎校營或義渠騎營,斬獲戰功才能真正改變命運。

這事還得先與女婿清河王商量商量,若能走走門路,讓自家兒子先入黃埔軍學就讀,哪怕僅僅是所謂的進修或旁聽,將來的前程也會更好些。

真正讓公孫夫人歡喜的是,裴母不欲搬到北闕甲第與兒子媳婦同住,除卻捨不得熟識的街坊四鄰,也是不大想與那些世家宗婦太多往來交際。

自裴澹得冊親王妃,裴母不時也會出席些交際場合,早先是鬧出過不少笑話,然爲了不讓自家女兒失了顏面,她是竭心盡力苦學過的,言行舉止和禮數儀態已然挑不出半點毛病,便連在太后擺的宮宴上,她都不會再有失儀之處。

雖是能做好,不代表她就喜歡做,即便端着宗婦架勢,她內心還是個市井民婦,覺着與世家宗婦們交際實在累得慌,反倒是與公孫夫人相處時最爲舒心隨意。

所以說,貴族的養成往往需要數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止是外在表現,還有內在心態,裴母遇着那些自幼接受漢室貴族教育的世家宗婦,難以融入是很正常的,且不提三觀差異,單說大夥追憶往昔,別人都是習文學畫,獨獨她是撒尿和泥,何來共同話題?

常言有道,胸有詩書氣自華。

這不是歧視文盲,也不是說飽讀詩書之人就沒有渣滓敗類,但所謂的貴族氣質確實更重內涵,絕非後世某些到咖啡廳點杯藍山或貓屎的小資女能體現出來的,硬要擺出不屑與“俗人”爲伍的“優雅”做派,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咖啡就大蒜,紅酒配滷煮,反倒更顯本真,何必矯揉造作呢?

如何活得自在,就如何活着好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
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八百二十四章 勒石封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