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揭秘

“蓋軍實力因何超出己方良多,會是什麼原因呢?”

董卓垂下頭,苦苦思索……

大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年),韓遂、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將數萬騎入寇三輔,收右扶風諸羌、氐,盛兵十萬,氣勢滔天。董卓和蓋俊並肩禦敵,時氣候日冷,西涼叛軍身無冬衣,恰好天降流火,乃退,董、蓋等追擊,大破之,斬俘兩萬。所以說董卓對於蓋軍的戰鬥力還是有比較直觀的印象。

當時蓋俊麾下騎兵四千餘,其中有他從京師雒陽帶出來的羽林、虎賁善騎射者五百,北軍胡騎五百,三河騎士一千,實話實說戰鬥力在董卓率領的邊軍之下。唯有射虎、落雕二營兵精將猛,但董卓也不認爲他們能超越追隨自己十數載的精銳飛熊軍。

近些年來蓋俊屯田養馬於北地,收盡西北之羌胡,組建起數萬精銳騎兵,幾無敵於天下。

可是……蓋軍的表現已然脫離了這個時代騎兵的極限,至少戰敗將領口中如是說。

董卓擡起頭,目光掃向李蒙手下僅存的兩位司馬,問道:“交戰時,你等可看到對方異樣?”

兩名司馬面面相覷,其中一人皺着眉說道:“說起異樣,蓋軍遠則箭重,近則力大,甚至頗多人能夠立在馬身劈砍,擋之者無有不破。”

“正是……”另一個點頭附和道。

“立起來,踩鐙?”董卓和李儒、胡軫、樊稠等相視一眼,滿臉訝然。蹬乃掛於坐騎左側,用作上馬之用,借之確實可以立起身子,然欲作出劈砍,且是兇猛之劈砍卻是不行。

董卓使人詢問七八百潰兵,可有人瞧出蓋軍異樣,若有,官、爵、錢,悉給之。諸士卒議論紛紛,半晌有人被左右兩個同伴攙扶而出,只見他身上縱橫交錯,札甲破爛得不成樣子,顯是受傷頗重,他遲疑着道:“稟太師,蓋軍無論漢胡,馬側皆備鐙。”

董卓聞言眉毛一揚,馬鐙者,上馬之用,健勇者一躍便能竄上馬背,從不屑配之,特別是胡人,幾乎沒有人願意裝備那個玩意。而蓋軍卻人人裝備……

那人似乎突然又想起了什麼,再度開口道:“對了,對方雙側都有馬鐙。”

“雙鐙?”董卓寬眉一皺,苦思冥想。

李儒也在想,他乃是三輔左馮翊郃陽人,靠近邊地,境內也有東羌居住。涼州羌人分爲東西,西羌是指隴西河湟以西包括所有治外的羌人,東羌則是當年涼州第三次羌人暴*,段熲悉數平之,未免羌人桀驁,繼續作亂,強遷數十萬口於左馮翊、右扶風,歸入治下,嚴密監控。由於生長環境所致,李儒少年時代雖讀詩書,亦好弓馬。

半天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李儒回過神兒,目光偶瞥腳上的絲履,猛然一怔,穿鞋需穿兩隻纔可走穩路,是不是意味着馬鐙亦然?

李儒悄悄走到董卓身邊,附耳道出自己的猜測。董卓恍然大悟,認爲此話有理,威脅醫吏,李蒙若是有個三長兩短,便讓他陪葬,而後匆匆離開。

董卓回到自己住舍院落,趕走奴僕婢女,使親衛牽來一匹馬,掛雙鐙於左右。大谷關之戰樊稠力敵孫堅數將,被野利偷襲,身中一矛,如今雖能下地走路,騎馬卻太過勉強,董卓乃命胡軫試驗。

東郡太守胡軫和河東太守楊定同屬於涼州大人,所謂大人,即豪傑,豪傑之士,其追隨董卓達二十餘載,弓馬豈是一句嫺熟所能表達,當即一個飛衝坐上馬鞍。

諸人矚目下,胡軫雙腳插入鐙內,甩鞭抽馬,抓弓連射,箭如飛蝗,四面飛射,再抽刀劈砍,閃轉騰挪,力猛靈便,幾圈下來,一臉驚色。

董卓急問道:“文才,如何?”

胡軫面色複雜地道:“蓋子英真奇才也,亦蠢才也。”

胡軫所言大大出乎意料,董卓奇道:“此話怎講?”

胡軫感慨嘆道:“吾小試之,發覺開一石半弓甚便,許能拉開二石弓,劈砍更是較以往剛猛數倍。此器簡便,能力卻巨,堪爲神器因此我才說蓋子英奇才……”

董卓倒吸一口涼氣,胡軫從來就不是一個誇誇其談的人,不然樑縣之戰前,聞其欲斬一青綬整齊隊伍,呂布也不會硬着頭皮陷害他,因爲他真的能做出來這種事來。今其言雙鐙爲神器,那必定是神器無疑了。

董卓目光一凝,又問道:“那蠢才又作何解?”

胡軫低頭看了看馬鐙,一字一句道:“只要有兩萬備鐙騎士,三五年足以掃平天下,而蓋俊兩年來只得到河東、河內二郡,不是蠢纔是什麼?”

“……”董卓腦子“嗡”的一聲,胡軫雖未明言,但董卓卻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進京距今兩載,蓋俊若傾巢南下,己方絕對擋不住他的鐵騎衝擊。

“文才,你且下來,孤親自試試……”董卓邊上前邊說道。等胡軫下馬,立刻登上馬背。胡軫是他手下愛將,對方的話自然可信,但董卓心頭依然有些懷疑,當他雙腳踩上馬鐙的一刻,疑慮盡去,馭馬環院奔馳,弓刀輪番上陣,表情同樣震驚萬分。

想起胡軫方纔所言,董卓額上汗水密佈,蓋俊握此利器,居然一直隱伏,他難道真的是蠢纔不成?換了自己,必先南入關中,次平涼州,再收幽州,以三地邊軍騎兵擊內地之步卒,無往不利,三五年內便可定鼎九州,取漢而代之。

董卓失笑,而今自己同樣掌握了這等神器,蓋俊是愚是智有何關係?

不過,剛纔他彎弓時發覺,射出去的箭有所偏差,保守估計要兩三個月才能適應。畢竟他們這些人一輩子都是靠雙腳馭馬,很難一下子改過來。

董卓下得馬來,聚文武於大堂商議。既然已經清楚了蓋軍的實力究竟有多麼的強悍,再派援軍救援呂布就很不智了,絕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

看出董卓有退走之心,李儒當下道:“太師不如焚燬函谷關,退到新安、澠池一線……”

漢高祖當年定都長安,理由是關中可以‘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漢初分封異姓王,國有大患,後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以親王鎮守國土,孰料又有七國之亂。漢初的亂局根源就在於朝廷只能控制關中。漢武帝一世雄才,自然有所思量。漢朝之本在關中,關中與關東分界在函谷關,因此,棄函谷關而東遷三百里置新關。另,武帝時已非戰國格局,大漢國享有九州大地,再無需憑崤函之險、桃林之塞而守,反而需要加強對關東的控制,距離洛陽僅數十里的新函谷關便是爲此而生,並延續至今。總結成一句話,新函谷關是一座以監視、進攻爲目的的關隘,不以防守堅固而著稱。

且函谷關至新安、澠池爲崤函古道,號稱“終日走硤中,無方軌列騎處”,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騎兵的優勢,運糧進來也甚是費力,蓋俊、孫堅欲從東方發動進攻,難如登天。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退守新安、澠池,與西邊的長安,北邊的河東餘部聯繫會更加緊密,屆時無論是面對朝堂上居心叵測的士人,所圖不明的蓋俊、抑或氣勢洶洶的袁術、孫堅……都可以應付自如。

李儒一番話娓娓道來,董卓聽得連連點頭,有了北邙山帝王公卿陵墓中的數十億錢財,養兵無憂,又獲馬鐙,耐心修養數月,實力必會暴增,到時再和天下羣雄一較高下。象徵性的詢問一下左右文武意見,諸人當然競相附和,此事便算定了。

事不宜遲,董卓一聲令下,函谷關內數萬衆馬上動員起來……

呂布自將步騎一萬四千,攜五百車金銀珠寶沿雒水南岸一路急行,至某段停下。河對岸即是河南縣境,往北行出十數裡,再跨谷水,即谷城縣,往西便可回到函谷關。

呂布沒有令人過河,陰沉着臉徘徊於河邊,臉色陰沉。

他臨走前告知留守雒陽的司馬,日中(11點—13點)焚燬城池,今明明已至日中,東邊安靜得嚇人,沒有煙,更沒有火光,顯然,他的打算落空了。

對方爲何沒有照他所說的做?

是怨恨被捨棄,抗拒命令,棄城而走,還是蓋軍大軍趕到,攻克了城池,不及點火?無論哪種,對呂布來說都是噩耗。

“中郎……”張遼大步走過來,輕輕呼喚。

“……”呂布扭頭向後。

張遼皺着眉頭說道:“形勢危急,不能再拖延了,必須儘快渡河。”

呂布點點頭,面無表情道:“你去組織人手吧。”

“諾。”張遼抱拳而退。

呂布把目光重新轉回雒水,面對清澈的水面輕輕嘆了一口氣,他有預感,迴歸之路必有一番血戰。

一萬四千步騎大軍,只有兩千人是他的幷州嫡系,餘者皆爲涼州兵、京師禁軍,他不介意以這些人爲盾牌換得生路。

當然了,棄軍逃跑,他在董卓心目中的地位定會一落千丈,或許就此一蹶不振也說不定,是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他絕不會拋棄大軍。

第324章 殺第421章 震恐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251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260章 困獸猶鬥第266章 奔襲鄴城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147章 平定黃巾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42章 誓言第415章 再添後手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127章 相見第285章 棄呂擊援第97章 羌人來襲第209章 軟柿子第120章 心之所善第225章 赴任第402章 南下第414章 戰死第389章 長安城破第67章 中常侍趙忠第18章 獻策第278章 交換第123章 許縣之戰(下)第125章 功虧一簣第255章 河內大戰第385章 激鬥第136章 旬日定兗州第71章 美如壁畫第174章 漢民第44章 袁氏雙雄第72章 有字不識第253章 神童第272章 橫掃第84章 聲望第60章 人情債(2)第123章 許縣之戰(下)第5章 傷愈第267章 奪城第322章 徒邊、豐年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21章 騎射第160章 局勢第449章 漢奸第362章 老謀深算王子師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244章 麟兒名霸第95章 關羽來歸第368章 逼反第168章 民心第347章 間第182章 春耕第162章 流星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四百一十章第226章 張楊第448章 敵至第334章 受挫第115章 黨錮解 袁紹出第135章 蔡家莊第210章 肉搏第70章 董卓第173章 賞賜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260章 困獸猶鬥第439章 鹿死誰手第270章 雙雄會第187章 陣亡第141章 廣宗會戰(三)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305章 坐而論之第210章 肉搏第73章 袁逢病重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116章 豪傑來歸第360章 密謀第330章 信第263章 白騎破顏、文第453章 暈厥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331章 使者第408章 走投無路第399章 軍謀無雙荀公達第31章 心動第319章 江東雙壁第440章 知己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444章 驚天大事第136章 旬日定兗州第446章 背叛第99章 施計卻敵第32章 天縱奇才第428章 殺!第376章 天塹第318章 家事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317章 妻子第395章 宋立
第324章 殺第421章 震恐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251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260章 困獸猶鬥第266章 奔襲鄴城第301章 潁川諸俊傑第147章 平定黃巾第219章 揮師南下第42章 誓言第415章 再添後手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127章 相見第285章 棄呂擊援第97章 羌人來襲第209章 軟柿子第120章 心之所善第225章 赴任第402章 南下第414章 戰死第389章 長安城破第67章 中常侍趙忠第18章 獻策第278章 交換第123章 許縣之戰(下)第125章 功虧一簣第255章 河內大戰第385章 激鬥第136章 旬日定兗州第71章 美如壁畫第174章 漢民第44章 袁氏雙雄第72章 有字不識第253章 神童第272章 橫掃第84章 聲望第60章 人情債(2)第123章 許縣之戰(下)第5章 傷愈第267章 奪城第322章 徒邊、豐年第371章 三雄勤王第21章 騎射第160章 局勢第449章 漢奸第362章 老謀深算王子師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244章 麟兒名霸第95章 關羽來歸第368章 逼反第168章 民心第347章 間第182章 春耕第162章 流星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四百一十章第226章 張楊第448章 敵至第334章 受挫第115章 黨錮解 袁紹出第135章 蔡家莊第210章 肉搏第70章 董卓第173章 賞賜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260章 困獸猶鬥第439章 鹿死誰手第270章 雙雄會第187章 陣亡第141章 廣宗會戰(三)第288章 克復帝都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305章 坐而論之第210章 肉搏第73章 袁逢病重第34章 天下楷模袁本初第116章 豪傑來歸第360章 密謀第330章 信第263章 白騎破顏、文第453章 暈厥第157章 斬司徒天下乃安第331章 使者第408章 走投無路第399章 軍謀無雙荀公達第31章 心動第319章 江東雙壁第440章 知己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444章 驚天大事第136章 旬日定兗州第446章 背叛第99章 施計卻敵第32章 天縱奇才第428章 殺!第376章 天塹第318章 家事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317章 妻子第395章 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