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似也認出了二山,忽然激動地趴在窗櫺上,可簾子已然落下,轎子不曾停留,便是她自行再次掀起簾子,二山已經落在後面。
新娘剛要把腦袋探出來,一羣喜娘圍上前,紛紛勸說,硬是擋住了她的視線,又把她塞了回去。
但這一切,二山看在眼裡,最後消失在眼前的目光,帶着惆悵和悲傷,像是在求助,又像是在發問,二山覺得自己想多了,哪有新娘子,不是高高興興出嫁的。
他拿着掃把,緩緩跟在送親的隊伍後頭回到客棧,客棧門前的路被掃得乾乾淨淨,小晚和張嬸都躲在殿門裡看熱鬧,小晚問張嬸:“我那天是怎麼來的呀?”
張嬸愧疚地笑道:“咱們都忙着招待客人,你就被送親的人直接送到三樓去了,還是二山去給你送吃的,才發現你被捆在牀上,趕緊找掌櫃的來。”
小晚故作生氣:“原來你們都不稀罕我,還是二山哥哥好。”
張嬸摟着她笑道:“現在我們都疼你,還不夠呀?”
與二山則說:“年也過完了,你趕緊回房看書去,院試之前店裡的事不必你管,好生讀書要緊,將來飛黃騰達,便越發有人罩着我們客棧。”
二山嗯了一聲,經得凌朝風同意,便退回房裡溫習功課。
小晚和嬸子坐在門前太陽下摘菜,說起知府大人嫁女兒,才知道,原來知府大人是把小女兒嫁到大女婿家裡續絃,而他的大女兒兩年前就英年早逝了。
張嬸說:“這是常有的事,兩親家若是交情好,多半是從原配家裡選姐妹續絃,可照我看,自家閨女死在人家裡,我不恨得殺天滅地找他們算賬就很了不起了,再把閨女嫁過去,那真是把親家當祖宗供着。”
小晚如今機靈了,便道:“知府大人的親家,一定比知府大人的官兒大。”
張嬸誇讚:“我們晚兒真聰明。”
小晚轉身向凌朝風炫耀,相公卻招招手,讓她過去算一筆賬。
可她瘋玩了一整個年,從臘月起每天就是吃喝玩樂上街逛,算盤沒先前撥地利索,賬目也看得糊里糊塗,頓時便臉紅了。
凌朝風輕聲說:“拿回去看,明天要還是算不清楚,你說怎麼罰?”
小晚撅着嘴,輕聲說:“那就算不清楚嘍,又怎麼樣。”
凌朝風道:“你自己說要學,那就要學個正經,我們說好的不是,堂堂客棧的老闆娘,連賬都算不清?”
小晚不自覺地把手往背後放,她背書很快,沒叫相公捉着把柄,不免有幾分輕飄飄。
學算盤因爲被正經罵過兩回,雖然已經很聰明瞭,可凌朝風要求很高,小晚總覺得他是故意找茬的,於是學算盤的心,不如頭幾個月認字那麼積極,兼又過了個大年,玩瘋了,眼下腦袋一片空白。
小晚再回來摘菜,張嬸笑眯眯地輕聲問:“挨訓了?”
“嗯。”小晚不服氣地嘀咕道,“剛開始還總是鼓勵我誇我,現在老愛潑我冷水,他一皺眉我就慌。”
張嬸笑道:“早幾年二山跟着掌櫃的唸書時,捱罵捱打是常有的事,掌櫃的那會兒自己還半大不小的,卻嚴肅得像個私塾裡的老學究。不過掌櫃的自己,從不輕浮輕狂,唸書也好學功夫也好,什麼都踏實,剛來那幾年,他一面唸書練功,老夫人一面還要他幹店裡的活兒呢,每天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可什麼也沒耽誤。”
小晚聽得認真,相公果然很了不起,張嬸便笑:“你看臘月以來,咱們天天玩,掌櫃的也沒管你,該玩的時候玩,該用功的時候就不能胡鬧,晚兒,你可是咱們的老闆娘啊。”
“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學。”小晚下了決心,“嬸子,不把賬搞清楚前,我再也不出門了。”
如此,摘了菜,張嬸到後廚去忙,小晚跑來纏着相公。凌朝風冷着臉又問了幾句話,見她一臉認真和愧疚,又信誓旦旦地說一定不再貪玩,本就沒硬起來的心,越發軟了,便耐下心來,手把手地叫她。
凌朝風早不記得當年如何嚴厲地教二山啓蒙,而對待自家小娘子,半哄半玩的,哪裡會真的指望她學一身本事面面俱到,自己護着疼着便是了。
說來,小晚隔了這麼久,纔剛知道,原來二山也姓凌,當年找不見二山的家人,老夫人便也將他留在客棧。只是和凌朝風不大一樣,凌朝風是做兒子才姓凌,二山並非養子,二山的大名叫凌出,他去考科舉,用的就是這個名。
下午時,小晚正坐在八仙桌前對着賬本和算盤昏昏欲睡,門前急匆匆地跑過一羣人,她頓時來了精神,跑到門前看,他們是往白沙鎮方向去的,依稀瞧着,像是早晨送親隊伍裡的人。
一個時辰後,李捕頭帶着人就來了,行色匆匆,他抽空進店與凌朝風說了一句,驚聞婚船開出去不久,新娘子就從船上跳下去自盡,當時就沒能找到,這會兒要再派船和人手去打撈,可是已經大半天過去,泡在水裡不淹死也凍死了。
小晚聽得心裡顫顫的,與凌朝風對視一眼,不知是不是因爲小晚逃過婚,多少能理解那份毅然決然的心,輕聲問相公:“那位小姐,是不是就像張嬸說的,因爲姐姐死在他們家而含恨,所以不肯嫁?”
凌朝風安撫她:“那也是別人家的事,晚晚,我們是生意人。”
小晚點頭:“相公,我知道。”
到夜裡時,小晚已經把白天沒弄明白的賬算清楚了,但是一天下來,其他什麼活兒都沒幹,幫着來端菜盛飯時,與嬸子說,難以想象過去凌朝風那麼小,又要念書又要學各種本事。
張嬸道:“那可不都是苦出來的。”
一家子吃晚飯,過年每天大魚大肉,這幾日便都吃不下了,晚飯不過是一盤炒青菜,一碟蘿蔔乾和幾塊腐乳,只有二山碗裡有一大塊把子肉,彪叔說他念書費腦子,一定要吃的。
今日爲了送親掃雪,大家都起得早,於是也早早關了店門睡覺,只有二山房裡亮着燈,還在用功唸書。
不知夜裡幾時,店裡早就安寧了,二山渴了出來倒水喝,隱約聽見客棧外有踩雪的動靜。
他端着油燈來到門前,剛站定,就聽見兩聲敲門聲。
放下油燈來開門,心頭便是一驚,門前站着穿着紅彤彤喜服的女子,渾身溼透了還結了冰似的,青絲散亂臉色煞白,三更半夜見到這光景,彷彿從水裡爬出來的女鬼。
但是二山下一刻就定下神,他認出了這個人,廟會上偷錢包的小賊。
“我的荷包,你見着嗎?”女子開口,卻是問這句話,話音落,柔弱的身軀轟然倒下。
“姑娘?姑娘!”二山驚呼,如此便驚動了店裡的人。
這姑娘不知怎麼來的,渾身溼透了,張嬸和小晚爲她脫下衣衫時,裡頭的皮膚都被水泡皺了,這麼冷的天,體溫根本沒法兒把衣裳捂幹,背上也都結了薄薄的冰。
但這會兒,她渾身滾燙,燒得像火爐似的,二山連夜去鎮上把相熟的大夫請來,大夫把了脈說:“極寒入肺,難了。”
那日在廟會相遇,姑娘臉上抹了炭黑,本是瞧不真切,此刻她雙目緊閉,小晚倒是認不大出來,但張嬸曾仔仔細細看過她的臉,她認得出,二山也認得出。
再看脫下來的那一團溼透了的衣裳,不是普通百姓家的紅衣,而是繡工精湛十分華麗的喜服,毫無疑問,這位就是早晨從門前過,上了船後投河自盡的知府千金了。
可知府千金,怎麼會在鎮上做賊?
張嬸對小晚說:“素素那雙棉鞋,在她腳上乾乾淨淨,我當時就想,她未必是個賊,就是圖個好玩兒,偶爾出來逛逛,那天把偷來的棉鞋穿出來,興許是心血來潮。”
小晚覺得不可思議,千金大小姐,放着好日子不過,這是鬧得哪一齣?
可是,昏迷的人發出了聲音,她燒得很痛苦,渾身抽搐着,口中唸的是:“姐姐,姐姐……”
眼淚不斷地從她的眼角滑落,看到這情形,小晚心疼極了,不自覺地握起了右手,她希望這姑娘能好好活下去。
整整一夜,張嬸和小晚都守在她身邊,又是白酒擦身,又是掰開嘴灌藥,折騰到天亮,孃兒倆累得背靠着背睡着了。
牀上的人,終於睜開眼睛,本能地喊着:“水,水……”
小晚驀地驚醒,趕緊跑到牀邊:“姑娘,你醒了?”
她微微轉動眼珠子,依舊索求:“水……”
天大亮時,高燒的人徹底清醒了,雖然身上還發燙,可大夫瞧了說不損性命,實在是奇蹟,雖然昨夜忙亂,小晚也不清楚算不算她許的願望,可人能活下來,便是天大的好事。
且說知府姓孟,這牀上的便是孟小姐,小晚爲她蓋好被子後,凌朝風二山他們便都來了。
隔着紗簾一見二山,孟姑娘就猛地折騰,從紗簾裡伸出手:“你,你看見我的荷包嗎?”
二山愣一愣,想起廟會那日撿起的荷包,忙道:“我給你去拿。”
孟小姐閨名連憶,她的姐姐則叫孟連惜,那個荷包是姐姐留給她的遺物,是她視作生命的珍寶。
從二山手裡奪回來,病弱的人淚如雨下,緊緊捧在胸口,渾身不住地顫抖,二山才明白,昨天她在轎子上看見自己,原是想問他有沒有見到這隻荷包。
孟連憶漸漸平靜後,將眼前的人審視了一番,張嬸小晚她都認得,佈施見過一回,廟會又偷了一回,凌朝風便是陌生臉了,而這荒郊野嶺的,竟有凌朝風這般品貌的人。更讓她意外的事,那傻呵呵的漂亮小娘子,竟是他的夫人。
在孟連憶這樣的千金小姐眼裡,小晚這般活潑開朗,毫無城府心機的人,一眼看着就是傻乎乎的,用傻乎乎來形容,並非她真的傻,而是連憶這般浸淫在官家世族,人與人之間只有利益的世界裡的人,怕她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能活。
自然,是多操心的。
她咳嗽了幾聲,頭暈的厲害,還是那日在廟會上的驕傲倔強:“你們報官了嗎?”
小晚說:“沒呢,昨晚大半夜的,這會兒正商量,是直接把你送走,還是先去報官。”
孟連憶瞪着小晚:“不要報官,我馬上就走,我立刻就走。”她大口喘着氣,想要努力爬起來,可半點力氣也使不上,臉上又燒得紅,神情十分痛苦。
小晚說:“你可消停些,別激動,命都要保不住了。”
孟連憶卻緊緊抓着小晚的手,怕是把所有力氣都用上了,竟是掐的小晚生疼:“姑娘,我求你,不要報官,不要告訴他們我在這裡,就當我死了,就當我死在白沙河裡了……”
她大口喘氣,彷彿隨時接不上,小晚忙道:“我知道了,我們不報官,我們不把你交給別人,你先躺下,你再折騰,可真的要死了。”
孟連憶氣若游絲,倒下閉上雙眼,卻是在昏睡前的一刻說了聲:“謝謝。”
衆人一片靜默,將她安置後,退到樓下,見凌朝風神情鄭重,小晚乖乖站在一邊沒敢出聲。
張嬸與彪叔目光對視像是已經在溝通了,二山慢慢往屋子走去,忽地又折回來說:“掌櫃的,不如依了孟小姐,先留下她。”
小晚忙附和:“相公,我剛纔沒法子才答應她的,不然她老是折騰,命都要沒了,可都答應人家了,不能反悔是吧。”她拼命擺手,“我真的沒多管閒事。”
這模樣叫人又可氣又好笑,凌朝風在她額頭上輕輕一敲:“你見着逃婚的,就瞎起勁,你可知她是知府大人的千金。”
小晚忙乖巧地說:“相公拿主意,我什麼都聽你的。”
張嬸噗嗤一笑,摟過她:“現在可越來越機靈了。”
凌朝風自然是不能見死不救的,而且二山難得開口請求什麼事,不能讓他失望,便應道:“先等她緩過來,再商量後面的事,衙門的人若是尋上來,一問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