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慧玉證情
進了泰安府城,黛玉瞧着城裡熱鬧非凡,便是和揚州城比起來也差不多少,不免說道:“想不到泰安竟然如此繁盛。
素絹說道:“主子有所不知,明天就是三月三,相傳是王母娘娘的生日,齊魯之地素有三月三上泰山的說法。”
黛玉聽了只是笑笑,她知道三月三上泰山的典故,倒也沒多大的興趣,青玉可就不同了,他只猴到黛玉身上摟着黛玉的頸子搖着黛玉的身子撒嬌道:“好哥哥,青玉要上泰山,青玉要上泰山。”
素絹聽了撲哧一笑,只說道:“三月三這日上泰山的可都是些成了親的婦人,少爺,您去做什麼呢?”
青玉不解的問道:“這是爲什麼?”
素絹紅着臉笑道:“聽說這一日上泰山,便會得到王母娘娘的保佑,順利的生孩子。”
青玉皺眉道:“生孩子和王母娘娘又有什麼關係?”
黛玉見青玉大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意思,便笑着說道:“青玉,你如今還小呢,不用想這些,原本到了泰安不登泰山也有些說不過去,不過三月三這日到底人太多了,咱們沒必要和她們擠去,等過陣子咱們再去好不好?”
青玉最聽黛玉的話,見黛玉如此說了,便再也不鬧着要去泰山,不過心裡到底有些個不自在,黛玉瞧在眼中,只探身拉開暗藏在車廂上的一隻小抽屜,變戲法似的拿出一隻和三寸長的小布偶荷包放到青玉的手上,青玉一看便笑了起來,原來這小布偶做的極爲精緻,竟和青玉有七八分相似,胖乎乎的可愛至極。繡綺看了只說道:“少爺,這是主子親手繡的,主子平日忙得緊,這是忙裡偷閒給您做的。”
黛玉摟着青玉笑道:“青玉,喜歡麼?”青玉喜歡極了,只抱着黛玉的頸子送上大大的香吻一枚。因黛玉着實喜歡青玉,常對他親親抱抱的,青玉也有樣學樣兒,常常會親黛玉,素絹她們幾個初時看不下去,每每漲的面紅耳赤,可是看的次數多了便也習慣了,到底青玉還小,男女之防也用不到他的身上,而且她們的主子說的也有道理,太太自生下青玉後身體一直不好,照顧青玉之事都是黛玉帶着人在做,別說是親親臉,就是幫青玉洗澡,黛玉也是做過的,青玉早就被黛玉看光了,這會子親親小臉摟摟脖子的實在算不了什麼。
青玉將身上的荷包拽了下來,想將裡面的東珠倒入新荷包裡,黛玉卻笑道:“雪羚,還不把給少爺準備了彈子拿出來。”
雪羚笑着將一隻木匣子拿出來,在青玉面前打開,青玉見裡面是滿滿一盒子蓮子,便不解的看向黛玉,黛玉笑着說道:“你只用這蓮子做暗器,別禍害那東珠了。”
青玉只笑道:“沒事兒,師傅給了我好多呢。”
黛玉輕敲青玉光滑的額頭,只笑罵道:“你個小糊塗蟲,那東珠極爲罕見,若是有心見了,只一追查便能查出來,這蓮子卻不一樣,天下的蓮子多了,誰能查得出來?”
青玉悶悶的抓了一把蓮子放到自己的荷包之中,小聲嘀咕道:“這蓮子一點兒都不好滑溜,還是東珠好。”
黛玉真拿青玉沒辦法,只得點着青玉的小鼻子說道:“真是怕了你,罷了,回頭讓他們找些普通的珍珠,要不給你鑄些金銀珠子也行,只是那東珠再不能用的,你先用這蓮子將就着吧。”
青玉這才高興起來,抓了兩顆蓮子反手甩向車廂頂,只聽撲撲撲幾聲,車廂頂上便被青玉開了兩個小洞,片刻之後,便撲通撲通接連響了幾聲,好似有什麼東西掉到車廂頂上。黛玉嚇了一跳,忙問道:“這是什麼聲音?”
青玉渾不在意的笑道:“我剛纔用蓮子打了兩隻鳥。”
聽了這話,霜月只不信的叫道:“停車停車……”趕車的小廝忙將車停了下來,霜月把着車門望車頂上瞧,見上面果然有兩隻小麻雀,每隻的胸前都嵌了一顆蓮子。霜月嚇了一跳,忙叫小廝將那兩隻小麻雀拔下來,方縮回車中對黛玉說道:“主子,少爺真的打了兩隻小麻雀。”
黛玉點點頭,只對青玉正色說道:“青玉,沒有我的話不許傷人性命。”
青玉忙答應黛玉,黛玉也知道青玉素來聽自己的,這才略略放心,一路上只顧着給青玉立規矩,黛玉只覺得還沒說多會兒,便到一家酒樓前,胤禟已經下了車,見黛玉和青玉下車,走上前笑道:“趕了好久的路,都累了吧?”
黛玉微笑着說道:“還好。”因知道這個時候還沒有橡膠彈簧這些東西,黛玉早就命人在車廂裡墊了厚厚的數層墊子,好歹能起點兒緩衝的做用,總算是長時間的乘坐也不會太痛苦。
胤禟笑道:“快中午了,吃點飯再上路,天黑前也能到濟南府了。”
黛玉他們一行只在酒樓裡用飯,而在龍山那邊,官兵已經找到那些劫牢之人,將以那乾瘦道士爲首的一拔人團團圍住,困在一所舊民宅中。龍山的地方官已經得了胤禟派去人的指點,一心想生擒這夥賊人,可是那夥賊人個個身手了得,人人拼死衝殺,一番激戰之後,折了十多個官兵,而那夥賊人只不過受了些輕傷。官兵也是人,死的是他們整日同處的兄弟,這些官兵紅了眼,再也不顧那生擒的命令,個個拼死上前,又是一輪惡戰,乾瘦道士一方死了四五個會衆,而官兵這邊也是大半受傷。帶隊緝捕賊人的是龍山縣衙的捕頭,在死難的官兵之中有一個人正是這個捕頭的親弟弟,他弟弟剛滿十八歲,做了捕快只有三個月,兩個月前才做了親,捕頭恨的紅了眼,只叫道:“上火箭,燒死他們!”
所有的官兵都張弓搭火箭,箭枝如流星一般射向乾瘦道士據守的屋子,早春少雨,氣候極爲乾燥,偏這日又有大風,只見風助火勢,熊熊火焰翻卷着直燒到半空之中,這場大火足足燒了一個多時辰,可燒的東西都燒盡了,方纔慢慢的熄滅,火熄之後捕頭帶人進去搜索一番,只搜到十數具被燒的面目全非的乾屍,官兵也不知道這屋子裡到底有多少人,還以爲全都被燒死了,便帶着死傷的弟兄們回縣衙。
官兵走後過了四個多時辰,天已經黑了,在廢墟上忽然又有了動靜。只見在屋子東北角有處地面鼓了起來,緊接着便有一條身影從地底下爬出來,在他後面,接二連三的上來四個個人,看身形,其中有那個乾瘦的道長,有他的侄女九九,另外幾個好象是三九五九和七九。
九九用手捂着臉,咬牙恨聲道:“狗韃子,若不殺盡你們,我誓不爲人。”九九到底是女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容貌,可是這一場大火,將她最引以爲傲的容貌毀了,她的左半邊臉被重度燒傷,憑是什麼神醫國手也不能修復這張臉了。其他幾九也都個個帶傷,三九沒了一條胳膊,五九的腳筋斷了,七九瞎了一隻眼睛。那乾瘦道長因爲身手最好,所以並沒受什麼傷。
“三九,五九,七九,九九,我們西金堂只剩下你們這幾個了,這個大仇一定要報,不過,我們要找真正的仇人報仇。”乾瘦道士咬牙恨聲說道。他出任西金堂香主五年,這是損失最慘重的一回。
“香主,這些官兵殺人放火,難道他們還不是我們的仇人?”三九忿忿的問道。
“我們的香堂外人根本不知道,官兵怎麼找來的?是我們去救四九,他們跟蹤而來的。可是我們和官兵打交道那麼多年,你們幾時見官兵如此聰明過?這裡面能沒人出主意?”乾瘦道士冷冷說道,自他帶着九九去客棧撲了個空,他心裡便一直在尋思,到了官兵殺來,他終於想明白了。
“香主,您的意思是我們被人算計了?”七九上前問道。
“是,我們的確上當了,我們被那兩個滿狗韃子騙了。就是他們將四九送進大牢,再讓我們輕易救走,跟着我們找到香堂,好陰險的狗韃子,香主,我們求總舵主發必殺令,任他們走到哪裡也逃不出我們天地會的手掌心。”九九咬牙切齒的說道。對一個女子來說,沒有什麼比毀容更痛苦。
乾瘦道長點了點頭,吩咐道:“你們先各自找地府養傷,我這便去見總舵主,這事瞞不下去,要儘快報告總舵主,請他老人家定奪。”
衆九們點了點頭,在夜色裡各自散去,乾瘦道士亦在夜色裡往東南方向奔去。
黛玉和胤禟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天地會視爲必殺的仇人,此時他們已經到了濟南府,住進距趵突泉附近的聽泉客棧。
到了濟南不用趵突泉水烹茶,那便不算到了濟南,因此黛玉一早便吩咐了,讓雪雁雪羚兩個在天色剛亮的時候便去汲取趵突泉水,她要烹茶。雪雁雪羚出去的時候正好遇着四喜,四喜是個愛打聽的,不免要問上幾句,雪羚便照直說了,四喜趕緊回去向胤禟稟報。胤禟聽說黛玉要烹茶,忙忙託着一隻寸許高的墨玉小瓶走到黛玉的房中,對黛玉笑道:“賢弟,試試我這茶。”
黛玉笑道:“這是什麼好茶,竟如此金貴?”黛玉不必看茶如何,只看那盛茶的瓶子透着一絲寒意,便知那是極難得的寒玉,這種寒玉極爲罕見,似胤禟手中拿的這麼大一隻,便已經是價值連城了,用這等寒玉瓶盛放的,不可能是尋常茶葉。
胤禟笑道:“賢弟果然有見識,回頭沏了一嘗你就知道了。”
黛玉笑笑,只輕揮手中的竹絲小扇,那紫砂小爐便竄出火苗,細細一聽,砂銚中水聲颼颼作響,俄傾便停,黛玉伸臂提銚淋壺溫杯,然後將砂銚還放回爐上,這才接過胤禟手中的過墨玉小茶罐,用茶則取了茶葉放入壺中,此時砂銚中的趵突泉水正好初成魚眼,黛玉拎銚沏茶,將水衝入供春壺中,只是如此,一脈清香便已經撲鼻而來,黛玉不禁深吸一口,輕嘆道:“竟是社前茶!”
胤禟驚奇的看着黛玉說道:“你竟識得此茶?”
黛玉點了點頭,將砂銚放回爐上,執壺爲胤禟倒了一杯茶,輕輕說道:“此茶採於春社之日,是湖州長興採製的顧渚紫筍茶,比明前茶更加珍貴,因產量極爲稀少,而且製茶技藝與衆不同,據說已經失傳了,九哥,你竟有些茶,真真太令我驚訝了。”
胤禟佩服的笑道:“賢弟果然有見識,我也是在古書裡看到這種紫筍茶,便起了好奇心,去年派人去長興尋訪紫筍茶,他們找了一年,總算是請動了一位老茶師,統共就得三瓶,一瓶獻給皇阿瑪,另一瓶孝敬二叔,這一瓶是給你的。你果然是個識家,這茶送於你,我是送對人了。”
黛玉是個好茶的,只用茶巾墊着手捧着墨玉茶瓶,她是怕自己手上的溫度會影響到瓶中茶葉的質量,看到黛玉如此仔細,胤禟心裡高興的緊,他也是喜茶之人,見到黛玉如此珍視這社前紫筍茶,胤禟覺得自己沒有送錯人。
胤禟和黛玉相對而坐,黛玉這時才發現這胤禟雖說是喜愛幫生意,卻也是個雅緻之人,對胤禟的印象不覺好了幾分。
幽幽茶香從黛玉房中飄出,讓樓下大堂之中平添了幾分不安靜。黛玉和胤禟相談正歡,忽然聽到有人叩門,胤禟不由皺起眉頭沉聲問道:“誰?”
“小人是本店掌櫃,聞得貴客房中茶香,特來請教一二。”
黛玉挑眉笑道:“這個掌櫃的倒有些意思,讓他進來說話吧。”
聽了黛玉的話,胤禟方纔沉聲喚道:“進來吧。”
門吱吖一聲被推開,一個身着洗的略略發白的青色長袍,眉目淡然和氣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進了門只向上長躬到地,口稱:“在下冒昧打擾貴客,還請貴客見諒。”
胤禟見黛玉對此人似是有興趣,方淡淡說道:“既是循着茶香而來,想必也是位雅人,坐下說話吧。”
黛玉執起供春壺倒了一杯茶,示意彩綾端到那掌櫃的面前,掌櫃的面露喜色,雙手接過小小定窯白瓷小盞先凝神細看,再置於鼻端細品茶香,然後淺酌一小口,雙目微閉,細細的體會品味茶中真味。好一會兒,他的雙眼驀的睜開,眼帶精光,驚喜的叫道:“社前茶,是社前紫筍茶!”
黛玉微微一笑,輕輕點了點頭,胤禟淡淡道:“想不到你竟是個識家。倒也難得!”
那掌櫃的將茶盞放到茶托上,起身整斂衣裳,對黛玉胤禟長揖到地,懇切的說道:“多謝貴客賜茶。”
黛玉輕聲說道:“先生既識得社前茶,可否說說此茶的來歷?”
“在下班門弄斧,若有說的不到之處,還請兩個貴客指正。”這掌櫃的先客氣兩句,然後才侃侃而談的講了起來:“紫筍茶出於長興顧渚山,在唐肅宗年間由茶聖推薦向朝庭推薦而被定爲貢茶,每年春社之穀雨之間採摘炒制,爲保其新,需得在清明之前貢至長安,唐時清明宴必用社前紫筍貢茶,唐朝廷還將貢額勒石立碑,定名爲”顧渚焙貢“。自唐朝來後,歷經宋元,至前朝末,連續進貢876年。因紫筍茶炒制工藝特別,老製茶匠人過世後,便再沒有能製出社前紫筍茶,在下原以爲今生再品不到社前紫筍茶,不想竟在貴客這裡喝到了,在下真是三生有幸。”
聽罷掌櫃之言,黛玉起身抱拳道:“還未請教先生高姓大名?”
那掌櫃的微笑道:“小姓陸,單名茶,字草木。”
胤禟聽了笑道:“你這個名字倒是有趣的緊。”黛玉卻正色道:“人在草木中,茶字乃是由茶聖所做,先生莫非是茶聖後人?”
那掌櫃的不勝唏噓道:“茶聖正是在下先祖,在下是陸門嫡系四十三孫,唉,後人無用,愧對先人吶!”
胤禟聽這老頭竟是茶聖陸羽的後人,不免細細看了看他。這掌櫃並沒有一副好相貌,也只不過普通二字,可是他神色淡然平和,雖然他口稱自己‘小人,在下’可是在他的臉上卻沒有一絲自卑之意,這卻是難得的緊。
就在胤禟細看陸茶之時,陸茶卻又躬身道:“若是貴客方便,可否告知在下何處可得紫筍茶?”
胤禟見黛玉對這陸茶好似極有興趣,便笑道:“這個告訴倒也不妨,不過爺是個生意人,沒有好處的事情爺是不會做的。”
陸茶倒也上道,立刻問道:“請問貴客有什麼條件?請貴客直言,陸茶但有所能,一定從命。”
黛玉瞧了胤禟一眼,眼中微帶了然的笑意。她已經想到胤禟會有什麼要求了。果然不出黛玉所料,胤禟笑着說道:“爺門下有許多生意,其中的茶莊沒有懂茶之人主持,若你願爲爺主持茶莊,這與紫筍茶相關之事自然要全盤交待給你。”
陸茶顯然很動心,可是又有顧慮,只是不好開口問,黛玉看出他的顧慮,便對胤禟笑道:“九哥,你也不將話說明白,你這是要聘請陸先生做掌櫃,又不是要將陸先生收到門下做奴才。”
胤禟原是存了要收陸茶到門下的心,可是黛玉這樣一說,他倒不好再提了,只點了點頭,陸茶明顯鬆了一口氣,只躬身做揖道:“陸茶拜見東主。”
胤禟點點頭道:“陸先生請起,爺門下的茶莊在京城,陸掌櫃你儘快安排好這裡的事情,三月之內趕到京城興源酒樓,那裡自會有人招呼你。嗯,你家裡有多少人?”
陸茶一楞,忙回道:“回東主的話,小人山妻早逝,只有一子名喚陸雲,年方十三歲,其餘並無家人。”
胤禟點點頭道:“哦,那便不用爲你另外安排宅院了,只住在茶莊上便可。來喜,取一百兩銀子給陸掌櫃的,以做盤纏。”
陸茶忙說道:“多謝東主厚待,可小人家中略有餘財,東主不必破費。”
胤禟淡淡道:“你這個也有趣,倒不問我給你多少銀子便答應了,若是我一文錢都不給你,你和你兒子難得要喝西北風去?”
陸茶只笑道:“我們父子也花費不着什麼,小人略有薄產,省着些用也就夠了。”
胤禟看了看陸茶那已經有些洗的發白的長衫,只搖頭笑道:“每年給你四百兩銀子的年俸,再給你一點花紅,這一百兩銀子只當是我給你家小子的見面禮,好歹去買件體面衣裳,別折了爺的面子。”
陸茶眉頭微微一皺,可也沒再說什麼,只低頭謝了,接過銀票,然後又輕聲問道:“不知東主何時可以告訴屬下那紫筍茶之事?”
胤禟一笑道:“你急什麼,等你到了京城我自然告訴你。”
陸茶只得道了謝退了出去,胤禟只瞧着黛玉笑道:“小石頭,我可是如了你的意思,你倒說說,爲什麼不讓我將他收入門下。”
黛玉輕聲嘆道:“九哥,陸茶是漢人,漢人重氣節,況且他又不是那走投無路之人,怎麼會願意給人做奴才,你既然想借重他的才華,便得尊重他,只有他覺得自己得到尊重,纔會願意盡心爲你效力。”
胤禟笑道:“小石頭,這個你也懂?我倒是想問一問,有什麼是你不懂的?”
黛玉聽了只笑道:“九哥,我也是管家的,我年紀小,又只是養子,若是不懂點這個,還怎麼去管理家裡外頭的事情。不是我想懂,而是不得不懂。”胤禟聽了這話只覺得心裡發酸,只因黛玉平日裡表現的太象個大人,以至於他常常忘記林石還是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子的事情!
黛玉瞧着胤禟有些兒不好意思,便也不再說這個問題,只笑道:“九哥,瞧着陸先生是個不俗的,不知他的兒子陸雲是個什麼樣的,不如叫他來見一見?”胤禟這裡自然是不會有問題,便打發了來喜去請陸雲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