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

“杭州、諸暨大捷已經過去近兩月,我們也將十餘萬亂賊團團圍在這徽州歙縣浙溪水以東,杭州昌化縣昱嶺關以南,嚴州遂安縣馬金嶺、武強溪以北,淳安縣雲蒙山以東,以洞源山以中心的八百里山中。這裡山高林密,溝壑衆多,洞穴密佈,易守難攻。我們也定了四面圍定,徐徐進逼的策略,但這剿滅之日總得有個期限。”

劉玄掃了一眼衆人,繼續說道:“朝廷調遣了四萬三千官兵,有本省的州軍和團練軍,有湖廣的常澧藤牌兵,兩淮的精兵,人吃馬嚼,耗費巨大。還有三十多萬被俘獲的亂民,就是三十多萬張嘴。這兩月,我以巡撫和杭州知事兩衙門的名義,以工代賑,徵發這些民衆把海寧的海堤修繕了一遍,秀、杭兩州境內的運河疏挖了一通。省了後續的一些用工支出,抵消了部分錢糧。但算來說去,還是個大窟窿。“

“後續還要運送這三十多萬亂民去關東和員嶠島,又是一筆大開支。市舶司謝大人想了法子,發了佈告,只要願意運送亂民去關東和員嶠島的海商船隻,按抵達的人數算,以一百人分階,可抵扣市舶稅等。平定亂賊後,被賊軍蹂躪過的三州諸縣,恢復生息,撫卹養孤,又是一筆銀子。雖然朝廷抄沒了數十家大海商,得了上百萬兩銀子,目前還頂得住。但這般耗費下去,那就是個無底洞。而且兩浙受此重創,沒個兩三年是恢復不了元氣,中間又是一截大饑荒。”

“新任的戶部尚書兼尚書省中丞杜大人已經來信問我了,浙西亂賊究竟什麼時候可以完全平息?今日召集諸位來,本官就是想聽聽你們的意見,盤算一下,我們該用什麼法子儘快平定這亂賊?”

看到衆人臉色有些浮動,劉玄連忙補充了一句:“我們大方略不變,不能犯前軍門丁居勝貪功冒進的錯誤,這一點是前提,絕不會動搖。”

吃了這記定心丸,衆人開始紛紛建言了。

“大人,而今聖上和三省對三十多萬俘獲亂民網開一面。我們可以大張旗鼓,廣傳四野,儘可能地招降那些被挾裹的亂賊。”寧師道說道,“並且躲在山中的十餘萬亂賊,應該還有親戚朋友在山外各州縣,我們儘可發下佈告,發動百姓們去哨卡關隘喊話,補貼糧食,且喊出一個給銀多少。”

“嗯,文黎這是四面楚歌之計,可行,先記下。”

“大人,亂賊兵敗如山倒,十餘萬人倉皇逃入山中,應該沒有帶多少糧食。且這八百里山林,人家不多,能獲得的糧食也不多。我們圍了一個多月,嚴防一粒糧食運進去。這些日子,山裡的亂賊已經受不住了。這十餘日,四面已經抓獲十幾起案子,都是山中亂賊用金銀珠寶跟山外百姓換糧食,甚至還有把守的州軍軍士也參與其中。”

宋輔臣沉聲說道。

“大人,如此說來,亂賊的糧食已經消耗殆盡,至少普通的亂賊已經糧盡了。這說明到了最要緊的時候,只要我們把籬笆紮緊了,相信用不了多久,總有亂賊禁不住餓,加上寧大人的法子,內外交加,肯定會有不少亂賊出來投誠。”

“輔臣說得沒錯,天大地大,吃飽最大!傳令下去:一,各軍官兵一旦參與到向山中走私糧食布匹藥材等任何物品,無論涉案多少,無論官階高低,一律按通賊論處,斬首以正軍法。告訴大傢伙,再堅持下就能得勝回家,到時候功名犒賞都會有,不要爲了一點小利就丟了性命,還讓家眷蒙羞受辱。”

“二,各州縣地方鄉紳商賈,不得向山中販運任何物品,一針一線,粒米滴油都不行。如有違反者,皆以從賊論處。主事人斬首,以儆效尤,家眷全部充發南安州銅礦做苦役。這個時候給我貪利犯事,我讓你們一家人都整整齊齊的。”

劉玄冷冷地說道,“此兩條務必傳曉各軍各地方,就是軍中伙伕輔兵,地方鄉民村夫,都要知道這兩條。到時候犯了事,不要說我不教而誅!”

“遵令。”

“還有什麼建言,大家繼續說。”

“大人,而今我們不敢冒然進逼洞源山區,就是因爲情況不明,進去就是瞎子聾子。只要山中亂賊陸續出來投誠,我們就能逐步摸清楚裡面的情況,到時候就可以選悍勇精銳,分爲小隊,潛行暗伏,四處侵擾,亂其軍心。只要賊軍一亂,我四面大軍可層層拉網,緩緩逼近。拉網一處,清理一處。但凡可藏身之處,或搜查,或火燒,或水淹,或用石塊堵上,變爲死地纔可放過。

“如此這般,將包圍圈越拉越小。以屬下推測,只要將這個鐵網圍到一定大小,亂賊必定按捺不住,狗急跳牆,垂死掙扎。到時我們嚴陣以待,給予迎頭痛擊。來回幾次,亂賊肯定會越打越弱,一舉蕩平指日可待。”

符友德開口說完,劉玄連連點頭,“友德說得沒錯。”

又聽了鄧遇、湯鼎誠、李續斌、姜忠源等人的建言,劉玄沉默不語,低頭思量着,衆人都安靜地等着。

“諸位,聽了大家的建言,現在最關鍵的就是要把洞源山圍死,不留半絲縫隙。只有這樣,賊軍纔會不戰自亂,纔會出來投誠,我們才能得知山中的詳情,纔有機會開始分路逼進。”

“但是這世上總有心存僥倖,自詡機靈的人,投機鑽營,爲財可不顧一切。所以本官決定,層層設督察隊,四面指司選可靠人選爲隊長,以精幹人員爲隊員,巡查該面防線,明察暗訪。各營也設立自己的督察隊,巡訪各自的防地。前敵指司這邊,文黎、輔臣,你們兩位各帶五隊督察,分面巡查。”

“告訴各軍官兵,但凡查到不法之事,涉案官兵嚴懲,各級主官也要追責。所以大家都好生盯死了各自的手下,免得生了事大家面上都不好看。我也會以巡撫關防傳令各州縣,叫他們好生嚴防,並看住各自的地方。一旦出了事,州縣官吏我一併彈劾,定要摘掉他的烏紗帽!”

劉玄殺氣騰騰一番話,讓衆人一凜,知道事態的嚴重性。

“諸位,大家要齊心協力,嚴防死守,咬咬牙,只要挺過這一兩月,十萬亂賊自然會被擠爆出來的。大家也有功德圓滿了。”

“我等謹記大人嚴令!”

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三十九章 賈府門裡訓弟子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
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三十九章 賈府門裡訓弟子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二百零五章 火器逞威破邪祟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