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下下籤

第78章 下下籤

月華如水,悄然流淌在靜謐的夜空中。

朱棣穿過自己在京城府邸的層層院落,緩步踏入了密室。

密室中檀香繚繞,道衍靜候已久,他端坐在蒲團上,雙目微閉,真可謂是字面意思上的“老僧入定”。

不過,見到朱棣到來,道衍還是起身迎了上來。

朱棣在蒲團上落座後,開始細述今天的所見所聞,雖然朱元璋嚴令消息不得外泄,但對於道衍這個已經相處了三年的謀士,朱棣還是很信任的。

道衍也不說話,就這麼轉着念珠聆聽着,他的眉頭在聽到關鍵之處時微微一挑,彷彿捕捉到了某種重要的信息。

當朱棣談及日本的金山銀山和世界地勢圖時,道衍的眼中也閃過一絲震驚,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聖孫的手段神通果然非同凡響,竟能掌握如此重要的信息。”

“洞見萬里,確實不凡。”

朱棣點點頭,但他隨後得意地笑了起來,眼中閃爍着狡黠的光芒。

他詳細地向道衍描述了自己在奉天殿上的表現,以及朱元璋對他的讚許。

在心裡,朱棣覺得,這個“永樂帝”肯定是朱標的兒子,所以自己這樣站出來大義凜然的表態,那就是毫無成本地白刷一波好感,穩賺不虧,這樣等徐達的病情好了以後,父皇肯定同意自己順理成章地接手北平的兵權。

然而,道衍並沒有被他的情緒所感染,他深知朝堂上的事情總是充滿了變數,此刻的得意也許轉瞬即逝。

道衍提醒朱棣要小心行事,不可掉以輕心,但朱棣顯然不以爲意。

朱棣離去後,道衍獨自留在密室中,心神卻始終有些不寧。

道衍早年師從道士席應珍學陰陽數術,占卜的手段自然也是會的,他取出籤筒,輕輕搖晃着,一支籤掉了出來,上面籤文寫着。

勒馬持鞭直過來,半有憂危半有災。

恰似遭火焚燒屋,天降時雨蕩成灰。

“下下籤危!”

——————

糟糕的籤文似乎預示的不僅僅朱棣的未來,更是今年的大明。

洪武十八年秋天,天空彷彿撕裂了一個口子,傾盆暴雨無休無止地肆虐着大地。

大明在雞鳴山設置的觀象臺是專門進行降雨量等項觀測的,因此雞鳴山又名欽天山,而欽天山緊急傳遞出的報告,讓整個朝廷陷入了震動和恐慌之中。

欽天監報告,長江的水位瘋狂上漲,達到了數十年來的最高點,那浩浩蕩蕩的江水如同憤怒的巨獸,隨時準備掙脫束縛,吞噬一切.一旦洪峰過境,不僅京城將遭受洪水的威脅,下游富庶的江南諸府更是無法倖免,無數生靈將遭受滅頂之災。

李善長之前所提及的江南水利設施問題,此刻如同一把鋒利的劍,懸在了整個大明的頭頂。士紳們貪得無厭地佔據田地影響了正常水利設施的建設,甚至在堤壩兩旁都開墾了水田,以至於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如今這些問題如同長江即將潰堤的洪水,一發而不可收拾。 環太湖區的常州、蘇州、松江三府,作爲江南最爲繁華富庶之地,很快就成了人間煉獄。

洪水摧枯拉朽地摧毀了良田、房屋,無數百姓流離失所,而富戶們則攥緊了手裡的大米,整個江南,昔日的魚米之鄉竟成了餓殍遍野的景象。

而更可怕的是,洪災過後很快就爆發了瘟疫。

因爲洪災後,流離失所的人們只能居住在帳篷或簡陋棚屋中,人口集中且居住擁擠,周圍又有來不及清運的腐爛人畜屍體,垃圾、排泄物、廢棄物更是隨處可見,再加上水汽蒸發後帶來的潮熱,直接讓災區成了細菌的天堂。

而除了瘧疾,更令百姓恐懼的,是天花的爆發。

天花,通常會爆發在氣溫較低的春冬季節,較少爆發於陽光充沛的夏季,而秋季爆發天花的概率處於中等水平,但不幸的是天花還是爆發了。

來自江南諸府的奏章,讓整個朝堂的氣氛都凝固了。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面色鐵青,目光如炬地掃視着殿下的文武百官,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打着御座的扶手,每一聲都像是敲在百官們的心頭。

太子朱標站在殿前,他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從容與溫和,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

朱標很清楚地知道,這場災難對於大明的打擊,受災的畢竟是作爲大明糧倉的江南,而作爲未來的國君,他肩負着拯救萬民的責任。

韓國公李善長此刻的心情更是複雜難言,之前提及到小冰河期的時候,他就曾多次上書提醒朝廷注意江南水利設施的問題,但始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如今,災難終於降臨,李善長的預言不幸成真,他的心情可謂是複雜極了。

“江南諸府受災,今年的秋糧怕是不能如數徵繳了.標兒,你是未來的國君,你有什麼看法?”

朱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後說道:“父皇,兒臣認爲當務之急是迅速調撥救災物資,安撫災民,同時疏浚太湖倒灌的河流,以防災情進一步惡化。”

李善長也緊隨其後:“陛下,太子所言極是。”

曹國公李文忠也站了出來:“陛下,臣願親自前往災區救援。”

因爲蝴蝶效應,正值壯年的李文忠並沒有因風寒病亡,而作爲朱元璋的親外甥,李文忠不僅能征慣戰,而且喜讀書頗有文名,深受朱元璋信任.目前李文忠主管五軍都督府庶務,還兼任着國子監祭酒的差事,派他去江南賑災最合適不過,能跟各方面都打好交道。

朱元璋聽後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的光芒。

災情雖然嚴重,但還不至於到傷筋動骨的地步,更何況,有着土豆等高產作物和牛痘接種法的幫助,糧荒和天花是一定能控制住的。

很快,李文忠就從京城出發,帶領軍隊和官吏前往江南賑災,但李文忠此去,卻將洪武四大案中的另一樁大案,也就是郭桓案的線索給牽扯了出來。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完)

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313章 宰了駱駝吃肉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312章 戰勝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312章 戰勝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75章 鬼市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310章 籌謀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273章 巡撫鳳陽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298章 導火索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301章 廟算第257章 “斡脫”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63章 淡馬錫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72章 未來計劃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272章 未來計劃第53章 主僕矛盾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
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313章 宰了駱駝吃肉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312章 戰勝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76章 帖木兒汗國使團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62章 下一個時代的人才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312章 戰勝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75章 鬼市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310章 籌謀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273章 巡撫鳳陽第309章 合縱連橫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298章 導火索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315章 戰後佈局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301章 廟算第257章 “斡脫”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63章 淡馬錫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72章 未來計劃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272章 未來計劃第53章 主僕矛盾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