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

從某種意義上面,說定海幣的推開,在最初受到了極大的好評,銅錢是好,可是當鐵匠作坊的工資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的前提下,這玩意太中重了。

每一次發工資,都是一種煎熬,就拿牛大力這個級別的大匠來說,一般而言,一個月是200貫到300貫。

聽起來,不算很多,可是一貫錢等於8斤,也就是說,一兩千斤銅錢,壯年勞力,要十來個,才能夠帶的回去。

伴隨着的鐵匠作坊的工資提高,實際上,物價也在上漲,此時的鐵匠作坊,真的如同後世中國的東北那樣,成爲了一個可怕的城市,一個以工人爲主體,其他都服務於工人城市。

工資水平的上漲,不但讓物價上漲,一些服務業和第三產業也開始興起,一貫錢,真的不算什麼大錢,就算是普通人也可以攜帶,但是有一點就是,太重了。

一貫8斤,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不當回事,一直都帶着這些東西的。

現在好了,一貫只是不到一斤,比之前,最少減少了一二十倍,別管他到底值不值這個數字,拿起來方便就好了。

鐵匠作坊這麼龐大,跟各地的經銷商,跟北宋朝廷,都簽訂了這麼多的訂單,生意紅火,也不存在騙人,別說是這個定海幣,就算是一張白條,他們也認。

當鐵匠作坊的工人認可的同時,這個經濟環境,實際上,就已經開始的啓動了,其他的依靠着鐵匠作坊生活的幾十萬人,他們不可避免的需要接受這一點。

在最初的時候,是有一定的波動,可是當這個錢,隨時隨地的都可以在錢莊之中兌換,實際上,一個獨特的錢幣圈子,已經成型了。

大名府,曹劌的府邸,這一個定海幣的出現,第一時間,就得到了他的注意,曹劌是北宋少數有經濟頭腦的官員之一,大名府發展的這麼好,離不開他的整體規劃。

他當然清楚,以前整個北宋的錢幣環境,肯定是有問題的,大的太大,小的太小,銅錢之所以普及,是因爲在農村,可能一文錢,已經是很大的零用錢了。

可是在城市,當大部分的收入在一貫以上的時候,銅錢就不方便了,在富貴人家,流通的大部分都是金銀,只不過金銀很少,也不太穩定,容易波動的。

現在,突然出現的這個定海幣,還是當100文的,正好填補了其中的空白,一下子抓住了關鍵點。

可是,現在有一個問題,很大的問題,這個100文的定海幣,能不能持續下去。

交子,皇交子,還有其他的一些替代性的貨幣,在過去的時間,也時長的出現,也就是政府發行的皇交子,存在時間長一點。

因爲有北宋政府的公信力在哪裡,可是伴隨着財務的緊張,不可避免的進入到了增發的環節,這些貨幣,最怕的就是這個,有點增發,必然會逐步的貶值。

現在,從第一批皇交子出現,到現在,差不多有一段時間了,皇交子開始緩慢的貶值,從最開始的一貫對一貫,發展到現在,不足600文,整整的減少了4成,也就是說,第一批拿到他們的人,最少虧了4成,這對於龐大的發行量來說,貶值的數量非常可觀。

不過,定海幣有些不一樣,他是金屬貨幣,這個金屬,很的有他們說的那麼好麼。

在拿到的第一時間,他就認真的看了,不得不說,這玩意做的相當的精美,銀色的表面,刻畫的相當的完美,整個錢幣相當的精巧。

單純從一塊的上面,這個東西,就值100文,可是大批量的前提下,就不值了,物以稀爲貴,當一件東西,爛的滿大街都是,根本不值。

曹劌得到了那個神兵利器,剛開始,他確實有些感激,可是看到鐵匠作坊弄得這麼大,他哪怕再傻也知道,這玩意,根本不是稀世珍品,而是可以量產的那種。

好在,鐵匠作坊相當的收斂,並沒有大規模的推出,否則的話,哪怕它的作用真的很大,價格也會大幅度的降低。

這個錢幣,比神兵利器更加的堅固,曹劌也聽說了,只是當做笑話,怎麼可能。

可是當隨便拿着一個,用神兵利器來劃,他可沒有笨到用神兵利器直接的去砍,萬一真的跟鐵匠作坊所說的,比神兵利器更硬,那該怎麼辦。

神兵利器吹毛斷髮,應該能夠留下痕跡吧,有些雕刻的地方,並不是很厚的樣子。

嘗試的結果,讓他鬱悶,因爲根本就沒有辦法留下任何的痕跡。

難不成真的是精鐵所造,那麼,這一個錢幣,就真的有價值了,可是這要怎麼辦,這麼的精鐵,比神兵利器還要可怕的精鐵,還這麼的強悍,肯定有人對它產生想法的,到時候,這些東西還不被熔鑄了。

曹劌感覺着,趙信不會賠錢,可是應該也賺頭不大,這樣東西,聚集個幾斤的話,也能夠打造一件武器了。

曹劌,不可能弄的那麼的清楚,他只要嘗試,這件東西,有真正的價值就好了。

大名府最近,商貿往來相當的發達,可是因爲鐵匠作坊的出現,他的商品消耗的特別的多,大量的銅錢之類的,都被他吸納過去了,引起了市面上面的錢荒,這個已經影響到了大名府的經濟發展了,正好有這個,他就主動向趙信提及,大名府會購買價值150萬貫的定海幣,並且要求鐵匠作坊,在定海錢莊,提供不下350萬貫的定海幣。

一下子,500萬貫,這足以解決目前錢荒的問題,還會讓大名府更加的繁盛。

這是第一個,政府主動的要求進入流通,雖然只是侷限於大名府,可是趙信知道,只要效果好,肯定會在河北流通。

而河北也是整個北宋,相當重要的區域,只要在河北開始流通,那麼距離整個北宋流通,也不會很遠了。

有些困難,一天24萬貫左右,500萬,差不多需要20天,加上他之前具現的,還要再等待20天才可以,他有些等不及了。

不過,最終,趙信還是留下來了,廂軍的事情,他派遣了薛玉去打前站,到時候,帶着孫吉,快馬加鞭而去就可以了,20天的時間,暫時在大名府形成一個錢幣的圈子,對於未來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鐵匠作坊的工人這裡,引發了巨大的轟動,他們從來不曾知道,有一件東西這麼的方便,甚至比起銅錢來說,更加的堅固耐用。

銅錢經過了日積月累,會生鏽,會破損,可是這玩意,哪怕是用石頭砸,都很難的出現破損。

鐵匠們,都是見不到好材料的,在加上這邊給的工錢又高,一些有些蠢蠢欲動的,甚至弄50貫的定海幣,偷偷的熔鑄。

50貫,差不多就是20斤左右,這個也可以打造一個兵器了。

可是,自家的鐵匠臺,根本熔鑄不了,甚至使用了工坊的鐵匠臺,也不行。

工坊的鐵匠臺,最多就是熔鍊鐵的,1500多度,已經是極限溫度,可是這個玩意,最少在1700,差了200度,就無法熔鍊。

這也引起了衆多人的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東西,這麼堅固,無法熔鍊,還不生鏽,天下會有這麼的材料麼,而且這麼一模一樣,到底是怎麼加工出來的。

不提衆多人的奇怪,實際上類似的方法,在很多地方上演。

在銅錢比銅都便宜的時候,就有人,專門收集銅錢,熔鍊鑄造成銅器來賺錢,聰明人,哪裡都有,中國不缺這個。

可是這麼一個定海幣,就奇怪了,劃不動,融不了,也加工不了,就如同一個疙瘩一樣,看起來在哪裡,卻永不上。

曹劌的推動,加上鐵匠作坊的影響力,當第一批100萬貫定海幣,在大名府正式的開啓的時候,立刻引起了熱潮。

大名府錢荒,是市面上的錢荒,在大商人,大貴族的家裡,不知道埋藏了多少,他們都是收藏起來,並沒有拿出來使用,現在,就兌換給了定海錢莊。

這麼精美,還有價值的錢幣,哪裡找去,方便是一方面的,大貴族和商人,更容易看出他的價值,哪怕是按照之前的精鐵價格,都不會多吃虧,更別說,這是遠超過精鐵的。

老百姓們,雖然沒有銅錢,也使用很好,因爲鐵匠作坊不可避免,會收購一些材料,提供一些工作,甚至讓老百姓們來服務一下,這些服務,都是要給錢的,老百姓們剛開始不認可,還不收這個,當大戶人家瘋狂購買的時候,立刻也就認可了。

一個以大名府和鐵匠作坊爲中心,總計也不過是700萬貫新的錢幣圈子,開始成型,不但讓錢荒的問題解決了,還創造了一個新的貨幣,對於趙信而言,也是如此,這些錢幣的利潤就是數十倍,這還是靜收入,未來運營的時候,賺錢更多。

回收的這些銅錢,趙信暫時沒用,就只能夠堆在哪裡,不過銅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只要找到,肯定是一個巨大的財源。

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九十章 箭呢?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
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一百九十章 二星常駐卡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九十章 箭呢?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